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薛平贵与王宝钏》历史原型——唐朝名将薛仁贵

《薛平贵与王宝钏》历史原型——唐朝名将薛仁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344 更新时间:2024/2/7 19:45:45

其实薛平贵和王宝钏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他们是戏剧《王宝钏》中的虚构人物,原型取自唐朝的名将薛仁贵。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薛平贵和薛仁贵的名字仅一字之差。而且《王宝钏》和关于薛仁贵的戏曲《汾河湾》《薛仁贵征东》剧情非常相似,所以很明显薛平贵就是改编自薛仁贵的故事。

相传,山西有一富人为母祝寿,请了戏曲班子唱《汾河湾》,《汾河湾》讲的是唐朝大将薛仁贵和妻子柳氏的故事,戏曲的结局是薛仁贵常年在外征战,最后死在了征西路上,妻子柳氏也在等待中病逝。富人之母知道悲惨结局后,郁郁寡欢,得了心病。富人便悬赏征集薛仁贵结局团圆的剧本,有一文人写下《王宝钏》,改薛仁贵为薛平贵,故事情节相仿,但却将结局改成薛平贵登上皇位,王宝钏做了皇后,夫妻团圆。剧一演完,富母便不药而愈。

薛仁贵是唐初的传奇名将,很多人并不了解唐朝历史,但几乎都听过薛仁贵的传奇故事。薛仁贵征战十数年,期间灭亡高丽,击破突厥,大败九姓铁勒,立下了赫赫战功。受演义小说的影响,薛仁贵的很多典故都流传至今,人们耳熟能详,如 “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脱帽退万敌”等等。这些典故其实都脱胎于《旧唐书》,是实打实的战绩,正因为此,后人才不断从他身上改编出故事来。

比如最有名的三箭定天山,在《旧唐书》里记载:“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大意是薛仁贵在征讨九姓铁勒时,敌军派了数十名骁勇骑士来挑战,薛仁贵三箭就射死三人,其余骑士害怕得下马投降。薛仁贵则趁机带军冲锋,大败敌军,名震天山。

还有神勇收辽东,太宗时期唐朝就多次出征高丽,到了高宗朝,高丽恢复了元气又开始不断骚扰边境。李治便派李勣、薛仁贵等人前往征讨,薛仁贵虽为副将,但每次都冲锋在前,功绩非常大。薛仁贵曾率3000人攻打高丽重城扶余,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击杀敌军1万余人。之后唐军趁胜,攻拔40余城。

薛仁贵最具神话色彩的故事就是“脱帽退万敌”,名震边疆,敌人闻风丧胆。薛仁贵虽征战一生,但也经历过大非川之败,战败后被贬为民。到了晚年,高宗念其功劳和救命之恩,又重新用了薛仁贵。当时的突厥入侵云州,薛仁贵奉命征讨,突厥人就问:“唐将是谁。”唐兵回答道:“薛仁贵。”突厥奇怪问:“吾闻薛将军流象州死矣,安得复生?”他们薛仁贵脱下帽子让敌军看,突厥看到后大惊失色,连忙下马跪拜,然后逃走。薛仁贵跟在后面追击,斩杀突厥万余人。

薛仁贵上马能降服万敌,下马能以仁政治民,能文能武不仅受皇帝重用,也为民间所喜欢。历史人物本身的传奇性,是后世剧本小说,戏曲影视不断改编的动力。如今,我们从日常的一些机会,去了解这些传奇人物,也不失为一件趣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满清最厉害的王爷,功绩堪比努尔哈赤,没有他就没有康乾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如果没有多尔衮的话,那么满清是无法入关的,更别说满清后来还统治了中原大地将近300年的时间了。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就单凭这一点而言,也就足以证明多尔衮这位满清的王爷到底是有多厉害了。下面,咱们就来说一下,满清最厉害的王爷,功绩堪比努尔哈赤,没有他就没有康乾盛世吧。多尔衮人称九王爷,他是努尔哈赤

