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

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08 更新时间:2024/1/20 3:08:48

吴起(约前440年-前381年),春秋末期卫国左氏(今山东省菏泽曹县)人,战国初期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是我国古代兵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吴子兵法》一书,与孙武并称“孙吴”。题主问吴起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说,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但不可否认,吴起确实是中国战国时期了不起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历史上关于他的典故轶事很多,比如:谏魏武侯、吴起攻亭、吴起守信、吴起休妻、吴起吮疽等等。那么,吴起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我们列举吴起的三个历史片段供大家剖析:

第一、从儒家的角度说,吴起是个没有节操的人,为了功名利禄,其他什么都可以放弃,甚至不择手段(或者说采取极端)的人。吴起少时立下大志,立誓要学有所成、出人头地后才回去见父母。为此,吴起散尽家财,遭到乡邻嘲笑,吴起大怒,将讥笑他的人全部杀掉了(视为不仁)。他先到了鲁国,投奔在曾参的次子曾申门下,学习儒家思想。不久,他的母亲死了,他大哭后继续读书,没有按儒家孝道,回乡奔丧,为曾申所恶,将他驱逐了(视为不孝)。从此,儒生都认为他是个不孝的人,没有人愿意再收留他。于是,他改学兵法,为鲁国效力。公元前410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用吴起为将,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初步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然而,鲁国国君鲁穆公听信谗言,怀疑他老婆是齐国人,会对鲁国产生二心(视为不忠)。结果,吴起把自己的老婆杀了(有的说休妻了。视为不义)。所以,在儒生、贵族和既得利益者眼里,吴起是一个不被推崇的人,认为他是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

第二、从兵家的角度说,吴起是个不可多得的、了不起的军事帅才,与士卒同甘共苦,吴起吮疽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公元前409年,魏文侯用吴起为将。参加了讨伐秦国,攻占秦国五城。跟随大将乐羊参加消灭中山国的战役。因战功卓著,在魏国担任了23年的西河首任太守。西河紧邻强秦,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但吴起内修文德、外治武备,颇有政绩。据载:在吴起任职期间,与诸侯交战76次,胜64次,其余为平。说他辟地四面、拓地千里。秦兵不敢东向,韩赵只能宾从。吴起还在这个时期,帮魏文侯训练出了一支天下第一强军-魏武卒,魏国从此强大起来,可以放心地与东方五国争夺天下。吴起在任期间,秦、韩、赵国不敢觊觎河西。等到吴起一走,河西之地就立马就被秦国夺去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吴起的军事能力是有多么地强了。吴起还著有一部《吴子兵法》,共48篇,可惜大部分失传,今尚存6篇。这本兵书与《孙子兵法》齐名,被历代兵家所推崇备至。后世将吴起配享武庙。

第三、从改革家的角度说,吴起在楚国的改革可以说是卓有成效的,公元前38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因信谗言,迫使吴起离开了河西,受到了楚国楚悼王重用。先任命他为地苑(今河南南阳)守,不久任命他为地苑令。吴起在楚国担任令尹期间,大胆地进行制度改革。在政治上,提倡“明法审令”,改革世袭制、分封制。废除了贵族特权、精简了国家机构,裁减了大量冗员,淘汰不少庸吏;在经济上,下令“禁游客民”,奖励“耕战之士”,改善社会风气,强令一批贵族和闲杂人员到边境垦荒种地。确保了从事农业的生产人数,保证了荒芜田地有人耕种,保障了粮食、食品供给;在军事上,吴起提出了“厉甲兵以时争于天下”。将裁减冗员节约下的经费用于军队建设。集兵权于君主。主张以治为本,采取精兵简政,富国强军等等措施。仅仅一年多时间,楚国就开始由贫弱变为富强、强大起来,不久就成为当时七雄中领土最辽阔的诸侯强国。

