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石勒是如何从奴隶逆袭为皇帝的?

石勒是如何从奴隶逆袭为皇帝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68 更新时间:2024/1/16 20:53:36

石勒曾言:“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姣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母,狐媚以其天下也。”可见石勒之心胸气魄。

石勒字世龙,原名石勹背小字匍勒,羯族上党武乡人(今山西榆社)。父辈都是匈奴别部羌渠部落的小帅,长大以后的石勒在并州一带替人种田糊口,永嘉乱起打破了石勒的平静日子,他被司马腾当奴隶卖到了山东。还好雇主看他有英气,非平常人没有为难他,从此他开始过起了流寇的生活。

石勒健壮雄武有胆略,善骑射,他和当时的流民汲桑(石勒之名即起之于汲桑)等十八骑带着几百匹马投靠了成都王司马颖的部将公师藩。公元307年汲桑羽翼丰富打着为司马颖报仇的名义攻打邺城的司马腾,石勒为前锋迅速打败了将军冯嵩,占领了邺城,杀死了司马腾,劫掠一番后又迅速的撤离了。

之后汲桑和石勒都打算投奔当对已在左国城立国的汉王刘渊(字元海),只是汲桑被并州的乞军田兰、薄盛杀死未能如愿。石勒运气好些投奔了刘元海,凭借着战功,石勒于公元308年刘渊称帝之时被封为辅汉将军、督山东征讨诸军事,成为了一方镇将,有了自己的人马和地盘。

在与群雄逐鹿北方之际石勒不忘收罗各地人才,其谋主张傧成了石勒的诸葛孔明,他还在军中成立君子营广纳北方衣冠之士,建立起了一个高效的幕僚机构,为他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人才基础。

公元310年刘渊去世,石勒依张傧之计杀了大将军王弥,顺利的成为并州刺史,督并幽二州诸军事。自此实力更是今非昔比。

公元318年汉赵帝国内乱,刘曜杀死了刘粲夺了皇位,石勒借机脱离了汉赵政权,319年,石勒于襄国(今河北邢台)自称大将军、大单于、领冀州牧,称赵王,后赵政权登上了历史舞台。公元329年石勒占洛阳,擒杀刘曜,灭亡了前赵,公元330年石勒登上了皇帝宝座,终于完成了从奴隶到皇帝的华丽转身。

晋惠帝太安年间,并州发生了大饥荒,百姓们被迫四散逃亡,胡人石勒给朋友郭敬出了个主意:“咱们不如把胡人引诱到冀州,然后趁机抓起来卖钱。”结果石勒就被并州刺史绑了起来,打算当作奴隶卖到山东扩充军饷。谁也没有料到,这位奴隶,后来竟然逆袭成了皇帝,翻遍二十四史,他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石勒,字世龙,羯族人,他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他常被人称为低配版的成吉思汗和小刘邦。羯族人是匈奴人的一个分支,汉朝初年匈奴空前强大,曾把刘邦困在白登山。不仅如此,匈奴人还四处抢掠,入侵中亚、西亚等地,把那里的人抓来当奴隶。逐渐形成了羯人,羯人卷头发、深眼窝、高鼻子、长着大胡子,凶猛彪悍,平时为匈奴人作苦役,战争时充当士兵。石勒的父亲就是羯族里的小头领,也还是奴隶。石勒出生在山西上党武乡县,据说出生时红光满天,人们都认为这孩子长大后一定能有出息。石勒小时候非常聪明,跟随父亲做苦役,他很会说话,周围的人都喜欢他。

当时正是西晋时期,十多岁的石勒跟着父亲到洛阳(晋朝京城)贩卖东西,第一次看到高峨的宫殿,繁华的街市,穿着华丽的达官贵人,心里非常羡慕,想想自己过着不如牛马的生活,心中感慨万千。可惜,石勒不识字,要是会写字就会有篇佳作流传后世。这时石勒只能倚着城门仰天长啸,这长啸似龙吟、如虎啸,久久在空中回荡。恰巧有位朝廷官员王衍路过,不知道是惊了他的美梦还是真听到了王者之音,王衍命人查看叫着何人,抓到后定斩不饶,以绝后患。哪知石勒已随父亲离开了洛阳,逃过一劫。到家后,石勒对洛阳的景物久久不忘,于是他闲暇时舞刀弄棒、骑马射箭,练就一身好武艺,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过上洛阳人的生活。

