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留下的托孤重臣,手握40万大军可灭朱棣,却害惨了朱允炆

朱元璋留下的托孤重臣,手握40万大军可灭朱棣,却害惨了朱允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405 更新时间:2024/3/10 4:17:14

在现代人看来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影响了科学进步,但在历史长河中,封建制度能存在这么长时间是有一定道理的。唐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它的中央集权性愈发强烈,封建君主是封建制度的顶点,是所有人民应该服从的共主。人人都知道皇帝好,然而两千多年中只诞生了四百九十四位皇帝。有禅让得到帝位的,也有顺位继承得到帝位的,还有凶险万分的武力夺取帝位的。

在中国古代,武力夺取可谓困难重重,实力和道义就能让绝大数人想要武力夺取帝位的心思化为泡影。

朱允炆继位

唐宋元明清,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明太祖朱元璋堪称一代人杰,从一介平民到黄袍加身,他的一生可谓是传奇。

作为开国皇帝,为了让明朝永远繁荣下去,他对内屠杀了一大批武将勋爵,对外封了一大批塞王镇守边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朱元璋精心培养的继承人太子朱标不幸离世,明朝皇帝的宝座出现动摇。

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位自然是名正言顺,但朱允炆并没有接受过皇太子的教育这为后来的靖难之役埋下了伏笔。

朱允炆继承了其父温软慈悲的心肠,这样的性格可以使他成为一名谦谦君子担任任何职位,但就是不能坐上皇帝的宝座。一言九鼎之位需要有足够的魄力判断天下大事,软弱的性格则会使得皇帝容易被人反对,更有甚者会受臣子摆弄。

朱元璋也了解朱允炆的性格,为了帮助朱允炆坐稳帝位,他甘愿背负骂名为新朝清除了一大批淮西功臣。这样朝堂上就再没有人可以与皇帝抗衡。

除了朝堂外,军权是一个皇帝至高无上地位的基础,朱元璋为朱允炆准备了一位托孤重臣,梅殷。梅殷是宁国公主的驸马,在诸多驸马中最受朱元璋喜爱。既有才能也很忠心的自家人自然是托孤重臣的不二之选。

朱元璋在离世前密令梅殷辅佐朱允炆,并将明军四十万大军的军权交到了他的手中。这四十大军如倒悬之剑立于天下人的头顶,警告所有人不得擅越雷池。朱元璋本以为一切都已提前作出应对,但令他没想到的是真正的问题出在了自己的家中。

朱元璋生前一直十分重视家庭,自己从贫民一跃当上了皇帝,经历了诸多磨难,对待孩子可谓是非常优待。

而明朝的塞王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培养,大都骑马能作战,下马能安民。其中燕王朱棣更是有着雄才伟略,朱标去世后,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成为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这令诸王多有不满。朱元璋在世后,朱允炆即位,史称建文帝。

靖难之役

一位温软心善的皇帝即位对于百姓来说或许是好事,但对于诸王来说可并不是好事。建文帝即位一年就听从用齐泰黄子澄的意见着手削藩。

耳根子软的建文帝一口气先后废了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诸王惶恐,人人自危,就连势力最大的燕王也称病在家,不敢随意走动。但实际上朱棣正在暗地里赶制器械,扩充军队。

建文元年,朱棣以祖训为由,打着“诛奸臣,靖国难”的旗号举兵发起了政变。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燕王护卫军和许多北方旧部的帮助,朱棣一路摧枯拉朽。

朱棣一路从北平打到居庸关,又趁势攻克看遵化和永平。朱允炆不知兵事,连忙召集了三十万大军由耿炳文统帅北上迎击燕王。占据大义又有人数优势的耿炳文连连败退,被燕王打得溃不成军。无奈之下,朱允炆只得再次调遣辽东兵马平定叛乱。

朱允炆这次选择了李景隆担任主帅,李景隆是明朝开国国公李文忠的儿子。朱允炆认为名将之子必有过人之处,于是便选择了李景隆。

实际上李景隆并无军事才能,但他也对自己十分自信,李景隆趁着朱棣奔袭大宁之时趁机带兵攻打北平。经过一番猛攻后,北平城依然坚如磐石,李景隆不得已只能撤回,却不料返程路上遭遇燕王,大败而归。

此战之后,强大的朝廷已然有不敌燕王之势。燕王的地盘逐渐扩大,南京已经被其的兵锋笼罩。双方鏖战数年,燕王虽然多胜,但日积月累之下也损失很重。于是燕军开始改变策略,直接将目标放在了南京。

建文四年,燕军一路打到了南京城下,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靖难之役以燕王的胜利告终。

错信梅殷

梅殷手握四十万大军,但在战时却纹丝不动,最终把朱允炆坑惨了。梅殷作为托孤重臣自然是朱允炆的铁杆心腹,朱允炆也满心期待地等着梅殷能够率军前来帮助自己,然而朱棣提早就想到了这一威胁。

梅殷手上的四十万重兵顷刻可至,燕王虽然羽翼渐丰,但要在早期直面如此规模的军队还是一种妄想。因此朱棣便开始想方设法地拉拢梅殷。

梅殷深受朱元璋信任,寻常的拉拢根本不被他放在眼里。朱棣另辟蹊径,从他的妻子宁国公主也就是自己的姐姐朱英饶入手,成功说服了梅殷手握四十万重兵按兵不动。

自己的妻子朱英饶是朱棣的姐姐,投靠朱棣也未尝不可。正是这位托孤大臣的倒戈使得燕王一路做大做强,最终攻克南京,登上帝位。

小结:

