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代医官怎么管理?三年一次选拔考试,要升迁有二十二个官阶

宋代医官怎么管理?三年一次选拔考试,要升迁有二十二个官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250 更新时间:2024/3/10 3:27:25

在我国传统化的渲染之下,

医生在更多时候已经超越了其职业本身,成为一种精神象征,是众多饱受疾苦之人的守护神。

同时,经过千年的发展,我国在针对医官的政策和制度也在不断得到发展,这不仅是统治者维为了体现自身独特性才出,

它也能够更好地整合医生的力量,来为整个社会造福。尤其是到代,医官管理更是显得颇为完善,有不少值得借鉴参考之处。

一、对我国古代在医官管理层面发展历程的简单介绍

1.先秦时期较为原始自然的萌芽阶段

在夏商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极度贫困低下,生存就是最大的问题,这导致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神灵等有着超乎寻的推崇和尊重,以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群体——巫医就开始出现。

他们在为病人治疗疾病时,总会采取一些

神乎其神的手段来形成诡异神秘的气氛,这既可以起到安慰病人的心理效果,也能够夸大自己的能力、显得与众不同。

在实际的治疗过程当中,他们又会使用真正具有疗效的药物或者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完成治病救人的任务。

但是,这种巫术和医术汇聚到一个人身上的情况,也对医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毕竟一个人医术的进步要靠的是刻苦钻研,而不是整天求神问佛。直到西周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两项职业在逐渐分离开来。

《 周礼·春官》当中就有着这样的记载——"司巫掌群巫之政令"、"大祝掌六祝之辞",说明当时的巫师和大祝已经不再负责医疗相关的事情。

同时,当时人们的观念也逐渐发生改变,

认为疾病的治疗应该从强身健体和调养生息等方面入手。也正因此,医学得以走上独立发展且科学严谨的道路,

很少再与神鬼相联系。

另外,作为我国神话当中最具有实践和科学精神的医学故事,神农尝百草可谓为后世的医生们做了一个相当经典的榜样。

除了巫医分离外,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开始有意培养部分医生来专门为公贵族看病,这也是医官最早的雏形;民间也还是存在着不少悬壶济世的医生,在造福民众的同时,以

师徒相承的方式将自己的一身所学发扬广大。

2.秦朝至隋唐的医官管理逐渐趋于正规和完善

在秦朝的医官制度当中,太医令是掌管医药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到了西汉,太医令这一官职被分为两个人,一被纳入太常管理,一个则负责保管皇宫中储藏的大量药物,东汉时期又复归为一人。

同时,

皇帝还有专门的"侍医",不用想就知道,能担任这个官职的多半是当时医术最精湛的人。除了这些官职外,政府还设置了不少辅助医官,"太医、乳医、医待诏、本草待诏太医监"等等,

他们各司其职,如中宫药长便负责药品的供给,共同完成为皇室贵族们的治疗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在地方也设置了医官和一种辅助官员,医工长则是地方的管理者。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汉朝时期我国就已经形成了从地方到中央的相对完善的医疗管理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医官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完善,医生的职责也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下多了一项。

由于当时政治稳、战乱频发,既是为了安抚民心,也是为了防止疾病肆虐,北魏政府专门设立了医馆和别坊,"使京畿 内外疾病之徒,咸令居处,严敕医署,分师疗治 ",发挥着疾病防控的作用。

到了晋朝,太医署则成了全国医政管理的最高机构,由太医令和太医承来负责这一机构的日常运转。也在这时,由政府主办的医疗教育系统逐渐形成,宫廷內部将药草园当作培训基地,教导他人医学知识。甚至这一制度还曾传入朝鲜,为当地的医学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南北朝在大体沿袭了前朝制度的同时,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新,如南朝梁时的尚药局,北齐时的藏药局。西晋颁发的《医药疾病令》则是我国第一部医疗管理方面的法规,不断为后世借鉴。

等到了隋唐之后,医官制度不仅已经发展了千年、积累了相当丰厚的经验,当时稳定的社会和繁荣的经济也为其持续完善奠定了基础。

与医官有关的考核、奖惩、选任甚至是医德都开始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医学教育也逐步呈现出医、针、按摩、咒禁四大领域并行发展的态势。

规模得到扩大之后,可供朝廷选用的医疗人才也就增多了。可以说,

宋朝医官管理制度之所以能够如此完善,是与这些前面的经验分割不开的。

二、宋朝医官的选任方式较为多元

1.流传千年仍发挥作用的征召法

征召法,顾名思义,就是由政府发出命令,寻求天下之众医术精湛之人来进宫服务、成为医官,它的产生则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

