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述的主人公乃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此人外貌极美,气质高雅,风度翩翩。现如今,人们还深深地被她传奇的一生所敬佩。
而武则天之所以能够从平平无奇到一飞登天,多半因为她那极强的忍耐力和精明而豁达的性格,她辉煌人生的转折点开始于李世民在驾崩前问她的一句话,如果她没有机智过人的头脑,便会话不如意,从而历史不在。
武则天出身于贵族之门,她的父亲武士彟属于新升的高级士族,在唐朝建立之初,因对大唐有功,被唐高祖李渊以“元从功臣”的身份封为应国公。受家庭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武则天学识渊博,精通四史,知书达理,尤其对政治之事极为好感,常常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从此之后,武则天进入宫中,虽然武则天机智聪慧、美貌过人、精通文史,但长时间内并没有被李世民所宠爱,真正让李世民铭记心中的而是武则天用野蛮的方法驯服烈马一事。
当时武则天驯服烈马的举动让朝廷上到皇帝下到百官都尤为震惊,她平时看着温文尔雅,没想到此时能够拿着三样凶狠的冷兵器——铁鞭、铁挝、匕首,去驯服来自外邦的烈马。
自从驯马之事,李世民对武则天的另一面有所了解,感觉就是极其霸道,非同寻常之人。从此以后,对她的顾忌一刻也没有停止。直到李世民临死之前,也是对武则天放心不下,特意派人去传召武则天来到身前,便慢问道:“朕逝去后,你余后的打算是什么?”
见多识广的武则天心里非常清楚,床前这位病殃殃的皇帝,可不是在轻言易语地聊天,而是在试探自己。随后,她便流下悲情的眼泪,细声答到:“青灯古佛,了却余生”。
这八个字虽然说浅显易懂,但真的不要被字面意思所蒙骗,在其中能看出武则天强大的内心和日后的打算,此时的唐太宗从言语和行为中看出了武则天对自己的忠贞,对她也没有过多的疑虑。
不久之后,太宗驾崩,于是根据当时唐朝的封建制度,武则天便落发为尼,从此在感业寺中成了一个孤弃的出家人。
在感业寺的悲苦三年中,每次想到李世民在世的时候,自己进宫十二年都没有得到过多的宠爱,加上现在惨痛的出家生活,让心中的怨气愈积愈多,她认识到只有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解救自己。
而李世民病卧在床的期间,她与太子李治开始相遇相知,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基础。于是心中产生一个明智的想法,她趁着李治来感业寺尊天祭祖的机会,便大胆地表达了自己对他难忘的爱意。
此时的李治看到悲苦的武则天,也没有忘记与她昔日的感情,面对群臣的极力反对,也义无反顾地将武则天接出感业寺,入宫封妃。
此次的武则天则是以唐高宗妃子的身份再次入宫。入宫后,武则天为了宣泄内心的悲愤和满足自己的野心,开始做出相应的行为。在感情上,对李治可所谓是相敬如宾,相爱有加;在政事上,由于她与生俱来的政治才能,便在李治身边辅佐他处理朝政,为李治出谋划策。
从而,李治尤为宠爱这个“能文能武”的武则天,也为后面“废王立武”做下了历史铺垫。李治在武则天的游说之下,为了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力,遏制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外戚势力对朝廷的控制,决定废除王皇后,这样武则天在后宫中自然而然地做到了独宠一宫。
此次事件让李治实现了皇权独裁的同时,也使得武则天在宫中毫无阻拦,手中的权力愈加强烈。
自此之后,武则天开始变本加厉,不断干涉朝政,甚至连李治亲自已经下达的决策,她也去指挥干涉。不久之后,这种行为引起了李治的注意,慢慢地对她有所忌讳起来。
后来,李治找来上官仪商讨如何看待此事,一致决定将武则天的皇后之位罢黜,谁料武则天的权力已经扩大,这件事情也走路风声,在武则天的苦苦哀求中,软下心来的李治也决定不再提起此事。
可惜如今的武则天不再是昔日那个娇柔胆怯的武媚娘了,随后她找到机会诬陷上官仪,说他与太子李忠在密谋篡夺皇位。
李治也看出今日的武则天已经权势通天,不可小觑,也采取了种种措施去限制武则天,这一切就是为了防止她野心膨胀,篡夺皇位,胁制自己。
然而此时大势已去,天不遂人愿,作为皇帝的李治已无法遏制住武则天的野心和手中强大的权力。
参考文献:
《武则天传》
《旧唐书》
《则天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