朱元璋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手选出的托孤大臣竟然会在关键时刻狠狠地坑朱允炆一把。而倒戈的梅殷也没想到,他最终会死在燕王的部下手里。靖难之役改写了整个明朝的历史,雄才伟略的朱棣也确实使明朝再现了一个盛世,这也算得上功过相抵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发问江山能传几代,刘伯温答4字多年后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刘伯温的话语,往往准确的让人不得不说服,甚至连朱元璋,对刘伯温也有礼貌的第三,对他而言,更是深信不疑。有一天朱元璋正在吃饼干,只是咬一口,就听到到刘伯温闻门外,朱元璋便将倒装的饼干装进碗里。朱元璋试探性地问刘伯温,看看碗里有什么。刘伯温捏了一下,说道:“回到皇上,这个碗是一块饼干,但是不完整,刚

  • 宋仁宗将安抚使文阶官职换为武官,范仲淹为何拒绝接受这一任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康定二年(1041年)十月,为了方便应对西夏的威胁,宋廷分陕西为四路,派范仲淹、韩琦、庞籍、王沿四位文臣出任安抚使,掌管各路的军、民事务,再由四位武官担任安抚副使。半年以后,庆历二年(1042年)四月,在宰相吕夷简的极力主张下,宋仁宗下诏将这四位安抚使换为观察使,而观察使为武阶官职。吕夷简为什么

  • 宋元时期的泉州富商蒲寿庚家族,为何被朱元璋下令贬为奴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蒲氏家族之所以能够在泉州混得风生水起,甚至成为泉州一城的霸主,与这个家族的核心人物蒲寿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蒲寿庚祖上原为西域阿拉伯人,他自幼跟随家父生活在中国广州,他的父亲蒲开宗因贸易有功,还担任过南宋朝廷授予他的承节郎一职。公元1271年,蒲氏家族举家迁至泉州。泉州在宋代是中国第一大港口,不

  • 宋朝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在古代养活一支骑兵需要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战马不是想养就能养的。古代的骑兵通常是一个人配备2匹或者3匹战马,即使对轻骑兵来说,只配备2匹马也是很穷酸的配置。因为马的耐力和负重能力并不突出,而骑兵本人,加上武器盔甲和粮草的负重是非常大的,所以往往还需要第3匹战马来负责装载物资。不然你的骑兵部队就只能步行牵着两匹马行军了,骑兵部队也就失去

  • 诸葛亮留9字预言,300年后应验,还算中了张献忠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不少人觉得郭嘉不是英年早逝,能够和诸葛亮比肩,但是实际上,郭嘉不过是一介谋主,和诸葛武侯比,还是差了不少,不过是《三国演义》把郭嘉的地位拔高了罢了。真要比的话,把英年早逝的戏志才拉出来比,都要靠谱一点。唐代的武庙十哲,有诸葛孔明,而无郭嘉,也算是一个力证。诸葛亮令人敬佩的地方在于,为了刘备的知遇之恩

  • 朱元璋整贪官,那是真往死里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哪个朝代当官待遇最惨,洪武朝(也就是明朝)肯定名列前茅,本文所讲的是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官员的薪资待遇以及一些吏治手段。休假制度朱元璋只允许官员一年三天的法定假期,不论是中央、地方,官职几何都一视同仁。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之前的汉朝实行的是上五天休一天,类似现在的单休。再看隋唐,上十天休一天,看着比

  • 朱元璋都不敢破的规矩,被嘉靖皇帝破了,破得还很名正言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剧照(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明史》记载,“皇子楠,太祖第二十六子。洪武二十六年生,逾月殇。”现在有人说他是尚妃的儿子,而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中记载,则是“为葛丽妃出”。不管谁生的,因其早死,所以生前无爵,死后也没有追封。但规矩是人定的,也就会有人破,而破得最让

  • 朱元璋滥杀大臣是胡说八道:1368年01月23日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萨沙历史上的今天。朱元璋滥杀大臣是胡说八道: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应天登基,建立明朝。满清夺取中国以后,系统的篡改了明朝的历史。他们将朱元璋塑造成一个滥杀大臣,相貌丑陋,冷酷无情的人。实际上,朱元璋确实通过明初

  • 赵匡胤离奇驾崩,去找皇子赵德芳继位的太监,出门却向晋王府走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王继恩没想到的是,21年后他故伎重施,却亲手将自己送入了地狱。宋太祖赵匡胤为世人留下了两个著名的成语:黄袍加身、斧声烛影,而这两件事都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公元959年,后周幼主掌国,功高震主的赵匡胤眼见各路要职全部由他的兄弟占据,便动了要取而代之的念头。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三,赵

  • 朱允炆削藩之时,除了朱棣以外,其他五位亲王为何乖乖束手就擒?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朱棣也不想造反。要不是建文帝朱允炆不给叔叔们活路,谁愿意放着好好的亲王不做,冒着死全家的风险来造反呢?那么问题来了,前面五位亲王为什么束手就擒呢?他们是不敢造反,还是压根就没有能力造反?和他们相比,朱棣的优势又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朱棣的优势一、太祖高皇帝嫡子很多人不愿意承认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