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朱棣攻破南京时,朱允文直接杀了方孝孺,结局会怎么样?

如果朱棣攻破南京时,朱允文直接杀了方孝孺,结局会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577 更新时间:2024/1/4 19:10:59

朱允炆未登基为帝之前,朱元璋就看出朱允炆生性赢弱无法压制那些开国功臣,算是朱元璋为了给朱允炆铺路,大肆处死了一批功臣。

当朱允炆继承皇位之后没有了功高震主功臣的威胁,朱允炆和身边的治世臣子把目光放在了藩王身上从而进行削藩,在削藩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一些藩王以死明志,燕王朱棣为了自保也好为了江山基业也罢,最终发动了靖难之役并登基为帝。

靖难之役中朱允炆下落不明至今仍然是一个谜题,很多人难免会发出一个疑问,如果当年朱棣攻破南京时,朱允炆当着天下人的面处死方孝孺,会怎么样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另外削藩跟方孝孺的关系其实并不大,但朱棣发动靖难只是把朱允炆身边的方孝孺等臣当作一个借口。

如果朱棣攻破南京时,朱允文当着天下人的面杀了方孝孺,朱棣肯定不敢处置建文帝的。建文帝是朱元璋钦定的后世之君,朱棣虽然是燕王也是朱允炆的叔叔,君是君臣是臣,朱棣攻破南京虽然势大也不敢贸然处置建文帝,更别说直接让建文帝下诏禅让皇位与朱棣。如果朱棣强行处置建文帝或着强行登上皇帝之位,对于反对朱棣的人来说可以理直气壮的反对朱棣,单单违反朱元璋遗命处置朱允炆就让朱棣落个不孝和不忠之名,朱棣肯定不敢冒险,只能继续以朱允炆为尊。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打的是清君侧的名义,意思就是告诉天下人皇帝身边有乱臣祸乱朝纲,错在乱臣并非皇帝。如果朱允炆在朱棣破城之时处死方孝孺等,朱棣是真的没有任何借口去处置建文帝。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朱棣会学曹操那样控制建文帝,这个想法对朱棣来说是致命的存在,朱棣不是曹操,朱允炆也不是建文帝,两个人是叔侄关系,朱允炆是朱元璋钦定的后世之君,朱棣根本无法掌控朱允炆,单单以不孝等名义就能让朱棣背负骂名。另外朱棣既然发动靖难之役,对于朱允炆而言朱棣已经不再是自己的长辈,朱允炆在朱棣的控制之下早晚会以皇权夺实权,朱棣又不能处死建文帝,否则就会背负杀侄夺位之名,留着建文帝明显会让朱棣成为被动。

既然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已经做好与建文帝鱼死网破的打算,建文帝在朱棣破城之时处死方孝孺等乱臣的话,朱棣同样会让建文帝失踪,再利用国不能一日无君的说词来继承帝位。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事实,朱棣攻破南京城无论如何是不会让朱允炆站在世人面前的,同样朱允炆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朱允炆并没有做任何动作只是焚宫而去。朱棣不会像曹操那样挟天子,因为两人是叔侄关系并非君臣关系,朱棣的性格也不会让自己处于被动之姿。

朱允炆在朱棣破城之时杀不杀方孝孺结果都一样,朱棣都会让朱允炆下落不明,一个是焚宫而去保留性命,另一个或许有杀身之祸或许被软禁致死。

更多文章

  • 刘邦废除殉葬制度,朱元璋临终又采用,还残忍杀死妃子为自己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邦死后多少人殉葬,刘邦殉葬吗,刘邦为何不让戚夫人殉葬

    很多人都知道,古代皇帝的陵墓,是有活人殉葬这个制度的,秦始皇作为一个,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皇帝,他的众多陪葬墓里,除了牛羊之外,还有不少的活人,当然了,这个制度的起源我们今天暂时不说。小编今天给大家讲的,就是一位皇帝的活葬制度,先来说说这个活葬吧,古代虽然有这个制度,但其实很多皇帝,是不用这样的制度的,

  • 北宋滑头丞相赵普,让本该继位的赵廷美丢失皇位,郁闷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第二年,杜太后生染重病,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将赵匡胤和皇家的心腹赵普召到病榻前口授遗嘱,大意是吸取后周“主少国疑”丢掉江山的教训,要求赵匡胤不得传位于儿子,只能传给弟弟。赵匡胤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长兄和五弟早亡,只剩下两个弟弟——三弟赵光义和四弟赵廷美。杜太后临终前给赵匡胤设计的传位

