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一生经历的10次灾难,2次暗杀,3次兵变

曹操一生经历的10次灾难,2次暗杀,3次兵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433 更新时间:2023/12/17 16:01:01

曹操,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全才,他在政治史、军事史甚至文学史上都有一席之地。这样的成就,平庸的人生创造不出来,只有轰轰烈烈,危机四伏的冒险生涯才能淬炼出如此令人侧目的一生。曹操的一生历经过10次灾难,2次暗杀,3次兵变,在三国历史中,没有人的经历比曹操曲折。很多人不喜欢曹操,认为曹魏政权得国不正,篡夺大汉的江山。实事求是地说,这种看法不算公道,而且也不符合史实。

公元196年,曹操控制许昌之后,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了这座新都城。

当时大汉早已名存实亡,军阀和各路起义军实际控制着全国各地,大汉唯一的遗产就是皇帝的名号,曹操可没有伸手去捞这个唾手可得的虚名。直到死,他也只是丞相兼魏王。魏国故地虽然挂的是大汉的牌子,可全是曹操自己带兵打下来的。

我们来看一下他一生的军旅生涯就很清楚了。

曹操一辈子其实没有多少清闲日子,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带兵。

从正史找出的资料统计,曹操享年66岁,可是却打了67次大仗,小一点的冲突还没算在内。这个数据说明,从他三十多岁起兵,平均下来每年至少要出征两次。

跟袁绍的争夺北方的大战,一打就是好几年,人们津津乐道的官渡之战只是战略转折,消灭袁绍的几十万大军,吞并青幽并冀四州前后一共花了七年。

从公元200年,白马之战算起,到公元205年杀袁谭,公元206年攻高干,平定冀、并二州,一直到公元207年,远征乌桓,逼公孙康杀袁尚才算彻底消灭袁家势力。

在这场北方霸权争夺战中,曹操总是亲临战场,直接指挥,好几次都几乎被杀死,像这样的灾祸,曹操经历了10次。

曹操人生中的第一难出现在董卓专权时。

他私自弃官,被朝廷通缉,逃亡过程中,在中牟县被抓住,中牟县的一个功曹(不是陈宫)知道这个逃犯是曹操,但他认定这人是个英雄,于是把曹操放了。

第二难出现在东汉初平年间。

曹操带着亲信曹邵(曹真的父亲)去豫州募兵。当时豫州刺史黄琬想要杀曹操,曹邵为了掩护曹操,不幸身亡,曹操借机逃脱。

第三难是在征讨董卓时。

曹操率军与董卓名将徐荣在荥阳苦战,在这场汴水大战中,曹军势单力薄,很快落败,曹操被射中一箭,坐骑也被射死。仰仗着曹洪让出战马才得以脱困,后来幸亏在汴水河边找到一条弃船,他才得以逃生。

第四难是征袁术时。

公元195年,攻打袁术失败后,孤身一人逃到老友秦伯南家。秦伯南把曹操藏了起来。追兵赶到,四处搜寻曹操,秦伯南挺身而出,宣称自己就是曹操,于是秦伯南被乱兵杀死,曹操得脱。

第五难在征吕布战濮阳时。

曹操被吕布诱入城中,后吕布放火烧城,曹操被困火场,从马上坠下,左手烧伤。浓烟之中,手下楼异发现了曹操,扶他上马逃出城。没到城门口,曹操又碰见吕布的骑兵,骑兵问他谁是曹操。曹操指着远处一个逃命的曹军骑兵撒谎说:骑黄马的就是。

骑兵不疑,追击前面那个人,曹操终于从城门逃出。

第六难发生在征张绣时。

宛城之战,本来张绣已经投降,可曹操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人妻瘾上头,霸占了张绣的婶子;二是收买张绣的手下胡车儿,想让胡车儿锤杀张绣。逼不得已,张绣率降兵再反。

张绣的兵马本来就善战,加上又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最终曹操胳膊上中了一箭,自己的爱马绝影也被射死。长子曹昂随侍在侧,献出了自己的马给曹操,死于乱军中。

最终,曹操虽然脱险,但不仅没有打败张绣,还失去了爱子曹昂。

第七难是曹操与袁绍大战时。

曹操与袁绍准备决战,南方的孙策认为机不可失,准备动员东吴主力突袭许都,打中曹操的七寸。不过,孙策却在出征前死于刺客之手,籍此曹操躲过了一场大灾。

第八次难是北征乌桓时。

曹军被困沙漠,史书上记载,方圆二百里没有水源,杀了一千多匹战马作为军粮,凿地

挖井三十丈有水。曹军远征被困,南方的刘备鼓动刘表发荆州兵,趁虚而入占领许都,端了曹魏大本营。

刘表没有赞同这个计划,而刘备当时有没有足够兵力,所以曹操再次得以脱难。

第九难是赤壁大战。

在赤壁战场,以及华容道上,曹操两次险些被大火烧死,全赖手下拼死相救才得以幸存。

第十难是战马超。

曹操率军与马超、韩遂联军在关中大战,好几次都遇到生命危险。

其中有一场渡河战役曹军大败,马超部队的箭如雨下,曹军溃散。这时,曹操突然失踪了,曹营将军以为他阵亡了,都惊恐不堪。后来,曹操一个人回营,所有人都哭了起来,只有曹操大笑说:“今天差点就被这些小贼们困住了。”

其实,除了在战争中遇险,曹操还有五次差点被杀,包括两次暗杀与三次兵变:

第一次暗杀是衣带诏事件,董承等人策划谋杀曹操;

第二次暗杀是伏皇后事件,伏皇后让父亲辅国将军伏完杀掉曹操;

