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田氏只是从陈国落难逃到齐国的,为什么能取代姜姓入主齐国呢?

田氏只是从陈国落难逃到齐国的,为什么能取代姜姓入主齐国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773 更新时间:2024/2/6 2:11:20

谁能料到:这个避难家族最后居然能取代姜氏,成为齐国之主呢?

在漫长的“田氏代齐”过程中,田氏几代人所表现出的阳谋、阴谋,都令人叹为观止。

退让安身

齐桓公时期,一个从陈国逃难出来的贵族前来投奔。

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在陈国连续的内乱中,担心被害的陈完逃到了齐国。

据说,早在陈完出生时,周太史就做出过“陈完的后人将取代姜氏”的预言。

不知道齐桓公有没有听过这个预言。不过,即便听过,他也应该会一笑了之。

毕竟:当时齐国如日中天,小小陈完又怎么可能构成威胁呢?

[var1]

齐桓公收留了陈完,希望陈完能出任上卿。

陈完拒绝:我逃难而来,不遭劳役之苦就够了,哪里还身居高位。

于是,齐桓公便让他担任工正(掌管百工。春秋时的地位并不高)。

陈完这次退让,实是明智之举。

当时的齐国,虽是如日中天的霸主,但齐国的政权交替常充满动荡。

而当时的陈(田)氏实力薄弱,过早拥有与其实力不相称的地位,非常危险。

或许是为了表示与故国划清界限,陈完一家此后改为田姓,开始了在齐的经营。

此后,长达120年的时间里,田氏长期“低调”。

这期间,齐国政局经历了多次大动荡。

[var1]

齐桓公后期宠幸易牙等“小人”,病重后,五子争立,随后,又有崔抒弑君,庆封灭崔,频繁动荡。

“低调”的田氏,躲过了动荡,闷声发大财。

到第五代田桓子时,田氏迎来了一次厚积薄发。

田桓子的阳谋

田桓子因为武力出众,深得齐庄公喜爱。由此,田氏开始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得到更高平台后,田桓子做出了三件对“田氏代齐”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事。

1、“正义”地讨伐政敌。

庆氏专权,引起各家不满,田氏与其他公族一起,讨灭庆氏。

庆氏被灭后,栾氏、高氏侵吞其他贵族土地,田桓子又与鲍氏结盟,以袭击之法驱逐两家。

[var1]

这几次势力扩张,田氏都处于“实力居优”、符合道义的状况下进行的。

2、巧分利益,获取小贵族支持。

在击败栾氏、高氏后,晏婴提出了:“必致诸公”,栾、高氏的财富、奴隶应该给公族!

田桓子采纳意见,将利益分配给了中小贵族。

或许晏婴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姜齐公族的利益,但田桓子以自己名义分配利益的举动,却使田氏获得了中小贵族的支持。

3、惠民,获得民心。

田桓子又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政策。

他在借给农民粮食或赈灾时,采用“大斗”制,在收税,收回借粮时用“小斗”。

他在遇到灾荒时,立即大手笔赈灾。

当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地主收租,农民劳作”的新型社会关系正在建立。

田桓子的惠民政策使田氏获得了民心,许多公族土地上的农民纷纷投奔到田氏门下。

田氏强大的基础,正是田桓子打下的。

隐忍待机渡过“危险期”

随着田氏实力的增强,田氏进入到了“危险期”。

一方面,齐国公族的实力依然非常强大。尤其是在实力雄厚、威望极高的高、国两家。

另一方面,田氏的崛起已经引起了大贵族的警惕。

在大公族的集体建议下,名将田穰苴被辞退,抑郁而终。

晏婴也多次提醒齐景公:警惕田氏的“惠民”之举。

危险之下,田乞一面“事”高、国两家,以低姿态降低对手的警惕。一面继续推行田桓子的“惠民”政策,收买人心、充实力量。

齐景公后期的公族骄奢淫逸,盘剥很重,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被田氏所吸纳。

值得注意的是:春秋公卿大夫的“私兵”,以下级贵族“士”为主,精锐但数量有限。

田氏的“私兵”除了“士”,更多是“徒”,即投奔来的下层人士,这使田氏的私兵在规模上胜过其他各家。

[var1]

因此,田氏表面上退让,实际上,经济、军事力量,乃至民望仍在迅速膨胀。

阴谋1:挑拨离间,趁机上位。

机会,终于来了。

政权交替时,统治阶层往往会出现裂痕。裂痕,正是阴谋家们最喜欢的土壤。

齐景公死前,让国、高两家扶持年幼的公子荼继位,而许多其他贵族则不满。

田乞一面假意拥护高、国,并“好心提醒”国、高小心那些不拥护新主的贵族。

另一面,田乞又怂恿其他贵族:高张太强了,一旦拥立拥立新主会更强!必须趁早动手!

