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历代王朝,经常改年号,意味着什么?在哪些情况下改年号?

中国历代王朝,经常改年号,意味着什么?在哪些情况下改年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390 更新时间:2024/1/18 23:18:27

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登上皇帝宝座,唐王朝改年号“贞观”。

在中国历史上传统政治中,改年号,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是一种血腥的严厉宣告,表示跟旧争权一刀两断,开始新的篇章;或者是帝王更换,重大变革出现……

请各位方家,老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

在明清以前,年号的功能仅仅作为皇帝的正统标志,且依据当时国家状况或皇帝的意愿所代表的寓意和迷信。年号在明清时期稳定下来主要原因就是年号的功能慢慢的成熟和发展之后有了更深层的作用,在以往,皇帝的年号往往在出现了某些天灾人祸之后发生改变,这是带有迷信色彩的祈福,也就是图吉利,并且古代改朝换代频繁,且没有一个流传下来且推广至全民的纪年方式。所以年号也起到了纪年的功用。

经过历史的发展,年号开始出现在货币上,其开始具有了影和代表响货币制造和通行的作用。通货发展趋于成熟,且中国的中原地带常年稳定发展,所以年号也趋于稳定,这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货币发行。在明以前,就开始慢慢出现了这种变化的趋势,五代时,即有皇帝沿用了前朝的年号。朱元璋对此的贡献在于其只定了一个年号并用至驾崩。这个做法使得日趋稳定的年号固定,一个皇帝一生仅用一个年号开始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所以明清时代的皇帝一生基本不改年号。

以下总结了改年号的几种情况

1.亲皇帝登基要改年号。登基时改,次年新年使用。

2.为了纪念某件大事。如:

因为边关无战事,汉元帝遂改年号为「竟宁」。

因为黄巾军被平定,汉灵帝刘宏改年号为“中平”。

因为李显出生了,武则天就改年号为“显庆”。

......

3.为了取吉祥之义。如:

还是武则天,她觉得大佛的脚印特别吉祥,就改年号为“大足”;长出新眉毛了,就改年号为“久视”。“”

你觉得中国历史上哪个皇帝的年号最好?

周朝是我国最容易记忆的时代,我孩童时代,大人们口角总是相互骂的,咒皇,梳烂记,其实是,纣皇,苏旦已。在没有信息时代,能流传这个话题,真是传送的朝流印记。

从魏徵故里人的首选讲,当然是大唐贞观莫属,其理不言自明。

为什么历史上的皇帝登基都要改年号呢?

年号是中国独创并且传到东亚其他国家的一种纪年方法。

中国第一个年号是汉武帝的建元,此后形成制度,一直沿用到帝制结束。

不论哪个朝代,哪个皇帝,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元,要把年号改成自己的,因为这象征着开始了自己的统治,而且为了表示对老皇帝得尊重,一般会在登基后的第二年改年号,头一年还留给老皇帝。年号制度还关系到皇帝的正统问题,如果继位就改元,或者使用别人的年号,往往被视为继位非法或者臣服的象征。

汉武帝开创年号制度后,并没有规定年号的使用多少,因此一个皇帝可以使用多个年号,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称为“改元”,以图顺利,合法。

明清以前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到了明清基本上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除了明英宗和皇太极。

年号的制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皇帝自拟,比如汉武帝继位后亲自拟订的建元等年号;另一种是礼部或者翰林院内阁挑选古籍等方式挑选几个,由大臣商量后递交皇帝亲自裁决。比如崇祯帝继位后,内阁拟订乾圣、兴福、咸嘉、崇贞四个年号(另一种说法永昌、绍庆、咸嘉、崇贞四个年号),崇祯帝选择了崇贞,并改为崇祯。

因为年号被视为国家的象征和皇帝正统的标志,一般选择代表吉祥的好听的字,一般以两个字为标准,也有三到四个字以上的但是少数,因此古代年号寓意深刻,且富有内涵,例如康熙,康为安宁,熙为兴盛,加在一起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

一般年号都是独有的,但是因为因为中国历史悠久,皇帝众多,年号更多,难保不会有重合的,但是一般重合的会相隔很久,例如,汉光武帝的建武,和西晋惠帝的建武就相差两百多年但是即使这样皇帝也不希望自己的年号和别人重合。北宋时,宋太祖赵匡胤更改年号,宰相赵普等人拟定年号“乾德”。赵匡胤很满意,并且历史上没有这个年号。

可是三年后,赵匡胤在宫中发现一面铜镜,背后刻着“乾德四年制”。赵匡胤大吃一惊,自己才用了三年乾德年号,怎么会出现乾德四年制造的铜镜,难道穿越了?

在调查后发现,不是穿越,也不是制作失误,这面铜镜确实是乾德四年制作的,只不过不是北宋的作坊制作的。而是前蜀制作的。

前蜀是五代十国四川的一个割据政权。亡国皇帝名叫王衍,他最后一个年号就是乾德,后来前蜀灭亡后,后蜀建立,北宋灭亡后蜀,这面铜镜作为战利品被送去宫中。

赵匡胤很生气,没想到自己千挑万选的独一无二的年号居然是人家用过的还是个亡国年号,太晦气了,这帮文臣是干什么吃的,于是由此感叹:“宰相须用读书人!”

