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作为文治、武功如此突出的皇帝,为什么会李治当接班人?

李世民作为文治、武功如此突出的皇帝,为什么会李治当接班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617 更新时间:2024/2/12 0:45:41

其实,人们有这样认识很好理解,毕竟无论是影视剧还是文学作品,李治的形象都不是高大上的,反而是软弱无能的平庸君主,在他统治时期,甚至和武则天并称为“二圣”,也是他亲手教会了武则天处理朝政的能力,让武则天在治理朝政的时候培养了大量的亲信,才会让自己的儿子李显和李旦即便是成为皇帝,依旧只能够成为武则天的傀儡,就是最后他的陵墓也是因为武则天才被人们熟悉,也就是说人们在提到乾陵的时候,想到的往往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那么如果历史上的李治,真的是如此的软弱无能的话,凭借着李世民的英明神武,能够驾驭手下一大群文臣武将,而且是在古代历史上都榜上有名的文臣武将,怎么看他也不是糊涂的帝王,而他能够选择李治作为继承人,说明我们印象中的李治,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人物,相反李治做出的功绩,证明了李世民选择他继承皇位,才是最正确的决定,我们听过历史上的真实记载,也就能够明白李治到底是不是软弱无能、能力平庸的君主了!

第一点,李治真的软弱无能吗?不但不平庸,反而是英明神武的帝王。

我们纵观历史,很多时候软弱仅仅是一个人的外表,或者说是一种伪装,尤其是作为古代的皇子,往往不管他们是否愿意,都会陷入权力的争夺中,比如汉文帝在成为皇帝之前,作为刘邦最不被喜欢的皇子,受封为最贫瘠的代地,而为了不让自己受到吕后的杀害,只能够将自己伪装,才能够躲过吕后的残害,当然李治并不是伪装,根据《旧唐书》记载:幼而岐嶷端审,宽仁孝友。

也就是说李治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就是宽厚待人,与其他能力出众的兄弟们比较的话,自然也就会给人一种能力平庸的感觉,但是他真的平庸吗?其实我们通过他成为皇帝后的功绩,就能够明白让一点也不平庸,反而非常的强势!

在李治上台之后,为了能够彻底掌控皇权,通过“废后”,册立武则天为皇后,彻底铲除了执政路上的最大障碍长孙无忌褚遂良,在这件事情上李治的表现可一点也没有手软,对待一位扶立他成为太子,并且让他坐稳皇位的最大功臣长孙无忌,他的亲舅舅,李治没有一点仁慈之心,如果没有他的首肯,长孙无忌以及长孙家族会那么凄惨吗?而这件事情也彻底铲除了关陇贵族在朝政上的影响力,长孙无忌成为关陇贵族最后一位代言人,这样一件事情足以显示出他并不是软弱无能的。

而且在李治的统治下,李治继续延续了李世民时期的政策,使得唐朝的实力继续增长,创造了“永徽之治”的盛世局面,最重要的就是唐朝在李治的治理下继续开疆拓土,疆域达到了唐朝的极盛状态,这可是被人们称赞的李世民、武则天甚至李隆基都没有达到的壮举,能够完成这样的政绩的皇帝,怎么可能会是一个软弱无能平庸的君主呢?

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可能他的皇位都是坐不稳的,比如晋惠帝不就是这种情况吗?整个江山陷入了“八王之乱”的混战中,相反我们看看李治治理时期的唐朝,除了妹妹高阳公主和驸马房遗爱造反之外,还有其他人能够威胁到他的统治吗?

所以李治在唐朝的历史上才是最关键的一个皇帝,因为他才是真正的“贞观遗风”,并不是武则天,要知道武则天时期因为夺了唐朝的江山,为了武周江山的稳固,杀害了大量的文臣武将,导致了唐朝李世民和李治时期打下的大片疆域几乎全部丧失,而且武则天重用酷吏,迫害了大量的忠臣武将,如果这件事情放在其他皇帝的身上,早就被人们骂成昏君了,比如清朝的雍正皇帝,因为放弃了贝加尔湖一代的领土,不也被后人诟病吗?更何况是武则天这样丧失广大疆域的君主,如果她不是女皇帝,怎么可能被后人如此推崇呢?

至于武则天篡夺唐朝的事情,这里面有李治的问题,因为如果李治不放权给武则天,而是严格按照李世民制定女人不得干政的传统的话,也就不会亲手培养出一代女皇武则天了,但是在这件事情我们要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下去考虑,当时的情况就是李治好不容易将权力从长孙无忌等辅政大臣手中完全收回来,难道他再将到手的权力让给其他的大臣吗?

所以我们看到早期的李治亲自处理朝政,而且是勤于朝政,甚至可以说是古代皇帝中的楷模了,这一点一点也不比清朝的雍正差,而且此时的李治真的是大权独揽,只不过后面李治因为身体的原因,经常头晕目眩,朝政的处理却不能够耽误,那么怎么办呢?

