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拖了16年,为何还是没有将儿子立为太子?

赵匡胤拖了16年,为何还是没有将儿子立为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777 更新时间:2024/3/10 3:28:55

其实我们把前因后果全部分析一下,你就会明白,为何赵匡胤一定要立自己的兄弟,而非亲生儿子,并非自己的儿子不香,而当时的形势所迫。

也不知道当时的情况是怎么回事,周世宗柴荣因为某些原因得到了别人的江山,虽说当时的情况下是自己认了对方当义父,可是人家又不是不能生出来儿子,反正他的皇位本身就有些不正。

毕竟对于古代人来说,传承都是要传给自己的儿子,并且在很多地方还有着“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的说法,可见古代人对于自己的传承很是重视。

郭威却打破了这个铁律,虽然在他看来,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为让自己的江山可以传承下去,但是之后的血脉却相当于断根了。

这件事并不被大家所理解,反正很多人不认可柴荣,但谁让柴荣是真心有本事,所以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谁想到之后的柴荣却面临了跟郭威一样的情况,自己有了重病,但自己的儿子却依然年幼,正所谓主少国疑,如果他也跟郭威学一下,说不定自家的江山就保住了。

可谁让柴荣是一个很传统的人,打死也不放手自己的传承,硬是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了儿子,可问题是自己的儿子年纪实在是太小了,根本就撑不住这么大的场面,即便朝中依然还有大量的老臣,但这些人说实话都是嘴上厉害,手上功夫一点没有的人。

然后就不用说了,赵匡胤也不知道是当真喝多了,还是假装了一下,反正一次陈桥愣是当上了宋朝的天子。

一开始赵匡胤很是开心,自己终于成为了一国之君,可随后自个就不开心了,因为他也遇到了郭威、柴荣的情况。

可以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所以当上天子的赵老二开始纠结了,自己虽然还是壮年,但之前的郭威跟柴荣好像年纪也不大。

也不知道是不是君主之位被诅咒了,当上天子的这些皇帝们好像都活不长,万一自己某一天也病倒了,是不是自己的大宋江山也跟在大周一样,直接被某个好心人给接盘了呢。

赵匡胤内心这么一想,瞬间就受不了,虽说自己是运气好才当上了天子,但是好运气这种东西也是自己实力的一部分,为了不让别人也有这么好的运气,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宋朝可以延续下去。

所以赵匡胤干了一件很大胆的事,就是立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为太子,毕竟当时赵匡胤的儿子还不到十岁,真要是自己出了事,宋朝很有可能跟前几任一样,直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而赵光义跟随自己多年,深得自己的真传,即便是自己不小心挂掉了,但宋朝依然还可以在赵光义的带领下,再次走上辉煌。

其实说白了就是找了一个备胎,就怕自己来个英年早逝之类的事情,随着赵匡胤的年纪越来越大,整个大宋也全部被掌控在他的手中,或者说大宋已经平稳了。

说来说去就是一招杯酒释兵权,直接把武将们的权力给削光了,即便还有人想学郭威、柴荣,怕是也没有足够的兵权可以谋取大宋的江山了。

既然这个时候大宋的江山已经稳定了,也是时候把备胎给扔掉了,毕竟当年备胎的主要作用就是让宋朝可以稳定的走下去。

现在既然大宋已经平稳了,那么这个备胎的任务就结束了,但此时备胎却不乐意了,当初你想用我的时候,就把我推到前面当挡箭牌,现在用完了就直接扔掉,怎么可能。

要知道大宋的稳定可不光是赵匡胤一人的功劳,赵光义也出了很大的力,毕竟在赵光义的眼中,这江山在未来就是自己的,给自己谋福利肯定是尽全力了。

谁想到自己努力了这么久,赵匡胤居然想要卸磨杀驴,这就让赵光义不开心了,原本赵光义虽然势力也不小,可是跟赵匡胤这个正牌的天子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为此赵光义先是搬出了自己的老妈来拖时间,之后又是跟自己的哥哥各种打感情牌,于是一场长久的拉锯战就开始了。

虽然赵匡胤很想将太子之位重新换到自己的儿子身上,但是朝中的局势还没有到自己只手遮天的地步,再加上自己的老妈又是各种偏心,这就让赵匡胤有点挠头。

于是一拖就又拖了好几年,终于赵匡胤认为不能再拖下去了,毕竟这么多年自己也尽可能的削弱了赵光义的势力,所以现在赵匡胤也有了足够的把握将赵光义给弄倒。

但此时意外却发生了,果然这些当皇帝的没一个是长寿的,赵匡胤突然也生病了,反正就是病已不久,于是一切计划全部被打乱了。

原本支持赵匡胤的臣子们也开始摇摆不定,毕竟之前说好了支持赵匡胤的儿子,也是因为看好赵匡胤,认为他有能力把这些事给搞定,所以大家最多也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而现在赵匡胤的重病,再次让这些摇摆不定的人开始有了新的想法,要知道站队这件事真心不能错,一错全家都会跟着遭殃。

