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武宗有十几个堂弟,杨廷和为什么选了最不听话的朱厚熜来继位?

明武宗有十几个堂弟,杨廷和为什么选了最不听话的朱厚熜来继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606 更新时间:2024/2/21 5:01:12

杨廷和为罪之魁。怀贪天之功,制胁君父。定策国老以自居,门生天子而视朕。法当戮市,特大宽宥。革了职,着为民。—《明世宗实录卷八十九》

当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之后,杨廷和与武宗生母张太后一起发难,迅速解决了政敌江彬等人。在明世宗从安陆来京城继位的三十七天里,杨廷和大权独揽,说一不二,俨然是大明朝的实际当家人。

按照杨廷和的想法,朱厚熜需要过继给伯父明孝宗当儿子,然而才能以武宗弟弟的身份“兄终弟及”成为新皇帝。既然如此,当时在世的武宗堂弟有十多个,论年纪大于朱厚熜的也不是没有,杨廷和为什么一定要选他呢?其实这里面还是大有玄机的。

明武宗的堂弟们

明武宗的堂弟,也就是他老爹明孝宗的侄子,他爷爷明宪宗的孙子。朱厚照的祖父明宪宗朱见深共14个儿子,当时已经去世的有8人,分别为:长子(早夭未命名)、次子悼恭太子朱祐极、第三子明孝宗朱祐樘、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第五子岐惠王朱祐棆、第八子雍靖王朱祐枟、第十子(早夭未命名)、第十四子申懿王朱祐楷。仍然在世的6人分别为:第六子益王朱祐槟、第七子衡王朱祐楎、第九子寿王朱祐榰、第十一子汝王朱祐梈、第十二子泾王朱祐橓和第十三子荣王朱祐枢。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十四日朱厚照驾崩之时,他还有多少堂弟分布在全国各地呢?我们来盘点一下。

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一脉:兴世子朱厚熜(15岁)。

第六子益王朱祐槟一脉:益世子朱厚烨(24岁)、崇仁王朱厚炫(22岁)、金谿王朱厚煌、玉山王朱厚。

第七子衡王朱祐楎一脉:朱厚燆、朱厚烃(14岁)、朱厚燫(13岁)、朱厚煐(8岁)。

第十三子荣王朱祐枢一脉:荣世子朱厚勲、福宁王朱厚熹、朱厚煦。

这里略作解释。已故岐惠王、雍靖王、申懿王和仍然在世的寿王、汝王和泾王无子。兴献王朱祐杬共二子,其中长子早夭,次子即朱厚熜。益王朱祐槟共四子,当时均已受封,益世子和崇仁王的年龄由其出土圹志考定,金谿王和玉山王不详。衡王朱祐楎共七子,庶长子朱厚燆此时尚未受封且年龄不详,第二至第四子年龄据其出土圹志考定,另三子年龄不详。第十三子荣王朱祐枢共六子,荣世子和福宁王均已受封,第三子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封惠安王,另三子年龄不详。

换句话说,当时年龄合适的武宗堂弟有这么几位:兴献王嫡次子兴世子朱厚熜,益王嫡长子益世子朱厚烨、嫡次子崇仁王朱厚炫,衡王庶长子朱厚燆、庶次子朱厚烃、庶第三子朱厚燫,荣王嫡长子荣世子朱厚勲、嫡次子福宁王朱厚熹。

杨廷和的办法是过继,古人又有长子不出继的规矩,如果再加上必须嫡出的要求,那么符合条件的就只有两人:益藩崇仁王朱厚炫和荣藩福宁王朱厚熹。身为兴藩独子的兴世子朱厚熜条件并不吻合,为何杨廷和最终选了他呢?

