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人说他是慈禧太后唯一的真爱,且是秘密运进宫的!他是谁?

有人说他是慈禧太后唯一的真爱,且是秘密运进宫的!他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282 更新时间:2024/1/1 16:15:40

年轻的宫廷侍卫为何自尽在僧格林沁的墓前?死后又因何逾制受封亲王?爬梳正史,种种不合理的情况,都将事实指向一个惊人而又悲伤的秘密那是慈禧寡居的年岁里,唯一能看出端倪的一段感情。

光绪十六年(1890年)新年刚过,慈禧太后怀着沉痛的心情,以光绪帝的名义追封故去的科尔沁贝勒那尔苏为亲王。要说权力,此时55岁的慈禧太后已经成为大清王朝的第一人,无数达官显贵匍匐在她脚下,竭尽阿谀奉承之事,光绪帝几乎是个傀儡。然而作为女人,慈禧太后是不幸的,26岁时丈夫咸丰皇帝就先去了。在漫长而寂寞的岁月中,她与男人周旋、斗争,越来越像男人一样的生活、做事,她主宰着整个中国,却失去了普通女人的幸福和情感。

然而,感情的死水在沉寂了多年后,却被一个蒙古青年掀起一阵涟漪。

1888年,那是个初春的日子,慈禧太后和往常一样在御花园里散步,光绪帝也按照习惯来请安。一切都是再熟悉不过的规矩。突然光绪帝身后一个神采飞扬、容貌清秀的卫士引起了慈禧的注意。这个人就是那尔苏。他是赫赫有名的忠亲王僧格林沁的孙子。僧格林沁是清朝后期一位忠诚勇敢的蒙古亲王,为清王朝平定太平天国、捻军都取得了杰出的功劳,自己也在镇压捻军的战斗中殒命。清廷对僧格林沁后代子孙都非常厚待。僧格林沁的长子伯彦讷谟祜不但继承了其父的王位,还担任御前大臣等职,位高权重,当时就有“伯半朝”之说。那尔苏是伯彦讷谟祜的长子,自小生活在北京,因为文武双全,神形俊朗,首先被光绪帝看中,选为自己的贴身侍卫。

从这次偶遇开始,慈禧太后死寂的心开始萌动,她对那尔苏一见倾心。此时的慈禧太后已是站在了权力的巅峰,只要是她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那尔苏就是她需要的。慈禧太后当时已经五十出头,但她仍然具有出众的女性魅力。

人靠衣装,慈禧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让她可以拥有中国最奢华的衣着来增加自己的光彩。德龄在她的《清宫两年记》中曾记载:“太后穿的黄缎袍上绣满了大朵的红牡丹,珠宝挂满了太后的冕,两旁各有珠花,左边有一串珠络,中央有一只最纯粹的美玉制成的凤。绣袍外面是披肩由三千五百粒珍珠做成,粒粒如鸟卵般大,又圆又光,而且都是一样的颜色和大小,边缘又镶嵌着美玉和璎珞。此外,太后还戴着两幅珠镯,一副玉镯和几只宝石戒指,在右手的中指和小指上,戴着三英寸长的金护指,左手两个指头上戴着同样长的玉护指。鞋上也有璎珞,中间镶着各色的宝石。”

更重要的是,能在咸丰帝众多的妃子中脱颖而出,证明慈禧本来就是一个美女,即使年纪大了,仍然具有迷人的风情。1903年来华的一位给慈禧画像的美国女画师是这样回忆的:“慈禧的头与肩的比例协调,身材匀称的恰到好处。手非常之美,小而优雅,面部构造和谐准确,精致的额头上方乌黑的头发平伏着分成两半,眉毛弯尔细长,神采奕奕的黑眼睛十分整齐地嵌在脸上,鼻子高高的,宽宽地垂直于前额,嘴虽稍大,但仍然很美,两片灵活的红唇在坚毅的白牙之上分开时,会使她的笑产生一种罕见的魅力。要不是我知道她已年近69岁,我会把她看成保养的很好的40岁的女性。”而那尔苏初见慈禧,要比这个美国人早近二十年。

两个年龄身份相差悬殊的男女迅速陷入了情感的漩涡。清朝宫廷的众多规矩阻碍重重,热恋中情人的每一秒分离,都是度日如年。为了更多见到自己的情郎,慈禧太后先是将那尔苏晋升为内大臣,找各种理由,让他更容易出入宫禁。比如北京地区长时间不下雨,慈禧太后便让那尔苏到自己居住的清漪园龙神祠求雨。雨来了,还让那尔苏回来还愿。可是,这样的“公事”实在太少。如何能更多的厮守,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聪明的大太监李莲英明白慈禧太后相思的苦痛,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他对外宣称太后为了滋养身子,必须喝北京玉泉山的水,每天夜里,李莲英带着几个太监亲自押水进宫,将两个大水箱送入慈禧的寝宫,一个水箱是水,另一个水箱里藏着那尔苏。李莲英是慈禧身边的第一号红人,宫廷的侍卫也不敢太认真检查,于是慈禧太后和她年轻的情人可以夜夜相逢。虽然慑于慈禧太后的权力,没人敢说什么,可是天长日久,这样重磅的风流韵事很快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出去,一时间北京满城风雨。

