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如果没有外部势力的影响,到底能不能过300年大关呢?

清朝如果没有外部势力的影响,到底能不能过300年大关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739 更新时间:2024/3/11 1:38:30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是距今最近的王朝,因此留下的史料很多,甚至还有一些影像资料,相比较其他朝代,清朝更为人所熟悉,因此可以说是一个很热门的朝代。

那么今天宋安之就以清朝的制度入手,来说说如果清朝没有外部因素也就是西方列强的入侵,会不会过三百年的大关呢?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关于清朝的历史,有些人认为如果没有西方列强入侵的因素,清朝说不得真的可以过王朝300年的大关,甚至一直延续下去,因此关于这个说法,宋安之来具体分析一番。

首先宋安之先来说说王朝不过300年的魔咒。

自秦朝开始,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大一统王朝,其实都是200多年的历史,诸如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这些都是长命王朝了。诸如秦朝和隋朝则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虽然汉朝405年,宋朝319年,但是汉朝分西汉和东汉,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严格意义上并非过了300年大关,而且宋朝只是正统王朝,并非大一统王朝。

所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才有着大一统王朝不过300年的魔咒。

那么清朝没有西方列强入侵的原因,真的可以过300年吗?

我们先来看看清朝的优势所在。

清朝身为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可谓是集历代王朝大成者也,不只是参考了明朝制度,更是参考了之前历朝历代的得失,从而在制度上防微杜渐。

首先我们看看历朝历代所要面对的问题,因为皇权要集中,所以诸如藩王、后宫、外戚、宦官、武将、权臣这些存在,既是皇权维护者,更是可以威胁皇权的存在,可以说是一柄双刃剑。

以清朝制度来说,268年之中,没有外戚之乱,不至于像西汉那般亡于外戚王莽之手。没有宦官之患,不至于像晚唐那般,皇帝被宦官随意废杀的情况。没有武将之乱,不至于出现晚唐藩镇林立割据的情况。没有权臣之乱,不至于出现曹魏被权臣司马氏取而代之的情况,可以说相当不错了。

也就是开国初期摄政王多尔衮架空顺治帝之事,属于藩王作乱。还有晚清慈禧太后擅权长达47年之久的后宫干政之事。

整体来说,清朝的制度可谓是很完善了,其制度的定型,可谓是历经了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福临三代人的完善。

像清世祖不只是喜欢汉文化和重用汉人,还喜欢效仿明太祖朱元璋。在亲政以后,除了清朝本身的八旗制以外,基本上沿袭明制。诸如顺治三年三月,清庭翻译《洪武宝训》成,清世祖还制序颁布天下,自认继承明统,与天下共遵明之祖训。

还有诸如明太祖朱元璋在宫中立下铁牌,严禁宦官干政,清世祖在顺治十三年也效仿明太祖朱元璋立下严禁宦官干政的铁牌。明朝有二十四衙门,并且后来利用宦官打压文官集团,清世祖也效仿设置了十三衙门,也想以宦官吴良辅之辈打压满洲集团,只不过随清世祖的英年早逝,康熙帝继位以后,实际控制权力的辅政满洲四大臣,自然是急匆匆的将十三衙门撤销,并且杀死了吴良辅,所以清世祖的这个想法并没有得到贯彻。

后面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更是意味着清朝的君权集中,可以说清朝身为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在制度集权上,是集历代大成者也,可以说是历代之最。

说完优势,再来说说清朝的劣势。

清朝的制度虽好,但是说白了其制度是借鉴了历朝历代的得失,是在其基础上完善而来的,这说明清朝并没有跳出封建王朝的范围之内,既然没有跳出这个范围,又怎么打破封建大一统王朝不过300年的魔咒?

而且我们再来看看,诸如西汉有后宫干政和外戚之乱、唐朝有宦官乱政和藩镇割据、明朝有藩王之乱和文官集团威胁皇权之事,可以说历代大一统王朝,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那么清朝没有吗?

清朝自然也有这些封建大一统王朝的问题,诸如清朝初期的摄政王多尔衮架空清世祖之事,不是多尔衮在顺治七年冬天猝死,恐怕真的会取顺治帝而代之,很明显属于藩王作乱情况。

到了晚清,更是出现了慈禧太后实际统治中国长达47年之久的事情,很明显的后宫干政。

光是藩王作乱和后宫干政这两点来说,清朝其实还是在走之前封建王朝的老路,既然没有跳出这个范围,又谈何打破300年甚至存在更久的魔咒?