吴起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改革家之一,他比商鞅变法还要早三十多年。吴起变法必然会引起既得利益者和贵族势力的报复。他同后来的商鞅一样,没有能逃出政治清算的厄运。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去,就在楚悼王的灵前,吴起遭到了以阳城君为首的反对派的刺杀。危急关头,吴起急中生智,趴在楚悼王尸体上,但还是没有逃过劫难,死于叛乱者乱箭之下。不过吴起这一招,却给自己留下了复仇的机会。不久,楚悼王的儿子继位,参与杀害吴起的七十多个家族全部被灭族。由此可见,吴起不愧为了不起的军事谋略家。吴起虽然死了,但他的军事思想和变法理念,对后世都有着重大影响。

吴起这个人争议性很大,吴起虽然战果辉煌,一代名将。但不是春秋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他的战功绝不逊于白起,吴起的黑材料很多,为后世所诟病,结局也很不好,为历代君王和为将者所忌。那吴起到底做了什么人神共愤的事情,落下不好的名声的呢。

杀妻求将,这是史家对吴起的第一评价,也是后世对吴起的印象,意思就是吴起功名利禄之心太重,为了自己的荣华富杀了自己结发之妻。实际上这一点真的不算什么,春秋战国时代父子相残之事不少,吴起杀妻也是“正常“。汉高祖刘邦曾在逃亡中数次把儿子踢到车下,太宗李世民杀兄囚父,对于政治人物,尤其是礼崩乐坏时代的人,道德污点根本就不算是事,以此事诟病吴起,大概吴起自己都会感到好笑,齐鲁交战,如果吴起不杀妻,不仅仅是自己事业的问题,而且还包括自己的生死问题。一旦鲁国国君心念一动,吴起和他妻子都会人头落地。吴起杀妻,也许是一种无奈和自保的举措。我们现在苛责吴起,那提出以此事验证吴起的人岂不是更更混蛋。吴起所在的时代也没把女人的性命当回事儿。

吴起是战国时期卫国人,法家,兵家和儒家三家合一,一生征战七十六次,无一败绩。足以同白起相媲美。在吴起的世界里,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让自己功成名就永远都是排在第一顺位。但这种事情依靠仁义道德没有任何作用,战争是他唯一发达的方式。《史记》里吴起能够和孙武孙膑并列,足见其用兵如神。吴起和韩信都一样,都有一颗功名利禄的心。吴起助鲁国打了胜仗,鲁国却翻出吴起的黑材料,早年杀人,母死不守孝夺其兵权,吴起只有离开鲁国投奔魏国,尽管才能得到施展空间,但由于丞相公叔痤嫉妒,陷害吴起,吓得吴起远走楚国。吴起家境不错,后来为了求官而败家,出于激愤杀了三十多个讥笑他的人。杀人之后只有逃离卫国,临行与母亲诀别时,吴起发誓:「不为卿相,誓不回卫国!可见吴起为人很自私,太自我了。

可以说,越优秀的人越孤傲,吴起应该是这样类型的人。能力非常出众,瞧不起比自己差的人,成大事者不惧律法。也是由于此,被同僚和周围的人所不容,受到冷遇在所难免,一旦有事,没有任何人愿意帮他,这也是吴起死的比较惨的一个原因。而最后面对巨大的危险,能够迅速想出办法,借刀杀人,最完美复仇的计划。生前能百战百胜、治国安邦,死后亦能拉上几十家贵族为自己垫背。吴起也够狠了。

吴起在后世名声不佳的原因在于三点,一是无辜杀三十余人,二是母死不守孝被老师曾子开除,三是杀妻求将。但这在战国乱世谁没干过,就吴起挨骂确实说不过去。而且这些事情是否存在也有待商榷。吴起名声不佳主要原因在于儒家思想确立以后,作为法家的思想贯彻者和代表,自然受到诟病。实际上,吴起什么都没有做错。一个可以通过政治改革让楚国二次国家富强的人。是一多么有能力的人,吴起的流言,实际上就是他和儒家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体现了儒家是多么的虚伪。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石勒是如何从奴隶逆袭为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石勒曾言:“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姣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母,狐媚以其天下也。”可见石勒之心胸气魄。石勒字世龙,原名石勹背小字匍勒,羯族上党武乡人(今山西榆社)。父辈都是匈奴别部羌渠部落的小帅,长大以后的石勒在并州一带替人种田糊口,永嘉乱起打破了石勒的平静日子,他被司马腾

