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李秀成被判凌迟处死,为何曾国藩却把他给斩首了呢?

揭秘:李秀成被判凌迟处死,为何曾国藩却把他给斩首了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789 更新时间:2024/2/7 19:45:33

说到这里或许有些人会并不以为然,但是大家要知道,在满清统治时期造反的罪名可是要被凌迟处死的,相对于李秀成的被砍头来说,那么凌迟处死就要痛苦到一百倍的程度了。不过,在这里也确实是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李秀成被判凌迟处死,为何曾国藩却把他给斩首了呢?难道真的就是因为李秀成很厉害的原因吗?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揭秘一下,其实还真就是因为李秀成厉害的原因了。

其实,李秀成作为反贼被清军抓住之后,他受到的待遇可是非常惨目忍睹,根据历史记载他在被关进监禁的时候,就被活生生的割掉了屁股,可见清军对反贼到底是多么残忍。当然,对于清军来说咱们也不能说太多,反贼也毕竟只是反贼,不管李秀成到底是不是英雄,他对清军来说也始终都是反贼,所以清军不会善待他也算是一种理所应当,而且自始至终被抓后的他也没有过一丝的悔意,清军也没有任何理由去善待一位名副其实的反贼。

然而,最关键的就是,李秀成在监狱中写了一份自述书,而且还是他被割掉屁股之后写下的,可见李秀成到底是多么有毅力的一个人,即便是屁股被割掉之后,他还是可以忍受住疼痛来写自述的,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单凭这一点就注定了李秀成并非凡人。试问,如果大家被割掉屁股的话,是否也能像李秀成一样些自述书呢?或许有可能连笔都拿不起来,所以不管怎们说咱们还是先在这里给李秀成点个赞吧,此乃真神人也!

不过,李秀成写的自述书虽然很关键,但是对于李秀成本人来说并不具备任何意义,因为他所要面对的凌迟处死是因为跟曾国藩的一次谈话,才彻底扭转局面的。据悉,曾国藩之所以会不顾大清律法把李秀成改成斩首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李秀成和曾国藩的这一次谈话。虽然,历史并没有记载李秀成到底是跟曾国藩谈了什么,但是咱们也是可以通过推理去分析一下的。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也看过一些关于李秀成和曾国藩监狱里的谈话,不过这些都不太符合实际,甚至还有人说曾国藩不凌迟李秀成是因为,李秀成劝说曾国藩自立为,不管大家信不信,反正小编是不信,因为通过曾国藩后期的表现来看,他丝毫都没有过要自立为王的意思,所以曾国藩也就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李秀成的劝说而去改变对他的刑罚。不过,从小编的角度分析来看,有一点还是很有可能性的,这一点就是李秀成告诉了曾国藩太平天国圣库的秘密,因为曾国藩灭掉太平天国找到圣库之后,圣库里面是空的。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曾国藩把即将被凌迟处死的李秀成改为斩首之刑,就比较符合逻辑了。因为,曾国藩从太平天国圣库中得到了好处,既然曾国藩能得到好处,那么他又有什么理由不成全李秀成呢?并且,即便是减轻李秀成的痛苦,曾国藩从本质上来没也不损失什么。最后,小编在这里说一下,关于太平天国圣库里金银财宝去的问题,还真就是有被曾国藩装上船运回老家的传言,当然有可能大家并不太相信传言,但是根据历史的记载,当曾国藩打开圣库的时候,里面也确实是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所以大家信还是不信,也就不需要小编多说什么了。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评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薛平贵与王宝钏》历史原型——唐朝名将薛仁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薛平贵和王宝钏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他们是戏剧《王宝钏》中的虚构人物,原型取自唐朝的名将薛仁贵。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薛平贵和薛仁贵的名字仅一字之差。而且《王宝钏》和关于薛仁贵的戏曲《汾河湾》《薛仁贵征东》剧情非常相似,所以很明显薛平贵就是改编自薛仁贵的故事。相传,山西有一富人为母祝寿,请了戏曲班子唱《