第一次兵变,少府耿纪、丞相司直韦晃起兵反曹;

第二次兵变,魏讽企图煽动邺城兵变;

第三次兵变,严才率领几十人攻打都城城门。

不管是战争、谋杀还是兵变,曹操吉人自有天相,要么有人替他挡刀,要么自己急智逃生,要么运气阴差阳错脱困。总之,曹操似乎在统一北方之前不能出意外,这些事件不仅仅用一个偶然就能合理解释,或许真有天命这回事吧。

如果喜欢本文,还想看到更多颠覆常识的历史,请关注龙门茶馆小伙计。

标签: 曹操三国人物

更多文章

  • 此人是战功赫赫的清朝猛将,和珅都不敢惹他,死后名妓为他殉葬!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海兰察,清朝猛将,和珅,清朝人物

    清朝乾隆年间,清军中有一员威风凛凛的虎将,此人就是镶黄旗的海兰察,海兰察不是满族人,而是索伦人(鄂温克族)。海兰察身材高大,武艺高强,精于骑射,每次打仗都领头在前面冲锋陷阵,在千军万马中来去自如,任凭刀光剑影,他眉头都不眨一下,是当时著名的猛将。海兰察15岁就参军,一生南征北战,先后参与了抗击缅甸,

  • 张勋美妾被俘,敌方欲利用她筹军饷,张勋:我愿用100车军火来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勋,清朝人物

    张勋,著名北洋军阀。辛亥革命期间,张勋驻守南京,与革命党的江浙联军激烈交战,杀死多名革命党。然而革命已然是大势所趋,张勋即使挥舞着螳螂臂,也阻挡不了历史的潮流。张勋最终兵败,仓皇逃跑,但是令他后悔万分的是,他将自己的爱妾小毛子落在了南京,成为革命军的俘虏。为了赎她,张勋竟与势不两立的革命党妥协,送给

  • 大家都知道民国四公子,当年大名鼎鼎的京城三恶少现在却鲜有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岑春煊,劳子乔,瑞澄,民国四公子,京城三恶少,

    “民国四公子”的称呼,大家也许不陌生,“京城四少”的名头,大家也应该听说过,分别代表着民国时期以及现在的名门公子状况,那么“京城三恶少”,又有多少同学知道呢?“京城三恶少”是清末时期出了名的官二代,家世的

  • 此人不会骑马射箭,却成一代战神,主席盛赞: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陈庆之,南北朝人物

    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战功赫赫的将领,比如大家熟悉的名将白起、项羽、卫青、霍去病等人。这些将领率领大军,气吞山河,所到地处,敌军闻风丧胆,于是这些人有了一个新的称呼,“战神”或者“常胜将军”。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位将领,他曾是皇帝

  • 袁世凯与孙中山见面互称“万岁”,给对方的评价却大相径庭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世凯,孙中山,中华民国人物

    袁世凯从孙中山手里接过中华民国大总统之位后,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已经被南北党争闹得焦头烂额。于是,袁世凯决定邀请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和黄兴进京共商大计,以求与革命党人建立互信合作,改善当时混乱的政治局面。1912年8与22日,孙中山抵达北京,袁世凯以豪华阵容亲自接待,给足了孙中山面子。袁世凯是出了名的会做

  • 孙中山与袁世凯的权谋之争:老孙跟老袁比还是太嫩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中山,袁世凯,中华民国人物

    1912年2月14日,仅仅做了45天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向参议院递交了辞呈,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任期最短的总统。孙中山此次主动下野,是为了兑现一个承诺:如果袁世凯能劝清帝退位,他就让出总统之位。这一次,孙中山没有放大炮,他做到了。但是,孙中山对那个素未谋面的总统接班人很是不放心,费尽心机要压制他,把权力

  • 袁世凯和唐绍仪:从相亲相爱到劳燕分飞,罪魁祸首是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袁世凯,唐绍仪,中华民国人物

    袁世凯和唐绍仪是惺惺相惜的莫逆之交,也是同甘共苦的战友兄弟,早在袁世凯朝鲜发家之时,唐绍仪就是其左膀右臂。1912年3月,袁世凯从孙中山手里接过临时大总统之位,但前提是要遵守《临时约法》,约法规定,国民政府采用的是责任内阁制,也就是说,大总统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凡事需要内阁总理签字才能生效。新政

  • 向多尔衮提议“剃发令”,他才是大明第一汉奸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多尔衮,汉奸,孙之獬,剃发令,清朝人物

    酷刑是中国古代一种用来震慑和打击犯罪分子的有效手段,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都相当重视刑罚。但从人性角度上来讲,刑罚带有扭曲性质,而酷刑的诞生更是直接成为摧残人性、泯灭道德的一个标志。然而在当真遇到万恶不赦之辈时,也确需酷刑严惩,即使是在以慈悲为怀的佛门之中,遇到恶魔之时,也需用霹雳的手段。中国

  • 为什么会“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冯唐,李广,汉朝人物

    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在他的《滕王阁序》中写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以此感叹不受重用,仕途坎坷。但事情的发展都不是偶然的,不能全归于“命运”。那么,又为什么会“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呢?冯唐,西汉代郡(今张家口蔚县)人,西汉大臣,

  • 晚清湖南的一个官员,比海瑞更清廉,百姓对他恨之入骨!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陈兆棠,晚清,清朝人物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都是十分推崇清官,各朝史书也往往对清正廉洁的官员大家赞扬,民间百姓也对清官赞誉满满。然而,清朝有这样一个官员,史书记载他“至贫,不能治行李、迎妻子”,即他穷的连行李都置办不了,派马车接送妻子都是个问题,这样看来他比海瑞清廉的多了。可就是这样一个至贫之官,却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