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贺最经典的10首唐诗,大漠如雪,燕月似钩,这想象力绝了

李贺最经典的10首唐诗,大漠如雪,燕月似钩,这想象力绝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607 更新时间:2024/1/22 18:30:09

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个享有盛誉的浪漫诗人;

他的诗想象力丰富,善于引用神话传说,

他生不逢时,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他是“诗鬼”李贺

在唐代诗坛,李白想象力丰富,倍受世人推崇,在李白之后,李贺以新奇的想象,诡丽的词藻成为又一个享有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在他的笔下,神话人物变幻缤纷,构成奇妙而瑰丽的意境,别具一格。

李贺的诗作不同于以往的唐代诗人,今天分享李贺最经典的十首诗,你准备好来体会他笔下瑰丽的世界了吗?

1、最斑斓的战场诗: 《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是李贺的代表作,受到历代名家的称赞。

在诗词中,战争场面是激烈的或残酷的,在李贺笔下,战争场面是瑰丽的。

乌云压阵,两阵对峙,气氛十分紧张。盔甲映着日光,战争一触即发。号角声响彻天地,夜色凝紫,其中蕴藏着冲天的杀气。

红旗半卷,军队迅速赶赴易水,霜气太重,鼓声沉闷。为了报答国君的知遇,我手操宝剑甘愿赴死。

在紧张的战争气氛里,李贺用黑、紫、红、黄等颜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斑斓的画面,奇诡又妥帖,让人佩服。

当乌云布满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

2、最快意的诗: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为李唐宗室的远支,李贺的家族早已没落,甚至到三餐难以为继的地步。

虽然李贺才华横溢,却因为没有人引荐,始终不被赏识,没有仕进之路。

可李贺心中理想的火苗,从未熄灭。

他写下这组马诗,渴望自己如马一样征战疆场,为国效力,实现心中的抱负。

在大漠里,平沙万里,像铺下一层白白的霜雪,燕山山脉上,月亮高悬,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马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建立功勋呢?那是来自李贺心中渴望,像马一样,征战疆场。

在赤子心中,热血难凉。

3、最意气风发的应酬诗:《高轩过》

《高轩过》

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李贺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十五岁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了。

元和四年,文坛大咖韩愈、皇甫湜听闻李贺才华,特来相见,两人命李贺赋诗一首,李贺挥笔写下这首《高轩过》。

两位大人骑马相访,一个洛阳太才子,一个是文章巨公,满天星斗,天地精华都在他们胸中。吟诗作赋,响彻云空,笔间文章,能补天缺。

我一个客居他乡的穷书生,就像枯草遇见春风,就像垂死的鸟儿遇上大雁,也许能从小虫变成大龙。

李贺夸人亦是想象奇特,面对两位文坛前辈,他不失之于礼,又委婉地表露求提携之意,才华高妙,真是难得。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4、最低沉忧郁的诗:《崇义里滞雨》

《崇义里滞雨》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在古时,文士皆由科举入仕,可李贺虽少有才名,却因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李贺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即使有韩愈等人声援李贺,却也无力改变现实。

科举入仕于李贺来说已然无望,元和六年,经宗人推荐,李贺通过“荫子得官”的途径,被授予奉礼郎的官职。

从九品的奉礼郎,官职低微,李贺还经常受到宗室弟子的排挤。

这一年在长安,下起雨,感怀人生的困境,他写下此诗。

流落在京城的李贺,像一匹干瘦的马,淋着冷雨。家在千里之外,满怀忧愁的他,入睡后,才能在梦中实现封侯之愿。

每一次对梦想的追寻,都让人遍体鳞伤。

5、最 眉疏目爽 的诗: 《 开愁歌 》

《开愁歌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想入仕途,却阻碍重重,科举考试也不能参加,李贺郁闷至极。

二十岁的我,那么不得意,心里愁苦得如枯掉的兰花一般。衣服烂得,拔剑向天吼。

面对人生的重重折磨,哭也没有用,李贺终于想开了。

他脱下秋衣抵押给酒店,希望换一壶好酒,借酒销愁时,店主人却劝他:不要为了俗士名利伤神,好好保养身子吧!