中国最后一个公认的年号是清朝的宣统,此后中国随着帝制终结,年号制度被废弃,到是日本至今保留年号。

首先,年号的主要作用是表示纪年,而新皇帝的登基“改元”,则表示一个新的开始。

一个新的皇帝登基,必须要有一个新的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

在古代皇权至上的年代,任何和皇家有关的事情都被称为大事。所以说年号不光只是一个名字,也不单单是一个新的开始,它是政权的自我更新的一个示,也代表一个新朝廷的变更的一个决心。

有点和现在一个项目的代号相似,古人讲究天人合一的境界,做重大决定之时都会有一番说辞,用以配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年号由汉武帝即位后首创,自此便形成了年号制度,用以表示纪年。作为创始人的汉武帝,也是比较任性,在位期间改了11个年号。

自此之后,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少则一个,遇到大事多的,年号更是多达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而武则天也有着改年号癖好,在位21年拥有18个年号。

难怪柏杨在《中国人史纲》里说,中国的年号走火入魔,除了表示纪年的主要功能外,另外还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一个新政权兴起,或者一个新帝王登基,或发生一件自以为很大的喜庆以及什么理由都没有只是兴之所至,都弄出一个新的年号。

时间来到明清,还是朱元璋实在,觉的年号改来改去,太过麻烦,采用一世一元制,除复辟政变者(如明英宗),大致上都是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这样看起来就舒服多了。

如果你研究过古代皇帝的称呼,就会发现我们对皇帝的称呼一般是三种:谥号、庙号和年号,总结下来大约就是:

秦朝:秦N世(如秦始皇

汉朝隋朝:朝代名+谥号+帝(如汉武帝)

唐朝元朝:朝代名+庙号(如唐玄宗)

明清:年号+帝(如永乐帝)

是不是就一目了然了,说的再多,谥号也好,年号也罢,只是个称谓而已。

你看都要2021年了,他日本还是“令和时代”,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玩腻的而已。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短命,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寿命周期短。一种是政治寿命短。1.先说寿命周期最短的皇帝。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颜承麟,从登基到驾崩仅有半天时间。汉冲帝刘炳生于143年,死于145年2月15,汉顺帝刘保的儿子,是东汉第九位皇帝,144年八月145年正月在位,是被毒死的,死时年仅两岁。但是这些皇帝其实都没

  • 俄罗斯继承东罗马帝国的法统,为什么沙皇选择用副皇帝(凯撒)的头衔,而不用正皇帝(奥古斯都)的头衔?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俄罗斯帝国君主使用“沙皇”的称号,是来自于罗马帝国的“君主”称号“恺撒”,但恺撒在罗马帝国的君主体系中只是“次级君主”地位,也就是比至尊的奥古斯都要低一级的称称号,西方历史传统中,通常认为奥古斯都是“Emperor”(皇帝),即天下万国的共主,而恺撒的头衔只相当于拥有皇权继承位的“King

  • 清朝皇帝,龙袍一般什么时候穿?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皇帝穿衣服是非常讲究的,不论龙袍还是日常所需穿戴用品都是如此,而在龙袍的穿着上更是有严格制度管制。在清朝,给皇帝负责管理衣着的太监叫“四执事”,主要包含:冠、袍、带、履。给皇帝储存衣物的房间也叫做四执事库,在清朝的也就是乾清宫东廊的端凝殿。据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所说,他的衣服一年四季都在做,不停的做

  • 阿斗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阿斗是刘备之子,刘禅,字公嗣。误传啊,其实刘禅并不是很昏庸。就拿下面的例子来说。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之“和谐和美妙”(相对的),为历代有识之士赞不绝口,被视为封建社会中最理想、最完美的君臣关系的典范。作为接任者,刘禅能从父亲那里完整地承续到这种“和谐和美妙”的君臣关系,且把这种关系发展成了“黄金搭

  • 西安这座城市历史上有多少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西周12+秦3+西汉13+新王莽1+更始帝刘玄1+东汉献帝1-西晋愍帝司马邺1+前赵刘曜1+前秦6+后秦3+西魏3+北周5+隋3+唐20=63加上农民政权:赤眉帝刘盆子1+大齐黄巢1+大顺李白成1=66合计66位皇帝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史最久的城市,从奴隶制秦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

  • 晋朝皇帝列表 晋朝历史上有多少年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晋朝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公元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位为帝,国号大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丞相、疏族琅琊王司马睿受到王氏和中朝勋臣的

  • 清朝一共268年,历经10个皇帝,是否都没有国际视野?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个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小部落,能建成和维持一千多万,几亿人口的大清帝国的皇帝们都没有国际视野是不可能的!只不过传统的中原农耕文化与开放发散型的地中海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同!那时他们视野比起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就是比地中海文化圈的没法比,比俄国的彼得大帝也没法比。。。相对皇太极的国际视野

  • 历代开国皇帝在同一时期哪个会赢的天下?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当然这只能假设了,因为可以比较性太小了。每个时期国家状况,兵力,手下对手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先把公认的比较厉害的开国皇帝列出来。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东汉刘秀,晋武帝司马炎、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朝我们认为努尔哈赤是开国皇帝。最终结果肯定是一样的都是皇

  • 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并非后世演义所著昏聩无能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是先主刘备留下的所谓“股肱之臣”以诸葛亮为首,很多都功高盖主。刘禅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已经“大权旁落”,实权不大。想要有什么作为也是政令不通。更何况先主刘备死前曾说:刘婵可立你(指诸葛)立之,不可立,你废之自立。这无疑是悬在刘禅头上的一把钢刀啊。诸葛亮集团对刘禅的地位是有实质性巨大威胁的。而刘禅自己

  • 历史上有哪些皇帝的谥号看起来就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谥(shì)号是怎么来的。最早,周公旦、姜太公等人去世下葬之前,朝廷需要对他们生前的事迹做一番描述,于是周王朝就开始制定谥法。所以,谥号其实就是一个人一生的写照,只不过是用了超浓缩的几个字。这些字被确定下来,然后规定什么行为可以用哪个字,这就是谥法了。别看只有几个字。每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