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出自哪里?是谁说的?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出自哪里?是谁说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157 更新时间:2023/12/4 16:38:42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这句话是孔融的儿子所说的。

孔融是孔子的后人,在汉朝未年与王粲陈琳徐干、阮、应、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被列为“建安七子”,孔融小时候聪慧敏捷,有则”孔融让梨”的故事,说的就是孔融尊老爱幼的懂礼貌、知谦让的良好美德。

可是后来孔融变得恃才傲物,口无遮拦,妄自尊大,孔融还写了一篇《父母于子无恩论》,他甚至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这种言论,表明孔融认为所谓的孝道是不足以守的,这种离经叛道的言论也与孔融让梨的美德大相径庭,这在当时与汉代统治者所提倡“以孝治天下”的伦理道德要求就是悖逆行为,这又谁能想到这种言论竟然出自他这位孔圣人的后世子孙之口呢,这在当时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孔融又因为多次祸从口出,屡次冲撞嘲讽挖苦曹操,从而被曹操假借不孝之名予以杀害。这也是孔融不识时务咎由自取的教训。

曹操派人去抓孔融的时候,孔融的大儿子才九岁,小儿子八岁,两兄弟正在下棋,孔融害怕祸及家人,孔融便向衙役请求说:“一人做事一人当,我希望我犯了罪,只处罚我自己就是了,能让我的两个孩子留下来吗?”他的两个孩子听见了,便走到父亲跟前说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意思是说鸟巢从树上摔下来,还能有完好的鸟卵吗?

这句话引申为整体遭难,个体也受牵连,难以幸免。

这话是孔融的儿子说的。

孔融是谁,恐怕没有不知道的,那是千古一大才,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盛名。

但恰恰就是他这大才,不仅害死了他自己,也连累了他的全家。

您说,这才大才小,对于一个即将谢幕人生的名士来说,还有什么鸟用?

孔融的前世今生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文学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

孔融少有异才,玲珑剔透,小小的年纪就名噪当时,深得时人敬重。

由于他任过北海相,后人又称孔北海。

总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孔融恰恰应了这句话。他自己时感自家能量非凡,却在讨伐黄巾军的时候,屡吃败仗,一跑再跑,成了丧家之犬。他却看不到自家身上的这些阙陋,反而依仗那点儿文采,自我感觉天下奇崛舍我其谁,经常恃才傲物,盛气凌人,连一国之宰辅曹孟德也不放在眼里。经常发些不满言论,不是贬斥就是损毁,抨击时政,针砭时弊,语句慷慨,壮怀弥烈,终于因为口不择言而被曹丞相斩了头,牵累全家被害。

孔融的两则小典故①、孔融让梨

《后汉书孔融传》: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小小年纪,就知道尽着哥哥们挑大的,自己拿小的,这也是一种美德,所以后世一直将孔融让梨传为美谈。

②、世代通好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

一个十岁的孩子,竟然在德高望重的尊者面前,不卑不亢,且还和尊者的先辈攀上亲缘,言之凿凿地将孔夫子和老子拴在了一起,为自己找到了最大的靠山,且言语张弛有度,进退得法,确实令人拍案叫绝,也不得不佩服孔文举确实能言善辩,应对从容,不愧为孔门后代,当世奇才。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段文字同样在《世说新语》里面更有看点,应答也更为精彩: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不得不说,孔融的家风实在太好,遗传基因太过强大。想当年,孔融也是小小年纪坦然应对,表现得气度雍容,超出年龄的界限,看来他的儿子不比他差,甚而更胜一筹。

孔融当初是面见圣人尊者,没有性命之忧,大可胡说八道,或者攀附龙凤,都说得过去,也无可厚非。

但这黄口小儿,面对屠刀的时候,竟然镇定自若,还似乎像在教训他的父亲,实在是天下少有,足见这孔氏一门确实麟凤之姿,天纵奇才,无怪乎能传百代而不衰,荣享至今。

可惜可叹的是,这伶牙俐齿的垂髫孺子,却连同他的父母一同被杀,实乃千古遗恨,也是乃父铸成的千古大错。

后人甚惜之。

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你能想到的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阳谋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阳谋就是,我把所有的计策和谋略全部告诉你,你早就知道自己会这么败,会什么时候败,但是你一点办法都没有!阳谋这个词,发明者是毛主席。毛主席本人,就是一个顶级的阳谋大师。毛主席一生中最为精彩的一次阳谋,当属伟大的《论持久战》。一,《论持久战》是光明正大的谋略,知道的人越多越好。战争时期,一个国家、一个军

