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历史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惑,那么多的官职名称,该如何分辨,常见的有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的吏部尚书,有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的户部尚书,也有主管兵事的兵部尚书。
更多的是我们分不清,看不懂的一些官名,比如:“司马”、“节度使”、“经略使”、“从事”等等。但要说印象最深,出现最多的非丞相莫属。
丞相在古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早的丞相是出现在秦悼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后来丞相这个职位就存在了,虽然在各朝各代经历过几次改名,比如汉朝的三公,隋唐的“三省”,但大部分时间内,这个职位还是存在的。
丞相的重要不言而喻,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有名的丞相,他们帮助皇帝建功立业,例如秦国的李斯,帮助秦始皇制定法律,统一文字,度量衡。西汉的开国丞相萧何,楚汉战争时期,帮助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
蜀国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宋朝的开国丞相赵普,策划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帮助赵匡胤建立北宋。再到明朝的张居正,辅佐万历皇帝多年。
丞相的设立最早是帮助古代君王处理百政的官员,对于国家的发展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为何难逃脱被废除的命运?
在封建王朝中丞相可谓是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皇帝之外没有一个官员比他的权力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皇帝的负担,但有利也有弊,丞相的过度集权便会对皇权造成威胁。
在明朝时期丞相的权力已经达到了巅峰,若是再不做出改变,只怕丞相制度会对皇权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所以明太祖朱元璋选择废除丞相制度也是无可厚非的。
早期丞相制度的出现是为了分担皇帝的压力,帮助皇帝解决一些事务,随着丞相职位的废除,明太祖朱元璋的事务变得更加繁忙,这些大小事务给朱元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样的压力让朱元璋变得很暴躁,在皇权至上的中国古代,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会满门抄斩。见此景象,文武百官只能默不作声。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沉重的赋税,地区的不稳定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到了明朝后期,老百姓苦不堪言,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反抗,各地起义军层出不穷,最终推倒了这个统治中国几百年的明朝。君权集中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明朝的覆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不知道丞相制度的废除对中国古代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也无从证明朱元璋的决定是对是错。任何决定都有多面性,我相信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也不是一时冲动。
没有人能永远做正确的选择,希望我们可以坚定自己的选择,不论对错,坚持走下去,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