于是,在田乞的策划下,田氏联合鲍氏及其他贵族,对高、国发起了突然袭击。

国、高,以及保持中立的晏家,领导人逃走,实力大衰!

随后,田乞又把逃亡到鲁国的公子阳生迎回来,拥立为主,田氏由此成为齐国最强的贵族。

阴谋2:借刀杀人,独霸齐国

随后,田乞之子田常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借刀杀人,继续除掉异己。

1、挑起齐公与鲍氏自相残杀。

鲍氏,是鲍叔牙的后人,此时已成为田氏最大的竞争对手。

鲍牧与齐悼公关系不佳,这个机会被田桓把握住了。

齐悼公杀掉了鲍牧,随后,田常又怂恿鲍牧之子鲍息复仇,杀掉了齐悼公。

在连续的互相伤害后,鲍氏、齐公的实力进一步削弱。

田常则率国人拥立齐简公继位,完全掌握了齐国大权。

2、借吴国,彻底削弱高、国两家。

[var1]

田常以恢复桓公霸业为名,挑动齐吴战争。

当时,吴王夫差兵威正盛,齐国难以敌对。

于是,艾陵之战,国书、高无邳等人被捕,国、高实力遭到毁灭性打击。(田氏也牺牲了弟弟田书,但代价远小于国、高)

在拥有压制其他贵族的实力后,田氏与齐公之间,已经接近摊牌时刻。

代齐

当时,齐公的实力、威望仍然胜过田氏,但是,田氏的威胁,已使齐公心不安。

齐简公重用监止。监止企图拉拢田豹,挑起田氏内斗。

田氏团结,田豹告发,田氏先发制人,直接在宫中发起袭击。

监止被杀,齐简公出逃。

齐公的封地、威望仍然非常强大。一旦简公充分动员,田氏将陷入被动!

一不做二不休,田氏发“徒”兵(下层百姓更拥立田氏),在徐州追杀了齐简公!

此后,田氏一连串的举动,使他牢牢控制住了齐。

1、交好诸侯,获取外部支持。

田氏主持下,齐国向鲁、卫归还土地,与控制晋国的赵、魏、韩订立盟约,与吴越通使。

[var1]

如此,田氏得到了诸侯的支持。

2、打击大公族,直接扩大封地。

都到这个地步了,没必要藏着掖着了,图穷匕见!

由于田氏“惠民”得到下层支持,因此,田氏直接割取公族领地,阻力不大。

此后,田氏的土地、人口超过了国君的直接封地,田氏已成为事实上的领导者!

前386年,田和被周天子封为齐侯。

前379年,姜齐的最后一任国君齐康公去世,没有子嗣,其领地“皆入田氏”。

田氏代齐,彻底完成。

顺势顺时

春秋战国时的军事家:孙子、田穰苴、孙膑、田忌田单皆源自田氏。

看来,田氏一族是有深厚的谋略功底的。

田氏之所以能最终代齐,在于他们一直顺势而为、顺时而为。

1、顺势:把握时代脉搏。

春秋末年,井田制瓦解,生产关系发生剧烈变化。

田氏抓住历史脉搏,以惠民政策吸纳劳动力,使其经济、军事力量迅速膨胀,这是其强大的根本。

[var1]

相比之下,齐国另一位杰出人物晏婴,则仍然主张恢复西周时期的“王道”,虽然充满道德感,但却未能把握时代脉搏。

2、顺时: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在田氏崛起的过程中,田氏多次选择以退为进的方略,不盲目逞强,既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又暗中寻找盟友,积蓄力量。

而当机遇来临时,田氏往往能先发制人,以袭击之法瞬间取胜。

战略上后发制人,稳准狠;战术上先发制人,把握主动。田氏始终牢牢把握着斗争的节奏。

总的来说,田氏的整体素质远高于姜氏及其他齐国公卿,其最终成功上位,并非偶然。

所以,田氏代齐,虽有违传统礼法,但于历史而言,则是一次进步。

更多文章

  • 区区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趴下,为什么匈奴却消耗强大的汉朝数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国匈奴,为何赵国不灭掉匈奴,赵国骑兵打败过匈奴吗

    [var1]其实,我认为赵国能够击败匈奴而汉朝被匈奴骚扰数百年,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是存在着非常复杂的情况与客观环境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对比一下为什么赵国与汉朝之间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区别呢?一:匈奴的强弱[var1]春秋战国时期匈奴人正处在发育成长期,虽然有一定的战斗力与军事实力,但是面对着来自成

