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八旗旗主是多大的官?有多大权利?他们的身份地位高吗?

清朝的八旗旗主是多大的官?有多大权利?他们的身份地位高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642 更新时间:2024/3/11 1:00:21

这就是因为八旗旗主虽然没有官位品级但他们其实都是超品的王爷爵位,在清朝历史上他们的身份地位非常崇高,所以八旗旗主虽然没有官位品级,可他们身份地位都很超然。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清朝的八旗制度和八旗旗主的身份地位。

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奠定了清朝的兴起

清朝的八旗制度是由清太祖努尔哈赤一手创立,最初设立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在最初时期只设立了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四旗,后来随着努尔哈赤的满洲势力越来越强大,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增设了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四旗。

记得郭德纲先生曾在相声段子里调侃过搭档于谦先生家族出身满洲正黑旗,这看似是个玩笑,其实这个正黑旗可真不是开玩笑,清朝最初时期努尔哈赤只有一支黑旗军,只是努尔哈赤后来势力越来越强大,才开设了八旗军队,努尔哈赤在临终时曾想再增设两旗即正黑旗和镶黑旗成为十旗,让第十四子多尔衮统领正黑旗,第十子德格类统领镶黑旗,但是由于努尔哈赤后来去世,清太宗皇太极继位之后就打消了继续增设两旗的想法。

努尔哈赤在晚年征服了蒙古,设立了蒙古旗,当时蒙古旗只是独立一旗,但是后来皇太极继位之后打败了蒙古林丹汗,对蒙古各部进行了招抚和拉拢,因此特设了蒙古八旗,以及后来又收降了不少明朝汉人军队,故又设立了八旗汉军。可以说清朝的八旗制度也是在皇太极这里日趋完善。

八旗制度其实就是满洲女真人最初在原始时期进行有组织的狩猎制度,努尔哈赤在这个狩猎制度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府兵制的全民皆兵制度。八旗之下的旗民都是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就这一点来说与隋唐时期的府兵制有些相似,不过两者的根本却并不相同。

而且八旗制度还有些奴隶制成分,严格意义上来说旗民在各个方面都要听命于旗主,在清初时期旗民的婚姻、经济以及纠纷都需要由旗主进行裁决和管控,可以说在清朝初期,旗主的地位很高,权力也很大。

但如果说旗民都是旗主的奴隶也不完全是,旗民拥有独立的处理经济和家事的权力,只是在纠纷上需要由旗主裁决。但是八旗制度中还有包衣奴隶,而旗民的权力与包衣奴隶是完全不同的,包衣奴隶的婚姻和处理家事以及经济方面的问题都需要由旗主裁决,因此八旗制度中也略带有奴隶制度。

清朝也正是因为八旗制度是的全民皆兵,并且在旗内分配财产,因此才使得八旗兵都很有干劲,毕竟每场战争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因此八旗军的战斗力在清初时期十分强悍,八旗铁骑更是当时世界顶级骑兵。

八旗制度为后来清世祖顺治皇帝入关和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也可以说清朝是兴于八旗制度,随着顺治入关统一中国,八旗制度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区别于其他朝代且独有的一种制度。

清朝入关后八旗子弟成了社会身份地位的象征

在清朝入关统一全国之后,八旗子弟的社会地位也被逐渐抬高,清朝统一全国全靠的是八旗军队,因此入关之后八旗子弟也就成了享有特权高人一等的身份地位,尤其是随着清朝统治越来越久,很多汉人都千方百计想获得旗籍,以此提高社会上的身份地位。

随着八旗子弟的身份提高,在顺治亲政之后,八旗子弟内部还出现了身份等级分化,也就是清朝所谓的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

上三旗指的是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之所以会出现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还得从皇太极时期说起。

努尔哈赤在世时,他将自己的子侄分封为八旗旗主,最初八旗以正黄旗为首,后来由于努尔哈赤比较喜爱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因此他将自己统领的两黄旗分给了三个儿子,阿济格和多尔衮共同统领正黄旗,努尔哈赤本人则和幼子多铎共同统领镶黄旗,因此镶黄旗成为八旗之首。

皇太极继位之后,他只掌握有正白旗,最为尊贵的两黄旗却不在他手中,两黄旗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于是皇太极以此为借口,先是夺取了侄子杜度的镶白旗,然后拿自己手中的正白旗和镶白旗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兄弟三人对换了两黄旗,以自己的长子豪格代替杜度掌管镶黄旗。

