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朱元璋,明朝高皇帝,庙号明太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汉人帝王之一,他驱逐蒙元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让华夏再次复兴。开创洪武之治,让百姓安居乐,他嫉恶如仇,整治贪腐。但他却杀人无数,成为一个并不被人推崇的帝王。朱元璋称帝后,做了两件违背历史潮流的事情,第一个是封藩制度,第二个是人殉制度。
[var1]
封藩制度不必多说,从汉朝到两晋,藩王作乱屡屡发生,直接影响皇权,受害的还是百姓。但洪武三年,朱元璋依然决定重启封藩制度,美其名曰“拱卫王室、屏藩要地”,可惜,朱元璋已去世,靖难之役就发生了,百姓苦不堪言,后来,明朝又先后分安生了“朱高煦叛乱”和“宁王朱宸濠叛乱”等。并且,藩王占据了明朝大部分的国库收入,让明朝负担累累。
[var1]
除了封藩制度,最惨的要数人殉制度。古代君王葬礼,有陪葬和殉葬。所谓“陪葬”,是指等某人死后,把他安葬在君王陵旁,这种做法在当时算是一种“恩遇”,唐太宗陵旁陪葬许多功臣,就是这个道理。另一种是殉葬,那就是在君王死后,诛杀活人和君王一起安葬。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死的时候,后宫38位嫔妃全部殉葬,哭叫声在城外都能听见。
[var1]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已经气息奄奄,他召来孙子朱允炆(建文帝)和驸马梅殷二人前来,提出了自己的遗愿:他死后,把后宫嫔妃全部殉葬,不得违逆!朱允炆生性仁慈,不赞同如此做法。朱元璋拿出一本《墨子》,在《墨子·节葬》篇中指出一句话:
“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
朱允炆哑口无言,当时朱元璋已经病重,朱允炆不愿违拗他的意思,便只能顺从。的确,《墨子》给朱元璋找到了人殉的“理论依据”,但人殉制度在汉朝就被废除了。在遥远的奴隶社会,商朝和周朝,奴隶身份低下,奴隶主高高在上,可以任意主宰奴隶的生死。再加上当时信鬼神之说,所以当奴隶主去世时,都会诛杀奴隶殉葬。秦始皇建立封建王朝,但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为了扫清政治障碍,把后宫嫔妃和许多政治人物都诛杀为秦始皇殉葬,另外还殉葬了大量工匠。
[var1]
秦朝灭,汉朝立,刘邦觉得殉葬太过残忍,因此下令废除殉葬,功在千秋。也就是说,从汉朝开始,中原王朝(游牧民族除外)早已废除了殉葬制度。朱元璋旧事重提,难道仅仅想让自己在“另一个世界”享受嫔妃们的服侍吗?其实并不是。
[var1]
朱元璋让嫔妃们殉葬,和他诛杀功臣的初衷是一样的,那就是怕功臣或嫔妃作为太祖旧人,朱允炆无法震慑他(她)们,因此诛杀。朱元璋大搞人殉,只是借《墨子》为理论依据而已,有没有《墨子》,朱元璋一样会杀她们。
[var1]
人殉被称为最惨绝人寰的制度,明朝先后有5位皇帝去世时采用人殉。直到明英宗时期,才下令废除人殉。人权社会,人殉复不再来,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