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马光辉

马光辉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771 更新时间:2023/12/18 8:26:34

马光辉,女,1964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生物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光辉于1988年从日本群马大学纤维高分子专业毕业;1990年获得东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得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被聘为东京农工大学生物系统应用科学研究科助理教授,之后受到日本部省海外派遣资助,赴美国理海大学新罕布什尔大学做访问学者;2001年回国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2年开始先后担任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务副主任、主任;2003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5年至201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所长;2017年加入九三学社;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2年入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马光辉主要从事均一生物微球和微囊的制备及其在生化工程和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基本资料

中文名:马光辉

外文名:MaGuanghui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64年9月

毕业院校:东京工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入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性别:女

人物经历

1964年9月,马光辉出生于上海市。

1984年,公派去日本读大学本科。

1988年,从日本群马大学纤维高分子专业毕业,获得工学科学士学位。

1990年,从东京工业大学高分子专业毕业,获得工学科学硕士学位。

1993年,从东京工业大学高分子专业毕业,获得工学科学博士学位。

1994年,被聘为东京农工大学生物系统应用科学研究科助理教授(AssistantProfessor),在此期间,受到日本文部省海外派遣资助,赴美国理海大学(LehighUniversity)和新罕布什尔大学(UniversityofNewhampshire)做访问学者。

2001年,回国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同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2年,先后担任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常务副主任、主任。

2003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5年11月—2013年3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2017年,加入九三学社。

2019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首席。

202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入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2022年11月,入选“2022年度中国化工学会会士”。

九三学社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主要成就

马光辉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马光辉研究和开发蛋白质/疫苗分离介质、缓控释药物载体、免疫佐剂(疫苗递送系统)、细胞培养微载体、酶固定化载体等创新产品。

马光辉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1)发明了尺寸均一生物微球和微囊的制备方法,实现了0.1—100微米内的尺寸可控,并成功研制出制备设备,改变了传统方法无法制备尺寸均一微球微囊的难题,建立了完整的尺寸均一生物微球和微囊制备平台。(2)对微球的结构控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制备出中空、单眼、超大孔等多种结构和不同材料的微球和微囊,并系统研究了结构与生物应用效果的关系,获得了独特的应用效果。(3)解决了高粘度多糖材料微米、纳米尺度的可控制备难题,制备出具有蛋白质吸附功能、细胞附着功能和环境敏感功能的多糖微球及凝胶材料。(4)和中国国内外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成功将独创的微球和微囊技术应用于蛋白质分离、药物缓释、疫苗佐剂、细胞培养,获得了非均一微球无法获得的高效应用效果。

学术论著

截至2022年2月,马光辉先后在Nat.Mater.,Sci.Transl.Med.,Nat.Nanotechnol.,Nat.Biomed.Eng.,Sci.Adv.,Nat.Commun.,JACS,Adv.Mater.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0篇;出版中英文专著11部,英文书章节20余章,其中包括美国化学工程师手册《Perry'sChemicalEngineer'sHandbook》(中国学者首次参加撰写)。

学术交流

2015年10月24—27日,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苏州大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苏州工业园区纳米城协办的第五届亚洲高分子乳液聚合和功能高分子微球研讨会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大会以“Developments,ApplicationsofEmulsionsandMicrospheres—乳液和微球的发展及应用”为主题,马光辉担任大会主席。

科研项目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备注

2006年10月—2010年10月

新型药用纳米材料与纳米药物的研究

主持,部委级

2007年7月—2012年8月

工业生物技术的过程科学基础研究

参与,国家级

2008年9月—2010年8月

快速膜乳化器

主持,部委级

2008年5月—2011年4月

新型药物可控缓释材料

主持,部委级

2009年1月—2010年12月

生物技术药新型载体及制剂研究关键技术

主持,国家级

2009年1月—2011年12月

基于微流控反应器的均一分子印迹微球制备及应用研究

参与,省级

2009年1月—2012年12月

蛋白质层析纯化中的失活机理及新型抗失活介质的制备

主持,国家级

2009年1月—2011年12月

双孔道超大孔分离介质的新制备方法:结构和表面性能控制

参与,国家级

2009年1月—2013年8月

纳米技术改善难溶性药物功效的应用基础研究(纳米技术增加难溶药物功效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主持,国家级

2009年1月—2013年12月

新一代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的科学基础(生物催化剂的环境适应机制研究)

