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后赵国不行了?燕军偷鸡不成被廉颇狂追500里|读战国67

长平之战后赵国不行了?燕军偷鸡不成被廉颇狂追500里|读战国67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620 更新时间:2024/1/15 13:31:19

文/松鼠爸爸

[var1]

燕王喜

“燕王,我这次出使赵国,发现一个重大秘密。”燕国国相栗(lì)腹道。

“什么重大秘密?”此时的燕王乃燕国末代国君、燕昭王孙子的孙子姬喜。因死后无谥号,史称“燕王喜”。

栗腹凑近低声道:“赵国的青壮年几年前都在长平之中死光了,他们的遗孤还没有长大成人,眼下赵国缺兵少将,是一个可以进攻的好机会。”

前251年,也就是一代牛君昭襄王驾崩那一年,燕王喜派栗腹携百金为赵孝成王祝寿,在邯郸饮了三天大酒,宾主尽欢。

这原本是个进一步巩固燕赵友谊的好机会,可是栗腹回国后,却反目成仇,怂恿燕王喜攻打赵国。

为什么呢?

前260年,赵国因长平大败受重创。之后的两三年,国都邯郸又持续被秦军包围,多亏魏、楚两国救援,赵国才躲过一劫。

大部分人认为,战国七雄中实力仅次于秦国的赵国,恐怕也快不行了。

墙倒众人推,燕王喜有点心动,于是召见燕国将军、昌国君乐(yuè)间,问他是否可进攻赵国。

乐间乃燕国名将乐毅之子。前面我们说过,前284年燕昭王

(燕王喜爷爷的爷爷)

派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只差两城就全灭齐国。

[var1]

燕昭王

但前279年燕昭王驾崩,燕惠王即位后,误中反间计,另派将领取代乐毅。

乐毅一怒之下,投靠母国赵国。之后燕军被齐国名将田单大败。燕国在战国时的唯一一次扩张和振兴机会,就这样被燕惠王白白葬送。

乐毅被免职后,逃往赵国,来不及带家眷,乐间就是他遗留在燕国的儿子。

燕惠王倒也没有为难他的家人,封乐间为昌国君,继续带兵为燕国效力。

[var1]

燕国名将乐毅

乐间不愧是名将之子,头脑清醒,听说燕王要伐赵,立即表示反对:“大王,赵国是一个四战之国,百姓善战,军力强大,燕国万万不可与赵国开战。”

燕王喜问:“寡人用两倍于赵国军队的兵力进攻它,可以吗?”

“不可。”

“那寡人用五倍于赵国军队的兵力进攻它,可以吗?”

乐间继续否决:“还是不可。”

燕王喜征求乐间意见时,主意已定,只是“走过场”,谁知他一点面子不给,燕王喜大怒,当然不再用他。

他又向左右大臣征求意见,除一人外,众人都认为赵国可打。

[var1]

将渠反对伐赵

这个唱反调的人,便是燕国大夫将渠。他对燕王喜说:“我们刚与赵国互通关卡、结成联盟,还送五百金给赵王贺喜,转过来就要起兵攻伐人家,这种出尔反尔之举大为不吉,此战必然不能取胜。”

燕王喜不听,欲亲率大军进发。将渠拉着燕王喜腰带,拼命阻止:“大王千万不要亲自前往,这场仗胜不了的!”

燕王喜见将渠一而再、再而三说晦气的话,一脚将他踹开。

将渠流泪道:“微臣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王啊!”

[var1]

赵孝成王

燕王喜下定决心,让栗腹和卿秦率大军,兵分两路攻打赵国。

赵孝成王见燕国反目,于是派廉颇率军迎击栗腹,派乐乘(乐毅族人)率军迎击卿秦。

廉颇乃当世名将,连秦军都不怕,燕军哪是对手,当场被打得大败,乐间乘机投靠了赵国。

廉颇狂追燕军五百余里,包围了燕国国都。燕王喜这才发现,自己大大低估了赵国的实力,请求讲和。

[var1]

廉颇

赵国人不允许,一定要让之前反对攻赵的燕大夫将渠出来调和。

燕王喜于是派将渠主持议和,割让五座城池给赵国,赵国人接受条件,解除对燕国的包围。

燕王喜还学习当年燕惠王责备乐毅的故事,给乐间写了一封信,希望他捐弃前怨,看在先王的面子,重回燕国效力。

乐间怨恨燕王不听自己的忠言劝告,不搭理他,最终选择留在赵国效力。

“廉颇大败燕国”这件事发生在前251年,距离秦始皇一统天下,还有30年。

[var1]

松鼠父子读战国:燕国为什么要打赵国?

小松鼠问:“秦国眼看就要一统天下了,燕国为什么还要打赵国?难道不应该合纵伐秦吗?”

松鼠爸爸笑道:“秦国眼看就要一统天下了,是我们后人看史书得出的结论。在当时人看来,秦国什么时候统一天下、能不能统一,都是未知数,不如先图眼前痛快。再说,战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燕国认为赵弱,自然要趁火打劫。”

“会不会与这一年秦昭襄王驾崩有关?”

“当然。这是一个重要诱因。秦昭襄王在位56年,打遍天下无敌手。他死了,东方六国应该都会暂时长舒一口气。”

“燕惠王当年责备乐毅是什么故事?”

