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珅最大靠山不是乾隆,而是另有其人,若他不死嘉庆根本不敢下手

和珅最大靠山不是乾隆,而是另有其人,若他不死嘉庆根本不敢下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015 更新时间:2024/2/6 18:41:40

嘉庆抄查其府之时,获得白银八亿两,此时清王朝每年的税收也不过七千万两。

很多人都说是因为乾隆去世,和珅没有了靠山才被嘉庆制衡,打压,然而如果和珅的弟弟和琳不死,即便乾隆驾崩,嘉庆也不敢动和珅。

父母双亡,相依为命

和珅、和琳二兄弟,母亲因为难产去世,父亲也战死沙场,二人可谓是孤苦无依。

所幸二人父亲因为是战死,受到了朝廷的优待,和珅兄弟二人也有机会步入学堂,进行学习。

和珅、和琳二人天赋异禀,在学堂的时候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成绩出色,而且兄弟二人在读书之时便进行了分工,和珅学文,和琳学武。

按照和珅的意思,兄弟二人一文一武,出将入相,这在古代乃是美谈,事实也证明,二人的确都是天赋异禀之人。

和珅在朝堂之上混得风生水起,二十三岁的和珅还仅仅是乾隆仪仗队的一员,等到三十岁的时候便被乾隆下令和珅在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

这个学习行走,看起来没有什么实权,然而却是步入权力中心的重要一步,也足见乾隆对和珅的宠爱。

之后和珅的儿子还迎娶了公主,成为了皇亲国戚,地位崇高。

而和琳同样也是不辱使命,攀上了当时的军机大臣阿桂,军机大臣都是皇上身边的心腹,有这层关系,和琳的仕途同样也是一帆风顺。

加上此时和珅已经是皇上面前的红人,二人联手很快就将阻碍二人的官员如福康安、李天培等人挤兑到了一边。

和琳也是一路得到重任,先后担任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兼任工部左侍郎。

然而此时的和琳仅仅是在朝廷之上受到了重视,其真正的舞台其实是在边疆和军营之中,随着廓尔喀入侵西藏,和琳的机会也来到了。

当时和琳本来没有机会代表出征,但是和珅却在四处运作,最终和琳得以和大将军福康安一同前往西藏迎敌。

功勋卓著,将星璀璨

虽然和琳与和珅联手挤兑过福康安,但是福康安并不知道当时的具体情况,因此当和琳跟随自己远征的时候,还非常信任和琳。

廓尔喀其实就是今天的尼泊尔,实力孱弱,对于这样的敌人,在福康安眼中就是已经到手的军功。

这也是为何和珅一定要让和琳前去的原因,因为和珅明白,这次迎敌,定然是大获全胜。

果然,大军前去,不足数日,便击败了入侵者,等到和琳返回京城,因功被授予了工部尚书。

同时和琳也受到了福康安的认可,之后前去各地评判等,都会带着和琳,而和琳在军中的资历也是越来越成熟,先后被授予云骑尉世职、四川总督,已经是总领一方的军政要员。

乾隆六十年的时候,南方爆发了苗民起义,和琳又主动前往平叛,当时起义军势头正盛,围困了多地,和琳亲自率兵前往解救,不仅解除了多地的围困,还击败起义军,生擒其首领,战功卓著。

此时大将军福康安也在前线平叛,但却积劳成疾,命不久矣,其实在这之前,和琳就观察到福康安的身体每况愈下,因此早就给京城的哥哥和珅送了信,言明了军中的情况。

等到福康安去世之后,乾隆刚刚接到消息,和珅便举荐和琳暂时担任总领军务。

虽说是暂领军务,但是对于大部分人都知道,和琳一旦开始统率全军,其必定会是福康安的接班人。

对于和珅的建议,乾隆也是没有任何反对,当即下令和琳负责平叛的所有军务,如此一来和琳虽然没有大将军之职,但已经有了大将军的实权。

而和琳也没有辜负和珅的期望,带兵攻打敌军,生俘义军领袖石三保,但是奈何天妒英才,嘉庆元年,和琳因为感染了南方的瘴气,不治身亡。

就在和琳死后三年,乾隆也倒下了,和珅被嘉庆下令抄家,曾经乾隆皇帝面前的红人,就此倒台。

为何说即便乾隆去世,只要和琳还活着,嘉庆就不敢动和珅呢?

一荣俱荣,相依为命

如果说和琳没有因为瘴气亡故,英年早逝,而是在军中为将,那么即便乾隆驾崩,其实嘉庆也不愿意去动和珅。

和珅在乾隆晚年,一直举荐和琳前去带兵打仗,积攒军功,甚至说福康安死后也是极力举荐和琳总理军务,因为和珅明白,自己在朝廷之中如何显贵,最终也不过是帝王的一句话罢了,今日荣华富贵,明日便可能身陷囹圄。

但为将领者却不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武将的威胁永远都在文臣之上。

雍正时期的年羹嚣张跋扈,所作所为,无人能够隐忍,大臣多次弹劾,但全都被雍正压了下来。

那是因为年羹尧在西北大营,兵强马壮,是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君逼臣反的例子比比皆是,因而雍正直到年羹尧心腹一一被铲除,才选择去惩办年羹尧。

