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珅在救灾米粥中放沙子,乾隆大加赞赏,数百年后被世界认可

和珅在救灾米粥中放沙子,乾隆大加赞赏,数百年后被世界认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754 更新时间:2024/2/6 18:41:44

不过乾隆可并非是一个愚昧的君主,他之所以重用珅,一方面是因为和珅深谙溜须拍马的技能,每次都能让乾隆心情愉悦,另一方面是和珅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咱们都知道古代的国家时都会面临饥荒等灾难,而在一次赈灾中,和珅就给乾隆展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在救灾的米粥里放沙子,而这样的做法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大加赞赏,咱们来看看怎么回事?

在古代的赈灾中,通常都是官府设置一个粥棚,老百姓排着队上前领食物,但这里就会有一个弊端,官府根本没办法判断哪些是真正的灾民,所以只要有老百姓上来讨食物,粥棚都会给对方。

这样的操作不仅让朝廷付出了更多的资源,关键是还没有将灾情有效解决,依旧有很多灾民活活饿死。而此次救灾如出一辙,当和珅抵达现场后发现,很多老弱病残的灾民都没有领到粮食。

朝廷的官员对这样的场景早已司空见惯,他们除了叹气也没有其他有效办法,但和珅可不是一个随便认命的人,他经过一番思考后,当即做出了一个让周围官员们大惑不解的行为。

和珅走上前在路边抓起一把沙子撒到粥里面,很多老百姓在看到粥被弄脏后,都选择了脱离排队的队伍,但有的人却丝毫不受影响,有沙子的粥在他们眼里依旧是盛宴,端在手上全都吃的很香。

看到这样的场景后,和珅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随后给周围的官员解释道,只有真正饿肚子的人才不会在意这些沙子,虽然这些粥看起来被毁了,但它们却能够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乾隆在得知和珅的举动后,对他表示了大为赞赏,毕竟他这才是治本的好办法,否则灾难还会持续恶化下去。而几百年后的一次非洲灾情中,一部分懒得工作的人,他们也跟着跑去领国际的慈善援助,当人们重新运用了当时和珅给出的办法后,才意识到了和珅是多么的机智,对其方法十分认可。

所以和珅是大贪官这固然没错,但他始终是一个有真才实干的人,他能够在满清混得风生水起,自然有其的过人之处,只不过由于他没有选择迷途知返,这才导致在失去乾隆这层保护伞后,只落得一个被抄家的结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前和亲为唐朝主导,随后的和亲多被迫之举且多与回纥结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认真说起来,唐朝的和亲大部分是属于一种羁縻政策,是在唐朝国力强盛的时候进行和亲的,比如说唐太宗时期有两位公主和亲,唐玄宗时期有八位公主和亲。但安史之乱发生后的和亲意义就大不同了,有七人和亲,其中三个是皇帝的女儿,还有三个是外族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另一个为唐宗室女。一般认为,弘化公主是唐朝最早的和亲公

  • 嘉庆举行木兰秋狝,死因成迷,遗诏悬案导致清朝四天无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嘉庆皇帝此行的目的是举行一次木兰秋狝就是秋天到围场去打猎,一路上天气炎热一行人走走停停,走了七天才到达承德避暑山庄。一到避暑山庄,嘉庆皇帝就住进了烟波至爽殿。这座大殿是清朝皇帝在承德时的寝宫,大殿的正中是明间,中间设宝座,是皇帝接受后妃的们朝拜的地方,东次间是皇帝与后妃们闲坐谈话的地方,西次间是佛堂

  • 安史之乱使唐朝丧失掌控朝廷的能力导致其在黄巢之乱中垮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整个唐朝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从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始,至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唐朝之乱多以朝廷或者说是皇室内乱为表现形式。无论是玄武门之变,还是武周代唐,或是神龙政变,以及唐玄宗李隆基发动诛灭韦皇后的兵变,都是唐朝皇室或朝廷内乱的表现。而自天宝十四载(7

  • 康熙传位之谜,到底传位给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康熙传位的说法,在民间就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流传最广的就是下面这三种:第一种是现任皇帝擅自更改了诏书。因为前任皇帝最喜欢第十四个儿子,于是,耍手段的第四个儿子,就把传位十四子的十字改成了于,最后就变成传位于四子,听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的样子?第二种是当时的步军统领改了诏书,原来在前任皇帝病危的时候,

  • 八王之乱是各种机制矛盾爆发的结果,也是一种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这里的“制度毛病”,并不单纯是指分封制,毕竟之前的曹魏与西晋反其道而行之、对宗室施行刻薄无情的圈养制,存活的时间竟然比西晋还少了5年。实际上,传统史家对分封制普遍持有正面态度。在一个大型王朝成立初期,适当的分封有助于统治的巩固、避免大权旁落,人们习惯于用周朝、秦朝作为鲜明对比:周朝之所以延续近八

  • 八王之乱时刘渊率先称帝,揭开五胡十六国序幕,百年出现十余个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先说一下五胡,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北方少数民族。这五个少数民族,因为种种原因,在东汉时期逐步内附中原,与汉人杂居。对于胡汉杂居可能会产生的问题,西晋高层不是没有人预见。比如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后,一个叫郭钦的官员就上书晋武帝,说五胡虽然和汉人杂居,但是由于语言、风俗习惯不同

  • 康熙赐吴三桂一个美女,成亲之时吴三桂却大怒:这是在羞辱本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从很多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一个朝代刚刚出现的时候,皇帝身边的文臣武将,将会得到丰厚的奖赏,甚至被封为开国元老。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出现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那就是吴三桂。康熙为了奖励他,专门挑选了一个美女赏赐给他,洞房花烛夜时吴三桂却勃然大怒,说康熙羞辱他,这是怎

  • 八王之乱时两次使用驺虞幡却取得截然相反的效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再者,晋朝之前描述的“驺虞”和明朝描述的“驺虞”可能不尽相同。明朝时期在史书中频繁出现“驺虞”这种神兽,就当是的地理环境来看,最大可能是“老虎”,其次就是“雪豹”了。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周王朱橚曾经献给明成祖朱棣瑞兽“驺虞”,而“驺虞”得到的地方就在周王朱橚封地开封,如果这样评估“驺虞”是一种什么动物

  •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并非只为红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围攻北京城。崇祯皇帝下旨令吴三桂正在山海关防守关外满清的关宁铁骑回北京勤王。吴三桂既不能抗旨又不想为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陪葬。更何况还有袁崇焕勤王反被凌迟处死的前车之鉴。于是吴三桂才去了拖延战术,正值春天,就用郊游踏青的速度回援皇帝了。事实证明这是这是正确

  • 《四知》第十五期 ‖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