而且纵观历朝历代,基本上在王朝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等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还有统治的减弱,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诸如东汉的张角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明朝的李自成张献忠起义,要么是使王朝元气大伤不久亡国,比如说黄巢起义二十多年以后唐朝亡国。要么是直接消灭王朝,比如说明朝亡于李自成之手。

即使盛行募兵制的北宋,习惯于在灾年收流民为兵,免得这些流民揭竿而起,以在根源上消除不稳定的因素,但依旧出现了很多次农民起义。

而清朝依旧没有逃脱这个定律,诸如嘉庆时期的白莲教起义,历时九年波及数省。还有后来大家熟悉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一度占据东南半壁江山,与清庭抗衡了14年之久,到最后列强都看不下去了,出手帮清庭剿灭太平天国。

除却这两次大规模起义,更是还有捻军、天地会起义、小刀会起义等规模不小的起义,甚至嘉庆时期的天理教起义,直接攻进了紫禁城,被嘉庆帝视为奇耻大辱。

从以上这两点来看,清朝根本没有跳出封建大一统王朝的范围,依旧是在走之前大一统王朝的老路子,只不过这条路走的人多了,所以清朝这个后来者有了借鉴之处,自然是走的更好而已,但依旧走不出难过300年的困境,更不用说延续更久了。

所以宋安之以此认为,如果没有西方列强的因素,清朝肯定还是过不了300年的。

而且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客观上帮助了清朝的统治,诸如太平天国被平定以后,清庭元气大伤,拥有湘军的曾国藩为什么没有造反呢,不只是因为内部势力已经是四分五裂了,更是因为顾忌到西方列强的存在,毕竟西方列强敢帮助听话的清庭平定太平天国,自然还会帮助清庭平定其他反动势力,以维护自己在清朝的利益。

所以以这方面来说,如果没有西方列强这股举足轻重的势力,说不定太平天国被平定,清庭元气大伤之际,即使曾国藩不造反,也会有其他势力造反。

毕竟清庭为了平定太平天国,允许地方搞团练,将很多权力下放到地方,使地方的督抚权重,甚至八国联军侵华之时,南方几省督抚公然搞东南互保,不遵清庭的命令。可见清庭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已经开始崩溃,如果不是这些势力顾忌西方列强,恐怕早就群起而反之了,届时清朝马上亡国,恐怕连268年的国祚都没有了。

所以清朝能有268年的国祚,西方列强这种外部因素,反而出人意料的起到了帮助清庭巩固统治的作用。

最后再说说清朝不可能过300大关的深层次原因。

放眼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封建王朝为什么没有过300年的呢,有两个原因。

一是中国属于是封建王朝帝制中央集权式的模式,所以历朝历代越到后面君权也更加集中,像明清就被称之为君权高度国家。

其实维护这种君权高度集中的成本还是很高的,历朝历代除了在制度挖空心思的杜绝诸如藩王、后宫、外戚、宦官、武将、权臣这些威胁皇权的存在,还要在皇帝个人能力上面下功夫,但后天的教育好说,先天呢,万一继承人不是英明神武,甚至是昏庸之辈呢?

很明显历朝历代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哪怕是清朝的秘密立储制扩大选择继承人的范围,依旧难以避免出现诸如嘉庆、道光、咸丰这种平庸的皇帝。

所以以继承人的质量难以保证都是雄才大略之主来说,封建王朝中皇帝对于帝国的统治,只会越来越松散,早晚会分崩离析。

这一点不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是如此,但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过300年大关的大一统王朝呢,这就涉及到第二点。

二是再反观君主立宪制制的英国,还有万世一系的东瀛,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一开始或者说在后来发展过程之中,君权并非古代中国那般越往后越是中央集权,而是越来越分散,所以诸如东瀛的三个幕府,都可以容忍天皇这个傀儡皇帝存在。

而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就不一样了,因为帝制的中央集权,所以皇帝具有着独一无二的性质,因此历朝历代的野心家终极目标都是当皇帝,而不是诸如东瀛那般允许傀儡皇帝的存在,因为不当皇帝,傀儡皇帝具有正统性,早晚会有颠覆你的可能,而在东瀛这种皇帝权力分散的情况下,天皇自然可以在大部分时间中以傀儡方式一直存在着。

