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诡事录:看懂辛怀慎的四重身份,才明白太子才是笑到最后的人

唐朝诡事录:看懂辛怀慎的四重身份,才明白太子才是笑到最后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597 更新时间:2024/2/7 22:33:39

也猜到了卢凌风公主的关系。

却没想到高刺史身边的辛怀疑慎有四重身份,最后竟然还想把太子和公主一网打尽!

然而,最意外的还是太子的手段,都已经箭在弦上了,他还在示弱、顾全亲情还有意义吗?

答案是肯定的。

《唐朝诡事录》第七案“人面花”以约的身份暴露和死亡而结束。

公主没有想到,对她忠心耿耿的李约和辛怀慎竟然是一伙的,他们不但背着自己买凶刺杀太子,还真的给自己下了人面花毒。

幸好,在她毒发的时候,费鸡师刚好研究出来解药,救了她一命。

让她感到意外的是,太子侄儿留在洛阳并不是为了看她的笑话,而是真心想帮她找到解药救命。

她很感动。

太子真的就一点儿也不防备野心已露的公主姑姑吗?

肯定不是。

辛怀慎的四重身份给出了我们想要的答案。

辛怀慎是公主的人,公主让他潜伏在高忠义的身边,与此同时还让他假装投靠了太子。

如此受器重的人,自然是公主以中毒为借口检验高忠义等人忠心的知情者。

如果他就只是围着高刺史、公主、太子的话,我们相信他会为他的最高主子保守秘密。

问题是,他和等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李约是一伙的!

——把公主和太子一网打尽是这伙人的秘密。

这样一来,掌握公主那么大一个秘密的辛怀慎,怎么可能不告诉太子?

把水搅浑才好趁机摸鱼!

太子等精明?

公主用这样的办法把阵营里的人筛选一遍,接下来要做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公主不是说太子还羽翼未丰吗?

对于一个羽翼未丰的人来说,在实力悬殊不愿意坐以待毙的情况下,还有什么比示弱更好的办法让对手放松警惕?

果然,在李约家里,太子不顾自己安危,让心腹先救姑姑的举动打动了公主。

最起码暂时让她放了心,以为太子根本就没有实力和她作对。

公主的败局,从太子拼死救她那一刻就注定了。

两个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朝野上下早就人尽皆知,只是胜负未定之时,观望者们更倾于公主会是这场最高权力之争的最终胜利者而已。

太子不傻,在声望比不上,权势比不上的弱势下,只能另辟蹊径。

其实,太子的小心机,早在长安红茶案时就泄露了——把卢凌风这个爱将赶出长安,是真的动了气。毕竟他还指望着元来把公主供出来呢。

但是,再见卢凌风,他却告诉对方赶出京城是权宜之计,因为他不动手,公主也不会放过卢凌风。

卢凌风相信了太子的话。

小小却不信。

看见卢凌风的第一眼,公主就觉得他很像被自己弄丢的第一个孩子,怎么可能对他下得了手?

太子什么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东都发生的事情,在人人都知道风雨马上就要到来,太子、公主必有一场血战的时候。

太子却做出了宁愿自己处在危险当中,也要先把姑姑就出去的举动。

有多意外,就有多感人。

这个消息一旦传到长安,谁还不称颂太子仁德?

重点是,就算在场的人不说,太子也有的是办法让官员们、让天下百姓们,知道那天夜里李约家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而和这件事情相关的是人面花的案子。

洛阳那么多无辜的女子,就因为公主的大计和自私而死在了花毒之下,而公主却没有半点愧疚。

百姓看不出其中的门道,苏无名之类的臣子们早晚会看透其中的厉害,到时候,就算是七个宰相当中有四个是出自公主门下,就算是公主再有权势,也敌不过太子的大度仁慈和孝道啊?

所以说,从长安红茶,或者说更早的时候,太子就知道了公主的意图,知道了自己和姑姑之间早晚必有一争。

他的选择不是主动出击,而是见招拆招的同时。

与此同时,他和公主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道路,他没有把野心表露出来,而是一边用示弱收拢人心,一边看似不经意地散播自己的好名声。

这一点,为了目的不惜拉上东都女子陪葬、对自己不忠心就要杀的公主就差远了。

更何况,在公主眼里没有能力的皇帝,也在暗中帮助太子呢?

