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欠了数亿赔款,大清灭亡后赔款是怎么处理的?美国人用心险恶

清朝欠了数亿赔款,大清灭亡后赔款是怎么处理的?美国人用心险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73 更新时间:2024/3/16 9:52:34

大清朝末期,就是因为军事实力落后,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迎来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由于巨额的赔款让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末年,清政府一共欠下了好几亿两的白银赔款,直至它覆灭之后依然没有还完。那么,这些赔款最后是如处理的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闭关锁国,落后挨打

我们都知道,乾隆时期大清朝实施闭关锁国等政策,也就是在此时开始,中华民族的发展逐渐变慢,落后于西方诸多的列强。在此情况下,西方帝国主义靠着坚船利炮,打开了大清朝的国门,老百姓悲惨的生活也拉开了帷幕。

第一场战争便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当时英国人以虎门销烟为理由,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战争之初,英国人也担心战争会失败,但双方交手之后,他们才发现清朝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梦中,其实不堪一击。

最终,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清朝国门,取得了鸦片战争的胜利。此战之后,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不仅要割地赔款,还要放开主权。

当时,《南京条约》的赔款是4年2100万银元,大致相当于1500万两白银。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些赔款虽然多,但却并不是最可怕,更可怕的是鸦片战争的失败,让所有帝国主义看到了清朝的不堪一击。

果不其然,在此之后又发生了英法联军入侵清朝,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海战。清政府接二连三的战败,也就六意味着他们要不断地割地赔款。

1895年的《马关条约》,日本就要求清政府赔偿白银2亿两,可以说是一场巨额赔款。只是,这次赔款还不是诸多赔款中最多的一次,《辛丑条约》才是。

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清政府,毫无疑问后者再次战败,签订了影响最大的条约《辛丑条约》。根据条约的内容,清政府需要赔偿白银4.5亿两,但却需要分39年还清,连本带息就是9.8亿两。

要知道,当时白银的购买力可是很大的,9.8亿两白银,早已被榨干的清政府根本就拿不出来。他们一方面加重百姓的赋税,一方面抵押了各种关税,以及财政收入的税收。

可是,即使如此,大清朝依然没有还清。辛亥革命爆发后,大清朝被彻底推翻了,国库也仅仅只剩下几两白银,以及一堆的赔款条约。那么,大清朝灭亡后,这些赔款是如何处理的呢?

赔款一个个消失

话说,在大清朝灭亡后,虽然孙中山先生建立起了中华民国,但由于整体的军事实力上不去,根本就没有办法抗衡帝国主义,所以这些赔款只能继续还着。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国际局势也不平静,各大帝国主义之间也存在利益纷争。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赔款的转机也就在此时到来了。

俗话说得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坐收渔翁之利”,当时民国选择支持的是协约国。在此情况下,德国的赔款便不要了,甚至于因为据军需、物资等方面的原因,还赚了一大笔钱。

奥匈帝国失败后,继而便崩溃了,国家都不存在了,赔款自然就不用还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沙俄也迎来了十月革命,政权被苏联所取代,这下又少了一大笔钱。

蒋介石上台后,虽然中华民国的实力有所增强,但日本对我国的威胁也日益增大,赔款也不得不给。不过,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赔款也自然就不再有效力了。

紧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之间都在忙于战争,关系也非的复杂,可以说《辛丑条约》的诸多赔款渐渐地都失去了效力。可是,即使如此,我国依然累积赔偿了6亿多两白银,堪称天数字。

在这里或许有人要问了,无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基本都没有受到什么影响。那么,清朝对美国的赔款最后是如何处理的呢?

美国方面的险恶用心

关于这一点,后来的美国不仅减少了庚子赔款,反而还给了一些“退款”。表面上来看,美国是出于好心,但其实他们的用心才是非常险恶的,为何会这么说呢?

首先,退的这一部分钱是美国多要的,美国人虚报了赔款数目,此事被曝光之后,美国不得不削减赔款。不过,他们却将这些钱以支援我国的教育事业为由,要专门用在赴美的留学生身上。

既然是退款,为何不直接退钱呢?非要用在我国的赴美留学生身上,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当时美国的险恶用心了。我们都知道,资本都是逐利的,在美国对我国的出口锐减时,一些美国资本家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如何才能维持自己在华的长期利益呢?于是乎这些人开始开始游说美国政府,改变了对华的战略部署,不再以军事战争为手段,而是以教育为突破口。

简单来说,就是清政府召集一批留学生赴美学习,而美国用庚子赔款退的钱来培养这些大学生,美国国会还发文称:

“我国宜实力帮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洽于近世之境地......同力合德,赞助国家成斯盛举......”