正因为这个帝制中央集权的负面影响深层次的原因,所以没有跳出封建王朝范围之内的清朝,自然不会迈过300年大关的。

正所谓以史为鉴,现在大家看清楚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帝制中央集权正面与负面,还有国外帝制分散的正面与负面了吧?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 清朝正一品大官,能享受什么待遇?放到现在,也是让人羡慕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以前的中国,存在很多可以干一生的职业,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铁饭碗,但是现在已经很少很少了,但是还有一个职业是非常好的,那就是当国家的官员。不管是什么时候的官员,也都是为国家做事的人,自然是要有很好的待遇,这是对官员的一种嘉奖,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古代的时候,当官的福利也是很好的,他们可以免除赋税,可

  • 由李白@韩荆州、杜甫@韦左丞、白居易@顾况,看唐人科举的干谒之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干谒,是唐人科举时代,应试者与上层社会攀结、交游的一种十分广泛的文化现象。唐承隋制,除了三省六部制,也把隋代的科举制完整继承下来,这样,下层社会——即“庶族”知识分子,就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跃龙门”。跻身上层社会——即“士族”,继而步入仕途,宦海浮游,因此,科举开考之前的“干谒”名流,必不可少。干谒名

  • 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为何晚年备受乾隆打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论贡献和资历,张廷玉称得上是一代名臣。康熙39年(1700年)张廷玉高中进士,从此官运亨通,步步高升,为清朝奉献一生,得到了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的高度赞扬,尤其是雍正皇帝对张廷玉赞赏有加特地许诺他死后可以配享太庙。也正是雍正的这个承诺,成为了后来乾隆借机打击张廷玉的借口。何谓配享太庙?太庙就是古代皇帝

  • 音乐漫谈67 | 隋唐的音乐机构、音乐家和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音乐机构我们前文已经提到,隋唐时期的宫廷燕乐发展迅猛而且规模宏大,相应的,隋唐时期的音乐机构也呈现出了非常雄伟而且严格的规模。隋炀帝在关中设立教坊,唐玄宗又首创梨园的建制,从而使隋唐宫廷拥有自身隶属的音乐机构,它们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平行存在,相互补充,为隋唐时期的燕乐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资源,而严

  • 清朝时期的汉地十八省,为何不包括辽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辽东归燕国所有;秦汉时期,朝廷在这里设立了辽东郡;然而至三国时期,据史书记载,司马懿为了解决辽东公孙氏割据问题,大肆屠杀辽东人口,司马懿此举确实解决了辽东割据之患,但是他的这一举动又导致了辽东地区人口大规模减少。致使后来的辽东地区,被鲜卑、高句丽、百济等相继侵占。尽管唐朝时期唐高宗发兵灭高

  • 清朝灭亡110年后,为什么还会有皇陵的守陵人?谁给他们发工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溥仪正式颁布了退位诏书,将权力移交给了刚刚成立的中华民国袁世凯政府。至此,清王朝结束了她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开始的296年国祚,正式宣告灭亡。如今,清王朝已经灭亡了110多年,封建特权王朝也早已是历史长河里的过往云烟,如果非要说还遗留着什么,那一定得是清王朝

  • 汉人唐朝影视解析:到底什么样的剧,才有资格热度值破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国产剧市场最近又热闹了起来。《罚罪》热度破万,全民玩起“猜大王”的游戏;《苍兰诀》VIP专享见面会热度空前,又将“诀人”拉回了快乐的限定夏天;《请君》上线一天热度破9000,打破爱奇艺24小时热度记录,年轻观众又嗑起“登陆夫妇”的糖。从第三方数据来看,爱奇艺多部作品表现抢眼,市占率累计超过40%,掀

  • 世界食疗营养学的鼻祖,出现在1400年前的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食疗本草/孟诜传说/孟诜孟余堂/孟余堂松元集/九香平/桃桂引《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孟诜(shēn)也是中医历史上系统论述“药食同源”的第一人,也是唯一的一个人。其他的古籍有一些相关论述,但都只言片言只字,或者并非以“食疗”为主题。但孟诜(shēn)在中医历史上的地位并不算高,他的师

  • 民国“神算子”林庚白,能够算尽天下人,却破不了自己的死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往往这种时代会涌现许许多多能人异士,比如思想先进,决心改变中国的革命军,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祖国的将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可是除此之外,在民间和社会上却出现了这样一种人,他们号称可以通晓古往今来,能够算尽天下任何人的旦夕祸福,俗称“算命先生”。这两种人似乎是对立的,可是我们今天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