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惠文王是怎么带领秦国东征天下的?秦惠文王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秦惠文王是怎么带领秦国东征天下的?秦惠文王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043 更新时间:2024/1/25 13:01:42

秦惠文王,姓嬴名驷,秦孝公之子,秦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在位期间,开疆扩土,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关于他是怎么带领秦国东征天下的呢?我们来看看他的生平。

秦惠文王19岁即位,即位后第一个挡路人就是商鞅这个大尾巴,然后就是一些位高权重的大臣。这时,嬴虔,公孙贾这些曾经被商鞅处罚过的人就跳出来诬陷商鞅谋反,于是秦惠文王就把商鞅抓住,以谋反罪把他车裂了,后又因为商鞅谋反查无实证,公子虔和公孙贾纯属陷害为由,顺手除掉了二人及其大量党羽。这时内部威胁已经基本铲除,权力得到集中,国力日渐强盛,便开始着手对外工作了。

但此时有一个叫苏秦的人,游说六国,组成六国联军共同伐秦,好你个苏秦,不就是在秦国没有采纳你的建议,没给你官做嘛,你居然叫了六个国家来打我,你在赵国是吧,你给我等着,于是秦惠王派犀(公孙衍)首逼迫齐国、魏国,共同出兵攻伐赵国,借此破坏各国盟约。

赵肃侯斥责苏秦,苏秦十分恐惧,请求让他出使燕国,一定报复齐国。而苏秦一离开赵国,联合盟约便土崩瓦解。

联盟一破,秦惠文王便开始了对各国的蚕食。

第一个开始对付的就是老对头魏国,这个曾经在秦国头上拉屎拉尿的国家,我要把你曾经对我的伤害一点一点的讨回来,于是秦惠王八年派大良造公孙衍进军魏国,破魏军于雕阴,魏以河西地予秦。秦惠王九年,攻魏,取河东的汾阳,皮氏,及焦,曲沃。秦惠王九年,乘胜攻魏,取魏蒲阳,此时张仪劝说秦惠王把蒲阳归还魏国,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作人质。张仪又趁机劝说魏王道:秦国对待魏国如此地宽厚,魏国不可不以礼相报。魏国因此就把上郡十五县献给秦国。从此,秦国不仅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阵地。

公元前322年,秦张仪自啮桑还而免相,相魏,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魏王不听。秦王伐魏,取曲沃、平周。(秦惠文王还真是强势啊,别人不认他做大哥,他就出兵打别人。)

公元前319年,秦国进攻韩国,夺取鄢陵。

公元前318年,韩国、赵国、魏国、燕国、齐国带领匈奴一起进攻秦国。秦国派庶长疾与他们在修鱼交战,俘虏了韩国将军申差,打败赵国公子渴和韩国太子奂(huan,换),杀了八万二千人。联军败走。

公元前317年,秦败韩师于鱼,斩首八万级,虏其将、申差于浊泽。诸侯振恐。(又欺负韩国)这一年魏国退出联盟,与秦国修好。

公元前316年,派司马错攻打蜀国,灭掉了蜀国。蜀国从此成了秦国的粮仓。

公元前314年,秦入侵义渠,得二十五城。秦国在西北地区占有了大片的优良牧场。

同年魏人叛秦。秦人伐魏,取曲沃而归其人。又败韩于岸门,韩太子仓入质于秦以和。

公元前313年,秦右更疾伐赵,拔蔺,虏其将庄豹。

同年派张仪出使楚国,张仪以商於六百里骗取楚王与齐王毁约断交,还派人去辱骂齐王。后齐与秦结盟。楚王因被张仪骗,出兵伐秦。公元前312年,秦师及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及列侯、执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后张仪以三寸不烂之舌不但让楚王放了自己,还让楚国与秦国和好,后又游说五国,使六国亲秦。

《资治通鉴》:惠王卒,子武王立。韩、魏、齐、楚、越皆宾从。

秦惠文王开始继位时,六国联合伐秦,死时,六国亲秦。这应该就是他最大的成就吧!