而和琳对于嘉庆来说,其实就如同年羹尧于雍正一样,只要和琳在外带兵,手握兵权,嘉庆便不敢轻易的动和珅。

可见当时和珅、和琳二人深知文武协同的道理,如果和琳不死,那么至少嘉庆不敢在乾隆刚驾崩便去处理和珅。

总结

和珅千算万算,可以说将一切可能性都计算在内,弟弟的位置确保了自己即便在太上皇死后,也能够安享荣华富贵。

然而却没料到和琳竟然会先自己而亡,这也是为何和珅在乾隆做了太上皇之后,每天都守着乾隆身边,亲自照顾,就是担心乾隆突然驾崩,而自己也到了穷途末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嘉庆回宫路上遇袭,刺客与亲王侍卫肉搏,被擒后坚称:无人指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出行仪仗公元1803年的4月11日,即嘉庆八年闰二月二十日,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从圆明园起驾回宫。当嘉庆皇帝回宫的队伍进了神武门的时候,西厢房南墙方向一个男子挣脱了拦阻,在围观百姓的众目睽睽之下,直冲向嘉庆皇帝的御驾。事发突然,负责安保工作的侍卫随从们竟然都没有及时发现,等到这条大汉冲到眼巴前

  • 安史之乱后四代皇帝的基础和唐宪宗的努力缔造了元和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萌芽代宗为人宽厚隐忍,为了恢复残破的国家,姑息藩镇,抚平战乱休养生息,协调与周边各国的关系,加强中央集权,惩治宦官,先后杀掉程元振和李辅国,一些不听话的权臣常被“强盗”杀死或赐“自尽”。由于天灾人祸连年不断,国库空虚,唐朝社会经济陷入内外交困之中。委任刘晏、韩滉进行经济改革,收回神策军军权,仁政惠民

  • 康熙的儿子们最终命运如何?老四胤禛成为皇帝,老八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皇长子胤禔,惠妃乌拉那拉氏所生,因谋害皇太子,被终生囚禁。皇次子胤礽(太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屡次犯错不改,被软禁致死。皇三子胤祉,荣妃马佳氏所生,颇有文采,被雍正关押折磨致死。皇四子胤禛,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所生,九子夺嫡中夺位成功,成为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皇五子胤祺,宜妃郭络罗氏所生,打仗时

  •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承受很多无奈,李辅国甚至以刀兵对其恐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等他休息好了准备要走的时候,却发现所有的侍卫军队停在那里不肯走,李隆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陈玄礼就上奏说:“逆胡指阙,以诛国忠为名,然中外群情,不无嫌怨。今国步艰阻,乘舆震荡,陛下宜徇群情,为社 稷大计,国忠之徒,可置之于法。”当然陈玄礼这并不是在进谏言让李隆基惩治杨国忠,而仅仅是告知,因为不管李隆基

  • 安史之乱后吐蕃切断唐朝与西域的联系,唐军坚守数十年仍被攻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中,由于唐朝从陇右、河西抽调大量精兵回师平叛,导致陇右、河西防御空虚,吐蕃趁机攻占陇右、进兵河西,导致唐朝与西域联系彻底被切断。西域唐军苦苦坚守长达近半个世纪,最终还是被吐蕃攻陷。唐朝西扩设安西大都护府,吐蕃崛起后开始与唐争夺西域回顾大唐历史,从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元年(618年)开创大唐基

  • 康熙的第二十一个儿子:一生与世无争,曾被封为郡王,去世后葬于河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历史上的慎郡王胤禧的故事。胤禧(曾改名为允禧)是康熙皇帝第21个儿子,他出生时,康熙皇帝已经58岁。康熙晚年因为废太子事件,让其他几个儿子开始处心积虑地争夺储君之位。不过胤禧并未参与其中。胤禧母亲是熙嫔陈氏。按照清朝后宫的规制,嫔的品级低于皇后、皇贵妃、贵妃和妃,仅仅等同于官员中

  • 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扩张,但晚唐的中兴却将吐蕃击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吐蕃与大唐打了近二百年,互有胜负,但总体来说是大唐帝国胜的多,而吐蕃最终在频繁的战乱中爆发了内乱,最终被灭。实际上并不能说盛唐和吐蕃势均力敌,盛唐时期,吐蕃的国力根本不能和大唐相比较,但是其军事能力确实是很强悍的,是整个大唐最头疼的边患。吐蕃自松赞干布开始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并在第一时间和大唐

  • 和珅在救灾米粥中放沙子,乾隆大加赞赏,数百年后被世界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乾隆可并非是一个愚昧的君主,他之所以重用和珅,一方面是因为和珅深谙溜须拍马的技能,每次都能让乾隆心情愉悦,另一方面是和珅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咱们都知道古代的国家时常都会面临饥荒等灾难,而在一次赈灾中,和珅就给乾隆展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在救灾的米粥里放沙子,而这样的做法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大加赞

  • 安史之乱前和亲为唐朝主导,随后的和亲多被迫之举且多与回纥结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认真说起来,唐朝的和亲大部分是属于一种羁縻政策,是在唐朝国力强盛的时候进行和亲的,比如说唐太宗时期有两位公主和亲,唐玄宗时期有八位公主和亲。但安史之乱发生后的和亲意义就大不同了,有七人和亲,其中三个是皇帝的女儿,还有三个是外族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另一个为唐宗室女。一般认为,弘化公主是唐朝最早的和亲公

  • 嘉庆举行木兰秋狝,死因成迷,遗诏悬案导致清朝四天无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嘉庆皇帝此行的目的是举行一次木兰秋狝就是秋天到围场去打猎,一路上天气炎热一行人走走停停,走了七天才到达承德避暑山庄。一到避暑山庄,嘉庆皇帝就住进了烟波至爽殿。这座大殿是清朝皇帝在承德时的寝宫,大殿的正中是明间,中间设宝座,是皇帝接受后妃的们朝拜的地方,东次间是皇帝与后妃们闲坐谈话的地方,西次间是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