从失意到绝望到自我解脱,都在这一首诗里了。

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叶茂盛。

6、最幽深渺远的诗: 《 李凭箜篌引 》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高明的诗人会用语言形容音乐,美妙而生动。

李凭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李贺用幽深远的笔触形容他的箜篌。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乐声像什么,像昆山的玉碎声,像凤凰叫,像芙蓉在哭泣,又像香兰在笑。如此美乐,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乐声直入天际,击破了女娲补天的五彩石,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老鱼兴奋的在水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

乐声传到月宫中,吴刚倚桂听乐,彻夜不眠,桂树下的兔子不顾寒冷,倾听着音乐。

这得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呀,上能打动神仙,下能打动鱼蛟,能石破天惊,亦能悦耳动听。

看了文字,真想听李凭弹一曲。

7、最沧桑感慨的诗: 《金铜仙人辞汉歌》

《金铜仙人辞汉歌》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汉武帝时,曾制作金铜仙人,是王朝昌盛的象征。汉亡之后,魏明帝时,金铜仙人被拆离,离开长安,运往洛阳。

李贺用金铜仙人的视角,见证了朝代更迭的沧桑。

金铜仙了离开长安了,韶华易逝,人生难久,即使是一代天骄的汉武帝依然逃不过时间,宫殿荒凉,车马不再,曾经的繁华和风流,早已化为历史中的泡影。

面对此情此景,金铜仙人也留下了泪水。可它无法扭转局面,离长安越来越远,听那渭水之波声音越来越小,他的心境可想而知有多么悲凉。

被迫离开长安的金铜仙人像极了李贺。这一年,他辞去了奉礼郎的官职,离开了长安,只留下对唐王朝一蹶不振的感伤,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凉。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8、最 回旋跌宕 的诗: 《苦昼短 》

《苦昼短》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感慨光阴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

孔子感慨时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对于时光的流逝,李贺想象力太过奇特。

时光呀时光,请你喝下这杯酒,我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只看到日月更迭,煎磨着人的年寿。

一个“煎”字将年华虚度、内心煎熬的心情表现得细腻生动。

人生于世,没有做自己梦想中的事,都是在消磨时间,而怀才不遇的李贺无时无刻不再受这种煎熬。

虚度光阴,那只是活着;利用时间,这才算生活。

9、想象最浪漫的诗: 《梦天》

《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是一首游仙诗,且看李贺来带你游月宫。

天色幽晦,微雨而下,仿佛月宫里的玉兔蟾蜍在哭泣。 雨停云开后,月光斜照,幽深洁白,诗人进入了天界。

明月升起时,如车轮一般,轧着露水,打湿了团光。在桂花飘香的小路上,诗人遇见了仙女。

俯视仙山,沧海桑田,世间变幻,犹如奔驰的急马。遥望中国,宛如九点烟尘浮动,那一汪海水似乎是从杯中倾泻。

真是不得不佩服李贺的想象力,梦中的他,俯视人间,发现时间短促,空间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感喟。

‍直到最后,对于时间的永续无尽还是觉得无奈。

10、最叹息的诗: 《南园十三首·其五》

《南园十三首·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仕途不如意,李贺辞官回到了家乡昌谷,在南园闲居时,写下一组《南园诗》。

在《南园》十三首中,有田园风情、也有壮志未酬。

虽然他告诉自己不要再想理想,可热血的每一次沸腾总是让他难过。

男儿为什么不拿上宝剑,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五十个州县。

请你呀上凌烟阁看一看,有哪一个万户侯是书生出身的呢?

李贺的心里,还有热血,还有建功立业的心愿,可令人悲凉的是,他仕途无门,这一股胸中的幽怨之气,只能倾注在诗词中了。

人类智慧都包含在这五个字里:等待和希望。

李贺在短短27年的人生中,留给后世一个奇丽诡幻的世界,也留给世人壮志难酬的哀伤。

可能生活有太多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可总归还是要努力一点,开心一点,想得开一点。

心若放下,风轻云淡;若放不下,苦的不仅是当下,还有未来。

为回馈大家长期以来对本公众号的支持,小编特意申请了50份陈皮礼包(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原生态柑园,从源头种植纯手工天然制作新会陈皮,纯手工制作,让您喝到正宗的新会陈皮。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清亡后,格格们都嫁给了谁?这几位大明星,其实都是皇室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从秦朝建立君主制度后,似乎皇室儿女的一生会格外浓墨重彩、引人注目。自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延续百年统治的清王朝从历史落幕,而当时的王室们是继续荣华,还是流落他处了呢?《末代皇帝》这部电影描述了爱新觉罗·溥仪由懵懂孩童时期被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慈溪传旨继位皇帝的傀儡一生,后最终