秦朝建立初期,由于当时缺乏系统的医疗教育体系,且之前也没有较为完善的医官管理制度,导致当时的清朝政府不得不采取征召法来弥补宫廷医疗人员的空缺。

由于初期的宋朝在国家制度的建设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使其不得不采取征召法则来缓解当时宫廷的医疗压力。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不愿被征召入宫的还会受到严格处罚,"规避赴阙者,其所属处亦不得盖庇",算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

2.作为主要选举手段的试选法

前文已经说到,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初始的医官教育体系。到了宋朝时,

无论是繁荣的经济还是稳定的社会环境,都为医学教育的持续普及和深入奠定了基础。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从众多医学生当中选举出能力突出的几位进入宫廷,便成了主要的问题,试选法也就应运而生。同时,

时任翰林学士的张方平也认为医疗作为人命关天的大事,政府必须在选拔之时尽量保障医官的技术水平,如此才不会出现庸医害人的情况。

从此以后,宋朝每三年便会开展一次医官选拔的考试,考试题型、数量和录取标准等方面也都有着相对应的严格规定,

从医学原理再到草药识别都被囊括进去。

宋徽宗即位之后,还曾另外设立太医学,其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医疗人才。考察完毕之后,根据他们的成绩来划分上中下三等,分别授予不同的官职,这与科举取士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3.另为补充的荫补法和荐举法

荫补法,就是把一众皇亲国戚和高级官员的子弟、亲属、门客等授予医官的资格。

这种方法不仅只能为有权有势之人使用,而且限制颇多,在整个宋朝的医官选拔当中只起到了很小的作用。

荐举法则是由官员们推荐出医术高明之人,在经过政府考核通过之后,便可以正式成为医官。

虽然相比于荫补法来说,它的覆盖范围更加广阔,但可暗箱操作的机会仍然不小,与汉朝时期的察举制颇有些类似。

三、宋朝医官的品阶设置也经历了一系列过程

1.早期属于武官阶层

虽然这听起来相当奇怪,但

事实就是如此——宋朝初期的医官确实是属于武官一类。据史籍记载,宋朝武将在朝廷之中需要站立在皇帝左侧,也称东班,在其中二十个官职当中便有着翰林医官使。

同时,

翰林医官使往往是兼任,其担任者还具有其他军事方面的工作,如宋真宗就曾这样下诏:"翰林医官使霍炳为榷易使,兼翰林医官使,仍给见俸,他人不得引为例。"

2.后期逐渐演变为独立官阶

宋徽宗时期,医官附属于武官类别的乱象终于结束。

宋徽宗将医官独立出来,规定医官也不得兼任文官职务,使医生可以专心致志地研究医学。这不仅为医官更良好有效的管理起到了一定作用,也推动了医学技术的发展。

事实上,

医官在宋神宗时期的一些名字,如尚药奉御、翰林医学等等就已经显现出医学特色,宋徽宗的这一改革也算是适应时代发展。再之后,宋徽宗将医官从安大夫到翰林医的升迁,总共规定了十四个官阶,之后再变成二十二官阶,直至宋朝灭亡。

四、总结

虽然在如今的现代社会,医官管理已经基本不会再得到大规模应用,但

纵观宋朝医官管理制度的整个发展过程,却仍然让人受益良多。宋朝在建国初期并未明确意识到医疗工作者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而是选择将其当作一个普通官职,这无疑是他们的失误。

然而,

在经过不断的改良过后,宋朝终于选择将医官独立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病救人的功效,这无疑也是进步的体现。同时,正是因为有着无数医疗高超之人,也才有了现在我国独树一帜的医疗体系。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朝吃丹砂中毒死亡的宰相,历多主位列昭勋阁,寡媳孙子上演闹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好久不久,十分想念,小伙伴们还好吗?疫情卷土重来,全国多地中招,在这里梨白提醒大家一定做好防护,戴好口罩,咱们一起“饿”死病毒!大宋宰相图鉴不定期回归了,今天我们要说的传奇宰相便是薛居正。和之前很多期的宋朝宰相不一样的是,今天,我们从薛居正的死讲起。《宋史》记载,薛居正,“因服丹砂遇毒,方奏事,觉疾