明代的长房继承制

明代的宗室爵位继承制度,是非常典型的长房继承制。如果亲王有嫡长子,自然是嫡长子袭封亲王。如果嫡长子死了,那就由嫡长孙袭封。嫡长孙死了,就由嫡次孙,再由庶孙。简而言之,只有嫡长子的后代全部死光,亲王的位置才能轮到嫡次子。嫡次子全家死绝,轮到嫡第三子,依此类推。嫡子死绝,轮到庶子,同样按年龄大小一个一个来。

当然有的专家不同意,认为继承顺序应该按照嫡长子、嫡长孙、嫡子母弟、嫡子庶长兄或长弟、嫡长孙母弟、嫡孙庶兄或长弟这样的次序来排。是不是觉得看不懂?我们来举一个明成祖朱棣在位之时的实际例子。

按照某专家的理论,永乐皇帝在位之时的皇位继承顺序是这样的:1、皇太子朱高炽(嫡长子),2、皇太孙朱瞻基(嫡长孙),3、汉王朱高煦(朱高炽母弟),4、朱瞻墉(朱瞻基母弟)。

可笑吗?按照这种说法,明代亲王还要之国干嘛?换句话说汉王还要之国干嘛?守在京师等他大哥和大侄子死于非命多好呀?事实上明朝从来没有发生过长子还有后代(前提是没有犯罪),爵位传给次子的例子,一例都没有。在杨廷和等人拟定的武宗遗诏之中,朱厚熜是“伦序当立”。

是日传遗旨谕内外文武群臣曰:“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君临天下。”—《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七》

为什么是“伦序当立”呢?因为武宗死后无嗣,意味孝宗这一房绝嗣,鉴于宪宗并无嫡子,皇位自当传于第四子这一房。兴献王既然已死,长子又已夭折,次子朱厚熜自然应该入继大统。对于这一点,进士张璁在《大礼或问》的上疏中就曾明确指出:

方武宗宾天,群臣定议以迎我皇上也,遵祖训也,兄终弟及之文也,何也?孝宗兄也,兴献王弟也。献王在,则献王天子矣。有献王,斯有我皇上矣。此所谓伦序当立,推之不可,避之不可者也。—《明世宗实录卷八》

至于杨廷和等人所举的例子:西汉由定陶王成为汉哀帝的刘欣,以及北宋以濮王之子成为宋英宗赵曙,可谓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刘欣和赵曙都是在汉成帝和宋仁宗在位之时就被收养宫中,和朱厚熜的情况完全不同。

对于杨廷和的谬论,张璁也予以了猛烈的驳斥,他犀利地指出孝宗皇帝驾崩之时,“我皇上(即指世宗朱厚熜)”尚未出生。武宗皇帝驾崩之时,“我皇上”尚在潜邸(即指安陆兴王府)。孝宗既不可能把天下托付给“我皇上”,武宗也未有将“我皇上”过继给孝宗的意思,这和西汉和北宋的的故事“大不相类”。

结语:杨廷和虽然想做权相,但是朝廷百余年的规矩他也不敢打破。何况不立朱厚熜为帝,该立谁呢?我们上文说过,符合条件的还有崇仁王朱厚炫和福宁王朱厚熹,杨廷和敢立这两位中的任意一位吗?

一旦立朱厚炫和朱厚熹为帝,二人的兄长益世子和荣世子怎么办?又置二人的父王益王和荣王于何地?杨廷和未必就没有想过朱厚熜会不听话,可他面对满朝文武的群殴,只能一个人孤军奋战。但是无论是朱厚炫或者朱厚熹登基,他们登高一呼,父兄在封国一响应,杨廷和应付得了么?所以无论是从大明的宗法制度出发,还是从新君的可控程度都发,杨廷和都会立朱厚熜为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一位“奇人”活了128岁,每天只吃2种食物,现在却很少有人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长生不老,从古至今都是世人所一直追求的,从古代的帝王苦苦寻求长生不老药,到现代科技研究人体细胞生命结构。都是渴望有一天可以实现人类的长生梦,但是从古至今,依旧没有人实现长生不老。而大家在追求长生之道的同时,却有很多人做到了真正的长命百岁。在明朝就有一位叫做王世宁的“奇人”,他活到了128岁,据说他每