后来皇太极的哥哥执掌正蓝旗的莽古尔泰在死后被扣上了意图谋反的罪名,皇太极于是褫夺了莽古尔泰一系执掌正蓝旗的权力,然后皇太极将自己的正黄旗和正蓝旗混编重新混成了正黄旗和镶黄旗,又将自己的儿子豪格镶黄旗改为正蓝旗。

皇太极去世之后,豪格与多尔衮争权,结果多尔衮扶持了皇太极的幼子福临继位也就是顺治皇帝,自己成为皇叔摄政王,豪格等于争权失败,因此豪格受到多尔衮的政治迫害致死,豪格死后多尔衮将其手中的正蓝旗与自己的正白旗混编成为了两白旗,并把弟弟多铎的镶白旗改为正蓝旗,这些事情史称八旗易色,多尔衮之后八旗颜色再未改变。

在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开始亲政,顺治十分反感多尔衮专权,于是对其进行了政治清算,多尔衮的家族被废除了正白旗和镶白旗的掌控权,顺治亲自将正白旗收归自己统领,将镶白旗还给了哥哥豪格的后人。

因此从顺治之后两黄旗加正白旗由皇帝亲自统领的三旗就成了上三旗,而且按照清朝的规矩上三旗中基本上很少有皇族成员,皇子和公主长大成人后都会被分属到下五旗。

其实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主要是包衣奴才的区别,上三旗中的普通旗民和下五旗中的普通旗民并没有太大区别,主要是上三旗的包衣奴才人家是给皇帝当奴才,而下五旗的包衣奴才那是给王公贵族当奴才,主子的身份地位不同,这样上下之分也就出来了。

这也造成了清朝的社会畸形,按照规矩来说包衣奴才始终是奴籍身份,以身份地位来说是封建社会中最低级的身份,比普通旗民和汉民都要低一级,但是上三旗包衣奴才人家是给皇帝当奴才,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由于主人是全国最高的领袖,因此上三旗的包衣奴才也自觉比人高一头,在民间还比较张扬。

其实更加抬高八旗子弟的社会地位还是清朝制定的旗民不得通婚的规矩,现代看清宫戏都知道满汉不得通婚,实际上这条规矩叫旗民不得通婚,是指有旗籍在身的八旗子弟不能与普通汉人平民通婚。

八旗子弟并不代表着都是满人,其中也包括蒙古八旗和汉八旗,如果一个有旗籍在身的汉人想娶一名汉族女子当嫡妻,那这就是违反清朝法度的事情,没人举报还好,如果被人举报这就是一项罪名,因此有旗籍的汉人想娶妻必须得娶同样也有旗籍在身的女孩,否则想娶汉人平民只能走纳妾这条路。

这条规矩其实很没用,顺治时期曾经一度废除,后来康熙又恢复起来,但是在康熙后期以及雍正和乾隆时期这条规矩基本名存实亡,只要没有官职的八旗子弟可以随意与汉人平民女孩结婚,没有官职也不怕被举报,而有官职的八旗子弟,由于后来清朝旗籍管理松懈,都可以托关系把自己想娶的汉人平民女孩家族办入旗籍,这样再结婚就不违规了。

到了光绪时期,慈禧和光绪为了顺应时代,干脆直接废除了这条规矩。也正是由于这条规矩才无形之中更加抬高了八旗子弟的社会地位。

就看这些普通的八旗子弟就在当时社会中有着比较高的地位,再想一想作为八旗旗主的身份地位不得比他们高得更多。

最初旗主权力极大,但是后来权力被削弱,最终成为了身份地位尊贵的吉祥物

其实说是八旗,在顺治亲政之后,实际上旗主只剩下五个人,因为两黄旗加正白旗由历代清朝皇帝亲自统领,也就是这三旗没有旗主,或者说旗主就是皇帝本人,所以只有下五旗才有五名旗主。

在努尔哈赤时期,八旗旗主基本都是他的子侄担任,最初权力非常大,可以执政,可以参与废立皇帝,而且这些人都是为清朝建国立下赫赫战功的人,尤其是为清朝统一中国立下大功,因此他们基本都获得了王爵,他们的后人及其家族也都获得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爵位,所以八旗旗主在清朝地位非常尊贵,是最顶级政治贵族。