  • 唐高宗李治,一个“骗”了我们一千多年的伟大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从摆设到亲政——皇权与相权的博弈(一)架空皇权的长孙无忌。永徽六年之前,青年皇帝李治发现,大唐帝国的最高权力不在皇帝手里,而在首席宰相、托孤大臣、三朝元老和自己的亲娘舅长孙无忌手里,不管是杀伐决断、人事任免的国家公务,还是立储的帝王家事,自己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李治很沮丧也很无奈:他的太子之位名

  • 慈禧逃跑山西,向乔家借10万两白银,慈禧:要何赏赐?乔家:4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一时间享受荣华富贵的慈禧太后面对列强的入侵,只能是担心自己的安危,抓紧时间的逃跑,但是,因为时间段额匆忙,让慈禧太后没有拿走很多的珠宝和金银,倒是带了许多的仆人,因为仆人主要还是要照顾慈禧的日常的生活,但是尽管他们可以照顾自己的生活,没有钱的慈禧可怎么办才好呢?一开始还好,他们还可以撑过一段时间。但

  • 唐太宗为何执意要东征高丽?剖析唐太宗心中的“小算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唐太宗来说,东征高丽是他丰功伟绩之后的一大败笔,尽管此次兴兵讨伐并未有太大的损失,但是也算不得是一场胜仗,只能以无功而返来作草草概括。很难想象,鲜有败绩的唐太宗在东征高丽的过程中屡受挫折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也许难免也会有英雄迟暮的落寞之感。然而,我们不禁要思考,一生战功卓著并且富有四海的唐太宗为

  • 慈禧的棺木里,有一件神秘的包裹,打开后专家都很尴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1908年,奢侈生活了一生的慈禧去世,死后,慈禧被葬于普陀峪定东陵。慈禧的葬礼也是极尽奢华,耗费了许多钱财,更别说跟她随葬的各种金银珠宝了。1984年,国家文物局的考古人员开始发掘慈禧的坟墓,当他们打开慈禧的棺材时,发现眼前的慈禧的尸体已经面目全非了,衣服也没了,只剩下一条短裤,袜子也丢了一只。身体

  • 受到唐玄宗如此厚待,安禄山为何还要反?学者:换作是你也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电视剧《大唐荣耀》中唐玄宗的形象对于安禄山为何造反,学者们对此众说纷纭。从实力对比来说,安禄山虽然兵强马壮,但人数上仍不及唐朝。以河北三镇之力,虽然一时能胜,但长期以往,对抗不了唐朝中央以及河东、西北节度使的联合。很显然,安禄山的叛乱是一种赌命行为,赌得就是唐朝一方会出现失误。那么安禄山为何会在双方

  • 慈禧为何一生都离不开李莲英?连外出逃难,都不忘带上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他们虽然活得很卑微,但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却大把年轻人挤破头皮想去宫里当太监。为什么?做个堂堂正正的人不好吗?因为钱,因为他们想活下去。宫里活着虽然卑微,干的全是伺候人的活,且一不小心就会掉脑袋,但是俸禄高呀,比外面给普通人家干活或者种地强多了。伺候好了主子,主子一高兴,随便赏个什么稀罕玩意,都是珍宝

  • 唐朝五大城市:神都现在连省会都不是,另一座城市现在是一线城市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包容的大唐朝,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结果造就了五座国际性大都市。笔者今天得空,就给大家讲一讲唐朝时候的五座国际性大都市。这五座大城市排名第一就是大唐首都长安,今天的故事就先从长安开始说起。长安是大唐都城所在地,隋唐的长安,已经被朱温一把大火烧了。唐朝的长安,面积是现在明朝西安城

  • 多尔衮为维护地方统治如何面对逃人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1)保甲制度保甲、乡约制度在明朝就有,由于王朝末年破坏,百姓流离失所,荡然无存。多尔衮为维护地方统治,在汉官帮助下,恢复保甲制度。各个乡村以10家设1名甲长,100家置1名总甲长。如果发现“逃人及窝逃之人”,两邻、十甲长、百甲长,都要照“逃人定例治罪”。凡是发现有盗贼、逃人、奸宄窃发事件,邻佑报告

  • 杨贵妃洗澡的“华清池”是否为谣言?——真实历史照片曝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华清池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吗?还是后人根据《长恨歌》杜撰的?(↑骊山远景,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摄于1920年代,本社图片版权所有)杨贵妃洗澡的华清池,还专门引来过日本学者到陕西骊山一带考证。据1941年《中国文化史迹》,“华清宫位于骊山脚下,是著名的温泉胜地。这里是秦汉时代的皇帝屡屡行幸之地,至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