主持,国家级

2010年1月—2012年12月

基于微流控装置的均一分子印迹微球的组合合成研究

参与,国家级

2010年1月—2012年12月

用作DNA疫苗载体的壳聚糖季铵盐纳微球的新型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

参与,国家级

2010年1月—2012年12月

多聚亚基疫苗层析介质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参与,国家级

2010年7月—2012年7月

尺寸均一、可控的乳液、微球和微囊的制备技术

主持,国家级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工业生物过程关键技术和关键材料

主持,部委级

2012年1月—2014年12月

智能均一胶体体微囊的研制及其在药物释放中的应用

主持,国家级

2013年1月—2016年12月

海洋琼脂及甲壳质衍生物高值化产品开发

主持,国家级

2013年1月—2017年8月

免疫原递送微粒载体构建与递呈机制

主持,国家级

2013年1月—2017年12月

免疫原的递送微粒载体构建与递呈机制

参与,国家级

2013年1月—2017年12月

免疫原的递送与递呈机制

参与,国家级

2014年1月—2018年12月

超大孔生物分离介质的新型制备过程及层析应用中的新特性研究

主持,国家级

2014年5月—2015年12月

生物技术药物研发服务

主持,部委级

2014年6月—2017年6月

新型膜乳化技术制备曲普瑞林长效纳微球缓释制剂的研究

主持,省级

2018年1月—2019年1月

海洋源生物医用材料

主持,部委级

2018年8月—2023年7月

基于免疫干预新理论构建安全高效的新型仿生疫苗

主持,部委级

2019年1月—2021年12月

亚微米级Pickering乳液制备及其作为免疫佐剂的机制研究

主持,部委级

2019年1月—2024年12月

疫苗的“生物颗粒设计”和工业转化

主持,国家级

2021年1月—2025年12月

基于颗粒底盘的疫苗时空耦合递送新系统与机制研究

主持,国家级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22年2月,马光辉先后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80项,美国等国外专利授权12项;获得2个长效制剂临床批件。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2005年

尺寸均一、可控的微球和微囊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

2009年

尺寸均一、可控的乳液、微球和微囊的制备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0年

《纳米生物技术:概念、应用和前景》(译著)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一等奖

2013年

复杂超大分子的高效分离纯化和抗失活技术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3年

以保护活性为目标的生物技术药物层析分离纯化技术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20年

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20年

生物医用颗粒的可控制造原理及应用基础

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马光辉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单位

2005年

“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

中央国家机关

2005年

第二届“十大女杰”称号

中国科学院

2008年

第四届“新世纪巾帼发明家”创新奖

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妇联、中国发明协会

2009年

亚洲青年女科学家奖

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第三世界妇女科学组织(TWOWS)和爱思维尔(Elsivier-SCOPUS)

2011年

科技创新奖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2012年

亚洲青年生物技术杰出贡献奖(YABECAward)

亚洲生物技术协会(AFOB)

2014年

侯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工科学技术奖)

中国化工学会

2016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协

2021年

中国化学会会士

中国化学会

2021年11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22年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AmericanInstituteforMedicalandBiologicalEngineering)

优秀女科技工作者

中央国家机关

中国侨联科技创新人才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8年

海淀区人大代表、常委

2012年

中国化工学会第三十九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日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

《Particuology》生物颗粒主题编辑

《EngLifeSci》副主编

《JMicroencapsulation》编委

《IECRes》编委

《Aggregate》编委

2022年

九三学社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2023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评价

马光辉通过创新的均一颗粒制造技术和应用于生物医学的颗粒制剂体系设计,在生物和医学工程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评)

马光辉在高分子材料工程领域取得了杰出成绩。(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评)

马光辉为人谦虚好学,勤奋刻苦的工作精神受到大家的好评。(中国广播网评)

标签: 马光辉

更多文章

  • 麻生明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麻生明

    麻生明,1965年5月29日出生于浙江东阳,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麻生明考入杭州大学化学系;1986年本科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先后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1990年博士毕业后留

  • 马於光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於光

    马於光,1963年11月出生于吉林长春,籍贯山东烟台,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於光于1981年考入吉林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博士毕业后在吉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3年担任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教授;19

  • 麦松威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麦松威

    麦松威,1936年10月出生于香港,结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伟伦研究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麦松威于1960年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毕业;1963年获得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63年至1965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晶体学系任副研究员,随后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任化学系副教授;1969年加入

  • 倪嘉缵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倪嘉缵

    倪嘉缵,1932年5月10日出生于浙江嘉兴,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名誉院长。倪嘉缵于1952年从上海大同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进入东北综合研究所工作;1961年获得前苏联科学院无机及普通化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之后回

  • 彭孝军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彭孝军

    彭孝军,1962年10月出生于湖南澧县,精细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孝军于1982年从大连理工学院毕业,之后在武汉染料厂工作;1986年获得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得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2年在南开大学有机化学专业从事博士后

  • 任詠华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任詠华

    任咏华,女,1963年2月出生于中国香港,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香港大学黄乾亨黄乾利基金教授(化学与能源)、化学系讲座教授。任咏华于1985年从香港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得一级荣誉理学士学位;1988年

  • 沙国河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沙国河

    沙国河,1934年5月7日出生于四川成都,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沙国河于1957年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1984年至1986年在德国慕尼黑Max-Planck量子光学研究所作访问研究;1986年晋升为研究员

  • 沈家骢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沈家骢

    沈家骢,1931年9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高分子化学家、中国超分子化学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教授,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沈家骢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并分配到东北人民大学化学系任教,历任室秘书、系秘书、化学系系主任、吉林大学研

  • 沈之荃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沈之荃

    沈之荃,1931年5月27日出生于上海,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之荃于1952年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进入苏州大学工作;196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70年至197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

  • 施剑林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施剑林

    施剑林,1963年12月出生于江苏太仓,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施剑林于1983年从南京化工学院本科毕业;1989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1993年至1994年在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