  • 李自成与吴三桂决战山海关,不料多尔衮亲率大军赶到,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当吴三桂得知此情况后,不仅避而不见,而且立即还命人在城头竖起了数面白底黑字的大旗,上书“讨伐李贼,复我大明”。与此同时,吴三桂又命人将李自成派人射进城内的劝降书悉数射回,而且还再一次写了封断绝父子关系的信简,派弓弩手将其射往大顺军营。万般无奈,李自成便决定包围山海关,准备强攻。山海关一面环海,

  • 朱元璋残酷暴戾,为何明朝没有像秦、隋一样成为短命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大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钱,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种骨气是辉煌的汉唐王朝无法比拟的,也正因为如此,明朝圈粉无数,让无数炎黄子孙倍感自豪。朱元璋,明朝的开国之君,出身草根。一个乞丐登上了九五至尊,称他为历史上最励志的皇帝并不过分。朱元璋和秦始皇、杨广皇帝一样残忍,无视人命

  • 朱元璋挑战历史自然规律,废除丞相制度,终究自食其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热爱历史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惑,那么多的官职名称,该如何分辨,常见的有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的吏部尚书,有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的户部尚书,也有主管兵事的兵部尚书。更多的是我们分不清,看不懂的一些官名,比如:“司马”、“节度使”、“经略使”、“从事”等等。但要说印象最深,出现最多的非丞相莫属。

  • 朱元璋想提拔“国舅”郭德成,没想到对方果断拒绝,还跪地谢罪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唯有一个人比较特别。明朝建立后,凭着同样的功劳,其他人都被提升为大官,唯独他一直没有得到提拔重用。这个人叫郭德成,郭德成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郭国舅”。明史对郭德成的评价是“本性敏感,嗜酒如命”。可见,郭德成嗜酒,容易耽误军务,这可能是他一直得不到重用的原因。然而,郭德成却相当淡泊名利。他从

  • 郑成功一代民族英雄,却间接死于儿子手中,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郑成功我们一定都不陌生,这其实还是归功于我门的小学课本,但一提到郑成功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收复台湾岛的事,但他其实还有很多丰功伟绩比如抗清驱逐荷兰,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还有联师北伐,震动东南等。郑成功可以说是有很多的功绩,但为什么郑成功年纪轻轻就猝死去世了?关于他的去世有很多种传言,那么郑成功为

  • 明朝禁止女子出家,还把尼姑以猪肉价格卖给老光棍,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那个冷兵器时代,人口对于国家的发展是很重要的,而且在那时候人是主要的劳动力,所有的发展都需要人力,所以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增加自己国家的人口。人口少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鼓励多生,在封建社会允许男人三妻四妾,我想大概也是为了增加国家的人口吧。阻止人口增长的原因有很多,男女出

  • 都说明朝处于“小冰河”时期,三百年前的中国,到底有多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从这些小冰河时期出现的时间不难发现,每一次小冰河时期的出现,往往会伴随着一个王朝的灭亡。那么,这些王朝的覆灭,是否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小冰河时期的出现又对我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在明朝出现的小冰河时期,由于距离现代较近,从相关的记录中可以找到较为详尽的记载。从这些记载当中,我们或许可以了解当时明朝所面

  • 西班牙曾想用两万人征服明朝的计划,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大约在十六世纪,得益于哥伦布航海,本身就具备不俗实力的西班牙,为了掠取财富和劳力,而展开了对世界的探索。在一次次探索过程中,西班牙用极少的代价就征服了大片的土地,比如三百人占领墨西哥,一百人攻下印加,还将美洲的土著按在地上摩擦。因为不断对外扩张,获得了大量财富和劳力,西班牙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发展,

  • 拍卖征集:明代正德御窑瓷器 ,越小众增长潜力越大 !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朱厚照即帝位后,曾下令翌年改元以后暂停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瓷器两年,但不久即恢复烧造。正德十五年,正德皇帝遣太监尹辅前往饶州烧造瓷器,工部因正德十四年所发生“宸濠之乱”曾给江西民众带来很大灾难,遂建议暂免差官前往督造,但正德皇帝对该建议未予采纳。这说明正德皇帝对瓷器烧造也感兴趣。正德朝是明代景德镇御窑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