  • 秦国打败赵国后,作为战胜国,为何还要派公子子楚在赵国当人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攻打赵国把赵国孩子埋了,50万秦军攻赵国赵国誓死不降,子楚个人简介

    有人说秦异人在赵国当人质的时间是在秦赵会盟之后,这个说话不甚靠谱。秦异人出生于公元前281年,秦赵会盟发生在公元前279年。[var1]秦赵会盟的时候,秦异人不过是两三岁的小屁孩。这么小的年纪是不大可能被送到赵国当人质的,除非是有母亲的陪伴。这方面的例子我们不妨看一下秦昭襄王,他小的时候就是和他的母

  • 宋襄公成为春秋五霸后,为什么被后人认为是名不副实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襄公简介,周文襄公品质,宋襄公为什么是五霸之一

    地位尊崇,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国宋国的开国国君微子启是商纣王帝辛的长兄,对纣王忠心直谏,纣王不纳后便离开镐京。周武王灭商后,徽子启被周武王分封于商丘(今河南),国号宋,可以在封国内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宋国是周朝分封的等级最高的诸侯国之一,为周朝的二王三恪之一。[var1]所谓的“二王三恪”,是指周朝

  • 商鞅作为变法的功臣,最后却被车裂,他的变法动了谁的“奶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商鞅车裂图片,商鞅变法最大的成就,大秦帝国之裂变商鞅车裂视频

    我是鲜花,我来回答。[var1]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贾谊在《过秦论》的开篇这样描述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早在秦孝公出生前,因为战乱,秦国的国力大为削弱,很多国土都被魏国强掳了去。21岁的秦孝公即位时,正是诸侯各国之间,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的时机。可见,强大国力,

  •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叫“春秋”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为啥叫春秋时期,春秋和历史上的春秋有什么关系,春秋和战国为什么叫春秋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指的是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var1]春秋初期,各诸侯群雄纷争,形成“春秋五霸”,致使周王势力减弱。春秋中期,各诸侯在战争中倍感疲惫,需要休整。各方聚合在一起召开“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平息。春秋后期“三家分晋”,百家争鸣,进入到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全国经过战乱,总共分

  • 为什么秦国拒绝孔子入境,但却能一统六国?难道有什么因果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为什么唯独秦国没让孔子入境,孔子去了六国唯独没去秦国,孔子为什么不去秦国之地

    《论语.第十二章》:“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

  • 外号“韩大胆”的韩先楚是怎样消灭国军精锐新5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韩先楚将军真实影像集锦,解放战争韩先楚将军影像集锦,战将韩先楚解放海南岛是哪集

    [var1]1947年9月,韩先楚调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司令员。10月,民主联军全面展开秋季攻势。韩先楚率部长途奔袭威远堡,全歼敌116师,活捉师长刘润川,俘敌6000多人。东北民主联军全歼一个整师,韩先楚是第一个。经过民主联军的夏秋季攻势,国军在东北的势力越发薄弱,沈阳之敌也已经在联军的掌握之中

  •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陵墓是怎么样的?他的陵墓有守陵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陵墓的历史资料,秦始皇统一六国完整版,秦始皇陵墓是怎么样修建的

    [var1]庞大的秦皇陵因为作为一个千古一帝,在他去世后,皇陵中的财宝和文物不计其数,有的盗墓贼即便知道里面有水银和机关防御,但财迷心窍之人也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盗取宝物。所以我个人认为秦皇陵是有守陵人的。每一个古代的皇帝都想着要长生不老,而即便达不到那种程度在去死后,他们也想在另一个世界也能手握百

  • 曾经跟随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秦朝兵马,在秦朝灭亡时,都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朝的秦始皇一共有几代,秦始皇死后秦朝军队去哪了,秦朝统一几年秦始皇就死了

    秦一统天下后,就开始了南征百越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的发动了三次之多,第一次秦50万大军分了五路兵马分别攻占闽浙,岭南等地区,然后这次战争也以秦军失败告终,就连秦军统帅也在这场战争中被杀,秦军更是损失惨重。然后秦始皇又征集了十万大军,与第一次的大军汇合,发动了第二次对百越的战争,这一次的秦军获得了胜利

  • 王翦在指挥灭楚作战时,屡屡向秦王讨良田美宅,为什么还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翦简介资料,寻秦记王翦,王翦救驾雍城完整版

    不过,这是王翦得到善终的唯一办法。王翦的担忧声称只要20万大军即可灭楚的李信大败后,秦王马上跑去找王翦。秦王向王翦认错后,请王翦挂帅出征。[var1]王翦出征前,“请美田宅园甚众”。良田美宅全部早就物色好了,就请秦王批准!秦王有点蒙圈:您还怕自己会穷吗?王翦回答得非常直白:给您打仗,再立功您也不会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