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帝王祭拜哪些神明?

古代帝王祭拜哪些神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120 更新时间:2024/1/21 5:11:21

据明清两朝史料记载,明清两朝每年冬至日的圜丘祭天,继承古代郊祀最主要的形式,礼仪极其隆重与繁复。

现简介如下:

祭前准备:每当祭日来临之前,必须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不管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亦在所不惜。如:对天坛内各种建筑及其设施,进行全面的大修葺。修整从紫禁城至天坛皇帝祭天经过的各条街道,使之面貌一新。祭前五日,派亲到牺牲所察看为祭天时屠宰而准备的牲畜。前三日皇帝开始斋戒。前二日书写好祝版上的祝文。前一日宰好牲畜,制作好祭品,整理神库祭器;皇帝阅祝版,至皇穹宇上香,到圜丘坛看神位,去神库视边豆、神厨视牲,然后回到斋宫斋戒。祀日前夜,由太常寺卿率部下安排好神牌位、供器、祭品;乐部就绪乐队陈设;最后由礼部侍郎进行全面检查。

祭位设置:圜丘坛专门用于祭天,台上不建房屋,对空而祭,称为露祭。祭天陈设讲究,祭品丰富,规矩严明。在圜丘坛共设七组神位,每组神位都用天青缎子搭成临时的神幄。上层圆心石北侧正面设主位--皇天上帝神牌位,其神幄呈多边圆锥形。第二层坛面的东西两侧为从位--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牌位,神幄为长方形;神位前摆列着玉、帛以及整牛、整羊、整豕和酒、果、菜肴等大量供品。单是盛放祭品的器皿和所用的各种礼器,就多达七百余件。上层圆心石南侧设祝案,皇帝的拜位设于上、中两层平台的正南方。圜丘坛正南台阶下东西两侧,陈设着编磬、编钟、钟等十六种,六十多件乐器组成的中和韶乐,排列整齐,肃穆壮观。

祭天时辰:为日出前七刻,时辰一到,斋宫鸣太和钟,皇帝起驾至圜丘坛(按记载从故宫到圜丘,只能步行,不能乘坐车驾),钟声止,鼓乐声起,大典正式开始。此时,圜丘坛东南燔牛犊,西南悬天灯,烟云缥缈,烛影剧院摇红,给人以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

祭典程序

①迎帝神:皇帝从昭享门(南门)外东南侧具服台更换祭服后,便从左门进入圜丘坛,至中层平台拜位。此时燔柴炉,迎帝神,乐奏始平之章。皇帝至上层“皇天上帝”神牌主位前跪拜,上香,然后到列祖列宗配位前上香,叩拜。回拜位,对诸神行三跪九拜礼(祭天,是皇帝唯一需要行三跪九叩大礼的仪式)。

②奠玉帛:皇帝到主位、配位前奠玉帛,乐奏景平之章,回拜位。

③进俎:皇帝到主位、配位前进俎,乐奏咸平之章,回拜位。

④行初献礼:皇帝到主位前跪献爵,回拜位,乐奏奉平之章,舞干戚之舞。然后司祝跪读祝文,乐暂止。读毕乐起,皇帝行三跪九拜礼,并到配位前献爵。

⑤行亚献礼:皇帝为诸神位献爵,奏嘉平之章,舞羽龠之舞。回拜位。

⑥行终献礼:皇帝为诸神位依次献爵,奏永平之章舞羽龠之舞。光禄寺卿奉福胙,进至上帝位前拱举。皇帝至饮福受祚拜位,跪受福、受祚、三拜、回拜位,行三跪九拜礼。

⑦撤馔:奏熙平之章。

⑧送帝神:皇帝行三跪九拜礼,奏清平之章。祭品送燎炉焚烧,皇帝至望燎位,奏太平之章。

⑨望燎:皇帝观看焚烧祭品,奏佑平之章,起驾返宫,大典结束。

祭天戒律:祭天大典,是封建皇帝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以独享祭祀上帝权力体现其合法地位,也为向人民展现君权神授的观念。为了达到其宣扬神权以维护皇权的目的,要求输祭天事条的人员,不得有任何差错,否则要予严惩。如在《大清律》中明文规定:每逢祭祀,于陈祭器之后,即令御史会同太常寺官遍行巡查,凡陪祀执事各官,如有在坛庙内涕唾、咳嗽、谈笑、喧哗者,无论宗室、觉罗、大臣、官员,即指名题参。因此,凡随祭人员无一不是诚惶诚恐,胆战心惊的。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六,他到圜丘坛举行常雩礼求甘雨,有三件事使他不满而惩办了一些官员。

