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门票50元,为您详说天津海河东路39号,神秘的袁世凯旧宅

门票50元,为您详说天津海河东路39号,神秘的袁世凯旧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018 更新时间:2024/1/28 6:53:55

河北区海河东路39号就是袁世凯旧宅,隔着一条马路就是劝他不要称帝的冯国璋的旧宅。一路之隔,左边是冯宅,右边是袁宅,所以天津人有“左右逢(冯)源(袁)”一说。

冯国璋旧宅

袁世凯旧宅门票50元,有导游为你讲解,买票后不久,导游就到了,却是一个广州小伙子,一口“广普”为我们全程解说。

于是,一个西安人在天津被一位广州人领着参观了河南项城人的旧宅,这也算是一次奇幻之旅了。

袁世凯旧宅占地1836平方米,建筑面积2217平方米,是天津仅存的一幢16-18世纪德式风格的小洋楼。

旧宅主楼呈“L”型,是三层砖木结构,地下室还有三层。宅邸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周墙身托起的又高又陡的双坡顶,以及在屋顶上建造的那座采光亭。

这种造型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在德国建筑风格中进行演化,变为有外棱的“扣钟”。

进入旧宅一楼,金色拱形顶棚和巨大的水晶吊灯立即就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据说,这栋从1908年开始建造一直到1918年才完工,耗时10年建成的小洋楼全部采用榫卯结构。

一楼左手的第一间房子是餐厅,水晶吊灯和白色的门窗尽显奢华,袁宅的特点就是门多窗户多,仅在这间餐厅我们就看到了整面墙的巨大的门窗,采光极好!

一楼左手的第二间房子是书房,居中端放着汉白玉云龙木雕方案,八条玉龙穿梭在木头之中,看上去栩栩如生。方案后的交椅上也雕刻着五爪金龙和麒麟的图案。交椅后面的墙上挂的是袁世凯掌管的印章图案,一共有25枚,每枚印章的用途不同,可见袁世凯当年权势之大。

书房外是花房,曾经用来养花,如今也成为一个餐厅。

一楼正中是大客厅,如今作为展览馆,展出了袁宅的一些老物件,如钟表、熨斗、瓷器等,细细看去,颇为有趣。

一楼右侧与左侧相对应,也有两间同样的房子。中间的一间以前是用来招待外宾喝下午茶的,如今是一个影像厅,电视中循环播放袁世凯生平纪录片,游客可以在这里观看学习。

一楼左侧靠边的房屋内放置着一架19世纪的维也纳钢琴,十分贵重。钢琴的白色琴键是象牙制成的,黑色琴键是犀牛角制成的。百年沧桑,这架钢琴依旧能发出声音,只是已经走音了。

餐桌旁有一个小门,但它不是“逃生通道”,真正的逃生处在出门右手处,顺着狭窄的过道,据说可以到达海河旁,直接坐船逃生。

顺着木质的旋转楼梯,我们来到了二楼,长达四米的水晶吊灯从二楼顶棚如飞瀑般倾泻而下,令人叹为观止!

二楼的格局和一楼相同。

二楼左手的第一间房子是民国才女、袁世凯的女秘书吕碧城的居室。吕碧城(1883年——1943年)。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 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二楼左手的第二间房子摆着一架脚踏风琴,旁边还有保险柜。

二楼正中的大厅是会议室,墙壁上挂着北洋三杰的介绍。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邀请德国驻胶州总督到济南阅操。德国总督看到袁世凯所练新军后,赞扬主持操练的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为"北洋三杰"。

二楼最左手的房屋是袁世凯的办公大厅,墙上挂着袁世凯的头像。袁世凯(1859年—1916年),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

一旁的桌案上摆放着天津九国租界图。

旁边的书案上摆放着冯国璋曾经用过的东西,十分精巧。

顺着逼仄的楼梯,我们来到了三楼,三楼的结构和一、二楼相同,站在三楼走廊中,我们可以看到天台,天台上应该可以俯瞰海河,视野十分开阔。

三楼左手也有两间房子,其中一间是袁世凯生平展厅。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最左侧的一间是袁世凯五姨太的居室。五姨太杨氏是天津杨柳青人,出身小户人家,极为精明能干,在沈氏死后管理整个家务。

在筹备帝制的时候,袁世凯打算封大、二、三、五姨太太为妃,三个小姨太太不愿意,大闹元宵节。袁世凯气得扔下筷子说:“你们要回河南老家,等着送我的灵柩一块儿回去吧!”结果一语成谶,没过几天就被迫取消帝制,随即暴病而亡。

三楼有一间八角形房屋,几面窗户都朝海河,无论潮涨潮落,河水都好似往八角楼里流,象征无数财源流入袁家。

三楼最右手是袁世凯卧室,巨大的雕花床十分引人注目。

袁世凯一共有1妻9妾,17个儿子,15个女儿。

如今我们能记住的是二太子袁克文的三子袁家骝,他是闻名世界的高能物理学家,夫人吴健雄是知名的核物理学家。

天津的小洋楼我看了不少,袁世凯旧居是最值得参观的一处。

(关注龙猫,分享旅途故事)