  • 大明第一功臣说的这句话,换谁当皇帝都得杀,何况是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明朱元璋杀功臣名单,朱元璋杀功臣都是罪有应得吗,朱元璋的功臣明细统计

    李善长其人善于调护诸将,因才用人,朱元璋任太平兴国大元帅时,李善长为元帅府都事。朱元璋任江南行中书省平章时,李善长为参议,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他裁决。后来,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李善长兼领大都督府司马,升任行省参知政事。吴元年(1367年),李善长论功被封为宣国公,也因此改称左相国,居百官之首,他

  • 传言韦太后为金人生下两个孩子有何依据?辛弃疾:我亲眼目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辛弃疾为什么杀死金人,辛弃疾被金人俘虏过吗,辛弃疾的八卦资料简介

    1、被掳至金国靖康之耻中,韦太后和柔福帝姬等人一起被掳到金国,还被送给了盖天大王。于是,很多人猜测,在服侍盖天大王的过程中,韦太后为求生很有可能早已失节,生下孩子也不足为其。另外,柔福帝姬在回国后不久,韦太后也被送回了南宋,但是韦太后却指认柔福帝姬是金朝派来的尼姑奸细,借此杀害了柔福帝姬。这种行为看

  • 都说明朝缺名将?其实这十位在中国历史上可以排上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100位名将排名,明朝初年的名将,明朝抗倭十大名将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每个朝代都会出现名将,也是不是也就意味着都会出现十大名将?明朝是一个多发战争的朝代,名将也确实比较多,这些名将不论是生前还是生后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待遇,有的封侯有的被分封为公,这个特点在明太祖时期比较典型。那么明朝有十大名将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找到依据呢?首先我们从史料里面可以查阅到

  • 朱元璋有一个习惯很好,时不时就要来一次,但后宫的妃子叫苦不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的怪癖,朱元璋最大的规矩,朱元璋制定了什么规矩

    朱元璋小时候很贫穷,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维持生活,小的时候他给地主家放牛,但地主也经常压迫人民,他的母亲和哥哥,都被活活的饿死,幸好有个好心的邻居,帮他出了钱,才帮着把他的亲人埋葬了。朱元璋没有钱,只能到了寺庙中出家,但没想到寺庙也没有什么食物,眼看着大家都吃不饱饭,方丈也只好要大家自己出去找吃的,

  • 清初列强不敢欺负我国,还派来使臣想要通商,跟明朝此皇帝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初的四个通商口岸,清初开海通商的原因,明朝和哪些西方列强交过手

    对于清朝来说,大家都是很气愤的,满族人入关之后,逼着汉族人民剃发易服,从精神上控制大家,杀死了不少的无辜人民,还带来了闭关锁国政策,使得国家不但没发展,还落后了不少。不过在1840年之前,还是满族人统治的中原,但那些西方的列强,却并不敢欺负我国,只是到了晚清时期,他们才敢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还

  •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孙子后结局如何?皇帝下落不明,皇后自焚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与达兰皇后吻戏,朱元璋皇后病死,朱元璋皇后葬礼完整版

    明朝的这些规矩都是朱元璋定下的,朱元璋的这个做法看似安全,其实弊端很多。比如说朱元璋的儿子朱标虽然是公开册立的太子,但还没等到继位就逝世了,本来大家都以为朱元璋会从儿子当中另立太子的,但朱元璋并没有,他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当了储君,我们推测朱元璋的想法是想让皇位一直在嫡子这一脉传承,所以隔过了儿子把皇

  • 曹操是“乱世奸雄”?这种说法在宋朝之后才逐渐盛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是奸雄还是枭雄呢,曹操何时走上奸雄之路,奸雄曹操完整版

    三国时期的著名史学家陈寿所编撰的《三国志》当中曾形容曹操为“超世之人”、“非常之人”、“名列最右”,这些词语直白地表达了陈寿对曹操的推崇,这本书对后世影响颇深,奠定了对曹操颂扬的基调。唐朝李世民的《祭魏太祖武皇帝文》进一步确定了官方对于曹操的推崇。两宋与之前的朝代存在很大不同,北宋一直被北方少数民族

  • 明朝时期的一场军事壮举:成化犁庭,究竟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公开承认成化犁庭吗,成化犁庭资料,日本评价成化犁庭之战

    成化,即明朝第八位皇帝朱见深的年号;犁庭,“犁”为动词,即为犁平和扫荡之意;“庭”,则为龙庭,指的是古代匈奴的统治中心。《汉书》中记载:“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所以,通过这样的简单剖析,我们大致可以得知,所谓“成化犁庭”,他指的是明朝时期对于关外少数民族部落的一场军事行动。那么具体情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