好景不长,风云突变,晋武帝司马炎死后,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司马衷天生痴呆,悍后贾南风心狠手辣,为夺权杀死了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引发了“八王之乱”,皇族之间刀兵四起、你争我夺、你死我活、打打杀杀,战乱不断,把个好端端的大晋朝搞得乌烟瘴气、血流成河。生逢乱世,石勒想安安稳稳当奴隶都不行了,庄稼绝收,没饭吃,就快饿死了,石勒和几个同伴一起逃跑,想到洛阳城去要饭。走到半路,正遇到官兵抓胡人充军饷(抓到胡人卖钱),石勒被抓,脖子上带上枷锁和同伴锁在一起,遭受像牲口一样的侮骂鞭打。后来被卖到了山东富户师欢家里。师欢家的田地紧挨着牧场,牧场主人叫汲桑,手下有好几百牧民,牛马成千上万。石勒在这里实现了人生的转折。

一日,汲桑在牧场放牧,一群梅花鹿受惊从草丛中蹿了出来。汲桑策马去追,却被落在了后面。突然一道黑影,快如闪电,刹那间按住了一只梅花鹿,速度比马还快。汲桑惊诧不已,勒住马,到了那人面前,此人正是石勒。石勒与汲桑攀谈起来,石勒十分了解马的习性,一眼就能看出马的优劣。汲桑非常佩服石勒,和石勒成了莫逆之交。得知石勒是师欢家的奴隶后,就找到师欢,说愿意花大价钱买下石勒。师欢乐得送个人情就把石勒送给了汲桑,汲桑不再让石勒当奴隶,恢复了石勒的自由,石勒非常感激。

后来,因战乱不止,汲桑自称大将军,组织起队伍保护家园。石勒成了汲桑的得力干将,石勒选拔了八个人做头目,后来增加到十八人,这十八人都骁勇善战,和石勒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号称“燕将十八骑”。

随着“八王之乱”的发展,局势不断变化。晋成都王司马颖被东海王司马越围困在洛阳,里无粮草、外无救兵,形势危急。这时,被当做人质留在洛阳的匈奴人刘渊出来说,主公莫急,我回匈奴去搬救兵,咱们内外夹击就可以打败司马越。司马颖没办法就答应了。刘渊回到匈奴,当了大单于。派兵去救司马颖,可还没等发兵洛阳就丢了,司马颖跑到了深山老林。刘渊只好回兵,大臣们说,大晋气数已尽,您应该当皇上。于是,刘渊就建国称汉,京都左国城。

汲桑派石勒攻下了附近的邺城,杀死了晋国新野王司马腾。占了邺城后,汲桑就作威作福了,手下人从仓库找了两件貂皮大衣,汲桑爱不释手。这个汲桑真是作死,怕自己没日子穿,大夏天的,穿了两件貂皮大衣显摆。坐在树荫下,让人扇扇子。可这貂皮大衣真暖和,加上天热,汲桑觉得火烧火燎的,大汗直流。要是平常人把大衣脱了不就得了,可汲桑不介意,一气之下把扇扇子的人都杀了。手下人见他如此残暴,就串通新野王的手下田兰把汲桑杀了。人们奔走欢呼,并作歌曰“士为将军何可羞,六月重茵披貂裘,不识寒暑断人头。雄儿田兰为他报仇。中夜斩首谢并州”。石勒见汲桑已死不得已带人投奔了刘渊。刘渊封石勒为大将军,派石勒攻打洛阳,几次都无功而返。

后来刘渊死了,刘聪当了皇帝,京城也迁到了平阳。这时“八王之乱”已经基本结束,司马越杀死了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独揽大权,他又立司马炽为怀帝。经过多年战乱,死伤无数,大晋王朝风雨飘摇、摇摇欲坠、岌岌可危。刘聪见时机已到就派刘曜、石勒去攻打晋国都城洛阳。东海王司马越领兵迎敌,然而晋怀帝却在背后与大臣联系要除掉司马越,司马越活活被气死。司马越身边太尉王衍决定秘不发丧,把司马越偷偷送回东海国安葬。半路石勒追兵赶到,将似出海蛟龙、兵如下山猛虎,把晋军杀得大败,王衍率众投降。石勒下令把晋朝的王公大臣以及军队十万多人全部杀死,还把司马越从棺材里拉出来砍了脑袋。另一路刘曜攻破洛阳,晋怀帝投降,刘曜焚毁宫殿,将珍宝抢掠一空,带着惠帝的小老婆羊后,押着司马炽回兵长安。

