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朝
1、阳城河南登封
2、安邑山西夏县西北
3、阳翟河南禹州
4、斟河南洛阳偃师
5、商丘河南商丘
6、帝丘河南濮阳
7、纶城河南商丘东
8、原河南济源
9、老丘河南开封杜良乡国都里村
10、西河河南安阳东南
二、商朝
1、亳河南商丘南汤
2、嚣河南郑州仲丁
3、相河南安阳西河甲
4、耿山西河津祖乙
5、庇山东菏泽郓城祖乙
6、陈留河南开封南庚
7、奄山东曲阜南庚
8、殷河南安阳小屯盘庚
9、朝歌河南淇县纣王
三、西周
1、岐周陕西宝鸡文王
2、丰京陕西西安文王
3、镐京陕西西安武王
4、成周河南洛阳成王
5、犬丘陕西咸阳懿王
四、东周
1、洛邑河南洛阳
五、秦朝
1、咸阳陕西咸阳东北
六、西汉
1、洛阳,河南洛阳
2、栎阳,陕西西安
3、长安,陕西西安
七、新朝
1、常安,陕西西安
八、东汉
1、洛阳,河南洛阳
2、许昌,河南许昌
九、三国
1、魏:洛阳,河南洛阳
2、蜀:成都,四川成都
3、吴:建业,江苏南京
十、西晋
1、洛阳,河南洛阳
十一、东晋
1、建康,江苏南京
十二、南朝
1、宋:建康,江苏南京
2、齐:建康,同上
3、梁:建康,同上
4、陈:建康,同上
十三、北朝
1、北魏
①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北
②平城,山西大同
③洛阳,河南洛阳
2、东魏
①邺,河南安阳北
3、北齐
①邺,同上
4、西魏
①长安,陕西西安
5、北周
①长安,陕西西安
十四、隋朝
1、大兴,陕西西安
2、洛阳,河南洛阳
东周的西周公与西周有什么关系?
周王朝是一个有八百多年历史的朝代,是我国古代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史学家将周王朝分为两个阶段,以周平王东迁为分界点:之前的为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之后的为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东周又分为两个阶段,以三家分晋为分界点: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战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那么东周的西周公跟西周的关第是什么呢?西周公仅是西周王朝的后代而已!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影响力与控制力就越来越小,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相继横空出世,在历史的舞台上周王室只能幕后鼓掌,不能幕前表演,一表演就丢人现眼。周王室作为华夏族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作用就是给战胜诸侯国送个锦旗,发封慰问嘉奖诏书什么的。周恒王不甘幕后表演,他要到前台来表演下,结果被郑国胖揍一顿,自已还身受一箭,天子威严扫地。周恒王伐郑失败之后,诸侯不再尊重天子,也不来朝贡,王室越来越衰微。
公元前425年周考王再次分封东周仅有的土地,封自己的弟弟为周公国(西周国),首任国君为周恒公,天子周考王则寄居在西周国。西周国传承三代后到了周惠公,他又把西周国一分为二,将东部的巩地分封给小儿子建立东周国。从此东周王朝由三部分组成:周王室、西周国、东周国,其中周王室依附于西周国。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派兵灭西周国及周王室,东周王朝灭亡,但是东周国仍然存在。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的丞相吕不伟派兵灭东周国,从此周王室的后裔政权全部灭亡。因为战国中后期周王室的影响力很小,所以周王室分封出来的西周国、东周国影响力更小,历史没有什么记载,大家也就不是很清楚了。
在历史上,“东周”、“西周”是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大家所熟悉的,以骊山之乱、周平王东迁为标志,周朝分为西周、东周两个阶段;其二就是周显王时,王畿之地分裂成两部分,一为西周,一为东周。比如贾谊在《过秦论》写的“吞二周而亡诸侯”,这里的“二周”,指的就是后者。
我把战国时代,周室王畿之地分裂为东、西二周的的来龙去脉概略说一下。