那么,美国人为何会用退赔的庚款办学呢?难道真的是出于好心吗?其实不然。美国这么做,是想要通过他们的教育思想,来影响我国新一代的青年人。

进而他们就可以通过精神和思想上的控制,培养出一批为美国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大清朝的新领袖。简单来说,就是培养一批美国在我国的代理人。

当时,清政府也的确组织了留学生团队赴美学习,只不过由于种种国际上的原因,美国的目的并没有实现。由此可见,一个国家年轻一代的思想有多么重要,毕竟少年强则国强。

若是年轻人的思想都被控制了,那么,这个民族就真的危险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22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李白:从军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 金山岭长城这是一首用乐府古题写的边塞诗。唐朝的塞外一般是指宁夏、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也叫“塞北”,不包括外蒙地区(称“漠北”)。 金山岭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为大将徐达主持修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蓟镇总兵官戚继光、蓟

  • 顺治问高僧:大清能传多少年?高僧的回答没人懂,溥仪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宋徽宗的嗜爱书法绘画,成就一代文帝。嘉靖皇帝信奉道教,任其左右一生。而清朝的皇帝却偏爱佛教,一身礼佛,信任佛寺高僧,顺治帝在位时期曾问一位大师:大清国运几何?高僧一席话神秘莫测,无人能够听懂,等到溥仪皇帝在位之时才彻底领悟高僧所言。顺治之年,朝廷重臣多尔衮在一次围猎过程中遭人设计陷害,从马背上摔下,

  • 武则天用一招让唐高宗离不开她,清朝慈禧照搬,效果果然明显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而慈禧则是清朝咸丰皇帝的妃子,她也是在咸丰皇帝死后,当上太后,最后独揽大权你。虽然武则天与慈禧在历史上的评价差异很大,但如果对比这两个人的人生经历的话,就会发现她们之间的一些共同点。她们都是皇帝身边的女人。对于武则天与慈禧而言,如何得到皇帝的欢心,让皇帝对她们寸步难行,是她们后来得以成功的第一步。不

  • 清军入关后统一全国,但是从未踏入过澳门,直至清朝覆灭,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那个时期,明朝、清朝、大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当时正处明末,就跟所有面临末路、气数将尽的朝代一样,朝廷腐朽,帝王不作为,百姓流离失所,天灾、战乱蜂拥而至,不过哪个时期都不缺少英雄豪杰,李自成就带着一帮农民起义了。李自成一路势如破竹,直接就攻打到了明朝京城。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天下即将易主,李自

  • 陇右文库文献《甘肃金石录》第三编晋魏南北朝敦煌篇目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卷044 晋魏南北朝甘肃敦煌金石卷77 敦煌寿昌县印78 敦煌前秦乐樽碑78 敦煌铜佛造像铭78 炖煌张氏墓志铭78 敦煌人索守猪墓志铭78 炖煌人阴猛之墓志铭78 敦煌太守裴岑碑78 敦煌李克让修莫高窟佛龛碑79 敦煌人宋虎墓志铭79 敦煌大同造像石幢79 敦煌位至三公凤纹镜79 敦煌位至三公夔纹

  • 杜甫——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杜甫一生留传下来一千四百多首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杜甫的一生,太沉重,想用简短的笔墨写下来,太难了。写的断断续续,写了好久,并不很满意。大家姑妄看之。希望能对杜甫生平有个简单的了解。杜甫!提起笔,写下这个名字,就觉着莫名的沉重,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想起沧桑嘶哑的声音“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

  • 清朝时期,中国铁路史上第一次火车相撞,至今不知伤亡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其研究价值很高,对我国的铁路发展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1889年,这条铁路发生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场火车相撞事件。由于年代久远,信息资料缺失,直到今天我们都不知道这场车祸中的具体伤亡人数。迟到的火车、醉酒的司机1887年,津沽铁路修建完成,此条铁路是由伍廷芳,詹天佑参与设计的。津沽铁路的起始和终点站

  • 在唐代,郎官是尚书省六部二十六司的郎中、员外郎的统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尚书省“上承君命,下行百司”,为行政执行机构,六部郎官分而行之,政治地位“清要”。研究唐代的郎官,首先需要梳理郎官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沿革。同时,在具体分析郎官六部二十六司的具体职掌基础之上,论析其政治地位的演变。唐代郎官制度的沿革。关于郎官历史沿革的梳理,严耕望

  • 孙殿英入乾隆墓后,把乾隆的牙齿打碎,只为取得一宝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孙殿英,名魁元。一般人都叫他孙老殿,因其脸上出过天花,因而也把他叫做孙大麻子。1889年正月,孙殿英诞生于河南永城县西扬楼村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其母对他溺爱娇惯,自幼养成调皮捣蛋的性格。1928年,正是军阀混战、国穷如洗、民不聊生的荒乱年月,国民党的杂牌军孙殿英部,被蒋介石另眼相看,克

  • 柳宗元丨合山水之乐,成君子之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他写出过《小石潭记》的清新,也写出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绝世孤独。他并不追求闲适的生活,而是通过山水诗词诗意,转移他的愤慨悲哀抑郁的情绪,使心得以释然,得以寄托。苏东坡评价柳诗云:“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之厚之流是也”。南湖野客评柳宗元:柳公子厚出身名门,少负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