石勒继续向南,一直打到了长江边,准备占领江东建业。镇守建业的琅琊王司马睿派大将王导调集全部兵力抵挡,王导见来势汹汹,不敢硬碰硬交锋,下令坚壁清野,让石勒的军队找不到粮草。连降大雨,石勒的粮草供应不上,士兵饥饿难忍、又瘟疫流行,死伤惨重,堪堪支撑不下去了,万分紧急之际,石勒就想投降江东。石勒有个谋士叫张宾,很有才能,石勒称是自己的诸葛孔明。张宾说将军灭了晋国,杀死那么多的王公大臣,是晋国灭亡的罪魁祸首,投降了的琅琊王,恐怕是自寻死路,不如我们回兵北上,乘机占领河北,可雄霸一方。石勒想了想说,我军士气低落,如果回兵,王导的军队追来,恐怕你我也要身首异处。张宾说不能,江东的军队全部在这,如果我们撤退,他们远离江东,恐怕有人会乘机下手,端了他的老窝。石勒听从了张宾的意见,回兵占领河北,江东的军队果然没敢追杀,石勒转危为安。

不久,皇帝刘聪病重,下诏让石勒到都城辅政,石勒已在河北站稳了脚跟,兵强马壮,打了好几个胜仗。石勒见诏书,心想去朝廷哪有自己在这快活自在,遂不受诏。刘聪死后,国丈(皇上的老丈人)靳准立刘粲为皇帝,刘粲荒淫无道,本来靳准的女儿靳月光是太后,另一个女儿是皇后。可这个刘粲偏偏喜欢小妈不喜欢自己的老婆,上了太后的床。靳准知道后深以为耻。发动政变杀死刘粲,并把在京的皇族都砍了脑袋。还想派人拿着玉玺去江南要投降东晋。这时远在长安的中山王刘曜听说皇帝被杀,就自己称帝,改国号为赵,发兵攻打靳准。派人约石勒一起出兵,许诺灭了靳准封石勒为赵王。石勒出兵包围了靳准,靳准哪里是石勒的对手,被杀得连连大败,不得已想要投降石勒。而石勒的手下的兵将心念故主,鼓动靳准的弟弟靳明杀了靳准,拿着玉玺投降刘曜。石勒得到这个消息冲冲大怒,煮熟的鸭子却要让别人抢了,一怒之下,派自己的侄子石虎猛攻平阳。石虎是员猛将,非常残暴,没几天就攻占了平阳城,并残忍地下令屠城,百姓死伤无数,就连靳明从刘曜那搬来的救兵也被屠杀个干净。

石勒大获全胜,派一正一副两名使者到刘曜哪去报捷,刘曜也很高兴封石勒为赵王。哪成想,那名副使者不知吃了啥药,竟跑到刘曜面前说石勒让他们来是探听虚实的,暗中想造反,刘曜一听,气得把正使者杀了,把封石勒为王的诏书也撕了个粉粉碎。远在襄国城的石勒还做着当赵王的美梦,听逃回的随从说刘曜杀使者、撕诏书,一听一脚把桌子踢翻了,大骂道:我忠心耿耿,整个国家都是我打下的,要造反还用等到现在吗,刘曜这个混蛋,赵王用你封吗,赵王你当得我也当得。于是,石勒自称赵王,建都襄国城。由于刘曜、石勒都称赵,史上把刘曜称前赵,石勒为后赵。后赵很快就占领了冀州、幽州、并州,还向南占领了豫州。

石勒见后方稳定就挑起了和前赵的战争,后赵侵入前赵疆界杀死很多百姓还掠走一万多人口,刘曜大怒,亲自带兵攻打后赵,后赵大将石虎见来势凶猛,吓得撒腿就跑,刘曜追上来杀死后赵军队无数,守城的官员也纷纷投降,很多城池归了前赵。前赵的军队包围了洛阳,眼见得就要打到后赵都城,后赵朝野一片大乱,石勒打算亲自领兵迎战。大臣程遐、徐光等谏道:刘曜来势正猛,大王如若出战,怕是胜算不大,洛阳城池坚固,刘曜轻易不能攻下,等到刘曜军队士气消耗殆尽,咱们一鼓作气,刘曜可擒。