战国时代是以周敬王去世、周元王继位为开端,即公元前476年。
周元王只当七年天子就去世,其子周定王在位共计二十八年,于公元前441年去世。平静的宫廷再掀巨浪狂风,先是周定王长子姬去疾继位(史称周哀王),岂料仅仅三个月后,便被弟弟姬叔所杀。姬叔自立为王,史称周思王。窥视王位的可不止他一人,五个月后,弟弟姬嵬发动政变,杀死周思王,登上天子宝座,史称周考王。
连续两次政变,都是弟弟杀死王兄。大概是这个原因,周考王未雨绸缪,索性把弟弟姬揭封于王城。当时洛邑分为两个部分,洛水以东叫成周,洛水以西叫王城。由于王城在西,故而又称为“西周”,姬揭便是西周的第一任领主,称为西周桓公,又称西周君。
周考王把王城封给弟弟,避免了兄弟相残的悲剧继续上演,但却为后来周室的分裂埋下伏笔。
七十多年后,周显王登基后的第二年(公元前367年),西周威公去世。
(周显王)
谁将成为下一任西周君呢?当时姬朝是世子,法定继承人理所应该继位。不过,威公的小儿子姬根却得到韩国与赵国的支持。双方势均力敌,互不相让。在韩、赵的武力支持下,姬根割据平阴、偃师、巩三城,称为东周;姬朝割据城、缑氏、王城,称为西周。此时王畿之地共有七座城池,所谓王畿之地,就是首都周围方圆千里之地。这七座城池,东周占了三城,西周占了三城,可怜的周天子只有洛阳(即成周)一城。由于东周有韩、赵撑腰,周显王只得依赖东周自保。
这还叫天子吗?充其量不过就是个县长罢了。
韩、赵两国扶植东周,其实有自己险恶用心。先让周室分裂,这样好一口一口吃掉。公元前353年,韩国发动对东周的进攻,夺取王畿外围的大片土地。
自西周、东周分裂后,连续几任周王都依附东周生存。由于东周遭韩国的鲸吞蚕食,实力大打折扣,周赧王上台后,他决定迁都王城,转而依附西周。我们不禁也要叹息,堂堂周王,看上去像是要饭的,像条寄生虫。
尽管周室已经形同小诸侯,然而,有权力的地方,就有斗争,哪怕是个小小的鸡窝。自从周室分裂为西周、东周后,双方互相攻讦。公元前300年,东、西周爆发战争。东周力量稍强,西周抵挡不住,只得向韩国求援。韩国遂发兵救援西周,战争形势很快发生逆转,东周节节败退,不得不请求韩国停止军事行动。
(东周王城遗址布局图)
随着秦国在长平之战的胜利,东方诸侯显然已经无力单独抵抗秦国,只是再度合纵抗秦。在参加合纵运动的诸国中,看到了西周君的影子。尽管西周的力量那么弱小,西周君仍然想着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只是他没想到,这分光,这分热,最终把他烤死了。西周军队跟在诸国屁股后面,挺进到伊阙,阻止秦军继续东进。
秦昭王愤怒地发现,小小的西周君怎么敢胆攻击秦国呢,难道以为我秦国的铁拳力道不够重、不够沉么?西周君自不量力,武力拒秦,这只能加速周王室的覆灭。
很快,西周君就明白什么叫“以鸡蛋碰石头”了。秦就是石头,西周就是鸡蛋。秦军以泰山压顶之势直捣西周,西周一弹丸之地,如何抵挡?西周君已经没有选择了,他只能亲自前往秦国请降。仅仅拥有三万人口的西周,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秦国吞并了。秦昭王放逐西周君,这位西周领主最后郁郁而终。
西周完蛋了,末代天子周赧王也走到人生的终点。自周赧王登基以来,就把都城迁往西周王城。他在位时间很长,总计有五十九年,可是终其一生,只是一个窝囊天子。周赧王不用说号令天下,就是在西周这一小块地盘里,也没有实权,仅仅是依靠西周君才得以勉强生存。这位周天子不仅没有权,也没有钱。据说他曾向别人借钱没还,结果债主追上门,天子为逃债躲在王宫内台。这件事成为一时的笑柄,后来人们把这座台称为“逃债台”。秦灭西周后,老朽的周赧王也一命呜呼,象征周室权力的九鼎落入秦人之手。
西周灭亡了,西周的百姓不愿意成为秦国的臣民,纷纷逃到东周。此时周赧王已死,东周君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不敢把王冠戴在头顶。从此之后,再无周天子,周王朝实际上也宣告结束。
西周被秦国吞并后,东周君惶惶不可终日,为了自保,他只能联合东方诸侯对抗秦国。事实证明东方诸侯联盟向来是松散的,合纵同盟未能挽救东周的命运。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遣宰相吕不韦率军入侵东周。东周的命运与西周如出一辙,在秦军的打击下,很快瓦解了。东周君被放逐到一个叫阳人聚的地方,东周灭亡。
两周先后亡于秦国之手,这也宣告了周朝八百年历史的彻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