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经跟随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秦朝兵马,在秦朝灭亡时,都去哪里了?

曾经跟随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秦朝兵马,在秦朝灭亡时,都去哪里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512 更新时间:2023/12/7 15:14:44

秦一统天下后,就开始了南征百越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的发动了三次之多,第一次秦50万大军分了五路兵马分别攻占闽浙,岭南等地区,然后这次战争也以秦军失败告终,就连秦军统帅也在这场战争中被杀,秦军更是损失惨重。

然后秦始皇又征集了十万大军,与第一次的大军汇合,发动了第二次对百越的战争,这一次的秦军获得了胜利,百越的大部分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并且还在这些地方设置了一些郡县。然后就到了第三次百越战争,这次的战争是由赵佗发起的,但这次秦国没有在到处募集兵马,所以这次的战争还是由第二次对百越的战争的那一批人马。三次战争让秦军损失了大概三十万人马,而秦军还派了三十万兵马驻扎在百越等各个地区,就是今天东南沿海,以及广西、海南等地,然后秦朝还发动了大规模的移民,大批人民都定居到了百越等地区。

[var1]

对南越发动的战争耗时五年之久,秦军动用了大概六十万人马,这六十万人马有三十多万在战争都死去,剩下的则全部都是驻扎在了南越,为了防止当地有人起兵谋反,维护秦朝在当地的统治地位,也就是说这六十万人马死的死,留守的留守,全部都在百越之地,并没有回到中原,就这样有百万兵马的秦朝,就只剩下了四十万人。

对付万百越之后,秦始皇开始抗击北部的匈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人马前去攻击匈奴,把匈奴人赶到很远的地方,而当时的秦军只为了应对中原作战,不像匈奴人一样大多数都是骑兵,所以在匈奴战败的时候,秦军也无法追击上匈奴人,所以为了以防匈奴再来,所以秦始皇下令开始修长城。就这样被蒙恬带去的三十万大军就留在了北方一带修筑长城,镇守在了北方,这也是秦朝的主力部队。

剩下的就是秦朝的中央军了,秦朝派出了三十万兵马去抵御匈奴,所以只留了十万人马驻守在中央,负责都城的安全,这十万人驻扎在各个地区,像四大险要的关隘,这些都是秦朝最重要的地区,也是秦朝最重视的。

[var1]

在加上秦朝的郡县制度,那十万中央军都被派去各个地方驻扎,所以秦朝能动用的人马真的是少之又少,所以在秦始皇死后,胡亥等人发动了沙丘政变逼死了扶苏和蒙恬、蒙毅两个大将军,胡亥随即登基成为秦二世。由于秦二世的暴政,陈胜吴广发动了农民起义,从此秦朝进入到了一个混乱的时候,秦朝开始从各个地方调派人马来抵抗这些起义的军队。

陈胜的一个部将周文攻入函谷关,就这样周文的三十万大军进到了关中,这个时候的秦朝才想着要有一定的人马才能抵御周文的大部队,于是由章邯征发骊山囚徒再编入一定数量的关中军团,组成了一个军团,就凭借这20万大军打败了周文的三十万人,然后这二十多万的军团就一直在游走打击各地起义的一些起义军,势力最强的项梁也战死,黄河以南无人是这只军团的对手。

在这支军队不断对抗起义军的时候,秦中央也不断的再动员人马加入进来,不断地从关中以及巴蜀这些地方征集那些囚徒加入军团。到了巨鹿之战的时候,这支军队还有二十多万人马,主要还都是原来那批人组建而成的,但这些人都在投靠了项羽之后,全部被坑杀。之后章邯带领部队北上后,刘邦就派出了一支部队从彭城向西攻打,直到进入了秦朝的都城,在刘邦一路攻打的路上除了那些郡县兵马,也有一部分的中央军,但几次的交战都被刘邦轻易的化解了。而秦朝的十万中央军已经被拆得零零散散,所以压根不可能跟刘邦抗衡,所以不是战败的都投靠了刘邦。

[var1]

而蒙恬被胡亥所杀后,这只三十万人马的部队又王离指挥,这支部队参加了平定反秦的起义,但这只秦朝的长城部队已经没有那么多人了,边境还需要人驻守,所以王离带去参加巨鹿之战的人马也只有二十万,但这二十万人全部都被项羽和六国联军击败,只剩下了一小部分人投降了,就这样这只二十万人的部队覆灭。

而那留在百越的三十万人马,最终也没有回到中原,而是在百越扎根,之后的赵佗也凭借这三十万人马重新建立了南越国,而且也没有在重返中原,所以秦朝的主力军基本都被分散出去了,并没有集中在一起,所以每次发生战争都很快地被瓦解了。

更多文章

  • 王翦在指挥灭楚作战时,屡屡向秦王讨良田美宅,为什么还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翦简介资料,寻秦记王翦,王翦救驾雍城完整版

    不过,这是王翦得到善终的唯一办法。王翦的担忧声称只要20万大军即可灭楚的李信大败后,秦王马上跑去找王翦。秦王向王翦认错后,请王翦挂帅出征。[var1]王翦出征前,“请美田宅园甚众”。良田美宅全部早就物色好了,就请秦王批准!秦王有点蒙圈:您还怕自己会穷吗?王翦回答得非常直白:给您打仗,再立功您也不会给

