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明是刘秀大哥等人打下的江山,在选择皇帝人选时,为何选了刘玄?

明明是刘秀大哥等人打下的江山,在选择皇帝人选时,为何选了刘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515 更新时间:2024/2/7 16:19:37

明明是刘演他们在战场上厮杀,可是最终选择起义军皇帝人选的时候,却选了一个平时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影子,也没有什么根基的刘玄(更始帝),这究竟是为何呢?

刘演兄弟实力一般

王莽篡权建立新朝之后,天下就有很多有志之士对其相当不满了,结果王莽推行一些新政策对国家进行改革,更是严重触及到当时豪门世家的直接利益,因此很多人都揭竿而起,开始反抗王莽的统治。

身为世家以及宗室代表的刘演与刘秀兄弟两人,就是在这种特殊历史背景下开始起义的,他们两人原本都是汉朝皇室的后人,只是因为当年汉武帝推恩令的影响以及家道中落,到了刘演以及刘秀这一代时,他们的家族已经完全没落,沦为了普通农民。

从经济实力以及家族背景而言,刘演兄弟两人其实都不占优势,这也就是他们起义初期势单力薄的本质原因,因为没有雄厚的资本铺垫,刘秀在起义初期,都只能骑着牛去打仗,这足以说明他们这支队伍确实比较寒酸。

队伍寒酸、加上没有家族背景,在起义初期的刘演兄弟,明显势单力薄,需要背靠大树才好乘凉,也就是在这样的现实因素影响下,他们才找到已经发展比较强大的绿林军,希望加入他们合伙一起干一番事业。

从实力而言,绿林军也许根本就看不起刘演他们,可是从刘演他们的出身来看,绿林军当时最需要的就是他们这样的人物了,毕竟刘演以及刘秀都是皇室后裔,在当时那种历史背景下,号召力以及正统性都更强。

出于对这些现实因素的考虑,绿林军大佬同意了刘演他们的合伙申请,刘演等人终于找到大队伍,有了更多资源发展自己的队伍,刘秀也不用继续骑牛参加战争了,但是你以为这些绿林军就真的是看得起刘秀他们么?实则不然,他们心中的小九九很快就展露无遗了。

绿林军不放心刘演兄弟

当时的绿林军总共分为四股势力,分别是新市兵、平林兵、下江兵以及刘演他们的舂陵兵,四股势力当中,刘演他们的组成以及理念和其余三股都是截然不同的,其余三股势力大多是一些文化不高的平民百姓组成,他们心中缺乏信仰,起义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得到一些好处就行,而刘演他们大多数人员都是豪门世家子弟,大家受教育程度高,心中的信仰也很坚定,起义就是为了推翻王莽的政权并且建立新政权。

既然大家理念不一样,平时在相处过程中自然就存在很多矛盾,最为明显的就是在战争胜利后分战利品之际,大家的区别十分明显,诸如刘演他们这些有文化有理想的人,一般是以大局为重,希望将战利品用在今后的战争中,而其余人则是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将战利品分掉占为己有,大家经常因为这些事情产生意见分歧,久而久之,其余三股势力都对刘演相当不满。

不仅如此,刘演他们在合伙之后的发展,也引起了其余三股势力的高度重视,前边说了,他们队伍的装备最差,可是在战争中的表现却是最佳的,刘秀骑牛都能够屡战屡胜,绿林军中其余的大佬对刘演兄弟两人十分忌惮。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后来大家推举刘玄为起义军皇帝的现象。本身在选举之前,应该让刘演知情的,可是另外三股势力担心刘演一旦知情后就会阻止他们,甚至想要自己当皇帝,所以就私下找来刘玄当皇帝人选。

刘玄何许人也?他也是汉朝皇室的后裔,不过平时在绿林军中并没有什么建树,大家之所以会找刘玄来当起义军皇帝,就是因为一方面刘玄也是汉朝皇室后裔,拥有天生的号召力,另外一方面刘玄比较软弱,在军中没有多少存在感,方便大家控制他。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大家选择了刘玄,在决定好之后,才设局通知刘演,当时刘演也不知情,没有什么准备就去参加了他们设的局,大家做好了一切准备,逼迫刘演答应让刘玄当起义军皇帝,要是刘演不答应,就要将其杀害,面对这样的威胁,刘演毫无办法,只能同意大家的决定,就这样刘玄成为起义军皇帝,史称更始帝。