所以,太子一定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文章

  • 唐朝诡事录:最强关系户杨子睿出场,助力卢凌风破获参天楼大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长安参天楼建成,各国使节纷纷前来道贺,朝廷准备在中秋之夜召开幻术大会,幻术大师土罗杀手沙斯也趁虚而入,潜入长安,密谋行事。他还放出特制的木鸟,击毙了企图将其逮捕的雍州司法参军万安。沙斯此人穷凶极恶,杀人无数,据说当年狄公费尽心机,才将其党羽捉拿,但还是让沙斯这个罪魁祸首跑掉了,而这也成了狄公破获的最

  • 李白和王维同是孟浩然好友,但为何史料中找不到他俩相识的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白王维孟浩然关系,对王维与孟浩然的评价,李白与王维矛盾

    同与孟浩然交好的,还有被我们尊称为“诗佛”的王维,他俩不仅互赠过诗,就连平常生活都喜欢混在一起。说到李白、孟浩然、王维三人,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这李白和王维,同年出生,又同是孟浩然的好友,但翻遍史料和诗作,却都没有他俩相识的记载,这就有点不太科学了。难道他俩有一个是虚幻的?并不!说来,这也是一段颇

  • 李白凭什么不用工作 每天吟诗作对 游山玩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这要从李白的家庭说起,他家是商人,据说当时他的家里好称“四川首富”。作为富二代的他,自然不用工作,也吃穿不愁。在如今社会也一样,有很多号称成功人士的年轻人,有的年纪才十几岁就当上了CEO,不过扒一扒背景,基本个个都是富二代,所以普通人不要和李白比,人家家里本身就有钱。当然,作为富二代的李白,24岁选

  • 汤和的存在对朱元璋也是一种威胁,为什么汤和能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对汤和怎么样,朱元璋电视剧汤和,汤和和朱元璋是发小吗

    或许有人要说了,卢绾最后不是也遭到刘邦的猜忌、举家投降匈奴了吗?可是,诸君或许忘了一点,汉初反叛的所有异姓诸侯王、如燕王臧荼、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包括那位被降为了列侯的楚王韩信,有一个善终的吗?可凭什么卢绾能够全身而退、举家出走匈奴?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发小这个身份多少还是管点儿

  • 明朝存在了200多年,为什么始终消灭不了北元、征服不了蒙古?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为什么明朝能打败蒙古,明朝为什么不能彻底灭掉蒙古,明朝在蒙古的统治多少年

    明确的说,中国封建几千年,每个朝代都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甚至北方游牧民族还在中原地区建立过强大的王朝——元。这不是民族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更不是民族之间不能调和的矛盾,而是地缘政治所决定了,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只能这样兼容、矛盾甚至是战争,谁也无法消灭说。除非有一方足够的强大的,强大到可以

  • 袁崇焕到底是不是被凌迟?他又为何会被崇祯处以如此残酷的刑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袁崇焕不死明朝能维持多久,袁崇焕对明朝的作用,袁崇焕被崇祯处死

    再者,当时清朝早已一统天下,明朝早已成为历史,此时除了关于满族的历史,清朝可能需要修改,但其他的,清朝完全没必要去过多的更改,这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此,对于大规模去篡改明史一事,清朝没必要这么做,也不可能这么做。况且,关于袁崇焕被凌迟一事,除了《明史》有记载,其他的一些史书中亦有记载。如《明季北

  • 如果朱棣攻破南京时,朱允文直接杀了方孝孺,结局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孝孺朱棣,朱棣杀了方孝孺后悔吗,朱棣绕过济南直入南京

    在朱允炆未登基为帝之前,朱元璋就看出朱允炆生性赢弱无法压制那些开国功臣,算是朱元璋为了给朱允炆铺路,大肆处死了一批功臣。当朱允炆继承皇位之后没有了功高震主功臣的威胁,朱允炆和身边的治世臣子把目光放在了藩王身上从而进行削藩,在削藩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一些藩王以死明志,燕王朱棣为了自保也好为了江山基业

  • 刘邦废除殉葬制度,朱元璋临终又采用,还残忍杀死妃子为自己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邦死后多少人殉葬,刘邦殉葬吗,刘邦为何不让戚夫人殉葬

    很多人都知道,古代皇帝的陵墓,是有活人殉葬这个制度的,秦始皇作为一个,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皇帝,他的众多陪葬墓里,除了牛羊之外,还有不少的活人,当然了,这个制度的起源我们今天暂时不说。小编今天给大家讲的,就是一位皇帝的活葬制度,先来说说这个活葬吧,古代虽然有这个制度,但其实很多皇帝,是不用这样的制度的,

  • 北宋滑头丞相赵普,让本该继位的赵廷美丢失皇位,郁闷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第二年,杜太后生染重病,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将赵匡胤和皇家的心腹赵普召到病榻前口授遗嘱,大意是吸取后周“主少国疑”丢掉江山的教训,要求赵匡胤不得传位于儿子,只能传给弟弟。赵匡胤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长兄和五弟早亡,只剩下两个弟弟——三弟赵光义和四弟赵廷美。杜太后临终前给赵匡胤设计的传位

  • 大明第一功臣说的这句话,换谁当皇帝都得杀,何况是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明朱元璋杀功臣名单,朱元璋杀功臣都是罪有应得吗,朱元璋的功臣明细统计

    李善长其人善于调护诸将,因才用人,朱元璋任太平兴国大元帅时,李善长为元帅府都事。朱元璋任江南行中书省平章时,李善长为参议,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他裁决。后来,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李善长兼领大都督府司马,升任行省参知政事。吴元年(1367年),李善长论功被封为宣国公,也因此改称左相国,居百官之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