[var1]

“乐毅投赵后,燕惠王担心乐毅助赵攻燕,派人去赵国,先责备他为自己打算,全然不顾燕国利益,对不起先王

(指燕昭王)

的一片深情厚意,后又劝他不计前嫌,回燕国发展。”

[var1]

燕惠王

小松鼠一愣:“明明是燕惠王自己逼走乐毅的,他怎么倒打一耙呢?”

“是啊。乐毅后来回信,委婉解释自己离开燕国的原因, 谢绝了他的邀请,只兼任燕国的顾问

(客卿)

。乐间投赵的原因,应该跟他父亲一样。毕竟,赵国跟以前相比,实力再弱,也比燕国强。毕竟,他们本身就是赵国人。”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更多文章

  • 韩信和项羽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和项羽都是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他们的丰功伟绩,有关他俩的故事太多太多了,在这里就一笔带过了。韩信与项羽作为楚汉时期名将的代表,是军事方面的佼佼者。他们两个人都非常的相近,带兵打仗牛逼,政治一片空白,人生结局都非常悲催。韩信屡次要胁刘邦,为刘邦所忌,不懂得功高盖主难善终,急流勇退明哲保身,最终

  • 齐国名臣邹忌,到底是辅佐齐威王称霸的贤臣,还是嫉贤妒能的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邹忌真实长相复原图,邹忌劝齐威王的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笔记

    [var1]对于邹忌这个人物的了解,大家最多的可能,只在中学学过的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课文中认识过,这篇课文生动地描述邹忌如何通过自己经历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的故事。[var1]这故事对于我们启发很大,但是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我们却从来没有了解过,里面邹忌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们就知道更少了。今天我

  • 卫子夫做了三十八年皇后,是按什么规格下葬的?与汉武帝合葬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卫子夫在巫蛊之祸时,动用了皇后权力,让太子刘据用中厩车架,取武库兵器,调长乐宫卫队,举行武装叛乱——再说被迫,事实上刘据也是造反了。而造反,是任何皇帝都不能允许的。顺带着,造反的协助者,也是汉武帝不能放过的。汉武帝下令收卫子夫的皇后绶玺,但没有明确下诏废后。这是他们四十多年夫妻、三十八年帝后之间的最

  • 三国被忽略的一场战役,为孙权称帝打下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一具体来说,在三国时期,曹魏不仅和蜀汉在雍凉地区展开了激烈地较量,还和东吴在江淮地区多次交手。对于东吴来说,江淮地区是自己的防线和缓冲区,所以,孙权多次率军攻打江淮重镇合肥。而对于曹魏来说,也希望在江淮地区歼灭东吴的主力,以此趁势攻入到江东腹地。公元228年,在孙权的授意下,吴国鄱阳太守周鲂采用诈降

  •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吕中老师扮演的秦国太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的秦国太后 秦孝公生母是由吕中扮演。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作为大秦影视剧的爱好者,我们不得不聊《大秦帝国之裂变》。作为千古君臣典范,携手变法强秦二十年,奠定大秦万世基业的大佬,秦孝公和商君,正是在这部剧中出现的。这里,我们不聊秦孝公和商君,只说一个特别的人物 - 秦孝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个楚国人能灭掉秦朝,为何那么多老秦人却没有恢复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三个楚国人灭掉秦国的说法不是真相,老秦人你能复国也怪不得他们。事实上,秦末的战争有“三大战役”,第一场是陈胜领导的自发性生存之战,第二场是项羽领导的旧贵族复辟之战,第三场是刘邦领导的士族阶级,与项羽领导的贵族阶级之战。这三场战役,“楚三户”虽然出尽了风头,但本质上它们绝不是楚

  • 典韦只是曹操保镖,生涯只经历2战,为何却在三国武将中排第3?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典韦名列三国武将的第3名。(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既然这句顺口溜能够流传下来,显然很多人对这个排名还是比较认可的,尽管这些武将并非真的一对一打过,而是根据他们个人的能力及战绩,综合评比产生的结果。典韦勇猛不同凡向,形貌魁梧,他身边士卒都十分勇敢,每场战斗,都先登陷阵。如战吕布、宛城之战都看出其勇武果

  • 有些人的成功为什么难以得到认可?乐毅攻占齐国70余城却备受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代,一直信奉“中原均势”的齐国,谁家变强他就挖谁家的墙角,恨不得中原大地上永远不要出现一个能够与自己抗衡的政权。 夜路走多了,终会碰到鬼!公元前284年,齐国遭到了报应,它被一个叫乐毅的人于呼吸之间打下70余城,曾经的东方霸主东方霸主齐国只剩下即墨、莒城两座孤城苦苦支撑。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

  • 道破人生:有才又幽默的东方朔,没有被汉武帝重用,只是因为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名对于了解历史的人不可为不熟悉,因为他太有才,太诙谐幽默了,幽默诙谐到什么程度呢?在《史记》里还被司马迁称作“滑稽之雄”,能被司马迁在他的书上写上这么一写的人,那至少可以证明东方朔的确有两下子,有他的独到之处,因为那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惜字如金。东方朔甚至还被后人称为“相声的鼻祖”。那么他到底是

  • 最有可能,取代秦国一统天下的帝王,为何最终会走向末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很可惜,到了战国时期,权臣田和取代了姜家的统治地位,将姜齐改为了田齐。而一代雄主齐湣王,也就和姜子牙没有半点关系,而是田和的后代。[var1] 齐湣王 齐湣王是田齐的第六代君主,也是最有可能战胜秦国一统天下的雄主。在他统治的时期,齐国的国土是齐国历史上最大的。但为何如此雄主最后却没有一统天下呢?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