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顾国彪

顾国彪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552 更新时间:2024/1/19 2:03:23

顾国彪,1936年6月2日出生于上海市,电机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电力设备新技术实验室主任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1958年顾国彪从清华大学电机系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工作,历经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任课题组长,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研究部主任,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起任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学部副主任,院士增选委员会委员。2018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特聘研究员。1958年开始顾国彪一直从事大型发电机新型蒸发却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工作,实现了一项国际创新技术从研究到产业化的全过程。

基本资料

名:顾国彪

外文名:Guo-biaoGu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6年6月2日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经历

1936年6月2日,顾国彪出生于上海市(原江苏省嘉定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留学美国归来的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1952年,由于顾国彪父亲由上海调动到北京铁道学院任教,他也随着父亲一同来到北京。

1953年,顾国彪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发电厂电力网专业(学制5年)。

1958年,顾国彪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工作,历经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1978年)、副研究员(1982年)、研究员(1987年),任课题组长(1960年),研究室副主任(1980年),研究室主任(1984年),研究部主任(2000年~),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2000年~)。

1997年,顾国彪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电机设计制造)。

1999年起,顾国彪担任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学部副主任,院士增选委员会委员。

2011年,顾国彪与四川东方电机合作研发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等级的700兆瓦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组在三峡电站成功运行。

2018年4月13日,顾国彪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主要成就

顾国彪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顾国彪长期从事大型电机蒸发冷却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工作。对不同沸腾温度、循环原理、冷却结构的蒸发冷却系统进行了实验及理论研究,共同建立了相变传热应用于大电机冷却的理论基础,将温无泵自循环蒸发冷却技术应用于工业机组,从而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机新型冷却技术。将蒸发冷却技术拓展到包括风力发电机,超级计算机、推进电机和变频器等其他电气与电子信息设备领域,拓展了电机,电器和热工等相关学科的内容,形成了电气设备的蒸发冷却技术的交叉学科方

顾国彪长期致力于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与电机制造业和电力企业合作,先后研制成功1.2兆伏安定转子全蒸发冷却汽轮发电机、50兆瓦定子蒸发冷却汽轮发电机、以及10兆瓦、50兆瓦、400兆瓦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和三峡地下电站两台700兆瓦的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蒸发冷却技术在风力发电机、超级计算机和各种磁体及磁选设备等方面的应用也正在产业化进程中。

科技贡献

一、创新研发成功大型水轮发电机新型蒸发冷却技术

1958年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跟踪中国国外研究探索的低温(零摄氏度左右)蒸发冷却技术而起步,顾国彪经过样机实验并从热力循环理论分析以及电站运行多方位论证,认为跟踪的这个技术路线是难以实现且不可能得到电力部门认可的。因而自主创新地向室温(60℃左右)蒸发冷却技术发展,将制冷压缩机改为循环泵动力源,并在水轮发电机上实现了无泵自循环蒸发冷却,充分利用冷却介质热力特性与电绝缘特性,去除了水内冷技术的本质缺陷,即水漏泄会破坏电机绝缘产生的故障甚至损坏机器,以及去离子净水系统等附属设备维护的复杂性。他坚持不懈地进行蒸发冷却技术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逐步走上工业应用,从小型工业样机研制到中型、大型工业机组的成功运行,实现了科技研发到产业化的全过程。如,1983年两台10兆瓦及1992年一台50兆瓦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长期投入运行,创下了内冷技术无故障安全运行的纪录。1997年又主持国家重中之重工程研制项目“400兆瓦(40万千瓦)家峡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的研制与运行”,这是当年中国国内最大容量等级的水电机组,1999年末正式投运,六年来的安全运行,进一步证明了其安全可靠、经济等的综合性能。与引进设计的大型水轮发电机比较显示了明显的优势。提高了中国重大电力装备自己研发核心技术的水平,受到党中央领导的关注,成为推动自主创新的一个范例。2000年法国巴黎的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上被评论为旋转电机的四项新进展之一。

二、创新研发汽轮发电机蒸发冷却技术

顾国彪领导的科研队伍,在“七五”、“八五”期间,已研制运行的50兆瓦(5万千瓦)蒸发冷却汽轮发电机,在上海西郊变电站调相运行,长期安全运行。

三、蒸发冷却技术引入其他电器设备上

顾国彪应用了蒸发冷却特性的高功率密度的特殊电机,可以拓展应用于新能源电机上。另一例子是港口或火电厂用的电磁分离设备采用蒸发冷却技术,成功运行取得了显著效果。特种电力电子设备的蒸发冷却技术已在产业化。其他如在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上的应用也已相继开展。

