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抄和珅家时没找到一分钱,嘉庆讲了2个字,2天后拉出几十车金

抄和珅家时没找到一分钱,嘉庆讲了2个字,2天后拉出几十车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869 更新时间:2023/12/24 14:26:06

历史上流芳千古的人物数不胜数,他们无一外乎都为国家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因为这样,千百年后,他们的名字仍然被人们广泛提起,当成榜样。不过人与人的选择不尽相同,有流芳千古就有遗臭万年,在有些人的一生中,他们选择了为所欲为,迫害百姓,造福自己。

清朝的大奸臣和珅就是遗臭万年的典型代表,贫苦出身的他好不容易入朝为官,得到乾隆皇帝的青睐看重,他却丝毫不珍惜天子的信任,反而恃宠而骄,仗着皇帝的喜爱为自己疯狂敛财,胡作非为。据说嘉庆皇帝即位后第一件事 就是彻查和珅的种种罪行,清点他的家产。

令众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抄家时,翻遍了和珅家中上上下下,却没有找到一分钱。嘉庆皇帝仅仅说了两个字,在几天后官兵却从他家中拉出了几十车金。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家境贫寒刻苦读书,得到赏识一举得势

细细研究清朝的各种史料史册,我们不难发现和珅能够成为权倾朝野的大官,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完全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和气运的加持。

和珅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父亲在朝廷之中坐着不大不小的官,每个月的俸禄也只是勉勉强强够维持一家的开销罢了。按理来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和珅以后的日子也不算太难过,好歹也是个贵族子弟,家里随随便便动动手指,和珅也能做个官。

可天有不测风云。在和珅幼年时,母亲就因为生下弟弟落下了病根,整日卧病在床,奄奄一息,没过几年就撒手人寰,不治身亡。过了没多久,他的父亲也换上了重病,离开了人世。只留下了和珅和弟弟两个人相依为命,互为依靠。

好在父母虽然双双离世,可身为贵族子弟的和珅哥俩儿也不至于流落街头,吃了上顿没下顿。只不过是家道中落,处处不受重视罢了。和珅知道,如果自己不发愤图强,入朝为官,那自己和弟弟的一辈子就也只能是这样了。考取功名是他唯一改变现状的选择。

所以在其他富家子弟都吃喝玩乐,整日游手好闲的时候,和珅就只知道在书房苦苦读书,用知识丰富自己。他的刻苦程度,连他的老师都叹为观止。

在中国古代,读书人总是会受到特殊优待,和珅也不例外。很快他的优秀就引起了当时的直隶冯英廉的注意,为官多年的冯英廉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和珅绝非池中之物,只要好好培养,假以时日,必定能成大器。

冯英廉为了拉拢提拨和珅,选择了将女儿嫁给他,并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将和珅送进宫,当乾隆的贴身侍卫。冯英廉铺路铺到这个份上,和珅再不明白就是傻子了。他心里清楚,只要能在皇帝面前留下印象,自己愁翻不了身?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很快和珅的谈吐不凡就引起了乾隆的注意。或许和珅并不是乾隆侍卫中最武功高强的一个,但他一定是最有才情的一个。乾隆自己就学富五车,看到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自然有惜才之情。就这样,和珅成功地得到了乾隆的器重,官职一升再升,权力也越来越大。

久居官场忘初心,贪污无数终垮台

对于和珅来说,这一场翻身仗打得实在不容易,所以在为官初期,和珅始终本本分分,勤勤恳恳,生怕哪一步自己没有走好,功亏一篑。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乾隆皇帝对和珅越来越信任,和珅一度成为了朝堂上的风云人物,满朝武都要以和珅为尊,久而久之,和珅也就飘飘然了。毕竟皇帝如此信任自己,自己又官居一品,自己放肆一点,也没有关系。

促使和珅真正改变的,是1780年,乾隆派他去彻查云贵总督贪污受贿一案。在彻查李侍尧贪污银两时,和珅第一次认识到官员和官员之间的差距。看着李侍尧一屋子的金银财宝,想想自己整日勤勤恳恳,只有几个俸禄,和珅第一次动了歪心思。

再三思量后,和珅决定私吞李侍尧的部分赃款,将他们纳入自己的腰包。自此以后,和珅便一发不可收拾,私下结党营私,贪污受贿,买卖官位,只要是有利可图,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和珅都不遗力。

不出几年,朝堂之上都对和珅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有些人也因此忿忿不平,可他们却也无可奈何,谁让乾隆就信任和珅,拿他当心腹呢?

有些人看到这里,或许有疑问,难道乾隆就一点都没有察觉到和珅的所作所为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能够脱颖而出,成为皇帝的都是人精,怎么会不清楚和珅的所作所为呢?

乾隆之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和珅会拿自己贪污来的钱孝敬乾隆,供乾隆享乐,在某种程度而言,和珅就相当于乾隆的私人钱库。乾隆下江南,没钱了,和珅马不停蹄给他补上,乾隆想要什么宝贝,没有钱买,和珅用自己的钱买回来,给乾隆安排上。

和珅和乾隆就这样保持着互利共赢的关系,你仗着我的权四处敛财,我仗着你的钱四处挥霍。这样的平衡一直持续到乾隆去世,嘉庆即位,才被打破。

嘉庆毕竟不是乾隆,和和珅没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在他还不是皇帝时,就对和珅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再加上乾隆退位当太上皇的那几年,和珅总是干涉嘉庆的决断,帮着乾隆对付嘉庆。嘉庆对父亲乾隆无可奈何,可这并不意味着对和珅就无计可施。

这不,嘉庆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彻查和珅这些年来的贪污受贿,撤了他的官职,抄了他的家。不过让嘉庆震惊的是,自己第一次派人去抄家时,并没有搜出一点点赃款。