最能够让他信任的人自然就是自己的皇后了,所有武则天也就成为了高宗李治处理朝政的代理人,不过在李治统治时期,武则天仅仅是根据李治理念处理朝政,政权还是牢固的掌控在李治的手中,这一点我们从武则天在李治去世后不能够立刻登上帝位就能够看得出来,其实李治这么做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历史上皇后处理朝政的事情并不在少数,比如吕后,可见就是刘邦也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后宫干政的问题,因为没有前车之鉴,即便是吕后也不会夺了自己儿子的江山,所以打死李治也不会想到武则天竟然如此如此心狠手辣,竟然夺了自己亲生儿子的江山了。

第二点,李世民为什么选择李治作为接班人呢?

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李治是最好的选择,李世民在成为皇帝之后,选择了嫡长子李承乾作为太子,可以说李世民为了李承乾能够成为一个好的继承人,煞费苦心,这从他给李承乾选择的老师就能够看得出来,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魏征,而且他的太子太师等人都朝中重臣,比如太子詹事房玄龄,这可是堂堂大堂的宰相了,可以说如此高规格的配置,足以显示出李世民对于太子李承乾的看重和厚爱,只不过李世民犯了古达皇帝最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对于太子之外的皇子更喜爱,甚至超出了对太子的关心,这就造成了一个不好的事情,就是给皇子们以及朝臣们一种错觉,那就是太子的人选并没有确定下来,李世民因此四子李泰非常有才华,也就给予了他非常多的权力,比如允许他自行设置文学馆,能够自行招募学士,看到这份待遇,是不是很眼熟呢?

对,就是当初李世民的天策府,所以这件事情自然也就让李承乾认为李世民是不是要废立太子呢?而群臣也会有这样揣测圣意的时候,就像房玄龄最后也是猜错了李世民的意图,站在了李泰的阵营,可见像房玄龄这样李世民最信任的大臣都是如此,其他的臣子会怎么做呢?

不要说太子李承乾有想法了,就是魏王李泰也认为这是李世民在给他机会争夺太子的位置,最后就是他参与了夺嫡之路的斗争,而这件事情的结果就是李承乾感受到了威胁,也打算效仿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甚至联系了不满李世民的侯君集,可惜事变还处于筹划阶段就暴露了,最终李承乾被废。

按照古代的继承顺序,嫡长子不符合的话,那么就该轮到嫡次子了,也就是魏王李泰,可是这件事情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反对,认为如果选择李泰,也就等于留给后人一种印象,皇权是可以争夺过来的,对于后世子孙更不好,为了避免后代子孙为了皇位争得头破血流,李世民最终放弃了魏王李泰,而是选择了九子李治,也就是晋王李治,那么抛开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李治前面也还有六个哥哥的,怎么会直接轮到李治呢?

其实这与李治的身份有关系,因为他和李承乾、李泰都是长孙皇后的儿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嫡子,这个身份也就使得他在李世民众多子嗣中地位更高,可以说李世民的儿子中间,也只有李承乾、李泰和李治才会优先享有皇位继承权,也正是因为李承乾和李泰的夺嫡之争,才让李治成为最后的赢家,再加上李世民最信任的长孙无忌站在了李治的阵营,自然也就让李治成为了最终的赢家。

不过选择李治,也与他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李治这个人宽厚待人,李世民认为选择魏王李泰,那么凭借李泰的性格,李承乾和李治绝对不会善终,相反如果选择宽厚的李治,就能够让李承乾和李泰活下去,可见就算是李承乾被废成为庶人,还是让李世民无法忘怀。

不过后面的事实证明李世民没有看错,李治对待自己的亲哥哥还是非常好的,史书记载车服羞膳,特加优异,所以综上所述,李世民选择李治,看重的就是李治的宽厚待人,也有他的能力,而李治也用自己的亲身行动证明了他是优秀的君王,可以说李治如果不是夹在自己的父亲李世民和妻子武则天中间的话,他一定会得到更高的评价,只不过这两位影响力太大的,反而让人们选择性的忽略了唐高宗李治,甚至认为他是平庸的帝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想要效仿武则天?山东一女子妄想称帝,不仅有年号,还建有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山东武则天自封皇帝,武则天的权谋之术,武则天 年号

    古时候,朝代更替,总会冒出一些农民起义军,他们受够地主和官府的压迫,用自己的方式争取利益,顺便捞一个大王或者是皇帝过把瘾。无论哪朝哪代,以何种名义称王称帝,不得民心者终不能得天下。官逼民反在古代是有客观原因的。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时时处处透着新气象,人民安居乐业,有一个无知的女人居然异想天开,想当皇帝

  • 孟浩然,你穷是因为情商太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孟浩然情商低,孟浩然处事的态度,孟浩然和老朋友会聊些什么呢