刘玄谋害刘演

大家心中人畜无害的刘玄,其实可是一个扮猪吃老虎的角色,他不仅不是软弱之人,还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在成为更始帝之后,刘玄忌惮刘演的势力,也担心刘演会影响到自己的皇位,所以打算将刘演铲除。

为了铲除刘演,刘玄专门将刘秀和刘演兄弟两人分开,安排刘秀去对战王莽42万大军,对付这么多的人,刘玄只给了刘秀一万七千人马,很明显刘玄是想要将刘演兄弟两人一锅端的,刘秀去打昆阳之战前,刘玄等人就设好鸿门宴,想要干掉刘演。

刘秀是聪明人,他再三劝说刘演不要去参加鸿门宴,可是刘演压根就看不起刘玄等人,他觉得那些人都是无能之辈,不能拿他怎么样,于是就不听刘秀劝说参加了鸿门宴,结果毫无疑问,刘演在这场鸿门宴上被刘玄派人杀了。

年纪轻轻的刘演,就死在了刘玄手上,要说刘演之死,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小看了刘玄等人,实际上在刘玄登基之后,就一直派人深入刘演内部,刘秀都看出李秩等人存在二心,并且平时和刘玄来往密切,叫刘演多加小心,结果刘演始终不听劝,最后就死于李秩之手,你说可悲不?

刘演去世时,刘秀还在战场上,本来刘玄是打算将刘演与刘秀兄弟两人一起灭掉的,谁曾想刘秀乃是位面之子,哪怕手上只有一万七千人马对战王莽的42万大军,依旧能够有上天相助,最终天降陨石帮助刘秀取得昆阳之战的胜利,创造了冷兵器时代的一个战争奇迹,刘玄等人下巴都差点被惊掉了。

眼看刘秀这么厉害,刘玄也慌了,他担心刘秀会以为刘演报仇的名义铲除他,所以立即发出通告,说杀掉刘演一事仅仅是针对刘演个人,与刘秀或者舂陵兵其他成员无关。有了刘玄这样的说法,刘秀自然也就不好对刘玄怎么样,关键当时刘秀实力不足以收拾刘玄,也就只能忍着。

刘演之死的事情,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冲淡,刘玄也似乎忘记了刘秀乃是幸运儿,于是又产生铲除刘秀的想法,他将刘秀调去河北招兵买马,想要借助河北地区的乱军将刘秀除掉,结果这次刘秀再次逢凶化吉,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赢得刘杨家族的支持,刘秀不仅没有被灭,反而在河北地区站稳脚跟,和更始帝等人逐渐对立。

后来的事情我们就都知道了,刘秀一路开挂,铲除了所有敌人,最终建立东汉,成为东汉开国皇帝,也成为历史上最为完美的皇帝之一,后人基本不敢提及刘秀的传奇故事,因为实在完美到不真实。

结语

绿林军大佬的鼠目寸光,导致在绿林军发展的最佳阶段,没有让有能力的刘演登基,反而让刘玄登基,这种做法为后来他们的悲剧埋下伏笔,更加糟糕的是,更始帝的心胸狭窄,导致刘演无辜惨死,为后期刘秀与他们分道扬镳埋下伏笔,本身这些人可以跟着刘秀建功立业,奈何格局太小,只能沦为历史的淘汰者!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的思想。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楚国为何会出现派系之争?探究楚怀王时期派系斗争形成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幅员辽阔、国富兵强的大国,春秋时期的楚国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其他诸侯国畏惧的对象,然而,强盛的楚国却在楚怀王之后三世亡国。对于楚国灭亡的原因,古今学者皆有研究,如地理环境的不利、统治者昏庸等,但归根究底还是在于楚国政治体制的缺陷。楚国政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封君太重,大臣太重”,由此引发的矛盾在怀王时期

  • 李陵投降匈奴后,打汉军的战绩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先来看西线,匈奴右贤王坐镇涿邪山,麾下大将偃渠与左右呼知王率领的二万余骑南下。他们越过鞮汗山,来到居延泽,却并不攻城。可惜路博德已经病逝,汉朝在居延一带兵力空虚。匈奴大军沿着弱水南下,一路寻找战机,兵抵肩水金关,仍未遭遇机动的汉军。匈奴人昼伏夜行,只留四百骑暴露在关塞烽燧之下,主力骑队与弱水保持二十

