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位弑父篡位的帝王是2600多年前的芈(mi)商臣,也就是历史上春秋时期的楚穆王。
芈商臣是楚成王芈熊恽的长子,楚成王在位期间立长子商臣为太子,意思是楚成王百年之后由他继位。
相传商臣长得有点寒碜,史书记载:【蜂目豺声】,意思是眼睛像黄蜂的眼睛,声音像豺狼嚎叫,确实有点吓人。
当时令尹(相当于丞相)子上急忙向楚王进谏道:“大王,立太子乃国之根本,不要急于一时。
君王年纪还不算大,如果以后有宠幸的妃子生了你喜欢的儿子,到时再废黜太子就会引起祸乱,我建议大王还是等段时间再立太子吧。”
讲真(丞相)子上说得不无道理,民间这种说法叫做“宁肯无了有,不可有了无”。不立商臣他也没得说,一旦确立再废黜就会惹来麻烦。
但楚成王一意孤行,没有采纳丞相的建议,仍立商臣为太子。
(楚成王)
时间过得很快,n年后,子上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原来楚成王移情别恋,不再喜欢商臣的母亲,转而迷恋小儿子的母亲,历史上老套的“废长立幼”一幕出现了。
“老爸要废自己的太子位,立弟弟的消息”传到了商臣耳朵里了,商臣急忙求计于老师潘崇。
“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潘崇望着一脸焦急的商臣说:“现在最要紧是求证一下消息的真实性。”
“老师,这事总不能直接问我父亲吧?”
潘崇微微一笑道:“当然不能这么直接了,太子何不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呢?”
潘崇附在太子耳边一阵嘀咕……
(太子商臣)
原来老师为商臣出了一个主意,让他找到姑姑,然后故意激怒姑姑,姑姑在愤怒之下就会把楚王“废长立幼”之事不由自主说出来,这样就可证实消息的真实性。
潘崇十分了解楚王的性格,每逢大事必先和妹妹商量,“废长立幼”之事姑姑最清楚。
果不其然,姑姑被商臣故作傲慢和不尊重的态度彻底激怒了,口无遮掩大怒道:“就凭你这德行,怪不得你老爸要废黜你,早就该废了你!”
商臣默不作声转身而去。
回到家里,老师看到垂头丧气的商臣明白了一切。于是问:“假如废黜你的太子位,你能安心侍奉你弟弟吗?”
商臣答:“不能”。
潘崇问:“你能逃亡其他国家吗?”
商臣答:“不能”。
潘崇问:“你能发动政变吗?”
商臣毫不犹豫答:“能”。
老师大笑道:“那还等什么呢?”
(商臣发动政变)
公元前262年,商臣率领宫中禁卫军突然发动政变,楚成王成了儿子的阶下囚。
商臣杀死了弟弟王子职,逼迫老爸自尽。
此时楚成王后悔莫及,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把攥在儿子手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拖延期间。
楚成王提出临死前吃一顿熊掌。此时商臣早己等的不耐烦了,上前一步对老爸说:“上路吧,到阴间吃熊掌去吧”,说着一刀砍死了老爸。
老爸一死,商臣即位,是为楚穆王。
虽然楚穆王弑父篡位名声不佳,是历史上的首位大逆不道之人,但接下来治理国家还是相当不错的。
楚穆王最大的功绩就是开疆拓土,使楚国的国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为楚国成为“春秋五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614年,楚穆王商臣去世,其子熊旅即位,是为楚庄王(后来春秋五霸之一)。
综上所述,我认为楚穆王发动政变有迫不得已的原因,毕竟“废长立幼”是古代之大不幸,商臣除了长得难看点外并没有犯错,楚成王凭个人喜好不顾国家安稳,动摇国之根本,实属自取其祸!
楚穆王于人伦有愧,但于国有功,这也是后人没有讨伐他的原因之一。
文/秉烛读春秋
这个人就是南北朝时期,南宋的第四任皇帝,刘劭。他是宋文帝刘义隆和皇后袁氏的儿子,也是南宋的太子。在他17岁那年,刘义隆就让他迁居东宫,正式立为太子。刘义隆对他那可是十分宠爱,从小就为他修建了精美的宫殿,对刘劭的要求那可说得上是统统答应,刘劭就在自己东宫里面养了只卫队,后面在运营之下甚至达到了万数。而这,也是刘义隆为自己埋下的祸根。
后面刘劭长大了,干了很多过分的事情,由于害怕被他爹刘义隆发现,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严道育的唆使之下,以巫蛊之法来诅咒刘义隆。从这里开始,这个人心里已经变得扭曲了,他父亲刘义隆从小就疼爱他,而他竟然以这种鬼法术来诅咒自己的亲生父亲。后面他自己处理事情不当,下面的一个宦官把这个事情告诉刘义隆,刘义隆虽然震怒,但他还是看在自己儿子请罪态度非常诚恳的份上,就没有深究这个事情。之后刘义隆在无意间得知,自己儿子刘劭还在和之前唆使他的严道育有来往,当时他那个气得啊,雷霆震怒之下立刻呼唤刘劭以及他的玩伴刘回朝,并且决定要废刘劭的太子,赐死刘。而在召回之后,却又心软迟迟未做决断。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胆大包天的儿子刘劭在听到风声之后,直接做出了弑父篡位的决定。刘劭于二月二十二日晚上,直接召集自己东宫中的亲信将士两千余人,在次日凌晨闯入宫中,让自己的将士直接砍死了自己的父亲宋文帝刘义隆,以及他父亲的一个亲信江堪,自此,他自封为帝,但四方无人肯从,登基一日群臣朝贺的仅有数十人。
而刘义隆另外一个不受宠爱,在外带兵的儿子,知道此事以后,痛哭流涕,为父亲的死去感到深深的悲伤,他整合了自己手下的人以及四方同样反对刘劭的人,杀入京城,将刘劭斩于牙门,并将与其相关之人统统杀死,以报父亲大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