  • 史上最悲愤壮烈的一首宋词,气吞山河,让人看了心痛落泪!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关注读书狗子南宋初年,宋高宗即位,金兵再次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等将领分路出击,岳飞负责中原一线,他一面派人到河北一带联络当地的民间抗金组织,一面亲率大军进击,收复了河南许多州县,驻军在郾城,与金兵展开激烈的战争。郾城大战中,金兵投入精锐骑兵近两万人。金朝将领金兀术亲自带领头戴铁盔身穿铁甲的“铁塔兵”打

  • 宋朝有80万禁军,为何总是被几万人的敌军撵着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宋朝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经常被几万人的军队撵着跑,辽国如此、西夏如此、金国如此,而宋朝是号称八十万禁军的。这又是为何呢?扶摇来给大家分析一番。流民为军在宋朝,军队的构成和汉唐时候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宋朝除了开国精兵,之后的禁军和厢军,都是用收拢流民而已。一群流离失所的百

  • 宋朝一尼姑伺候皇帝沐浴,皇帝当晚召她侍寝,后生下一千古仁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不仅手握皇权兵权,还可以享受天下最美貌女子的侍奉,为其生儿育女,延续皇族血脉。众所周知,皇帝是拥有三宫六院的人,除了皇后这个“正室”,皇帝还会另外册封许多其他的妃嫔。在一些古代电视剧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翻牌子”这个说法,这也是皇帝每日除了处理朝政和用膳休息以外的必要行程。因为后宫妃嫔众多,所以每

  • 宋朝的灭亡,是不是因为两次作死行为?看似的结盟都是鼠目寸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因此,两次联合必须分开来看,而不能笼统地归纳总结。一、宋金海上之盟。在宋金海上之盟的过程中,北宋方是处于一个积极主动的地位。从1117年宋徽宗派马政和呼延庆跨过渤海,以买马为幌子,频繁接触,直到1123年取回燕云十六州,宋朝一共向金朝遣使十次,以图合作。而联金灭辽在当时的形势下是看似正确可行的战略决

  • 宋太宗的子嗣越来越少,多次陷入后继无人的窘境,百姓评价:报应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前言导语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断子绝孙”是对一个人功德有亏的最大惩罚。如若自己没有后代,不仅死后无颜见列祖列宗,就算是在世时也会让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由此可见,绝后的下场在中国有多严重。但是熟悉宋史的都知道,北宋太宗赵光义一脉人丁稀薄。

  • 赵匡胤明明是谋朝篡位,为何还会被后人称为一代圣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958年,周世宗柴荣驾崩,年仅三十九岁。可惜柴荣一代雄主,壮志未酬,英年早逝。只留下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与皇后符氏,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很多人都说,如果柴荣没有逝世,那么必然会成为秦皇汉武那样的一代圣君。而赵匡胤则是柴荣一手提拔上来的将领,赵匡胤出身不高,却在柴荣的提拔下成为了后周的将领之首,可

  • 宋仁宗的郭皇后,为何会成为大宋第一个被废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这还了得,古往今来有哪个皇后敢打皇上,宋仁宗不生气才怪?然而宋仁宗的内心竟是窃喜大于愤怒的,这是为什么呢?01这还要从宋仁宗立后说起。1022年,宋仁宗赵真即位。两年后,刘太后为他选妃立后。当时,宋仁宗看上了两个很漂亮的女孩,但是都被刘太后以长相妖艳,不够端庄为由pass掉了。最后,刘太后选了节度使

  • 靖康之耻有多耻?宋徽宗被俘9年生下14个孩子,其中5个不是亲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首满江红让无数人激动不已,一个靖康之耻也让无数人唏嘘感叹。头可断、血可流、将可死、朝可亡,但堂堂国君竟被敌人所虏,这对于任何一个朝代的将军,百姓来说都是奇耻大辱。回过头来看,靖康之耻也绝非偶然。在那样一个时期,由那样一个君主统治,哪怕将士再如何悍勇都不可能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真正让人感到耻辱的却是

  • 汝窑知识我来讲|“雨过天晴云破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一、帝王一梦,绝世之美北宋末年,朝堂争斗,风云诡谲。提起宋徽宗,后世褒贬不一。论艺术造诣,他绝对能让众人俯首称臣。徽宗对瓷器尤为热爱,汝窑的诞生起源便是他的一个梦……入夜,徽宗梦到大雨过后,远处的云间呈现一抹天青色。他甚为喜爱,故醒来之后,就写下了一句:“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随后他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