  • 韩国教授拿出“铁证”,只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中方仅用4字回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国人真的认为孔子是韩国的吗,韩国人说孔子是韩国的有证据没有,韩国谈孔子

    [var1]从古至今,孔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人羡慕嫉妒恨也就罢了,如今还在扬言,孔子是韩国人?韩国教授甚至还拿出两大“铁证”进行狡辩。中方仅仅用四个字应对,韩国人的“铁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搬出檀君,混淆视听孔子,字仲尼,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他还是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政治家。千

  • 为何当年萧何要追韩信?他看上韩信的原因,真不一定是对方很优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本身能力确实很强,当年项羽真是瞎了眼,竟然没有看出身边的这个大才,最终被刘邦给捡漏,得以从蜀地翻盘,进而定鼎天下。 然而,当我们细看这段历史的时候,不难发现: 其实最初,不止项羽没有觉得韩信是个大才。即便是眼光毒辣、驾驭臣下手段出众的刘邦,在亲信夏侯婴的强烈推荐之下,依然没有对韩信点赞加关注。言

  • 为何刘邦的酒肉朋友,起义后迅速变成军事天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四十多岁才起义,陈胜吴广起义与刘邦有什么关系,刘邦起义口号

    在《陈涉世家》中,陈胜曾对之前一起在主人家做农活的同伴说道 “苟富贵,勿相忘” ,但最终陈胜身边的朋友也没有出人头地。 相较于身边没有多少同伴的陈胜,汉高祖刘邦却取得了胜利,在打败项羽后也建立了汉朝,成为一代帝王, 之前和他一起的“酒肉朋友”也都个个不凡 ,几人也真正实现了“苟富贵,勿相忘”。汉高祖

  • 项羽造反,秦国亡不了;逼反刘邦,秦国必须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为什么刘邦项羽能打赢秦国,老梁说项羽刘邦,刘邦与项羽

    某位秦姓历史学家曾指出:秦帝国成功的秘诀,在于将秦人原子化。原子化的秦人只有完全执行帝国意志,进行耕种或征战才能获得生存,而这导致秦帝国的国家意志能够更加有效地执行,这种比较优势最终让秦帝国在其他六国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理论上讲,将秦人原子化,对于整个秦帝国来说确实能够极大提升效

  • 为了她,皇后的位置一直空缺,秦始皇一直苦苦等待,最后等到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的皇后去哪了,秦始皇的皇后墓地在哪里,秦始皇一直不立皇后的原因

    皇后的位置,至高无上,尊贵无比,不是谁都有那份殊荣的,一般来说,除了太后内定的以外,要有强大的家族背景,来扶持皇上的江山,还要有母仪天下的胸怀、端庄的容貌。当然,如果皇上自己特别喜欢,不顾众臣反对,也是可以的。那为什么秦始皇不立皇后呢?是没有合适的吗?还是什么原因?据历史记载,他可能在等一个人,是谁

  • 战国-魏国变法是谁来主导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他任命李悝为相,在魏国进行变法,李悝是战国初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在魏国的变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var1]一、推行“尽地力之教”。李悝为魏文侯制定了发展农业的政策和规定。首先,他要求农民在播种时必须同时杂种五谷,以防备单一种植遇到灾害时无法补救。其次

  • 荆轲刺秦王的背后:李牧击败秦军,却致樊於期父母宗族被屠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此时的秦国,已经是独步天下,隐隐有吞并六国之势。秦兵甚至已抵达易水边,随时都可能进攻燕国。太子丹原本就对嬴政有旧怨,现在秦军的威胁又近在咫尺,心里涌现出一股莫名的恨意。于是,他找来太傅鞫(jū)武商议:“燕、秦二国现在是势不两立,希望能得到太傅图谋秦国的计策。”身为太傅,鞫武太了解太子丹

  • 临终前董卓大喊了六个字,竟被耻笑千年,如今却是现代人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董卓秽乱内庭是什么意思,历史上的董卓,老三国董卓

    年少得志 刘备空背皇家血统与白丁起家无异,历史上和他一样白手起家的领导人真的不少,他们的成功是要比别人多付出多少倍的努力才能取得。与刘备这样从零开始的人不同,董卓虽并没有多出众的家世,但好歹他父亲是朝廷的官员,他自小的生活待遇和教育绝对是甩刘备好几条街的。在刘备还没冒头的时候,董卓跟着自己的羌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