更多文章

  • 一天,康熙微服私访,在包子铺遇见了一位落魄才子,叫罗世长 罗世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8岁登基,在位61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康熙即使身处高位,也丝毫没有将自己高高挂起,而是经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因此他深受百姓爱戴。康熙对于人才的重视也是毫不含糊,他在国家大兴科举,选拔贤能人才。但发生了一件事,让康熙帝感觉到了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挑衅。一天,康熙帝在皇宫内批阅奏折,批阅了许久,觉

  • 26岁的慈禧,为什么能轻松除掉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慈禧怎么逃过咸丰的,慈禧和咸丰有什么关系,慈禧怎么抓住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离世之后,慈禧对权力的渴望越发膨胀,已经不满足于当皇太后,而是渴望干政,这也导致她直接发动了辛酉政变,这场政变标志着她以一个“政治家”的身份出现,成为清王朝的实际掌权者。辛酉政变可谓是慈禧初入政治舞台的首秀,对她而言,赢则一飞冲天,输则一败涂地,在此之前,她仅仅只是一个皇太后,且是一个被分权

  • 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靠两招打败霍元甲,一说起名字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最后一位武状元打霍元甲,霍元甲1-20,霍元甲老婆真人照片

    究其根本原因,无非就是古代重文轻武罢了,武状元在古代的地位远远没有文状元的地位高,在历史记载上,文状元的数量也要高处武状元许多一、各朝各代的武状元而晚清最后一位武状元却名留青史,这是为什么呢,请听我慢慢道来,相传呢,他是当时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武师,据说他能够把一柄一八十斤的大刀耍的虎虎生威。

  • 小孩都看不下去的穿帮镜头:海绵宝宝的手铐我忍了,大清朝就有了冲锋枪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穿帮镜头一:在某一集的剧情中海绵宝宝被抓了起来,他的双手被铐上了手铐。但是由于胳膊太细,手铐形同虚设,但是我们并没有发现。恋爱中谁不是这样呢,给你我的心,你随意铐住我。穿帮镜头二:这位大哥,你穿现代版的靴子就不说啥了,您这大清朝就有了冲锋枪了吗?导演请告诉我们这是什么时代的剧?这让观众这么入戏呢。穿

  • 雍正王朝:关防大印有何作用,很重要吗?为何胤禛有而胤禩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康熙给众皇子下达的旨意是在畅春园召见所有皇子,因此邬思道给胤禛分析康熙很可能快不行了,这一晚召集皇子到畅春园就是为了宣读遗诏,多年的储位之争这一夜必将有个结果。所以邬思道最后给胤禛建议,让胤禛把当初康熙让他外出办差的钦差关防大印交给自己后再去畅春园候命,如果过了申时还没有胤禛的消息,那么邬思道就

  • 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连踢三脚也纹丝不动,面不改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文举考试大家都很熟悉,一般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内容,拔得头筹者,就可以得到状元的称号,进而入朝为官。科举考试是古代最公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它吸纳了大批出身于中下阶层的人,丰富了社会阶层的多样性,尤其是唐宋时期,呈现出了蓬勃的进步性,推动了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封建王朝的进步。两相对比之下,武举考试就显

  • 上海博物馆藏:明代古瓷珍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明洪武釉里红云龙纹双耳瓶口径10.9厘米,底径14.3厘米,高45.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器胎体厚重,器形高大。腹部绘有贯穿一周的三爪龙纹,龙纹体态威猛、身体粗壮,头部出现竖直披发,与前代不同。釉里红呈色偏黑,并不纯正。釉里红瓷器在洪武时期被大量烧造,成为当时最为重要的瓷器品种之一。宣德以后,釉里红

  • 刘伯温神机妙算,生前设下一计,连聪明的朱元璋也被他骗倒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刘伯温足智多谋,最后一招骗倒了朱元璋。(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大明王朝建立后,刘伯温虽然一度被封侯,但众所皆知朱元璋生性多疑,尤其到了后期更是几乎对于身边的人,都抱持着怀疑的态度,造成不少冤案。早就看穿一切的刘伯温,选择了告老还乡。即便远离了权力中心,朱元璋仍对他十分不放心,派人刺探。后朱元璋一

  • 御窑·皇家—明代官窑瓷鉴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洪武青花蓝中泛灰闪黑,有国产也有进口料。民间瓷多用国产料。刘新远先生认为洪武进口钴料不够鲜艳除了青花外与器物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相关。而黄云鹏先生讲洪武朝的施釉工艺可能沿用了元代枢俯釉的技法,所以看上去釉特别厚稠,使青花发色不完全。洪武青花的数量明显少于釉里红。洪武釉里红多呈色较淡或偏灰,个别有晕散飞

  • 建文帝本有三次机会除掉朱棣,只因重用此人,皇位被糊涂断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皇太子朱标原本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代继承人,他被朱元璋寄予厚望,可惜却早于朱元璋离世。朱元璋在悲痛之余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但朱允炆性格柔弱,朱元璋对他能否有效的治理国家心存疑虑。于是他一方面抓紧对皇太孙的培养,另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为朱允炆创造一个稳定的统治环境。为此朱元璋做了以下两点,一是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