  • 诸葛亮五次北伐,一度威震魏国关中,魏国为什么会先灭蜀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蜀国vs魏国,蜀国与魏国隔着什么山,魏国蜀国吴国哪个国最大

    [var1]诸葛亮前后五次北伐,虽然没有大胜,但也完成了北伐的初衷——为蜀汉赢得发展的时机,也曾一度威震曹魏关中。而在诸葛亮、蒋琬,以及费祎等人先后去世后,由姜维继任。那么,面对如此蜀汉,魏国为何要先灭了蜀国呢?其实,经过了关羽失荆州,以及刘备大败于夷陵之后,蜀汉便开始走了“下坡路”。这个时候的蜀汉

  • 秦灭六国势不可挡,为何统一后的秦帝国竟抵挡不住农民起义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军去哪儿了?有人可能会说,不是南征北战去了么,三十万打匈奴,五十万打南越。事实呢?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所谓的打南越,根本就没出动多少正规军,打匈奴才是实打实的,而灭六国的秦军中有很大一部分却是被化整为零了。秦国作为七雄中最强大的一支力量,占领了六国的土地,毫无疑问是一个创举,但与此同时

  • 公子成蛟没有出动一兵一卒,就为秦国换来了5座城池,原因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百万雄师去哪里了,完璧归赵当时秦国的资料,赵国公子蛟继位了吗

    在电视剧《大秦赋》中,公子成蛟率兵出征韩国,逼迫韩王献出了5座城池,因此被封为长安君,这和历史上的记载有出入。根据《战国策》中的记载,公子成蛟15岁的时候,单枪匹马入韩国,让韩王割让了5座城池给秦国,因此被封为长安君,也有了自己的封地。[var1]也就是说根据史书上记载,公子成蛟没有出动一兵一卒,就

  • 西周时期史料记载不多,为什么到春秋战国时期史料突然丰富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西周时期的历史脉络,西周时期史料丰富的原因,西周发生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

    一、社会文化的发展比较落后在西周之前社会文化的发展还发展还比较落后,文化只掌握在极少数的奴隶主贵族之手,大多数人没人文化,即使一些诸侯王也不懂文字。虽然西周王室设置有史官,但记寻的内容主要为周王室所发生的大事。那时候很多诸侯国还没有记史的习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发现的史料都得少。[var1]我国有明确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王、公都有什么命名规则?都有何规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战国时期所有诸侯国的资料,战国诸侯国,战国各诸侯国的变化

    [var1]那么为什么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君主都能随意称王或公呢?很简单,因为周王朝这个掌控爵位分封的“中央王朝”已经落寞了,这个时候的爵位也不再是需要靠周王朝的赐封才能获得,而是靠各自的实力来决定对应的爵位,简单的来说就是只要你的实力足够强,那怕你称王都可以。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当时春秋五霸和战国七

  • 垓下之战的韩信,到底有没有想起“狡兔死,走狗的”的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韩信与项羽垓下一战,垓下最后一战韩信什么职位,垓下大战

    [var1]只是他在项羽帐下不得重用,而投奔刘邦,从一个无名小卒,被封为大将军,一步登天。为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才一心忠于刘邦。项羽曾派帐下武涉前往齐国离间自立,从韩信的回答就看出他对刘邦的忠心。武涉面见韩信说:汉王是靠不住的,他现在重视你,是因为有项王在,你对他还用,现在楚、汉成败之间,关键在于你

  • 魏文帝曹丕的能力怎么样?如果他不早死,魏国会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鼎立,论实力曹魏最强大,论领导人的能力和格局,曹操、曹丕、曹睿三代都比蜀、吴两国的领导人要强得多。特别是曹丕篡汉自立称帝后,他是活了短短的7年时间,但给曹睿打下基础取是最大的。[var1]曹丕在当世子期间就凸显出很高的政治素养,比那个只会舞文弄墨的兄弟曹植强太多,后世传闻曹丕与曹植有过储位之争,

  • 孔子的父亲为什么不姓孔,而是叫叔梁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孔子的父亲不姓孔吗,梁叔纥,孔子第74代传人孔仲平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叔梁纥真实姓名叫“孔纥”,孔子真实姓名叫“孔丘”。说到这里,我想大家都知道的了吧。其实叔梁纥也姓“孔”,只不过文献记载中不这么叫而已。其实先秦时期,对于人名的叫法特别的繁琐,有字+名、氏+名、姓+名、氏+姓等。如以孔子为例,叫他孔丘、仲尼丘、子丘其实都是没有错的。[v

  • 为什么齐国要投降刘邦,韩信又为什么要灭掉已经投降的齐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命令韩信攻打齐国了吗,韩信打齐国视频完整版,齐国韩信

    项羽正值鼎盛时,齐敢和西楚霸王硬刚。韩信只带数万人准备攻齐时,齐却投降了。可是,齐投降,韩信“还不要”,非要发兵攻打,一举灭之。齐王、韩信,都不是疯子,他们之所以行为“反常”,是有着自己的算盘。齐在楚汉战争中的基本追求战国末年,齐是非常“配合”的一个诸侯。[var1]秦攻打其他诸侯时,齐不干预;秦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