  • 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吴起(约前440年-前381年),春秋末期卫国左氏(今山东省菏泽曹县)人,战国初期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是我国古代兵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吴子兵法》一书,与孙武并称“孙吴”。题主问吴起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说,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但不可否认,吴起确实是中国战国时期了不起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历史

  • 石勒是如何从奴隶逆袭为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石勒曾言:“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姣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母,狐媚以其天下也。”可见石勒之心胸气魄。石勒字世龙,原名石勹背小字匍勒,羯族上党武乡人(今山西榆社)。父辈都是匈奴别部羌渠部落的小帅,长大以后的石勒在并州一带替人种田糊口,永嘉乱起打破了石勒的平静日子,他被司马腾

  • 有些帝王为何以孝为谥号,如汉孝文帝,汉孝武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孝者最忠。孝报恩不救回报,恒义难得。作为皇帝,无忠字可讲,以孝诱臣忠于!用孝者多。我小解不认同!中国古代帝王除一般都有庙号、谥号、尊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有

  • 听信谗言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听信谗言的典故。是亲佞臣洙。。战国时期赵国幽缪王中秦国反间计,听信身边奸臣郭开谗言。在赵国即将开战的时候,杀大将李牧,司马尚,而亲佞臣诛,无辜忠诚良将,秦军过了三个月,乘赵军营中没有大将可用,派王翦乘机攻击,打败赵军,平定了东阳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秦军迅速攻下邯郸,俘虏赵王迁及颜聚。这个典故应

  • 为何秦昭襄王要杀掉白起?真的是他听不出范雎的谗言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这倒是个很有见地的问题。不然,人们往往会忽略这个问题,以为白起死于范雎的谗言。仔细分析秦昭襄王,就会发现问题远非范雎谗言这么简单。秦昭襄王是一个很明智、善于决断的人,但又是一个性格比较温和的人,并没有什么争权夺利、名誉地位之心,可以说是一个心地比较纯洁的人。自19岁即位,朝政大权就由母亲宣太后和舅父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孝道是修身立品的君子之道,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传统,儒家思想的陶熏。现在以古时人不同,如今出外谋生的人多,不能在父母身旁照顾,但为事业和自己小家庭打拚在外,也是一种孝,通过金钱赡养父母,时节探望等,都是孝顺的延续,不拘一格的义务感和尊敬系新时代的进步。不拘小节,孝义长注心间,在于尊老爱幼的日常言

  • 在古罗马,奴隶主买来的奴隶是怎么生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罗马的法律里,人是指有承担义务和相应权利的主体。而奴隶不具有法律人格,不能享有权利义务主体,换句话说奴隶没有人身权,婚姻权,自由权,财产权。罗马公民买个奴隶和买只阿猫阿狗是一样的。一.奴隶是怎么来的在爱琴海的奴隶交易市场,天还没有亮,市场就热闹起来了,一群群等待出售的奴隶们脖子上套着小木牌,上面

  • 历史上,自大、自以为是,听信谗言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一个王朝的兴衰败亡,跟当朝统治者的品行,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众所谓国君的一言一行关乎国家的江山社稷。社稷兴亡,国君有最大的责任。周幽王逢火戏诸侯图比如周幽王宠爱贵妃褒姒,褒姒有一段时间闷闷不乐,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叫宫里的太监点燃城墙上的烽火台。大家知道古时候不像现在,没有通讯设备。打仗靠举火为号。各

  • 秦始皇时期有哪些历史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1荆轲刺秦王2和氏璧3孟姜女哭倒长城4秦始皇统一中国任兄今天来说下自己所知道的秦始皇时期的历史典故。荆轲刺秦王秦国军队不断向北扩张,占领了赵国邯郸后,逐渐接近燕国地域,燕太子丹也不得不采取行动。于是历史上有了易水送别和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燕太子丹和荆轲筹备工作过后,到了采取实际行动的时候了。最终燕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