刘曜攻洛阳城百日不下,士卒将帅逐渐没了斗志,慢慢变得懈怠。刘曜从小嗜酒如命,每天喝得酩酊大醉,在梦里征战。石勒见时机已到,带领人马偷袭刘曜大营。刘曜毫无防备,还在呼呼大睡,闻报慌忙上马,不知是何原因刘曜的宝马良驹突然倒地死了,还把刘曜摔了个够呛。刘曜连忙抓了匹小马骑上就跑,边跑还喝了一斗酒,这不找死吗。刘曜醉醺醺的不分东西南北乱跑,跑到了一处石头渠,当时冬天,石渠里的水冻了冰,马本来就小,刘曜太胖,压得小马跑快,冰面光滑,小马体力不支摔倒在冰面,把刘曜甩出去老远。后赵兵丁一拥而上把刘曜身上扎了十多处大窟窿,还好没扎到要害,留了条小命,五花大绑被生擒活捉。

刘曜被押到石勒面前,石勒让他给留守都城的太子刘熙写信投降,刘曜却让刘熙跟石勒接着干,别在乎老子。石勒一见刘曜不可救药,一刀了结了他的性命。刘熙也是个笨蛋一听刘曜被杀,吓得撒腿就跑了,跑得慢的文武大臣都投降了后赵。后来刘熙也被石虎抓到了,连同王公贵族三千多人一起杀了,前赵灭亡,石勒统一了北方。众文武大臣纷纷奏请石勒称帝,石勒还忸怩作态自称天王,行皇帝事,就是不叫皇上干皇帝的事。在大臣们一再固请下,公元330年9月,石勒即位当了皇帝。

石勒出身奴隶深知民间疾苦,在位期间轻徭薄税,政令严明。他发明了考试,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当了皇帝后还不忘乡里,把老邻居们请来一起喝酒,有个叫李阳的年轻时和石勒打过架,不敢来,石勒专门把他请来说以前我饱受你的老拳,我也对你下了毒手,咱俩早就扯平了。还给了李阳个官,乡邻们对他都很感恩。还有黄瓜也是从石勒开始传到我国的,黄瓜以前叫胡瓜,番邦进贡给石勒,石勒尝了尝,清脆解渴,问使者这瓜叫啥,使臣知道石勒自己是胡人,不愿意别人提胡字,就作诗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此后黄瓜就在民间流传起来,老百姓也吃上了。石勒虽不识字,但喜欢听别人读书,尤其是《汉书》,边听还能边评点。

据《资治通鉴》载:赵主勒大飨群臣,谓徐光曰:“朕可方自古何等主?”对曰:“陛下神武谋略过于汉高,后世无可比者。”勒笑曰:“人岂不自知!卿言太过。朕若遇汉高祖,当北面事之,与韩、彭比肩;若遇光武,当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宜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效曹孟德、司马仲达欺人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群臣皆顿首称万岁。大概是说,一次石勒大宴群臣,问大臣徐光我可以和前代那个君王相比啊。徐光说你比汉高祖刘邦能耐大,后世君王更没有和你相比的。

石勒说:你说得太过了,人得有自知之明,如果我碰上刘邦,我只能是他手下的大将,跟韩信彭越差不多;要是碰上刘秀,说不定我能打败刘秀,谁得天下还不一定呢。但为人要光明磊落,我不会像曹操、司马懿那样欺负人,用下三滥的手段窃取天下。

这也许就是石勒的自我评价。

司马光曾说:勒以渊聪残隶,崛起皂枥之间,连百万之众,横行天下,斩丧晋室。东擒苟、北取王浚、西逐刘琨、南举兖豫,皆如俯拾地芥。刘曜席战胜之威,长驱伊洛,有并吞山东之志,勒举鞭一麾,曜然就缚,遂兼其国,奄有中区,羌氐咸服其才,不有过人者能如是乎。司马光说石勒有过人之处。石勒少年立志,遇汲桑转变了人生,后经征战,雄霸北方,面南称帝,从一个卑贱的奴隶华丽变身为至高无上的君主。怎不让人慨叹:时势造英雄。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有些帝王为何以孝为谥号,如汉孝文帝,汉孝武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孝者最忠。孝报恩不救回报,恒义难得。作为皇帝,无忠字可讲,以孝诱臣忠于!用孝者多。我小解不认同!中国古代帝王除一般都有庙号、谥号、尊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有