对祭坛祝版上的文字写得不够工整而不满,对具服台更衣幄次所设的坐褥不够整齐而不满,对按规定应悬挂三盏天灯而少悬了一盏而不满,对此三件小事,乾隆大发雷霆,下令查办。结果,工部尚书罗源汉、右侍郎诺穆亲、礼部尚书德保、侍郎德明等人,均被革职。尤其工部侍郎徐绩受处分最重,革职后被发配新疆。同时,有关官员也被“查明革职,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尽管佛教人士立论海阔天空,把释迦牟尼吹得天上地下都通吃,但是古代的皇帝,除了祭祀上帝要行跪拜大礼以外,进寺庙还拜佛不拜佛呢?答案是不拜。各朝代关于宫廷礼仪的文献,没有关于皇帝拜佛的仪式。

关于皇帝应不应该拜佛的问题,正史中从未将其作为一个严肃话题加以讨论,在野史倒曾经有提及。

北宋文豪欧阳修退休后终老于颖州(现名为阜阳),闲暇之余,写下不少当朝的八卦新闻,结集为书,名为《归田录》。书中许多事情系他亲身经历、见闻,加上他一代文豪的身份,这些八卦应该算是比较可信的史料。

此书记载的第一条八卦便是关于宋太祖的,如同新闻联播一样,最高级别的行政长官的新闻总是占第一位的。

这条八卦写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初次去相国寺视察,在佛像前烧香时,赵匡胤是个有仁德的皇帝,就想着不礼拜的话未免有失态不敬,但因为没有可循的先例,就突然犹豫不决,问左右众多陪同领导视察的大小官员、僧人:“寡人应该下跪去拜呢?还是不拜?”

一个叫赞宁的僧录(中央最高僧官)回答说:“见在佛不拜过去佛。”(明朝人蒋一葵在《山堂外记》中亦记有此事,为“现在佛不拜过去佛。”)

可见在僧侣的心目中,佛不是神,佛就是人,就是人做的,皇帝也就是佛,皇帝不需要拜佛。

但要是某个僧侣敢建议皇帝不祭天,不祭拜皇天上帝的话,那么他可能会掉脑袋。

皇帝把祭天这样的对人有益的礼仪交给自己独揽,然后把拜佛这样的自愚自乐的礼仪交给其他人。和尚们推进了对皇帝的神化,阻隔了普通百姓对皇天上帝的认识,但是他们却不敢对皇帝这么去做,民众离开了对皇天上帝的认识,不可避免的就会以为皇帝、佛就是至上的神明,在中国,客观地看来佛教是皇权专制的帮凶。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泰山有什么传说?古代帝王封禅泰山是出于怎样的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泰山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有着特殊地意味,它是国泰民安、天人合一思想的具象化。泰山的传说有很多,与封禅有关的传说有两点:1、盘古开天世界初成,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盘古诞生了。那个时候,宇宙一片混沌,盘古大帝便拿着手中的巨斧狠狠劈去,一声声巨响过后,天和地终于分开。天空和大地分开过后,为了防止天和地合在

  • 古代君王和知识精英祭天、拜祖,能说明他们相信鬼神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自古以来,帝王和百姓都要举行祭天、拜祖等大典,但并不是说帝王就相信世界上有鬼神存在,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震慑百姓,让他们对自己的统治服服帖帖,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易经》中曾说:“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归”。也就是说,古代圣贤相信鬼神,只是为了教化百姓,使他们诚心服从。可见,他们只是把鬼神作为招牌