    文:安静的风读史开眼界特约作家在唐朝的诗人中,日子过的最惨的应该就是杜甫了,孩子饿死了好几个,但那时是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很多人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在那杀阀四起的年代,日子过的不好也说得过去。而孟浩然却在和平年代,正是玄宗中兴的时候,也把生活整的凄凄惨惨,让人想不明白。说孟浩然穷,用饥寒交迫来形容,也

  • 历史老师不会讲的真相:被骂为昏君的杨广,做了许多造福后世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的杨广真是昏君吗,昏君杨广的历史,关于杨广的功过评价

    按照历史教科书里的说法,隋末天下大乱的开头是瓦岗寨起义,而瓦岗寨起义的原因是因为杨广三征高句(gou)丽,浪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导致民不聊生,在翟让的领导下聚众起义,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广大底层百姓反抗隋朝暴政,拉开了隋末天下大乱的序幕。但是,大家只知道杨广三征高句丽,大多数人却连高句丽都不知

  • 白居易的这首“怪”诗,每行不同,形似宝塔,趣味无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白居易最经典的五首诗,白居易最惊艳的四句诗,关于白居易的诗美妙绝伦

    白居易的诗歌,经常不拘一格,推陈出新。例如,他用唐教坊曲名“望江南”创作了三首脍炙人口的《忆江南》(其一为: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又如他以乐府旧题所作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成为该词牌的正体。今天,老杨给大家介绍一首白居易所作的

  • 唐代的“学术造假”事件,皇帝亲测,此人竟然交白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尹龙卫学术造假,江苏师大郑元林学术造假,国际十大学术造假案

    那么,古代有没有此类学术造假事件呢?不但有,而且性质很严重,引起了皇帝的重视,还连累了好几位官员。这就是唐代唐玄宗天宝二年的张奭造假事件。此事记载于《旧唐书·苗晋卿传》。天宝二年春天,京城长安,吏部侍郎苗晋卿和宋遥主持了一场官吏选拔的考试。其中有一位叫张奭的公子哥也参加了这场考试。张奭是谁?是御史中

  • 大唐军神李靖,为何数遭李渊黑手?浅谈关陇集团在隋唐之际的抉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渊李靖,隋唐李靖简介,隋唐李靖有多厉害

    但无论是在隋朝还是唐朝,李靖的仕途,并不能算是太顺畅。且不说李靖年近五十,才只是一小官,甚至后来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就至少滋生过三次对李靖的杀心,不可不谓是险象环生,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家道中落的贵族李靖字药师,属今陕西三原人,自幼通晓书史,身材高大挺拔,相貌也是非常俊秀,难怪能成为《虬髯客传

  • 此人是李建成的下属,投靠了李世民,最后因谋反而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建成被李世民所杀,李世民娶了李建成妻子视频,李世民不动手李建成会杀他吗

    李世民是一名仁君,在他的管理下,唐朝成了一片繁荣的景象。那么这样的仁君背后肯定会有一批有能力的下属,薛万彻就是其中之一,但他却在房事上出过笑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了解了解。薛万彻原来是隋朝的将领,后来投降到了唐朝,并且成为了李建成的幕僚,非常受李建成的重用。然而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薛万彻率领

  • 杨玉环有两处生理缺陷,一般人无法忍受,可唐玄宗却非常享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杨玉环靠什么吸引唐玄宗,杨玉环被唐玄宗赐死诗句,杨玉环真正的长相

    前言唐朝,一个以丰腴为美的时代,给我们留下很多印象。在唐朝这个强盛的时代,人们的审美以丰肥浓丽为取向,这个时代人们自信张扬,热烈放姿,不乏出了很多美人。杨玉环便在其中脱颖而出。唐玄宗对杨贵妃爱的死心塌地,甚至专为她修供道杨玉环为四大美女之一。据史料记载她能歌善舞,聪明过人,据说杨玉环在赏花的时候,一

  • 三国混乱了60年,异族为何不趁势入侵?要等西晋建立才五胡乱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各势力灭亡一览表,三国真的是一个很乱的时期吗,三国统一后为什么变得很混乱

    三十六计大家应该都知道,其中有一计是“趁火打劫”。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一计谋不应该是君子所为,但在乱世,能够用上这一计谋实为明智之举。五胡乱华大家也应该都知道,当时胡人趁着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退,陆续建立了政权,开始和汉人政权对峙。当胡人统治北方地区后,对待汉人的方式比较残暴。到了明朝末期,随着各地起义

  • 杨玉环跟随唐玄宗长达11年,为何一直没有怀孕生子?她是个聪明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玉环与唐玄宗,杨玉环和唐玄宗 关系,杨玉环是被唐玄宗逼死的吗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长恨歌》纵观历朝历代,能够让世人印象深刻的寥寥无几,除了唐宋元明清之外,也就是秦朝了。在这几个朝代中,都发生过有意思的事情。就拿唐朝来说,一共诞生过21位皇帝,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唐玄宗,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因为他和杨玉环有故事。杨玉环一辈子受尽宠爱,但是和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