下五旗的旗主家族分别为:正红旗旗主礼亲王代善家族世袭;镶白旗旗主肃亲王豪格家族世袭;镶红旗旗主代善长子克勤郡王岳托家族世袭;正蓝旗旗主豫亲王多铎家族世袭;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家族世袭。

这五位旗主都是家族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同时世袭罔替的还有旗主的身份地位,但是顺治在幼年经历了叔叔多尔衮摄政专权的阴影,因此他在亲政之后决心集中皇权,削弱各旗主的权力和政治影响。

从顺治时期就开始对各旗旗主进行削权以及淡化他们家族的政治影响力,顺治之后又历经了康雍乾三代皇帝对八旗旗主权力的削弱和淡化,可以说顺治祖孙四辈人对旗主们的权力限制的很彻底。

在康熙时期旗主们要处理本旗旗务和军务都必须先请示康熙,得到康熙的批准才能执行,在这时起旗主们就基本已经成了皇帝的摆设。到了雍正时期更是变本加厉,雍正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和强化皇权,雍正为人好猜忌,因此他对这些旗主们进行了严格的监控,同时雍正还下旨以后旗分佐领必须全部由皇帝亲自签字才能任命。

在这里说一下八旗佐领是分为旗分佐领和包衣佐领,旗分佐领就是负责旗务和军务,而包衣佐领主要负责管理包衣奴才,相当于私属性质官员。

在雍正之前旗分佐领都是直接由各旗旗主任命,雍正继位后直接把这项权力收了回来,也就是说这些负责管理八旗中具体事务的旗分佐领全部由原来对旗主负责,改为了对接皇帝,对皇帝负责了,而旗主们只能负责管理任免自己的府中的府属包衣佐领,可以说雍正这一招直接把旗主们从康熙时期的摆设变成了富贵闲人,连摆设都算不上了。

因此自雍正之后,这些旗主们就成为了每当遇到大型国家典礼时,牵头带着本旗子弟陪伴在皇帝身边的吉祥物了。

在绝大多数时期旗主们都是富贵闲人,只有极少数像礼亲王代善的孙子杰书那样为人忠厚谨慎才获得了康熙的重用。

不过虽然这些旗主们大多数时期都是无官无职的富贵闲人,但别忘了他们都是有王爵在身的人,亲王和郡王爵位都是超品的爵位,就算无官无职,他们的身份也是非常尊贵,朝廷百官看到他们更是要主动行礼。

尤其是旗主对于本旗出身的官员更是如同祖宗一般,八旗出身的官员不管当多大官,看到本旗的旗主王爷,那必须行礼磕头,而且每逢旗主过寿,都要亲自登门磕头拜寿。因此很多八旗子弟出身的官员当高官之后都怕见到自己的本旗旗主,毕竟谁都不是生下来就爱磕头的。

这个事情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曾被演绎的惟妙惟肖,剧中纪晓岚为了整治大贪官和珅,故意找到了和珅本旗的正红旗旗主金大烟袋来收拾他,而在剧中和珅当时已经是军机大臣兼大学士了,在清代不设宰相,和珅的权力就等同于宰相,即便如此,和珅看到本旗的旗主王爷金大烟袋,还是恭恭敬敬跪下磕头请安,就因为金大烟袋是旗主是王爷,和珅官再大也是奴才,金大烟袋的旗主身份比和珅那等同于宰相的官位还高贵得多。

虽然这是电视剧中演绎的桥段,但是这段很符合当时清朝的规矩,因此也可以看出旗主的权力和政治影响力虽然是被皇帝削弱下来,但他们的爵位是超品的爵位,身份地位依然还是非常超然且尊贵。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皇帝伙食,怎一个“奢”字了得,简直让人无话可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清宫的御膳奢侈到无以复加后金从白山黑水之间成长起来,直到建立清朝,这之间肯定是他们祖先浴血拼搏的结果。尤其努尔哈赤确是一代枭雄,其充分发扬了他们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带领部族打出一片天地。可他的后代似乎把老祖宗的精神全忘了。清朝皇宫里的御膳机构,光管事太监就有一百多位,其他的各种具体干活的就无法统

  • 【围棋故事】杜甫、白居易、欧阳修的棋瘾有多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一、杜甫 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围棋爱好者。杜甫受爷爷的影响很深,爷爷杜审言在初唐时就是大诗人和大棋迷,所以杜甫在青年时代就爱好围棋了。杜甫最著名的有关围棋的诗句是《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 “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 这两句被视为观棋的境界。这两句诗是什么意