  • 听信谗言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听信谗言的典故。是亲佞臣洙。。战国时期赵国幽缪王中秦国反间计,听信身边奸臣郭开谗言。在赵国即将开战的时候,杀大将李牧,司马尚,而亲佞臣诛,无辜忠诚良将,秦军过了三个月,乘赵军营中没有大将可用,派王翦乘机攻击,打败赵军,平定了东阳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秦军迅速攻下邯郸,俘虏赵王迁及颜聚。这个典故应

  • 为何秦昭襄王要杀掉白起?真的是他听不出范雎的谗言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这倒是个很有见地的问题。不然,人们往往会忽略这个问题,以为白起死于范雎的谗言。仔细分析秦昭襄王,就会发现问题远非范雎谗言这么简单。秦昭襄王是一个很明智、善于决断的人,但又是一个性格比较温和的人,并没有什么争权夺利、名誉地位之心,可以说是一个心地比较纯洁的人。自19岁即位,朝政大权就由母亲宣太后和舅父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孝道是修身立品的君子之道,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传统,儒家思想的陶熏。现在以古时人不同,如今出外谋生的人多,不能在父母身旁照顾,但为事业和自己小家庭打拚在外,也是一种孝,通过金钱赡养父母,时节探望等,都是孝顺的延续,不拘一格的义务感和尊敬系新时代的进步。不拘小节,孝义长注心间,在于尊老爱幼的日常言

  • 在古罗马,奴隶主买来的奴隶是怎么生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罗马的法律里,人是指有承担义务和相应权利的主体。而奴隶不具有法律人格,不能享有权利义务主体,换句话说奴隶没有人身权,婚姻权,自由权,财产权。罗马公民买个奴隶和买只阿猫阿狗是一样的。一.奴隶是怎么来的在爱琴海的奴隶交易市场,天还没有亮,市场就热闹起来了,一群群等待出售的奴隶们脖子上套着小木牌,上面

  • 历史上,自大、自以为是,听信谗言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一个王朝的兴衰败亡,跟当朝统治者的品行,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众所谓国君的一言一行关乎国家的江山社稷。社稷兴亡,国君有最大的责任。周幽王逢火戏诸侯图比如周幽王宠爱贵妃褒姒,褒姒有一段时间闷闷不乐,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叫宫里的太监点燃城墙上的烽火台。大家知道古时候不像现在,没有通讯设备。打仗靠举火为号。各

  • 秦始皇时期有哪些历史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1荆轲刺秦王2和氏璧3孟姜女哭倒长城4秦始皇统一中国任兄今天来说下自己所知道的秦始皇时期的历史典故。荆轲刺秦王秦国军队不断向北扩张,占领了赵国邯郸后,逐渐接近燕国地域,燕太子丹也不得不采取行动。于是历史上有了易水送别和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燕太子丹和荆轲筹备工作过后,到了采取实际行动的时候了。最终燕太子

  • 汉元帝听信宦官之言,逼死恩师萧望之是谁之过?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最直接的责任人当然是石显、弘恭的阴谋诡计,以及汉元帝的糊涂。但是从根子上讲,萧望之之死,是儒家与法家的思想阵地抢夺战,是权力斗争的结果,也是自汉武帝崇儒政策以来,法家对新兴的儒家思想,最后一次反击战。萧望之冤死事件汉宣帝驾崩前,为太子刘留下了一个三人的辅政团队,他们是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光禄勋前将军

  • 卫青是不是自小当奴隶时就已经爱上平阳公主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卫青自小当奴隶时爱上平阳公主是不可能的。卫青在给平阳公主当骑奴时,平阳公主是嫁给了平阳侯曹寿(也叫曹时)了,所以才叫平阳公主的。后来,汉武帝遇上了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把卫子夫接进了宫里,卫青才从骑奴也进宫里当了侍卫。即使卫青这时情窦初开,也绝不敢又非分之想,他那时只是和奴才。后来平阳公主又嫁

  • 历史上有哪些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一些著名的人物,年少时,争强好斗,不务正业,危害乡邻。但长大后,开始明白事理,读书明志,干出了一番事业,为家乡,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可谓青史留名。这样的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例子有很多。周处周处,西晋大臣、将领。他年少时,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害。另外,当地的河中有蛟龙,山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