所以当赵匡胤生病后,原本支持赵匡胤儿子当太子的臣子们,开始赵光义递上了橄榄枝。

说白了不是赵匡胤不想把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一开始因为宋朝不稳定,所以把赵光义当成了备胎,等一切稳定后人家不同意换人了,随后赵匡胤自己的身体不给力,让他的支持者再次向赵光义靠拢,所以赵家的江山才会落到赵光义的手中,并非赵匡胤不努力,而是时间不容许。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代居士对佛教的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明代在家居士对佛教的研究,也形成一种风气。宋濂、李贽、袁宏道、矍汝稷、王宇泰、焦竑、屠隆等,都于佛学有相当理解,遗有许多有关佛学的著作。宋濂为明初翰林学士,曾三阅大藏,著有《宋学士文集》。所撰高僧塔铭等文字三十九篇,祩宏辑成《护法录》,为元末明初佛教史传的重要资料。李贽出入儒释之间,尤好禅宗。著有《

  • 明末清初,为维护明朝江山而殉难者,士人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一、忠节张铨张铨(?~1621年),山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明史》有两个张铨,另一是安徽定远人,随朱元璋有战功,封永定侯)。张铨任辽东巡按御史,同辽东经略袁应泰驻守辽东首府,辽阳城。城破被俘后,原抚顺游击、投降后被努尔哈赤招为额驸的李永芳前来劝降,张铨不予理会;天命汗努尔哈赤诱以高爵

  • 南宋联蒙灭金的无奈:南宋何尝不知联金灭辽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两宋,很多人认为两宋的灭亡充满黑色幽默:典型的例子就是北宋宋徽宗当初贪便宜,勾结金国夹击辽国。结果辽国灭亡没几天,金国大军就长驱直入,将徽钦二帝活捉今天黑龙江地区去欣赏雪景。而南宋后期,当金国面临蒙古大军夹击的时候,南宋朝廷没有吸取北宋的教训,联合蒙古灭亡金国,结果彻底葬送了宋朝江山。很多人为此

  • 明代异事之书生历险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有了钱之后就回到邓州买了很大一块地,请了当地有名的工匠盖了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宅院,里面还仿照南方的样式修建了一座后花园,在竣工的时候连对当地知县老爷都来参观了,并且直夸好,这也成为了当地的一景。这个赵老爷就是继承了他祖上的产业,在邓州附近买了很多的土地,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平常主要就是靠收租生活,

  • 明朝大将蓝玉如果活着,朱棣敢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蓝玉,一直被视为洪武朝后期的军事天花板,在开国大将们被打压的打压,去世的去世如此背景下,蓝玉成为了征战内外的第一梯队主力。因为是常十万常遇春的小舅子,蓝玉本质上也属于是关系户,属于“淮西勋贵”集团里的一员。因为珠玉在前,蓝玉又多次被常遇春提携,蓝玉虽是晋升得快,却未必有着大明建国初徐达、常遇春、李文

  • 秦桧的墓曾被意外发现,墓中藏有一段文字,揭露了岳飞的真正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宰相是范宗尹,他觉得自徽宗以来,朝廷滥赏这事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朝廷的正常运行,便找秦桧商量着要将其废除,秦桧当即表示十分赞成。范宗尹觉得秦桧已经同意了便胸有成竹,与秦桧一起去找高宗,可是谁知高宗却不同意,当范宗尹示意秦桧发表意见时,秦桧却表示完全是站在高宗这边的,并趁机弹劾了范宗尹。宋高宗觉得范

  • 明朝皇族究竟是如何取名的?一文带你了解明朝宗室取名规则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山河月明》明太祖朱元璋剧照因史料记载不一,史学界对明末宗室人口的说法也不一,从十几万到百万,各种数据都有。清初史学家温睿临甚至认为明宗室规模“其后本支愈繁衍,遍天下几百万。”“几百万”显然是个夸大了的概数。洪武年间,宗室人数仅有58人;永乐年间,也不过只有127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达2

  • 明朝御用农民:欠田赋绑知县,朱元璋却下圣旨“谁动他,灭九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走在队伍前面的那位便是“明朝最牛农民”陈寿六,被绑的就是他的父母官常熟县知县顾英,缘何出现上面这一幕,且随小编一起看看此前发生了什么?洪武年间,吃饭、用筷子、穿衣服都有严格的规定,农、军、匠、乐更是各守其道,不敢造次。因此,陈寿六这个农民想不本分都难,只能种田为生,勉强度日。可这年的秋天,得为儿子操

  • 明朝有一位著名清官,书信中八个字让朱元璋勃然大怒:我竟走了眼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朱元璋毕竟不是孙悟空,他没有火眼金睛的法术,既然是凡人,就难免犯错,所以,有一个人他也看走了眼。这个人的名字叫张昶(chǎng),是一位元朝的官员。朱元璋起义后,凭借自己英明神武的决策和俊美的外表,逐渐羽翼丰满,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格,这一点陈友谅也看得一清二楚,于是陈友谅第一个

  • 北宋灭亡时赫赫的杨家将去哪了:七郎八虎为国捐躯杨家将七零八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年间,杨家名将保家卫国的故事非常感人。当时,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怎奈奸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杨家名将遭到严重迫害。 辽国皇帝约请太宗,赴金沙滩 “双龙会”,暗藏杀机,兵困行宫。声声怒吼,阵阵击鸣,战车交错,刀光血影。大郎、二郎、三郎、四郎和五郎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