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为什么惊得放下了酒杯,他发现了啥

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为什么惊得放下了酒杯,他发现了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470 更新时间:2024/2/6 18:47:06

说起中国封建统治时代有名的三代贤君---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可以说是非著名的以守成闻名于世的皇帝,清朝统治时期的顶峰就是由这三位皇帝创造的。在治国方面,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其实这三人中,乾隆与康熙更为相像。

两人的治国风格相类似,为人处事也都十分宽和,那么康熙是否认识自己的孙子乾隆呢,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故事?康熙对于乾隆这个孙子有什么看法呢?其实作为清朝的皇帝,康熙的儿子实在是非常多,这也就导致了他的孙子也异常的多。但其实,康熙与乾隆是在雍正府邸见过面的,那么这次见面发生了什么呢?

其实,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是在一次游园活动中。当时,康熙的几位皇子都对他的皇位虎视眈眈,康熙也是不知道选择哪位皇子继任皇位好,当时康熙已经垂垂老矣,急需选择一个能够担起大清未来的儿子继任皇帝。

康熙较为看好的就是十四子和四子。这两位皇子是一母所出,十四阿哥性格与康熙极为相似,康熙也更加喜欢他,而且十四阿哥武功了得,对于马背上夺天下的清朝来讲,他无疑是一位不错的继位人选。

相较之下,四阿哥虽然并未征战沙场,但他也是有突出优点的,四阿哥谋略得当、稳重有为。无论是在朝堂斗争中还是在日常相处时,四阿哥对康熙这个皇帝都是恭敬有加、听命温顺。

尤其是,当康熙苦于面对儿子们为争夺皇位进行的各种理不清的官司时,四阿哥早早的表现出了退隐的心思,不愿意继续争斗,作出了兄友弟恭的样子。

也正是因为在康熙晚年时期,雍正足够隐忍,一直号称隐居过着农家生活,所以康熙才愿意来到雍正府邸,在雍正的安排下进行游玩。

就在这次游玩中,康熙见到了雍正的几个儿子,因为是到了雍正府邸,赏完了美景自然要一享天伦。所以,雍正将小辈叫出一一与康熙见面,在逐个介绍的时候康熙注意到了雍正的第4个儿子弘历,并且吃惊的放下了酒杯,康熙发现了什么才如此惊讶呢?

原来是因为弘历在幼年时期就知书达理,武双全,所以在被他的父亲叫来面见皇爷爷时,他也是进退得当,见到一个小小的孩子,被教育得如此好,康熙自然是十分高兴,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当时的雍正将弘历等儿子叫来面见康熙,一方面是为了让康熙感受到亲情,能够使康熙在未来生活中对自己的儿子,也对自己更好一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康熙展示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可以说当时雍正的几个孩子都出落的非常好,雍正这也是变相的打消康熙怀疑他参与夺嫡的心思。

雍正相当于在告诉康熙,你看我将孩子教育的如此好,将农田种的这样棒,显然是把心思都花在了日常生活和家庭之中,没有心思参与政治斗争,所以,你可以对我放心啦。这样以退为进、扮猪吃虎的政治谋略在康熙晚年皇子夺嫡战争中,使雍正最终获得了皇位。

而对于传闻康熙最后传位于雍正,与雍正的四子弘历有关,这一说法也有一些道理。通过清朝历代留下的皇帝画像,我们可以看出弘历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长了一副很好的面相,可以说是天庭饱满,对于这样面相不错、知书达理、很知进退的孙子,康熙一定是非常喜欢的。

所以,在见到他时也十分高兴,并为雍正将孩子教育的这样好而吃惊的放下了酒杯。可见即使在政治谋略上康熙传位雍正仅仅是看中了他的稳重和治国才能,那么在心底,康熙也是会因见过面的几个孙子而对雍正有一丝偏向的。

这样看来雍正在游园活动中叫来儿子面见康熙,这样的做法,也确实是使康熙产生了触动。

在康熙晚年,皇子夺嫡中,如果说谁的计谋最为高潮,那无疑是雍正了。无论是在正史还是野史中,雍正这个人都十分善谋。他不像当时的八阿哥将自己的锋芒显露于众人眼中,雍正更愿意屈居在当时的太子之下,一直为太子出谋划策。

可以说,如果当时这位太子顺顺利利的登基,那当初肯为他出谋划策的这个四弟一定是最得他信任的,如果这位太子出了什么意外,没能夺得皇位。

那么,那时雍正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多方势力愿意拉拢的人选,无论是自己参与夺嫡还是作为某一势力成为他人助力,对雍正来讲都是不错的选择。

而他最后的隐忍退让,也确实是为他获得了康熙的青眼,使他得到了皇位。其实,无论是在游园会中打出亲情牌,让康熙得享天伦之乐,还是在朝堂之上,以退为进,这都能显示出雍正这个人超乎常人的谋略。

而且,游园活动中,让康熙见到了自己的儿子们,也确实为他在康熙心中继任皇位增加了一丝砝码。

总而言之,在游园会中,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这个孙子时,确实是十分吃惊,吃惊于他的进退得当,言辞有理,也吃惊于,自己的孙子长了这样好的一副面相。更吃惊于自己的儿子,居然将孩子教育的如此好。

