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会对皇帝绝对忠诚?

为什么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会对皇帝绝对忠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932 更新时间:2024/1/21 12:30:13

御前侍卫也就是皇帝身边的人,特别是清朝,其深有优待的,因为御前侍卫离皇帝近,职位高,地位尊,很容易升迁,清朝由侍卫出身而做到卿相的不少,如索尼索额图明珠、和等。

那为什么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会对皇帝绝对忠心呢?

因为御前侍卫多是来自满蒙贵族公大臣、宗室子弟和皇帝信任器重之人。对于人品出众、武艺超群的贵族勇士,皇帝会重用并给予侍卫之职。

也就是说,人品不好、武艺不高的不易被授予侍卫之职。反过来说,能成为御前侍卫的,一则武艺高强,二则人品出众,这里的人品出众,讲的就是对皇帝的忠心,在他们成为御前侍卫前,就有了忠君之心。

同时有的侍卫是出身蒙满贵族、王公大臣、宗室子弟,他们本身就出身尊贵显赫,是忠于皇室的,当他们成为御前侍卫后,又怎么会不鞠躬尽瘁、忠心耿耿呢!

再则,御前侍卫作为天子侍从的身份,地3尊贵,有很好的待遇,其中就是升迁方面的优待,这也是满洲贵族子弟取得高官厚禄的一条捷径。为了这个捷径,为了高官厚禄,也需要对皇帝忠心耿耿,若不然,皇帝又怎么会让其升迁呢!

当然,在古代,提倡的忠君报国,能成为御前侍卫,最基本的人品是好的并非大恶之人。这样的人,起码得忠君思想是有的。所以,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会对皇帝很忠诚。

在清朝清太祖时期,建立了侍卫制度,后来清朝皇帝的皇权不断集中、加强、稳固和发展,皇帝身边的侍卫也不断地得以发展,侍卫制度当然也越来越详细,其等级和名额也各有划分规定的。

看古装剧看多了,发现皇帝身边总有一群侍卫保护着,这群人是皇帝最信任的属下,跟皇帝形影不离,供皇帝差遣,怎么确定他们是否忠心呢,这很重要,要是出个刺客什么的,皇帝小命不保。

首先御前侍卫的选择范围很重要,一般来说能当宫廷侍卫的出身要好要有父母,有子女的牵绊,一般是宗室子,功勋后裔,还有就是军前效力多年的有功老兵。这群人的忠心毋庸置疑,一个人连着一大家子呢,谁敢不忠心啊,皇帝如果遇刺,不用多说,一杀一大家,谁敢不忠心啊。

其次,御前侍卫升官比较容易,保护皇帝几年不出事,前途远大,清朝大贪官和就是侍卫出身,曹雪芹他爷爷也是宫廷侍卫出身。及时跟在皇帝身边,也是封赏不断,别看平时就是个侍卫,出门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爷。

其实无论哪朝哪代,侍卫都差不多,能力还是次要的,忠心最重要。就是现在,领导人出门的保镖,中央警备处的卫兵,哪个不经过政审,你家出过杀人犯,祖上做过大地主,你看能不能通过政审,祖上没病,你自己本身有过小偷小摸行为也白扯。忠心保证不了,你在有能力也不会用你。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你怎么理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和其中包含的无数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儒家的观点吗,儒家又是如何看待君臣关系呢?“忠”与“孝”是儒家的两个重要概念,包含于我们常说的“八端”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中。对于这两个概念,我们自以为熟知,几乎不假思索地认为“忠”便是忠诚,即无条件的忠诚于君主;“孝”便是孝顺,即无条件的服从父母。但熟知非真知。究其

  • 为什么有人说战国时秦七代君王个个贤能,而其他六国则昏君不断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个个贤能真的算不上,主要是制度好,萧规曹随,如果不昏,哪怕是庸也不会出大乱子。当然了贤能的还是有的,我们可以逐一进行分析一下。贾宜在《过秦论》中提到:“孝公即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

  • 秦惠文王是怎么带领秦国东征天下的?秦惠文王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秦惠文王,姓嬴名驷,秦孝公之子,秦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在位期间,开疆扩土,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关于他是怎么带领秦国东征天下的呢?我们来看看他的生平。秦惠文王19岁即位,即位后第一个挡路人就是商鞅这个大尾巴,然后就是一些位高权重的大臣。这时,嬴虔,公孙贾这

  • 秦国能够统一天下,哪位秦王功劳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秦惠文王贡献最大,是他继沿用商鞅变法,派司马错取得巴蜀,巴蜀乃天府之国,使秦国有了重要的粮草供应基地,使秦国的国力位于其他六国之首,具备了一并天下的实力。贾谊的《过秦论》有言道:奋六世之余烈。说的是:始皇帝,在继承前人光辉业绩的基础上,完成了一统六国的大业。这里的六世,尤其是始皇之前的前六位。一世:

  • 古代皇帝如何保证大臣的忠心?法国皇帝最奇葩,靠一根绳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都有自己的御人术,在帝王之家那种混乱不堪的环境能登上帝位的,除了扶植上去的傀儡皇帝。凡事用手段上去的没几个简单的。说一个雍正雍正是太子嘛历史上好像也是篡改遗召上位的。雍正当上皇帝以后他本身严苛多疑对下面的人不放心于是就想方设法探知大臣的一举一动。所以他就在每个大臣家里安插耳目随时知道他们的言

  • 如何看待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忠于刘备,忠于蜀国,这是值得肯定,也符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当然也有人从不同角度出发,指出诸葛亮的忠是愚忠。我认为不然。汉末的士大夫面临分裂割据的局面,都会选择投靠的对象。诸葛亮在荆州,日子相对太平,而治理荆州的刘表是朝廷官员。这些都让诸葛亮不会贬低汉朝,而且还会对汉朝充满感情。刘备能得到诸葛亮的

  • 古代帝王中,哪位帝王能称得上是“痴情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非明孝宗朱佑堂莫属,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人。是中国历史上,″一夫一事制首位皇帝。对于古代帝王在情的方面不能要求太多,毕竟他们是天子,后宫佳丽三千,而且要考虑后代继位等问题,痴情对于他们来说,我的理解是对某一位太后或妃子的理解比其他的要深,情感上依赖性比较高,对其各方面的事情都有所关注。在我看来,我认为是

  • 一君王13岁登基,仁爱一生,为何该君王却不被世人铭记?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我觉得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他没有自己的子嗣,继位的是他的侄子,所以后人对他的颂扬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因为宋仁宗是个仁爱厚道的君王,他在位的时候一心考虑的都是其他人,没有过多的宣传自己,所以才导致了后人对这个君王都没什么印象。宋仁宗赵祯本人在政治上不是很突出的人,我觉得他之所以能治理出一个盛世王

  • 韩信对刘邦忠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中关于韩信的记载其实很有意思,如果你结合他身边一个很重要,但是又很容易被忽略的人来解读他,你就会发现:韩信当初没有背叛刘邦,其实并非出于他的忠心,而是他没实力造反。以下个人观点,欢迎讨论。我们先说前面提到的韩信身边很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那个人。他就是韩信身边的一名谋士:蒯彻。蒯彻最大的能耐

  • 李斯本要被罢黜,为何又被重用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李斯被启用,标志着秦国延续了商鞅变法以来“任人惟才”的人才制度,避免了“开倒车”。一、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人才制度自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发布求贤令,秦国的顶级政治人才,几乎都是来自东方各诸侯国;尤其是魏国,更是带头孜孜不倦的为秦国“无私贡献”,公孙鞅、范雎这两大令秦国脱胎换骨的顶级智囊,在魏国根本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