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邓起东

邓起东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473 更新时间:2024/1/17 6:35:48

邓起东(1938年2月23日—2018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南双峰,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邓起东于1961年从中南矿冶学院毕业,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78年转至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国家地震局地质所副所长,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领导组建了中国地震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2018年11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邓起东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学、活动构造学、地震地质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区划工程地震等研究。

基本资料

名:邓起东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双峰

出生日期:1938年2月23日

逝世日期:2018年11月6日

毕业院校:中南矿冶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天山活动构造》、《中国活动构造图1:400万》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生平

1938年2月23日,邓起东出生于湖南双峰。

1951年—1956年,求学于长沙市第五中学(现长沙市雅礼中学)和长沙市第七中中学(现长沙市一中开福中学)。

1956年,考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地质系。

196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从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地质学家文佑教授的领导下学习做科学研究工作。

1970年,国家地震局成立后,决定编制一张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邓起东被任命为组长主持工作。

1978年2月,转至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国家地震局地质所副所长,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11月6日23时22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邓起东对中国华北及山西、天山、尔泰山和青藏高原的活动构造和大地震区地震构造有深入研究,对走滑、挤压和拉张等不同类型构造的几学、运动学和形成机制有新的发展建立和发展了活动构造大比例尺填图技术,发展了古地震研究,领导了全国活动构造地质填图和定量研究工作,系统编制了中国活动构造图,总结了中国活动构造和应力场特征,提出了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式,主编完成中国第一份经国家批准使用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成为中国抗震设防标准。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4月,邓起东先后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85篇,编写《海原活动断裂带》《天山活动构造》《中国活动构造图》等14部专著。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9年4月,邓起东先后获得国家和部级科技奖励20项。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截至2019年4月,邓起东先后培养20多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其中多篇毕业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组建实验室

2011年,邓起东领导组建了中国地震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9年

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地震预报评定委员会委员

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委员

国防科工委高放废物处置专家组成员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中国地震学会理事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

《地震地质》期刊主编

中南大学荣誉教授

南京大学兼职教授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邓起东年野外奔波、加班加点的生活,让他的身体极度透支。47岁时,得了脑血栓;56岁,又患上心脏病;1997年1月,确诊为肾癌,左肾被切除。

人物评价

邓起东先生对不同类型活动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形成机制的研究贡献突出,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邓起东治学严谨、诲人不倦,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科学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评)

邓起东作为中国著名构造地质学家和地震地质学家,将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一直奋斗在地质科学的最前沿。他是中国地震地质与活动构造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构造地质、活动构造、活动断层与古地震、地震区划、地震机理与预测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学术造诣享誉海内外。(《光明日报》评)

标签: 邓起东

更多文章

  • 陈创天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陈创天

    陈创天(1937年2月18日~2018年10月31日),男,出生于浙江奉化斗门头,材料科学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3年9月,陈创天首次向国外同行报告BBO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能,引起国际激光界的关注。曾获第三世

  • 闵乃本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闵乃本

    闵乃本(1935年8月9日~2018年9月16日),男,江苏如皋人,晶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5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闵乃本院士1955年9月进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59年9月留校任教,历任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学

  • 洪朝生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洪朝生

    洪朝生(1920年10月10日—2018年8月19日),男,北京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洪朝生于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194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前往荷兰莱顿大学实验室工作;1952年回中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

  • 马瑾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瑾

    马瑾(1934年11月27日—2018年8月12日),女,江苏如皋人,构造物理与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6年马瑾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58年被国家选拔派往前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所攻读研究生;1962年获得前苏联科学院大

  • 李朝义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朝义

    李朝义(1933年6月5日—2018年8月11日),男,重庆人,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朝义于1956年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0134部队担任军医;1961年从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工作;1978年加入中

  • 刘光鼎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光鼎

    刘光鼎(1929年12月29日-2018年8月7日),山东蓬莱人,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刘光鼎1948年9月参加革命;195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随即在北京地质学院任教12年;1958年组建中国第一个海洋物探队,任队长;1964年任地质部海洋地质所地球物理

  • 周尧和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周尧和

    周尧和(1927年5月30日—2018年7月30日),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0年周尧和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53年赴前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冶金系深造;1957年研究生毕业,获苏联技术

  • 宋玉泉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玉泉

    宋玉泉(1933年6月12日—2018年7月27日),河北张北人,金属材料超塑性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是吉林大学教授。宋玉泉1955年9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后分配至吉林工业大学物理教研室任教;1980年晋升为吉林工业大学副教授;1985年晋升为吉林工业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

  • 林尊琪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林尊琪

    林尊琪(1942年6月3日—2018年5月28日),男,出生于北京市,原籍广东潮阳,高功率激光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总工程师。1964年林尊琪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就读研究生,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实

  • 李天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天

    李天(1938年10月2日—2018年4月11日),飞机空气动力学专家,隐身专业领域的开创者,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歼八系列飞机和歼十一飞机气动力专业总师,中国四代机背景项目课题主要负责人。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流体力学专业;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