可见,无论在什么样的争斗之中,感情牌确实都能让人获得意料之外的收获。所以我们才更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需要好好维系、好好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如何看待当时的西学?带着大臣亲自试药,派中医给西医看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从康熙三十二年开始,曾经身体非常强壮的康熙开始出现病症。曾几何时,这位在手拉弓箭一天就射杀几头老虎、豹子和各种不计其数的禽兽的狩猎者的康熙也终于不得不服老。从年少患天花大难不死后,留下一脸麻子,因此对于疾病的恐惧康熙比其他人要体会的更深。相关画面此外他的祖父皇太极在英年早逝,留下了刚刚建立的清朝撒手

  • 安禄山攀附宰相制造假政绩并尽力赢得皇帝欢心而得以坐拥一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相较于王忠嗣、高仙芝,安禄山没有显赫的战功、没有行云流水的文采,他的发迹更加戏剧和偶然。安禄山从小就是孤儿,30岁以前一直以商人的身份混迹在边疆地区。30岁步入军旅,用不到4年的时间就升到平卢将军,然后开始沉寂,在经历两次死里逃生之后,在40岁那年一跃成为驻守边疆的藩镇最高军事统帅——平卢军节度使。

  • 皇太极去世后,其长子已34岁,为何还要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1643年,盛京传出消息,52岁的皇太极薨了。突如其来的病故,根本来不及留下遗诏。国不可一日无君,明争暗斗的立新皇也该出结果。当时夺皇位分成了两大派,一派是皇太极长子豪格,一派是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弟弟多尔衮。咱们先来说说豪格这个皇太极长子。要想登上皇位,除去皇长子的身份,更多的是个人能力。豪格曾跟随皇

  • 安禄山叛乱初期唐军已对叛军形成包围之势,玄宗的干涉却改变战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叛乱初期,安禄山打了李隆基一个措手不及天宝十四载(755年)11月,安禄山率领旗下的15万大军在范阳起兵造反,其中仅有小部分留下镇守范阳、平卢、大同三大基地,其它兵马全部随他浩浩荡荡往南扑向大唐腹地。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安禄山如入无人之境,“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叛军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席卷黄

  • 康熙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及其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叶赫纳喇氏,本就是个庞大的家族,从禇孔格一路下来就子孙不少。其中有个名人,苏克萨哈,受遗诏为康熙帝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六年,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1667年)被杀(处绞)。其实,这支从他爷爷拜三开始,就是典型的政治投机者,一见风吹草动就脚底

  • 安史之乱时安庆绪和史思明互相提防,邺城战后史思明成为叛军主角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前夕的安禄山是三镇节度使,即: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李林甫去世后,安禄山自认在朝廷中已经没有了能压制他的对手,于是和杨国忠的夺权逐渐公开化,最终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矫诏讨伐杨国忠,集结15万大军以范阳根据地就起兵了,而当时的史思明只是安禄山的追随者,当然他和别的追随者

  • 康熙、乾隆二帝,为什么能长寿?他们戒掉了一个古代帝王的通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只可惜,中国历史上有400多位皇帝,他们的平均寿命却不到40岁,超过60岁的皇帝只有30多位。其中,康熙皇帝是比较长寿的皇帝,享年69岁,而乾隆皇帝则是最长寿的皇帝,享年89岁。康熙、乾隆两位爷孙皇帝为何能如此长寿?只因他们戒掉了一个古代众多帝王的通病。谈起古代众多帝王的一大通病,不用说很多人也知道

  • 安史之乱时回纥虽援唐但每次出兵不超五千人,并非平叛关键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旧唐书·回纥传》评论:“代宗诱回纥以平河朔,戡难中兴之功,大即大矣!然生灵之膏血已干,不能供其求取;朝廷之法令并弛,无以抑其凭陵。”明末清初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借援夷狄,导之以蹂中国,因使乘以窃据,其为失策无疑也。”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控制河北地区。接着洛阳、潼关、长安

  • 康熙帝幼子允祕:17岁封亲王,被哥哥雍正捧在手心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帝的子女不少,光儿子就35个,正式齿序的也有24个之多,排序靠前的那些阿哥可谓耳熟能详,因为他们参与了九王夺嫡,在老十四以后那些阿哥们,知名度就远远不如哥哥们了。而在这些弟弟们之中,有一个最小的弟弟,那就是小二十四胤祕(其实胤祕还有个弟弟,但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没有齿序),他是康熙帝的幼子,他6岁

  • 康熙晚年的悔恨,他为何亲自为鳌拜平反,还说鳌中堂是大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康熙尚且年幼,身边没有太多人的支持,而鳌拜则权力极大,在朝内说一不二,康熙与鳌拜的战斗可谓九死一生,但为何到了康熙的晚年,他却开始后悔击杀鳌拜,还要主动封他为大功臣,这其中又有和隐情。满清第一勇士鳌拜的威名有多厉害,看看朝中的索尼就知道了,索尼是索额图之父,顺治死前钦定的四大辅政大臣之首,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