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区海河东路39号就是袁世凯旧宅,隔着一条马路就是劝他不要称帝的冯国璋的旧宅。一路之隔,左边是冯宅,右边是袁宅,所以天津人有“左右逢(冯)源(袁)”一说。
冯国璋旧宅
袁世凯旧宅门票50元,有导游为你讲解,买票后不久,导游就到了,却是一个广州小伙子,一口“广普”为我们全程解说。
于是,一个西安人在天津被一位广州人领着参观了河南项城人的旧宅,这也算是一次奇幻之旅了。
袁世凯旧宅占地1836平方米,建筑面积2217平方米,是天津仅存的一幢16-18世纪德式风格的小洋楼。
旧宅主楼呈“L”型,是三层砖木结构,地下室还有三层。宅邸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周墙身托起的又高又陡的双坡顶,以及在屋顶上建造的那座采光亭。
这种造型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在德国建筑风格中进行演化,变为有外棱的“扣钟”。
进入旧宅一楼,金色拱形顶棚和巨大的水晶吊灯立即就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据说,这栋从1908年开始建造一直到1918年才完工,耗时10年建成的小洋楼全部采用榫卯结构。
一楼左手的第一间房子是餐厅,水晶吊灯和白色的门窗尽显奢华,袁宅的特点就是门多窗户多,仅在这间餐厅我们就看到了整面墙的巨大的门窗,采光极好!
一楼左手的第二间房子是书房,居中端放着汉白玉云龙木雕方案,八条玉龙穿梭在木头之中,看上去栩栩如生。方案后的交椅上也雕刻着五爪金龙和麒麟的图案。交椅后面的墙上挂的是袁世凯掌管的印章图案,一共有25枚,每枚印章的用途不同,可见袁世凯当年权势之大。
书房外是花房,曾经用来养花,如今也成为一个餐厅。
一楼正中是大客厅,如今作为展览馆,展出了袁宅的一些老物件,如钟表、熨斗、瓷器等,细细看去,颇为有趣。
一楼右侧与左侧相对应,也有两间同样的房子。中间的一间以前是用来招待外宾喝下午茶的,如今是一个影像厅,电视中循环播放袁世凯生平纪录片,游客可以在这里观看学习。
一楼左侧靠边的房屋内放置着一架19世纪的维也纳钢琴,十分贵重。钢琴的白色琴键是象牙制成的,黑色琴键是犀牛角制成的。百年沧桑,这架钢琴依旧能发出声音,只是已经走音了。
餐桌旁有一个小门,但它不是“逃生通道”,真正的逃生处在出门右手处,顺着狭窄的过道,据说可以到达海河旁,直接坐船逃生。
顺着木质的旋转楼梯,我们来到了二楼,长达四米的水晶吊灯从二楼顶棚如飞瀑般倾泻而下,令人叹为观止!
二楼的格局和一楼相同。
二楼左手的第一间房子是民国才女、袁世凯的女秘书吕碧城的居室。吕碧城(1883年——1943年)。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 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二楼左手的第二间房子摆着一架脚踏风琴,旁边还有保险柜。
二楼正中的大厅是会议室,墙壁上挂着北洋三杰的介绍。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邀请德国驻胶州总督到济南阅操。德国总督看到袁世凯所练新军后,赞扬主持操练的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为"北洋三杰"。
二楼最左手的房屋是袁世凯的办公大厅,墙上挂着袁世凯的头像。袁世凯(1859年—1916年),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
一旁的桌案上摆放着天津九国租界图。
旁边的书案上摆放着冯国璋曾经用过的东西,十分精巧。
顺着逼仄的楼梯,我们来到了三楼,三楼的结构和一、二楼相同,站在三楼走廊中,我们可以看到天台,天台上应该可以俯瞰海河,视野十分开阔。
三楼左手也有两间房子,其中一间是袁世凯生平展厅。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最左侧的一间是袁世凯五姨太的居室。五姨太杨氏是天津杨柳青人,出身小户人家,极为精明能干,在沈氏死后管理整个家务。
在筹备帝制的时候,袁世凯打算封大、二、三、五姨太太为妃,三个小姨太太不愿意,大闹元宵节。袁世凯气得扔下筷子说:“你们要回河南老家,等着送我的灵柩一块儿回去吧!”结果一语成谶,没过几天就被迫取消帝制,随即暴病而亡。
三楼有一间八角形房屋,几面窗户都朝海河,无论潮涨潮落,河水都好似往八角楼里流,象征无数财源流入袁家。
三楼最右手是袁世凯卧室,巨大的雕花床十分引人注目。
袁世凯一共有1妻9妾,17个儿子,15个女儿。
如今我们能记住的是二太子袁克文的三子袁家骝,他是闻名世界的高能物理学家,夫人吴健雄是知名的核物理学家。
天津的小洋楼我看了不少,袁世凯旧居是最值得参观的一处。
(关注龙猫,分享旅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