  • 满清最厉害的王爷,功绩堪比努尔哈赤,没有他就没有康乾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如果没有多尔衮的话,那么满清是无法入关的,更别说满清后来还统治了中原大地将近300年的时间了。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就单凭这一点而言,也就足以证明多尔衮这位满清的王爷到底是有多厉害了。下面,咱们就来说一下,满清最厉害的王爷,功绩堪比努尔哈赤,没有他就没有康乾盛世吧。多尔衮人称九王爷,他是努尔哈赤

  • 刘禹锡拿自己的文章和韩愈相比,说“子长在笔,予长在论”,是“可笑不自量”吗? | 孙琴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黄庭坚书刘禹锡竹枝词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刘禹锡入朝廷供职,与韩愈、柳宗元同在御史台任监察御史,三人朝夕相处,十分融洽。当时该部门人才济济,但一生爱才的韩愈却特别欣赏柳宗元与刘禹锡,曾有诗云:“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也正因为有这份情谊,所以柳宗元、韩愈相继去世后,刘禹锡都写有祭文。在

  • 难得一见唐代草书真迹,被日本皇室珍藏300多年,这才是书法珍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难得一见唐代草书真迹,被日本皇室珍藏300多年,这才是书法珍宝

  • 孙殿英盗清陵时,没瞧上乾隆的那床“棉被”,九十年后价值1.3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孙殿英的故事,在历史上相当有名气。一共盗过两座帝王墓,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定陵。作为乱世军阀,身兼盗墓职业的人有不少,汉末三国时期的曹操也是干盗墓起家,并开创盗墓行业的新“高度”,曹操曾专门设置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职业,把盗墓所得的财物用来充作军饷。既然曹操能开启盗墓的先河,

  • 安禄山造反的一年,发生了多少没想到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玄宗年老昏庸的宣传性叙事背后,安禄山的叛乱有着一系列深层原因:安禄山个人被唐玄宗作为制衡太子的棋子,在各方压力下对自己前途的绝望;河北士民对长安朝廷被关陇集团把持,又把西北边境战事成本压到自己头上的不满;后突厥汗国崩溃后边境大量部族流动对安禄山军事实力的增强。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叠加下,安禄山最终

  • 唐高宗迎来“中年危机”:一边着急立太孙,一边放权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皇权社会里,像册封皇太孙这样隔代安排继承人的现象并不多见,而皇帝、皇太子、皇太孙同时都活着的情况则更为少见。明成祖朱棣算其中一个,他在朱瞻基13岁时封其为皇太孙。朱棣此举,一来是太子朱高炽身体不好,自己对他也不太满意;二来13岁的朱瞻基所表现出来的品行和才能让他十分欣赏。相较于明成

  • 西晋王朝做错了什么,导致三国时都不敢造次的少数民族肆意南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西晋之后的百年乱世算是一个非常不堪回首的时期,整个中华大地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战乱当中。但人们奇怪的是,在西晋之前的三国时期也正值战乱,但后世横冲直撞的北方少数民族,在当时根本无法染指中原。事实上,他们之所以无法南下,很大原因是当时中原地区的猛人太多,他们根本不敢侵扰。但不可思议的是,结束了名将如云

  • 唐代“牛李党争”,背后真的是贵族与寒门的争斗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场安史之乱,让繁盛的唐朝日渐衰落。尽管唐朝曾有中兴的机会,但是藩镇、宦官、朝中大臣内斗和民乱四大因素,让复兴成为昙花水月。其中,朝中大臣的内斗,即“牛李党争”,持续四十余年,贯穿三朝,成为中国史上著名党争。牛李双方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仅为一己之私,视朝政如同儿戏,推动本就腐朽衰落的唐朝走向灭亡。

  • 康熙除鳌拜成佳话,为他生平伟功之一,雍正为何敢为鳌拜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鳌拜(约1610年—1669年),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他算是清朝的三代元老了。鳌拜出身将门,武艺高强,从皇太极时就为清朝四处征战,可谓是战功卓著。他曾参加过著名的松锦之战,也曾攻克过皮岛,因为作战勇敢,成为皇太极最为信任的将军,号称“满洲第一巴图鲁”(勇士)。由于得到了皇太极的信任,而且在拥立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