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开国皇帝们,算上割据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大概有100人,这些人为图一方霸业揭竿而起,通过自己努力建立王朝,开国皇帝大概分三种,一种是势力崛起,二种是一朝权臣,三种是农民军领袖。
唐高祖李渊画像。势力崛起的开国皇帝,最具代表的是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当年仅为战国七雄之一,历经坎坷登上秦王座,一统天下,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秦朝;宋武帝刘裕,寒士出生,投身行伍,成为军中勇武英雄,步步为营成就事业;唐高祖李渊,天下大乱时蓄积资本,晋阳起兵后攻克长安开国称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首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首领,元世祖忽必烈,蒙古首领,清太祖努尔哈赤,女真首领,均是部落崛起后,对外扩张,终成就霸业。
图为隋文帝杨坚画像。一朝权臣的开国皇帝,权臣肯定是篡位的,最早的代表是外戚王莽,太傅、加宰衡,加九锡,代理天子朝政,称摄皇帝,最后篡位称帝;魏文帝曹丕,继承曹操的相位和爵位,大权独揽后“受禅”称帝;晋武帝司马炎也如此,继承相位和爵位,逼迫曹奂禅让,即位为帝;隋文帝杨坚,北周的大丞相,隋王,禅让即皇帝位;宋太祖赵匡胤,后周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一齐黄袍加身当了皇帝。
图为汉光武帝刘秀画像。农民军领袖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刘邦在沛县起兵响应,自称赤帝子,入关灭秦后与项羽争夺天下,终成霸业,大汉王朝开国者;汉光武帝刘秀,一介平民,在乱世中秀才造反,最后兴复汉室,一统江山;后梁太祖朱温,唐末农民起义,一变求荣,二变叛国,登基称帝;“王侯将相令有种乎”最有质地的发问者,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乞丐走出来的农民军领袖,击败各路群雄,建立大明王朝。
三点足以概括:
1.有一帮支持自己的文臣武将,可以助自己东征西讨,不断取得胜利。
2.自己具备身为领导的某一项独一无二的特质,有自己的独特人格魅力,可以团结一帮追随者。
3.时代发展处在变革期,乱世出机遇,时代的发展给了这些开国之主施展的舞台机遇。
历史上有哪些开国皇帝庙号不称祖,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庙号不称“祖”的有以下几个:1.秦朝的赢政,即秦始皇。他死后,未有庙号和谥号,只是赢政自称“始皇”。2.晋朝的司马睿,由于司马家族灭了曹魏,实现了统一,没有设“祖”的这个庙号。3.南宋宋高宗赵,死后未有“祖”的庙号,由于当时被金国俘获的皇帝尚存,故南宋开国皇帝未列“祖”的这个庙号。4.清朝皇太极。他死后,未设“祖”这个庙号。另外还有割据的皇帝,如:后唐庄宗李存勖等。
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的庙号都是称祖,比如西汉开国皇帝为汉高祖或者汉太祖,东汉开国皇帝汉世祖,但是封建王朝中有两个王朝的开国皇帝却是称宗不称祖。
第一位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他的庙号不是祖却是宗,庙号为中宗,首先我们对司马睿进行一个简单的认识,司马睿(276-323年)东晋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琊武王司马之孙,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子。
司马睿也是一位非常悲催的皇帝,一生都被世族玩弄于鼓掌之间,太熙元年公元290年,司马睿世袭琅琊王。
这是一位在八王之乱中,唯一没有卷进去了亲王,所以他当皇帝也是一个必然和偶然的机会,八王之乱,司马氏家族之间发生斗争,无数司马氏族人在这次混乱中死了。
永嘉七年(313年),司马睿成为西晋王朝的丞相,大都督,这也是一个没有实权的丞相,永嘉之乱发生以后,晋愍帝被俘,标志着西晋王朝的灭亡。
司马家族剩下的人和南北方的大族,为了保障他们之间的利益。在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南方称帝,年号建武,史称晋元帝,开启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永昌元年323年,权臣王敦之乱,司马睿郁郁而终,时年47岁,谥号元皇帝,后世之君上年号为中宗。
南宋开国皇帝赵构,这也是一位没有称祖而称宗的皇帝,赵构(1107-1187年),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长寿皇帝,也是开国皇帝中名声最烂的一个皇帝。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赵构进封康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
宋朝一些主战派不希望就这样灭亡,于是众人拥立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继承皇位,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
继承之初,赵构启用抗战派李纲和宗泽,一血耻辱,后来赵构打不过金人,又启用投降派主张,罢免抗战主将,对金屈辱妥协,而且还重用奸臣秦桧。
1141年签订了“绍兴和议”,向金人称臣,赵构简直就是宋朝历史上最憋屈的皇帝,也是最无能的皇帝。
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处死抗金英雄岳飞。
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赵构驾崩,庙号高宗。
晋元帝司马睿的庙号是中宗,他在晋朝也没有多大的建树在里面,司马睿最大的功劳就是重新建立了晋朝,但是他是一位开国之君,一生被权臣王氏兄弟掌控,他的政令根本就出不了皇宫,所以没有给司马睿祖也是有原因的,晋朝虽然是大一统王朝,但是影响力并不是那么大。
其次就是南宋开皇皇帝赵构,虽然他建立了南宋,但是他卑躬屈膝,向金人称臣,给了他庙号高宗都是抬举他,赵构作为开国君主,没有自己的主见,导致整个南宋王朝都是生活在别人的铁骑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