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上首位弑父篡位的帝王是谁?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史上首位弑父篡位的帝王是谁?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393 更新时间:2024/2/17 8:29:53

史上首位弑父篡位的帝王是2600多年前的芈(mi)商臣,也就是历史上春秋时期的楚穆王

芈商臣是楚成王芈熊恽的长子,楚成王在位期间立长子商臣为太子,意思是楚成王百年之后由他继位。

相传商臣长得有点寒碜,史书记载:【蜂目豺声】,意思是眼睛像黄蜂的眼睛,声音像豺狼嚎叫,确实有点吓人。

当时令尹(相当于丞相)子上急忙向楚王进谏道:“大王,立太子乃国之根本,不要急于一时。

君王年纪还不算大,如果以后有宠幸的妃子生了你喜欢的儿子,到时再废黜太子就会引起祸乱,我建议大王还是等段时间再立太子吧。”

讲真(丞相)子上说得不无道理,民间这种说法叫做“宁肯无了有,不可有了无”。不立商臣他也没得说,一旦确立再废黜就会惹来麻烦。

但楚成王一意孤行,没有采纳丞相的建议,仍立商臣为太子。

(楚成王)

时间过得很快,n年后,子上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原来楚成王移情别恋,不再喜欢商臣的母亲,转而迷恋小儿子的母亲,历史上老套的“废长立幼”一幕出现了。

“老爸要废自己的太子位,立弟弟的消息”传到了商臣耳朵里了,商臣急忙求计于老师潘崇。

“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潘崇望着一脸焦急的商臣说:“现在最要紧是求证一下消息的真实性。”

“老师,这事总不能直接问我父亲吧?”

潘崇微微一笑道:“当然不能这么直接了,太子何不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呢?”

潘崇附在太子耳边一阵嘀咕……

(太子商臣)

原来老师为商臣出了一个主意,让他找到姑姑,然后故意激怒姑姑,姑姑在愤怒之下就会把楚王“废长立幼”之事不由自主说出来,这样就可证实消息的真实性。

潘崇十分了解楚王的性格,每逢大事必先和妹妹商量,“废长立幼”之事姑姑最清楚。

果不其然,姑姑被商臣故作傲慢和不尊重的态度彻底激怒了,口无遮掩大怒道:“就凭你这德行,怪不得你老爸要废黜你,早就该废了你!”

商臣默不作声转身而去。

回到家里,老师看到垂头丧气的商臣明白了一切。于是问:“假如废黜你的太子位,你能安心侍奉你弟弟吗?”

商臣答:“不能”。

潘崇问:“你能逃亡其他国家吗?”

商臣答:“不能”。

潘崇问:“你能发动政变吗?”

商臣毫不犹豫答:“能”。

老师大笑道:“那还等什么呢?”

(商臣发动政变)

公元前262年,商臣率领宫中禁卫军突然发动政变,楚成王成了儿子的阶下囚。

商臣杀死了弟弟王子职,逼迫老爸自尽。

此时楚成王后悔莫及,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把攥在儿子手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拖延期间。

楚成王提出临死前吃一顿熊掌。此时商臣早己等的不耐烦了,上前一步对老爸说:“上路吧,到阴间吃熊掌去吧”,说着一刀砍死了老爸。

老爸一死,商臣即位,是为楚穆王。

虽然楚穆王弑父篡位名声不佳,是历史上的首位大逆不道之人,但接下来治理国家还是相当不错的。

楚穆王最大的功绩就是开疆拓土,使楚国的国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为楚国成为“春秋五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614年,楚穆王商臣去世,其子熊旅即位,是为楚庄王(后来春秋五霸之一)。

综上所述,我认为楚穆王发动政变有迫不得已的原因,毕竟“废长立幼”是古代之大不幸,商臣除了长得难看点外并没有犯错,楚成王凭个人喜好不顾国家安稳,动摇国之根本,实属自取其祸!

楚穆王于人伦有愧,但于国有功,这也是后人没有讨伐他的原因之一。

文/秉烛读春秋

这个人就是南北朝时期,南宋的第四任皇帝,刘劭。他是宋文帝刘义隆和皇后袁氏的儿子,也是南宋的太子。在他17岁那年,刘义隆就让他迁居东宫,正式立为太子。刘义隆对他那可是十分宠爱,从小就为他修建了精美的宫殿,对刘劭的要求那可说得上是统统答应,刘劭就在自己东宫里面养了只卫队,后面在运营之下甚至达到了万数。而这,也是刘义隆为自己埋下的祸根。

后面刘劭长大了,干了很多过分的事情,由于害怕被他爹刘义隆发现,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严道育的唆使之下,以巫蛊之法来诅咒刘义隆。从这里开始,这个人心里已经变得扭曲了,他父亲刘义隆从小就疼爱他,而他竟然以这种鬼法术来诅咒自己的亲生父亲。后面他自己处理事情不当,下面的一个宦官把这个事情告诉刘义隆,刘义隆虽然震怒,但他还是看在自己儿子请罪态度非常诚恳的份上,就没有深究这个事情。之后刘义隆在无意间得知,自己儿子刘劭还在和之前唆使他的严道育有来往,当时他那个气得啊,雷霆震怒之下立刻呼唤刘劭以及他的玩伴刘回朝,并且决定要废刘劭的太子,赐死刘。而在召回之后,却又心软迟迟未做决断。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胆大包天的儿子刘劭在听到风声之后,直接做出了弑父篡位的决定。刘劭于二月二十二日晚上,直接召集自己东宫中的亲信将士两千余人,在次日凌晨闯入宫中,让自己的将士直接砍死了自己的父亲宋文帝刘义隆,以及他父亲的一个亲信江堪,自此,他自封为帝,但四方无人肯从,登基一日群臣朝贺的仅有数十人。