  • 在中国古代皇帝中,哪个皇帝最痴情?哪个皇帝最风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最痴情皇帝明孝宗朱佑樘。明孝宗朱樘,汉族,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佑樘(弘光)皇帝的后宫只有皇后张氏一人,恩爱如民间夫妇。没有什么动人的故事情节,面对无尽的诱惑,他能始终如一地爱自己的妻子,难能可贵,其实爱情本来就是平平淡淡的,而放在高贵处的平淡的东西,就不是那么平淡。最风流皇帝宋度宗赵二十五岁即位

  • 刘伯温临终前不准子孙学帝王之术,那他的后代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1375年,明太祖洪武八年,明朝开国功臣刘基刘伯温因病去世,从此刘伯温家族伴随着整个大明王朝不断起起伏伏!刘伯温的遗训:子孙不要出仕,否则不利。据刘伯温的神道碑铭记载,刘家子孙曾经流传着一个刘伯温的遗训。刘伯温临死前告诫自己的儿子刘琏和刘,你们不要再出仕为官,也不要让子孙出来做官,否则对刘氏家族非常

  • 历史文化中,老天爷和阎王爷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二位爷都不好惹!老天爷主宰着自然界的大事小情谁也无法阻止。老天爷要下雨你打伞都不好使,要下暴雪说让你开不开门就开不开门,说今年颗粒无收你就挺着,说刮龙卷风就让你房倒屋塌……阎师傅掌控着人的生死大权,铁面无私爱谁谁。叫你三更死活不到五更,每天翻着生死簿看谁不顺眼就找个借口叫你过去给好人腾地方。真要说二

  • 周朝的国家干部和人才选拔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周朝,是一个以分封制为国家制度的王朝,它是一个由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组成的王朝。因为周王朝是分封制王朝的性质,决定了周王朝势必是一个贵族社会。所以,在周王室有威严的西周和春秋时期,周朝的国家干部和人才选拔机制是以“世禄世卿制”为基础,以各种不同方式的“考察制度”为辅助的一种人才选拔流程,简单的说,就是王

  • 玉皇大帝和人间帝王所戴冕旒冠有什么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蔷薇看中国,根据很多造像和书中记载,玉皇大帝的穿戴打扮是:身着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玉皇大帝这样的打扮就是中国古代皇帝祭祀上天时的冠服打扮!中国古代帝王戴的冕冠的顶端有一块长形冕板,名叫“延”。延通常是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延的前后檐,垂有若干串珠玉,以彩线穿组,名为:“冕旒”。冕旒的

  • 管仲曾用弓箭射杀齐桓公,后来是如何被齐桓公重用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主要还是能力强整个事件的完成故事网上随便都能找到,齐桓公能用管仲,主要归功于鲍叔牙,鲍叔牙跟小白透露了当年的一件事。齐僖公有三个儿子,小白是最不被看好得意一个,齐僖公委托鲍叔牙辅佐小白,鲍叔牙不愿意,装病不接受,管仲劝鲍叔牙说:“另外两个公子不行,小白为人成熟,不耍小聪明,是成大事的人,除了我没人理

  • 万历皇帝庙号中的“神”字,是褒义还是贬义?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肯定是贬义。万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却有三十年消极怠工(不上朝)的记录。有人说,明亡于崇祯,实亡于天启,始亡于万历。历史对万历的定义就是一个昏君,这个没有太大的争议,因此“神宗”这个庙号肯定是庙号,是古代帝王驾崩后,在太庙立室奉祀而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古代帝王真正有庙号开始于

  • 古代谋士中,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刘伯温是同一个人的转世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你应该说的是一则神话故事吧,那应该把张良换成孙膑。故事是这样的。话说姜子牙在大封神仙之后,本想回昆仑山,修行成仙,奈何受到原始天尊点拨,说姜子牙这具身体根骨奇差,不能成道,建议姜子牙舍弃肉身,重新投胎转世再度修行,并许诺了大罗金仙位。于是姜子牙舍弃肉身,去地府投胎转世,而要修道成仙,必须需要拥有九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