  • 有些帝王为何以孝为谥号,如汉孝文帝,汉孝武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孝者最忠。孝报恩不救回报,恒义难得。作为皇帝,无忠字可讲,以孝诱臣忠于!用孝者多。我小解不认同!中国古代帝王除一般都有庙号、谥号、尊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有

  • 听信谗言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听信谗言的典故。是亲佞臣洙。。战国时期赵国幽缪王中秦国反间计,听信身边奸臣郭开谗言。在赵国即将开战的时候,杀大将李牧,司马尚,而亲佞臣诛,无辜忠诚良将,秦军过了三个月,乘赵军营中没有大将可用,派王翦乘机攻击,打败赵军,平定了东阳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秦军迅速攻下邯郸,俘虏赵王迁及颜聚。这个典故应

  • 为何秦昭襄王要杀掉白起?真的是他听不出范雎的谗言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这倒是个很有见地的问题。不然,人们往往会忽略这个问题,以为白起死于范雎的谗言。仔细分析秦昭襄王,就会发现问题远非范雎谗言这么简单。秦昭襄王是一个很明智、善于决断的人,但又是一个性格比较温和的人,并没有什么争权夺利、名誉地位之心,可以说是一个心地比较纯洁的人。自19岁即位,朝政大权就由母亲宣太后和舅父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孝道是修身立品的君子之道,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传统,儒家思想的陶熏。现在以古时人不同,如今出外谋生的人多,不能在父母身旁照顾,但为事业和自己小家庭打拚在外,也是一种孝,通过金钱赡养父母,时节探望等,都是孝顺的延续,不拘一格的义务感和尊敬系新时代的进步。不拘小节,孝义长注心间,在于尊老爱幼的日常言

  • 在古罗马,奴隶主买来的奴隶是怎么生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罗马的法律里,人是指有承担义务和相应权利的主体。而奴隶不具有法律人格,不能享有权利义务主体,换句话说奴隶没有人身权,婚姻权,自由权,财产权。罗马公民买个奴隶和买只阿猫阿狗是一样的。一.奴隶是怎么来的在爱琴海的奴隶交易市场,天还没有亮,市场就热闹起来了,一群群等待出售的奴隶们脖子上套着小木牌,上面

  • 历史上,自大、自以为是,听信谗言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一个王朝的兴衰败亡,跟当朝统治者的品行,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众所谓国君的一言一行关乎国家的江山社稷。社稷兴亡,国君有最大的责任。周幽王逢火戏诸侯图比如周幽王宠爱贵妃褒姒,褒姒有一段时间闷闷不乐,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叫宫里的太监点燃城墙上的烽火台。大家知道古时候不像现在,没有通讯设备。打仗靠举火为号。各

  • 秦始皇时期有哪些历史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1荆轲刺秦王2和氏璧3孟姜女哭倒长城4秦始皇统一中国任兄今天来说下自己所知道的秦始皇时期的历史典故。荆轲刺秦王秦国军队不断向北扩张,占领了赵国邯郸后,逐渐接近燕国地域,燕太子丹也不得不采取行动。于是历史上有了易水送别和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燕太子丹和荆轲筹备工作过后,到了采取实际行动的时候了。最终燕太子

  • 汉元帝听信宦官之言,逼死恩师萧望之是谁之过?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最直接的责任人当然是石显、弘恭的阴谋诡计,以及汉元帝的糊涂。但是从根子上讲,萧望之之死,是儒家与法家的思想阵地抢夺战,是权力斗争的结果,也是自汉武帝崇儒政策以来,法家对新兴的儒家思想,最后一次反击战。萧望之冤死事件汉宣帝驾崩前,为太子刘留下了一个三人的辅政团队,他们是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光禄勋前将军

  • 卫青是不是自小当奴隶时就已经爱上平阳公主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卫青自小当奴隶时爱上平阳公主是不可能的。卫青在给平阳公主当骑奴时,平阳公主是嫁给了平阳侯曹寿(也叫曹时)了,所以才叫平阳公主的。后来,汉武帝遇上了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把卫子夫接进了宫里,卫青才从骑奴也进宫里当了侍卫。即使卫青这时情窦初开,也绝不敢又非分之想,他那时只是和奴才。后来平阳公主又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