四、两相流沸腾传热学科与电气学科(电机、电器、电力电子、高电压技术)介质电化学等学科相结合,发展了新的交叉学科领域电机电器、电力电子及其他电气设备的冷却通道,大都属于微小管道与复杂通道相组合的,且兼有电绝缘功能,有在静止部件内,也有在旋转部件上,因此不同于一般热力设备的沸腾传热,必需建立起自身的设计体系。顾国彪带领的团队,长期在小尺寸管道的条件下,建立了两相流阻、混合密度、气液固三相绝缘体系的研究,为水轮发电机提供了实用化的设计方法及仿真计算体系,并在进一步研发汽轮发电机定子、转子以及其他电工装备的蒸发冷却系统的设计体系。

1984~1995年任特种电机研究室主任期间,在组织开展磁性流体密封、人体成像磁共永磁磁体、直线磁浮推进、电机变频调速等课题方面也做出了一定贡献,有的取得重大奖项或重要成果,有的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学术论著

顾国彪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文70篇,合作编写专著一册;获国家发明专利四项,申请发明专利已授理的有27项。

学术交流

1987年顾国彪任组委会主席组织了国内第一次举办的北京国际电机会议(BICEM87),后形成中国国际电机会议(ICEM91,95,99),顾国彪任常设委员会秘书长。1987年后,在多届国际电机会议上(法国,美国,罗马尼亚,中国,韩国)担任过技术委员会委员,指导委员会委员及主席、分会主席、大会合作主席、大会主席等。2004年后形成了中日韩合作的国际电机及系统系列会议,每年轮流在三国召开,顾国彪任常设委员会主席。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6年8月,顾国彪在发电机蒸发冷却技术自主创新的历程中,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次(1988年及2002年),全国科技大会奖一次(197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次(1987年年及2000年)、二等奖一次(199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次(1986年)。

顾国彪人才培养

教学思想

顾国彪认为:人才的培养这是一个体系问题,他希望研究单位,应该和企业实质性的结合,这个结合应该涉及到了经济体系上的结合,这样为企业长远发展一种体制。

指导学生

截至2016年7月,顾国彪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湖南大学一共培养博士生、硕士生30多名。

顾国彪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及国家经贸委颁发的优秀科技奖特殊贡献奖

2005年

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9年

中国机械工业学会科技成就奖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0年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

中国工程院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师资格认证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科群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机及系统节能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理事长

国际电机及系统会议(ICEMS)常设委员会主席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外聘院士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外聘院士

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八所大学兼职教授

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顾问

人物评价

顾国彪为中国电机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评)

标签: 顾国彪

更多文章

  • 关杰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杰

    关杰,1939年11月13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原籍福建莆田,连铸设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关杰于1963年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进入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工作;1987年晋升高级工程师;1994年晋升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6年担任西安重型机械研

  • 郭孔辉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郭孔辉

    郭孔辉,1935年7月12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汽车设计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郭孔辉于1956年从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毕业,之后分配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北京汽车拖拉机研究所;1958年随单位迁到长春;1981年至1983年担任美国密西根大学运输研究所访问学者、客座研究员;

  • 胡正寰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胡正寰

    胡正寰,男,汉族,1934年7月18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祖籍湖北省孝感市,零件轧制成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零件轧制研究中心主任。1952年至1956年,胡正寰在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冶金机械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1956年至1981年,在北京科技大学机械系担任讲师

  • 黄崇祺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黄崇祺

    黄崇祺,男,汉族,1934年11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导体专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上海电缆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57年,黄崇祺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后进入国家机械工业部上海电缆研究所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97年,当选中

  • 黄瑞松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黄瑞松

    黄瑞松,1938年7月18日出生于江苏宜兴,飞航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科技委顾问,型号系列技术顾问。黄瑞松于1963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四部工作;1965年调入七机部三院总体设计部,任七机部三院三部型号

  • 黄先祥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黄先祥

    黄先祥(1940年4月20日-),男,汉族,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丰利镇(现如东丰利),中共党员,中国导弹发射与运用技术专家、火箭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专业技术1级,少将军衔。1965年7月黄先祥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之后入伍,走进原第二炮兵技术学院任教;1996年获军队首届专业技术重

  • 黄旭华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黄旭华

    黄旭华,1924年2月24日(一说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今汕尾市田墘街道),祖籍广东省揭阳县(今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核动力潜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黄旭华于1945年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

  • 乐嘉陵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乐嘉陵

    乐嘉陵,1936年3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空气动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乐嘉陵于1964年从北京航空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航天部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工作;1968年担任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

  • 李椿萱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椿萱

    李椿萱,男,汉族,1939年11月9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原籍广东省新会市,中国工程院院士,空气动力学、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高速碰撞力学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1963年李椿萱毕业于台湾省成功大学,之后赴美留学;1972年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1980年回国后分派在北京航空学院5系工作;

  • 李鹤林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李鹤林

    李鹤林,1937年7月5日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石油机械用钢及石油管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高级顾问、名誉院长。李鹤林于1961年从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地处宝鸡的石油工业部钻采机械研究所;1977年至1981年担任宝鸡石油机械厂中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