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永远不能说出口的“六句话”

曾国藩:永远不能说出口的“六句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106 更新时间:2024/1/17 4:46:12

作者:国

来源:国学生活(gxsh789)

常说是非事,必是是非人。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受到后人很高的的评价。

他的仕途颇为传奇,起初七次科举不中,十年七迁,连跳十级,官至二品。

曾国藩的一生勤俭廉劳,不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为官,在官场获得了巨大成功,官运一直很旺。

常言道,官场如战场,旦夕祸福。

曾国藩在官场上的成功,源自他说话时采用的方式方法。

他奉行“戒多言”的原则。

老人们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有价值的话多说,没必要的话不说。

曾国藩言:“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这源于一件小事。

曾国藩父亲过生日,郑小珊前来祝寿,他是曾国藩的老乡,当时曾国藩刚入翰林院,得意忘形,拉着小珊夸夸其谈,口无遮拦,有的说没的也说,惹恼了郑小珊,于是郑小珊愤怒离去。

事后曾国藩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懊悔不迭,此后他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

以下是曾国藩自己总结研究出来的为人处世的六句话。

01

不说直话

说话是一门艺术。说的好是锦上添花,说的不好则是雪上加霜。

说话切记不要直来直去。

自尊心和虚荣心人人都有,倘若胡乱说话,不顾及他人的情况,极易造成尴尬场面,闹得大家不快。

曾国藩告诫儿子说:“ 自古以来讲凶德致败的道理大致有两条,一是长傲,二是多言。”

说话要像山间的泉水一样,沁人心脾,汩汩而流。

不能跟大江大河一样,浩浩荡荡,奔腾而流。

直截了当的说与轻声慢语的说,效果是不同的,后者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要让别人听进去你的话,这是与人交流的关键。

倘若说话方式不对,话再真诚、再有价值,对方不入耳也是徒劳的。

而委婉的、不生硬的话语既是尊重对方,留给对方一定余地,也是稳定对方的情绪,让对话延续下去。

02

不说闲话

说闲话的人容易被人讨厌,尤其是那种背后说人闲话的人。

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常说是非事,必是是非人。”

经常爱嚼舌根,一点小事就当大事宣传的人,必然不是什么好人。

经常去说别人闲话,总有一天闲话会传入那人的耳朵里。

真正的聪明人,在闲暇时间里,总会去学点东西或提升自己,不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03

不说怨话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抱怨的人,他们抱怨自己或抱怨别人。

其实抱怨是在做无用功,对解决问题没有一丁点好处。

人们不愿意一直听你抱怨,反过来看,我们也不愿意老是听别人抱怨。

抱怨听多了,心情会变糟糕,陷入负能量的漩涡。

爱抱怨、发牢骚的人,意志不坚定,抗压能力特别差。

遇到麻烦事老是抱怨,不断的去找别人的借口,抱怨世道不公,让自己遭遇凄惨。

这样很容易让你成为懒惰者和脆弱者。

因此,我们不要傻傻的再去抱怨了,不妨静静思考,我们为什么会失败?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下次再遇到能不能做得更好?这才是我们需要做的。

04

不说狂话

与人交往,坦诚第一,狂傲的、自大的话,就不要说了,说了容易招人厌恶。也 不要轻易承揽下自己办不到的事,到最后失信于人,丢失的是别人对你的信任。

为了喂饱自己的虚荣心,说了狂话,把自己的缺点暴露给别人,这真是得不偿失。

魏晋时期,两晋名士周伯仁爱说狂话。

《晋书》上说:有一回晋元帝宴请群臣,众人酒喝得很尽兴,晋元帝高兴地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全国有名的大臣,我们今天共聚一堂,众位爱卿有没有觉得我像上古的舜禹呢?”众大臣鼓掌称是。

周伯仁当时喝醉了,只见他大声说道:“都是皇帝,今天的皇帝怎么能比得上圣人在的时候呢?”

皇帝非常生气,当即下圣旨,要处死周顗。多日后赦免了他。

所以, 我们要低调做人,不要像周伯仁一样太过狂妄,这样容易招来横祸。

05

不说胡话

人活在世,一定要活得明白,明明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

不胡言乱语,不知道的咱不说,千万不要胡说,胡话一旦出了口,就收不回来了。

老话常讲,“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别人听到耳朵里,就会怀疑你的人品,对你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满嘴胡话的人,没人愿意亲近他,因为句句都掺杂假话,有效沟通程度很低。

说话清晰明确,不说胡话,让听者觉得你这个人靠得住,这便是高情商的表现。

06

不说恶话

曾国藩常常在家书中告诫子女,做人要厚道,话不要说死,事不要做绝。

多积口德,多尊重别人,这既是包容别人,也是包容自己。

恶言恶语,尽量不要说,要学会克制。

老话说得好,“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恶话的杀伤力不亚于一颗精神上的原子弹。

阮玲玉在遗书中写道:“我一死何足惜,不过还是怕人言可畏。”

