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寿命不长只有三个原因:其一、生存环境太恶劣,被淘汰掉了;其二、纵欲过度导致身体被掏空了;其三、工作压力太大,累死了。皇帝是一个高危职业,比现在的老板还要难当,他是各种各样利益的仲裁者,如果仲裁出现过多错误,他就必然会被利益集团弄死。皇帝拥有太多的妻妾,如果不节制生活的话,身体会被掏空而死。另外有的皇帝十分勤政,那怕病体缠身也要处理政务,最终被累死了。
《商君书.开塞》中写道: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由此可见君主这个职位是为了最终裁决官员们的意见而设的,也就是说皇帝是最终的决策者,他裁决了的事不论对错都要执行。最终各种利益都会汇集到皇帝这里来,由他决断如何处理,利益越大那么风险越大,如果皇帝得罪了强大的利益集团,那么皇帝就离死不远了。比如说汉惠帝的几个儿子因为是吕后的孙子,所以被功臣集团给杀了;杨广的的科举制度威胁到了关陇集团,故杨广被弑杀了;赵匡胤影响了弟弟的切身利益,故太宗皇帝把太祖皇帝杀了。许多皇帝都是非正常死亡的,他们或者死于皇族内斗,或者死于大臣谋反,很少直接死于外敌之手。
皇帝有后宫佳丽三千,这些美女都是从全国各地海选出来的青春美女,一般的皇帝把持不住,就会导致纵欲过度。有的皇帝为了纵情声色,还会大量服用丹药,而长期服用丹药会导致身体中毒,最终不治而亡。色乃刮骨钢刀,普通人有三妻四妾而不加节制的话,都会早死;更不要说皇帝有三千佳丽了。汉惠帝刘盈被母亲做的人彘惊吓了以后,他就不理政事了,每天纵情于声色之中,不久就一命呜呼了。汉成帝天天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姐俩,最终死在了赵合德的石榴裙下。唯一例外的是康熙与乾隆两位皇帝,他们嫔妃也多,但是寿命也长。
有的皇帝十分勤政,他们不好色,不好玩,就想抓住权力主宰天下,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流传千古的伟业出来。比如秦始皇嬴政就是一个勤政的皇帝,他每天要工作到晚上十点,早上六点钟就要起来批阅奏章,每天处理的公务有两三百斤重。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嬴政的身体垮掉了,四十九岁就病重而死。后周世宗皇帝柴荣也是一位勤政的皇帝,他曾说: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不过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还是摧残了他的身体,柴荣三十八岁时就因病去逝了。雍正是一位难得的勤政好皇帝,他当十三年的皇帝给大清创下了许多财富,不过因为太勤政了,五十七时就死了。雍正的儿子乾隆就会享受了,乾隆活了89岁才死,执掌国政长达63年之久!
早期的帝王虽然也是世袭传承,但在“秦二世”之前,并没有太拘泥于嫡幼之分,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帝王们寿命普遍都算正常。
自秦亡于二世后,“废长立幼”就成了历代王朝的敏感话题,为了平息纷争,后世的帝王也很愿意通过这样的规矩来控制立储斗争只要你不是长子,就别费心争储了!
这也带来了一个负面作用:如果这位嫡兄继位人选身体不好,他的缺陷就会一代代遗传了下去,导致后任帝王寿命大受影响。
当然,有时候因已立的太子早夭或被废,也会出现争储局面,不过这并非普遍之事(如李世民与康熙),加上秦二世后又出现了“隋二世”,后世帝王基本都不愿拿自己的江山来冒险,立长始终是主流。
这样的主流从根本上稀释了帝王们的寿命,再加上部分皇帝过于放纵自己,他们的寿命就雪上加霜了,而且有不少皇帝是英年早逝的(多半是被谋害),他们的短命自然也是帝王寿命数据的组成部分之一。
帝王们因其特殊身份地位,其平均寿命不如普通老百姓并不奇怪,因为非自然的干预因素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