嘉庆虽然震惊,但仔细想了想,也就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朝中的官员都忌惮和珅的势力,派去查办的官员怎么敢搜查他的家呢?所以抄家也都是走走过场而已。

可嘉庆能当上皇帝,自然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他对着满朝文武说了两个字:“彻查”。这短短两个字的圣旨发放下去,群臣也都明白了嘉庆的心意。皇帝大还是和珅大,这群老臣自然心里有数。为了和珅和皇帝作对,自己以后还活不活了。

在第二次的搜查中,果然没有官员敢掉以轻心,很快大箱大箱的珠宝就从和珅家中被抬出来,各种奇珍异宝让人目不暇接。据统计,和珅家中的各种奇珍异宝和银两加起来,高达10怡左右,这个数目,相当于清政府十年的财政收入。

结语

中国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贪心不足蛇吞象。每个人都会有欲望,可有些人的欲望过多,过于贪婪,最终会蒙蔽双眼,丧失初心,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东晋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说实话,这个王朝的存在,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因为东晋的11位皇帝中,有10位都是傀儡!还有个寿命太短,只在位2年。权臣当道,士族横行,这就是东晋王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很多人将东晋的灭亡,归罪于北方胡人不断作乱。其实恰恰相反,如果没有北方胡人在搞事情,其实东晋早就被权臣篡夺了江山,哪里能延续104年

  • 杨贵妃身肥体胖,却深得皇帝宠爱,只因她有一技之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如今讲究颜值的时代“瘦”成了大家争相追求的目标,而减肥也成了当下的热词。不过不同的时代大家对美的定义也不一样,而唐朝以胖为美也是众所周知的,其中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更是获得“肥环燕瘦”的美喻,她也因此深得当朝皇帝唐玄宗的厚爱。《长恨歌》中将其写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足见当时的

  • 李建成如果上皇帝,也能开创出贞观之治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首位太子李建成就是这样的人。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在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帝制时期,他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李渊器重他栽培他,他也不负众望,帮助李渊太原起兵,建立牢固的东宫班子。可以说,在皇位继承上他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但这位天生的赢家,最后输了,输得一败涂地。唐太宗皇帝继位后,出于政治需要和个人

  • 为什么隋朝之前皇帝称“帝”,之后的皇帝却称“祖”和“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是所说的“帝”与“宗”其实就是一个谥号与庙号的区别。称“帝”是按照谥号来的,比如汉景帝、汉武帝、隋文帝等等,其中景、武、文这些都是谥号。所谓谥号,乃是人死后,由别人对于其一生功过做的一个总结性的评价,起到的是一个盖棺定论的作用。所以不同的谥号,代表着不同意义,有好坏褒贬之分。前面所说的景、武、文

  • 慈禧早上3点就起床8点上朝,中间这5个小时她都在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 大家对于慈禧太后想必都不陌生,垂帘听政是她,一顿饭吃108个菜是她,卖国求荣也是她,作为晚清时期政权的把持者,在国家生死存亡之刻,不但不变革制度,励精图治,反而祸国殃民,也因此被世人所唾弃,遗臭万年。而慈禧身为当时的统治者,也贵为慈禧太后,自然有着其奢迷的生活,作为曾经封建王朝的统治者,身居

  • 慈禧一生只写了1首诗,却被编入小学教材,如今大家耳熟能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无限的权力会毁掉它的占有者。-----威 皮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拥有过大的权力之后便会变得利欲熏心,从而失去自己的初心。确实,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统治者大部分都是这个样子的。就从清末期说起,当时慈禧仗着自己的权利,每日只顾着享乐,却从不管国家大事,最后酿成了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对她的印象绝大部分都

  • 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他们从不碰一样“嗜好”,别的皇帝却做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千古帝王,悠悠万事,难逃天地人寰,是非功过自有百姓言”。在清朝,老百姓们对于每个皇帝的丰功伟绩都会私下议论。有的皇帝昏庸无道,有的皇帝贤明开阔,有的皇帝甘愿做傀儡,唯有对康熙和乾隆在位时歌功颂德,称为“康乾盛世”。而康熙和乾隆也是清朝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也是最长寿的皇帝,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俩做

  • 刘裕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为何纂位后,没有善待东晋皇室司马一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刘裕之前,中原王朝纂位者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会善待前朝皇帝和皇族,比如曹丕之于汉献帝、司马氏善待刘禅、曹奂和孙皓莫不如此,即使是王莽纂汉也没有杀害孺子婴,那么刘裕和司马氏有什么仇什么怨,开了一个这样不好的头,为何纂位后没有善待东晋皇室司马一族?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刘裕生于公元363年,死于公元422年

  • 司马懿死后留下的祸患,困扰后代两朝400余年,直到唐朝才被解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大家都知道,唯一可以与诸葛亮抗衡的人物。但是这样一个雄才伟略的人,因为一时疏忽,为后世的子孙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这个隐患就是后来不断骚扰中原的高句丽。因为司马懿的疏忽,以及为了争夺中原的政权,给了这个民族生存的空间以及时间,导致其后来成为中原的一个巨大外敌。单从政治才能来说,司马懿是很优秀的

  • 帝王驭臣之术花样多,朱棣挑拨离间除解缙,雍正造互相监视的巨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明成祖挑拨是非除解缙 明成祖朱棣就是一个时常在朝臣之间挑起纠纷的皇帝。他统治时期,有一个叫解缙的名臣。一天,他碰到解缙,要求他对满朝文武逐个评价一番。解缙原不想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但见朱棣满脸正经的样子,又不敢推托,于是只好如实相告。谁知几天之后,朱棣竟将解缙关于对大臣们的评品,全部告诉了大家。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