恶语给他人带来的伤害,是我们无法估量的。

所以,我们在说话之前,一定要在脑子里过滤一遍,淘汰掉伤人的恶话。

想想你说出口的话有没有上面那六种。

想想你说出口话是否照顾到了对方,想想你说出口的话是否合乎场合。

你说出口的每一句话,都将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共勉。

*文章内容综合来源于有书(ID:youshucc),等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安歌。

点击 "阅读原" 查看更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风华绝代王人美,先后嫁给2位民国著名帅哥,晚年精神失常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曾得一子也不幸夭折,最终晚年落得精神失常瘫痪在床的悲凉结局,实在令人唏嘘不已。年少失去双亲大众通常认为女明星只有漂亮的脸蛋,有型的身姿却缺少才华智慧,而王人美恰恰打破了这个常规的认知。王人美出身于湖南长沙的书香门第。她父亲王正枢曾做过伟人的数学老师,不仅如此,王正枢还对文学、医学都有深入的研究。在父

  • 国心文化乡村专题:太平天国的“妇女解放”:下层禁欲上层腐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 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就颁布“男有男行、女有女行”的规定对男女进行严格隔离。在急行军时,对“男女”作区分,实行军事化管理实不足怪。可是在打下大片江山后,太平天国领导层并没有因时变通,反而走向了极端,将这种举措推广到整个社会,把天国活生生地变成“军营”。 正文 1853年春定都天京(今南京)后不

  • 安立志 | 梁启超及其讨袁檄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梁启超及其讨袁檄文 文 \ 安立志其实,梁启超根本无须自我标榜,舆论的反映就是最好的证明。文章发表后,一纸风行,洛阳纸贵,1915年9月3日的《京报》,“即日售罄无余。而凡茶馆、旅馆因无可买得只可向人辗转抄读。又有多人接踵至该报馆请求再版。……及次日《国民公报》转录,始少见松动。然《国民公报》因限于

  • 部编七上|第4课 洋务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 1958年!大清掌舵人李鸿章坟墓被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谤满天下1901年,权倾朝野的李鸿章去世了。其时,正是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清廷与其签订辛丑条约的沉重时刻。李鸿章被任命为议和大臣,在辛丑条约上签完了字,又在俄国进一步想要与他签订《中俄密约》的时候,终于承受不住压力,大口吐血,溘然长逝。远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得知,非常震惊。很快,清廷就下令厚葬李鸿章,恩

  • 抚远大将军非常设官职,可节制督抚,年羹尧任此职时风光无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常设的武官官职,以京城中正一品的领侍卫内大臣,以及京城及地方上从一品的将军、都统、提督,品阶最高,权力最大,地位也是最为高贵的。如果有战事爆发,皇帝会册封统兵的将领为大将军,统御兵马,并且有权节制地方事务。这其中,抚远大将军无疑是权势最大、地位最高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首先,抚远大将军

  • 慈禧的手段和能力以及诞育皇子是得到清文宗宠爱之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其中,政治联姻更看中的女人娘家绝对强势的实力和背景,对于容貌的要求便不会那么高;而进贡来的女人那绝对的百里挑一的美人,可是本身的出身太低,在宫里的地位也不会太高。不同于政治联姻和进贡而来的女人,选秀入宫的后妃除了根正苗红外,也会对容貌有着一定的要求,毕竟,如果相貌不好也不会被皇帝所选中,至少相貌是

  • 慈禧太后在出身、威望等多方面均逊色于慈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咸丰皇帝驾崩以后,慈禧太后斗不过慈安太后,还有情可原,毕竟慈安是正宫皇后,慈禧只是妃嫔出身,“慑于嫡庶之分,恂恂不敢失礼”。可就算在咸丰朝时期,深得咸丰皇帝恩宠,又为咸丰皇帝诞下唯一一位皇子的慈禧,为何还是斗不过未曾有过生育的慈安呢?只是因为慈安是“皇后”,慈禧最高只做到了“贵妃”,嫡庶有别、尊卑有

  • 慈禧在慈安面前始终处于弱势,慈安崩逝甲申易枢后慈禧方才夺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不仅是清文宗活着的时候慈禧斗不过慈安,哪怕是清文宗驾崩后,慈禧权倾朝野,把一众朝臣玩弄于股掌之间,她依然压不倒慈安。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慈禧太后并不是天生自带威严光环,她后来能够权倾朝野,实际上也是有一个不断攀登的过程的。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位十一年的咸丰皇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享年31岁。他

  • 慈禧以帝室宗法约束皇室并对汉臣强调君君臣臣观念使其长期掌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从根本上讲,她是个狭隘、自私的女人,视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却不理会对王朝和国家的影响。她必须对未能振兴王朝、创新国家负很大责任。人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妇道人家怎么能违反朝纲祖规,掌握这样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且在权力巅峰稳居这么长的时间。答案可能部分地在于她炉火纯青的权术伎俩。惩戒恭亲王慈禧太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