而刘义隆另外一个不受宠爱,在外带兵的儿子,知道此事以后,痛哭流涕,为父亲的死去感到深深的悲伤,他整合了自己手下的人以及四方同样反对刘劭的人,杀入京城,将刘劭斩于牙门,并将与其相关之人统统杀死,以报父亲大仇。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晁错明知自己不得善终,为何还要一意孤行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血浓于水,疏不间亲,常情之至理。错逆理悖情而为,岂可善终?初高祖以同宗王牧天下,择亲疏而置枢要。是时犹赐姓亲近之臣以充王室,分守四方,天下浑一于刘氏。高祖临崩,与诸臣杀白马为誓,自兹异姓不可封王,是鉴秦之乱起,二世而终之敝也!乱生于外,传檄可平;变生于内,诸侯共讨。择善而举,天不易姓。经吕氏乱政,文

  • 东吴皇帝孙皓为什么如此残暴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孙皓是三国时期,吴国最后一个皇帝,在位(公元264年一公元280年)十七年,本来是有一翻作为的,可是他当皇帝一年以后开始沉湎于酒色,大兴土木营建宫室。孙皓另一个爱好是喜欢杀人娱乐。剥面皮,凿眼,剁脚,锯头,凡是让他盯上的大臣,很虽便的安个罪名大刑伺候,残暴无比。孙皓如此残暴和他生长的环境有关。吴国大

  • 武则天为大唐做出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打击了保守的阀贵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稳定了边疆形势,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武则天为大唐大周做了很多大事好事和贡献,她所治理的天下太平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出现大的战乱和动荡武则天作为一代明君女皇,为大唐大周做了很多大事好事和贡献,她所治理的天下,太平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出现大的战乱和动荡。但是我

  • 为什么写悯农的李绅和凿壁偷光的匡衡成名后会成为巨贪?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我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俗人,没有多少境界。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没有期望孩子将来有多大的出息。仅仅觉得能有一份工作,混个饭吃,不必很操心,也不用担多大的风险,不必付出很多的辛苦,可能碌碌一生,但只要平平稳稳,快快乐乐,也就行啦。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起了孩子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就此说几句吧。孩子小时候,我时常

  • 朱元璋在执政期间手段非常的残暴,为何还可稳坐皇帝位置?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残暴,是对他的大臣,而对于百姓,他是一位圣君。朱元璋是一个白手起家的皇帝,童年时间,家里饿死一堆人,走投无路之时,选择了造反。造反起家的朱元璋,不相信任何大臣。刚刚登基的时候,开始对大臣进行封赏。然而,天下稳固了,开始了“兔死狗烹”的模式。朱元璋在位之时,杀掉了几乎所有能威胁他的人,“洪武四大

  • 因李世民用魏征,“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所以才有“贞观之治”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我是关中王,来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和一大批文臣武将共同努力,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魏征是其中敢于直谏的代表,人们对唐太宗和魏征最深的印象是一个明君能虚心纳谏,一个性格耿直敢于直谏。唐太宗用的贞观年号出自《易经》“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思是以

  • 一意孤行而成功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展开全部马云1995年3月,马云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辞职,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万多,凑足了2万元准备创业。1995年4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员工是马云、马云夫人张瑛和何一兵。1995年5月,中国黄页正式上线,马云开始从身边的朋友做生意。此时,离

  • 为什么古代有像商鞅、张居正那样的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君王贤德,治国又太垃圾。能驾驭人才,自己却不能治国,只好选德才兼备的能让辅佐。如果君王和商鞅,张居正那样的才能。商鞅,和张居正该抄家灭门不知多少回了。君王治世能人,希望得天下辅佐的相对于他是庸才,又不是庸才。只有君王是庸才,但不甘心庸政,所以启用一些信得过的良才辅佐,为他办事。一个是关键时机、一

  • 永乐、洪熙、宣德时期的名臣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不想谈明朝,谈到明朝心里很沉重。更别说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有什么名臣名相,这是一个名偷,名盗都没有的万马齐喑的朝代,就见朱家那班暴君昏君上蹿下跳,最后把国家社稷玩完的身影...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置丞相一职的国家,君主的意义是君权神授,天命所归,他解决的是国家政权来源的合法性问题,至于如何治理国家,这

  • 古往今来,有哪些杰出的儒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笔者心目中的儒将非开国元帅叶剑英莫属。叶剑英元帅广东省梅县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苏联共产主义劳动大学,首任黄埔军校教官,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二代资深的创始人之一。叶剑英元帅没有像彭德怀元帅,林彪元帅,粟裕大将那样指挥大兵团作战,他所做的事情有时比战场上更为惊险,本人举一两例如下:最为惊险的是在中央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