  • 刘禹锡拿自己的文章和韩愈相比,说“子长在笔,予长在论”,是“可笑不自量”吗? | 孙琴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黄庭坚书刘禹锡竹枝词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刘禹锡入朝廷供职,与韩愈、柳宗元同在御史台任监察御史,三人朝夕相处,十分融洽。当时该部门人才济济,但一生爱才的韩愈却特别欣赏柳宗元与刘禹锡,曾有诗云:“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也正因为有这份情谊,所以柳宗元、韩愈相继去世后,刘禹锡都写有祭文。在

  • 难得一见唐代草书真迹,被日本皇室珍藏300多年,这才是书法珍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难得一见唐代草书真迹,被日本皇室珍藏300多年,这才是书法珍宝

  • 孙殿英盗清陵时,没瞧上乾隆的那床“棉被”,九十年后价值1.3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孙殿英的故事,在历史上相当有名气。一共盗过两座帝王墓,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定陵。作为乱世军阀,身兼盗墓职业的人有不少,汉末三国时期的曹操也是干盗墓起家,并开创盗墓行业的新“高度”,曹操曾专门设置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职业,把盗墓所得的财物用来充作军饷。既然曹操能开启盗墓的先河,

  • 安禄山造反的一年,发生了多少没想到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玄宗年老昏庸的宣传性叙事背后,安禄山的叛乱有着一系列深层原因:安禄山个人被唐玄宗作为制衡太子的棋子,在各方压力下对自己前途的绝望;河北士民对长安朝廷被关陇集团把持,又把西北边境战事成本压到自己头上的不满;后突厥汗国崩溃后边境大量部族流动对安禄山军事实力的增强。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叠加下,安禄山最终

  • 唐高宗迎来“中年危机”:一边着急立太孙,一边放权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皇权社会里,像册封皇太孙这样隔代安排继承人的现象并不多见,而皇帝、皇太子、皇太孙同时都活着的情况则更为少见。明成祖朱棣算其中一个,他在朱瞻基13岁时封其为皇太孙。朱棣此举,一来是太子朱高炽身体不好,自己对他也不太满意;二来13岁的朱瞻基所表现出来的品行和才能让他十分欣赏。相较于明成

  • 西晋王朝做错了什么,导致三国时都不敢造次的少数民族肆意南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西晋之后的百年乱世算是一个非常不堪回首的时期,整个中华大地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战乱当中。但人们奇怪的是,在西晋之前的三国时期也正值战乱,但后世横冲直撞的北方少数民族,在当时根本无法染指中原。事实上,他们之所以无法南下,很大原因是当时中原地区的猛人太多,他们根本不敢侵扰。但不可思议的是,结束了名将如云

  • 唐代“牛李党争”,背后真的是贵族与寒门的争斗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场安史之乱,让繁盛的唐朝日渐衰落。尽管唐朝曾有中兴的机会,但是藩镇、宦官、朝中大臣内斗和民乱四大因素,让复兴成为昙花水月。其中,朝中大臣的内斗,即“牛李党争”,持续四十余年,贯穿三朝,成为中国史上著名党争。牛李双方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仅为一己之私,视朝政如同儿戏,推动本就腐朽衰落的唐朝走向灭亡。

  • 康熙除鳌拜成佳话,为他生平伟功之一,雍正为何敢为鳌拜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鳌拜(约1610年—1669年),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他算是清朝的三代元老了。鳌拜出身将门,武艺高强,从皇太极时就为清朝四处征战,可谓是战功卓著。他曾参加过著名的松锦之战,也曾攻克过皮岛,因为作战勇敢,成为皇太极最为信任的将军,号称“满洲第一巴图鲁”(勇士)。由于得到了皇太极的信任,而且在拥立顺

  • 太平天国:清政府统治腐败,反清的他们又是怎么剥削百姓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这场农名起义,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争议的,当时因为清政府统治腐败,百姓饥寒交迫求生困难,所以在洪秀全的鼓动下很多百姓都愿意跟他起义,那么他就真的给老百姓带来了安定生活吗?很显然,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并没有。并且太平天国所崇尚的美好口号:“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下人人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