奠定了秦国强盛的基础,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做了相当充实的铺垫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国能够统一天下,哪位秦王功劳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秦惠文王贡献最大,是他继沿用商鞅变法,派司马错取得巴蜀,巴蜀乃天府之国,使秦国有了重要的粮草供应基地,使秦国的国力位于其他六国之首,具备了一并天下的实力。贾谊的《过秦论》有言道:奋六世之余烈。说的是:始皇帝,在继承前人光辉业绩的基础上,完成了一统六国的大业。这里的六世,尤其是始皇之前的前六位。一世:

  • 古代皇帝如何保证大臣的忠心?法国皇帝最奇葩,靠一根绳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都有自己的御人术,在帝王之家那种混乱不堪的环境能登上帝位的,除了扶植上去的傀儡皇帝。凡事用手段上去的没几个简单的。说一个雍正雍正是太子嘛历史上好像也是篡改遗召上位的。雍正当上皇帝以后他本身严苛多疑对下面的人不放心于是就想方设法探知大臣的一举一动。所以他就在每个大臣家里安插耳目随时知道他们的言

  • 如何看待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忠于刘备,忠于蜀国,这是值得肯定,也符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当然也有人从不同角度出发,指出诸葛亮的忠是愚忠。我认为不然。汉末的士大夫面临分裂割据的局面,都会选择投靠的对象。诸葛亮在荆州,日子相对太平,而治理荆州的刘表是朝廷官员。这些都让诸葛亮不会贬低汉朝,而且还会对汉朝充满感情。刘备能得到诸葛亮的

  • 古代帝王中,哪位帝王能称得上是“痴情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非明孝宗朱佑堂莫属,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人。是中国历史上,″一夫一事制首位皇帝。对于古代帝王在情的方面不能要求太多,毕竟他们是天子,后宫佳丽三千,而且要考虑后代继位等问题,痴情对于他们来说,我的理解是对某一位太后或妃子的理解比其他的要深,情感上依赖性比较高,对其各方面的事情都有所关注。在我看来,我认为是

  • 一君王13岁登基,仁爱一生,为何该君王却不被世人铭记?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我觉得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他没有自己的子嗣,继位的是他的侄子,所以后人对他的颂扬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因为宋仁宗是个仁爱厚道的君王,他在位的时候一心考虑的都是其他人,没有过多的宣传自己,所以才导致了后人对这个君王都没什么印象。宋仁宗赵祯本人在政治上不是很突出的人,我觉得他之所以能治理出一个盛世王

  • 韩信对刘邦忠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中关于韩信的记载其实很有意思,如果你结合他身边一个很重要,但是又很容易被忽略的人来解读他,你就会发现:韩信当初没有背叛刘邦,其实并非出于他的忠心,而是他没实力造反。以下个人观点,欢迎讨论。我们先说前面提到的韩信身边很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那个人。他就是韩信身边的一名谋士:蒯彻。蒯彻最大的能耐

  • 李斯本要被罢黜,为何又被重用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李斯被启用,标志着秦国延续了商鞅变法以来“任人惟才”的人才制度,避免了“开倒车”。一、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人才制度自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发布求贤令,秦国的顶级政治人才,几乎都是来自东方各诸侯国;尤其是魏国,更是带头孜孜不倦的为秦国“无私贡献”,公孙鞅、范雎这两大令秦国脱胎换骨的顶级智囊,在魏国根本入不

  • 为什么在古代大部分将军都效忠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以往的朝代,皇帝都会在都城为武将建造府邸,安置武将的家属,并包揽安保工作,免除武将临敌对阵时的后顾之忧。武将的适龄子弟大多享有免试进入初级公务员序列的优惠待遇,猛看是一人为将,全家在公,实际上是武将的家人都当了朝廷的抵押品人质。所以,古代的武将通常不会反叛,而是效忠皇帝。谢邀,让一个人效忠一个人,本

  • 秦国为何能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始皇连续几代君王都是有雄才大略的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需要说明的是,从秦孝公到秦始皇不能说个个都是雄才大略的君王,至少孝文王(在位三天)和庄襄王(在位三年,没有建树)就担不起这种称呼,另外,轻骠好勇,受伤而死的秦武王以及大半生形同傀儡,后半生昏招迭出的昭襄王,算不算雄才伟略还待商榷。如此算来,当的起雄才伟略四字的怕只有秦孝公、惠文王和秦始皇三人了。那么

  • 刘禅对诸葛亮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对诸葛亮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刘备死后,诸葛亮迫害李严,自领益州牧(前任益州牧是刘备),己然篡国,将后主变成了苦主。刘禅为了避免蜀国分裂,被迫忍让。诸葛亮大权独缆,执意北伐,顺便收了魏延的汉中军权。六出祈山,劳民伤财,徒劳无功。后主与百姓皆恨之入骨,却敢怒不敢言。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后,刘禅迅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