  • 乾隆去世13天嘉庆就杀了和珅,同为宠臣的纪晓岚,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之前希望各位看官长按点赞2秒并关注一下,动一动您发财的小手给我一个支持,也方便您接收最新内容。安稳度日看过电视剧的朋友,以及没有看过电视剧的人,都会知道一句话——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不仅是纪晓岚的招牌,也是在无数人心中的印象。说起纪晓岚,我们不得不想起他的欢喜冤家——和珅。纪晓岚为人虽然没有像历史

  • 清朝大内侍卫墓在安徽发现,考古队挖到一半,墓主后人带家谱赶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担心汉人出于华夷之辩来谋刺,大内侍卫都是由满人担任,直到中后期,不得不倚重汉人,才有汉人担任大内侍卫。在清朝,这个职位是非常清贵的职务,说是护卫,但其实在皇宫之中没有多少事情,而且未来的重臣基本都出自于大内侍卫,索尼、遏必隆都曾担任过大内侍卫。其实有点类似于汉朝的羽林郎,不过论起战绩,就远远比不

  • 三征高句丽:隋炀帝穷兵黩武,隋军伤亡过半,民怨四起全国皆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虽说,如此浩大的三项工程都属于空前绝后的大事业,但就在他宣誓大隋王朝赫赫君权,立下丰功伟绩的同时,也将老百姓们折腾得够呛。在此之后,出于长远的政治眼光,隋炀帝便率领着大批军队,浩浩荡荡北上突厥,巡视塞北草原,西行半年之久,远涉青海与河西走廊,一方面炫耀国力,一方面极大地扩张了大隋领土。不得不承认,隋

  • 民国奇女子余美颜,18岁嫁给富商之子,28岁那年却含泪跳海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她嘴里还不停念叨着:天下之大,何处才有我容身之处,恐怕只有大海才能洗刷我身上污浊。突然她纵身一跃,跳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就这样,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8岁。她是谁?究竟经历了什么,让她走投无路,跳海自尽呢?她叫余美颜,于1900年出生在广东台山县的富商家庭,从小衣食无忧,母亲也出身名门,饱读诗书。父母

  • 乾隆的纯妃陵墓被打开,揭开了乾隆一直想要隐瞒的丑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后宫中的妃嫔们一直是影视剧中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而乾隆本人除了好色多情外,他的奢侈更与我们唾弃的败家娘们慈禧不相上下。从著名的孙令英盗墓事件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清东陵共埋了五位皇帝,但孙令英最开始的目标就是乾隆。可见乾隆皇帝有多招摇啊,修建就花了整整九年,康熙雍正都无法与之相比,。哪怕现在走进乾隆

  • 山东出土99座墓碑,学者看碑文后感叹:李世民的确比隋炀帝强太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高句丽,原本只是汉朝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王莽时期,高句丽独立,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了隋朝时,已经成长为东北亚地区的强国,疆域横跨辽东半岛与朝鲜半岛,人口多达数百万。隋朝统一全国后,高句丽便成为隋朝君臣的下一个目标。毕竟,高句丽的疆域基本包含了以前汉朝的辽东以及四郡之地。隋朝出征高句丽,其实也是

  • 努尔哈赤一直带着自己亲弟弟舒尔哈齐,为何最终又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努尔哈齐要求建州内部权力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中,这就与那些手握兵权的兄弟和重臣发生了矛盾。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儿子褚英、代善……一个一个走上前台,充当了一场又一场家庭悲剧和政治阴谋的主角。同根生的难兄难弟努尔哈赤的第一个对手,是他的胞弟舒尔哈齐。舒尔哈齐比努尔哈赤小四岁,已母亲死后,两人感情更加亲密

  • 乾隆最爱而不得的妃子,二婚入宫牌子被翻烂,香妃为何如此得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甚至牌子都被乾隆翻掉漆,死后乾隆更是为她罢朝三天,她便是影视剧中最为神秘的香妃。那么历史中真实的香妃究竟是个怎样的女子?她身上又有什么异于常人的点,让乾隆如此宠爱呢?首先关于香妃的故事有着很多个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因新疆的香妃长得太美身上又有异香,所以就被好色的乾隆抢回来当了妃子,但香妃在当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