那尔苏的父亲伯彦讷谟祜也听到了风声。他也发现自己的儿子以宫廷值班为名,经常晚上不在家,早就心有疑惑,可事情毕竟太过令人震惊,他不敢相信。后来有一次他去觐见慈禧太后,看见那尔苏居然与慈禧坐在一起喝酒,伯彦讷谟祜才明白,那些传言原来是真的,恐惧开始包围着他。

伯彦讷谟祜的家族代代与爱新觉罗皇族联姻,僧格林沁的养母是道光帝的亲姐姐,僧格林沁就是咸丰帝名义上的表哥,慈禧太后则是僧格林沁的表嫂,是那尔苏的祖辈,这样有悖伦理国法的畸恋,如果继续发展,整个家族难免大祸临头。

1900年初,恰好临近新年,惊惧中的伯彦讷谟祜终于想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请求慈禧给那尔苏三个月的假期,好让他陪同自己回科尔沁草原祭祀僧格林沁等祖先。虽然不舍,但慈禧无法拒绝这样正当的理由,只得放那尔苏去了。回乡后,伯彦讷谟祜以整个家族的安危逼迫那尔苏自杀,于是那尔苏纵情打猎三天之后,在僧格林沁的墓前,掰断了慈禧太后亲手送给他的金镯子,一半扔向北京情人的方向,一半自己吞下自杀,时年35岁。

慈禧在短暂的欢愉之后,情感再次陷入无边的沉痛。掌握权力的代价,就是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真正拥有一个普通女子的平凡感情。

为了纪念自己的情人,慈禧太后追赐那尔苏亲王爵位。一年后伯彦讷谟祜亲王也神秘去世,据说是慈禧太后为那尔苏报仇,毒死了他。

这段暧昧的宫廷秘闻,自然不会出现在正史之中。我们只能凭着正史中关于那尔苏生平的简单叙述,以及科尔沁草原与北京等处的传说,加上《内蒙古文史资料》、《安康县文史资料》中的记载,还原出这样一个故事。但在正史之中,确实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以印证这段感情大抵真的存在过。在《清德宗实录》中明确记载,那尔苏去世后被追封为亲王,这样的待遇在清朝非常少见,且不符合规制。清廷爵位封赏非常严格,甚至是福康安这样文治武功都有卓异成就,甚至传言是乾隆帝私生子的人,死后也仅被追封为“嘉勇郡王”。而那尔苏,尺寸之功未立,生前爵位只是贝勒,却被莫名其妙的连越两级追封为无限尊荣的亲王,不得不令人生疑。或许连慈禧太后也感觉有些不妥,在追封御旨的最后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嗣后不得援以为例”。

此外,按照常理,世袭罔替的亲王,如果长子先于父王去世,要由亲王的其他儿子继承王位。那尔苏先亡,伯彦讷谟祜的博多勒噶台亲王爵位,本该由他的另一个儿子温都苏继承,却被那尔苏的儿子阿穆尔灵圭直接继承,着实有悖常理。

或许,这些是慈禧对情人唯一能做的补偿。

慈禧26岁守寡,在之后的生命中,历经前朝后宫的权谋争斗、丧子之痛、国难威逼,很难称得上有什么真正“幸福”的时光。自她垂帘听政起,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从未停止对这个女人情感生活的猜测,从太监李莲英等、到权臣荣禄、甚至饭店伙计还有“歪果仁”,几乎毫无根据,却都演绎得栩栩如生,让慈禧呈现出一副被权、欲扭曲的面容。但爬梳正史,唯一能看出端倪的一段感情,却是和这个毫无功勋、羽翼未丰的蒙古青年。这个故事里的慈禧,少了一些恣意妄为,更多的是努力挣扎后的无奈。毕竟,她连爱人的性命都无法保全。

即便成为了权力巅峰上的女人,但是,爱情对她来说也只是一场虚妄。

标签: 慈禧清朝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一生经历的10次灾难,2次暗杀,3次兵变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三国人物

    曹操,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全才,他在政治史、军事史甚至文学史上都有一席之地。这样的成就,平庸的人生创造不出来,只有轰轰烈烈,危机四伏的冒险生涯才能淬炼出如此令人侧目的一生。曹操的一生历经过10次灾难,2次暗杀,3次兵变,在三国历史中,没有人的经历比曹操曲折。很多人不喜欢曹操,认为曹魏政权得国不正,篡夺大

  • 此人是战功赫赫的清朝猛将,和珅都不敢惹他,死后名妓为他殉葬!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海兰察,清朝猛将,和珅,清朝人物

    清朝乾隆年间,清军中有一员威风凛凛的虎将,此人就是镶黄旗的海兰察,海兰察不是满族人,而是索伦人(鄂温克族)。海兰察身材高大,武艺高强,精于骑射,每次打仗都领头在前面冲锋陷阵,在千军万马中来去自如,任凭刀光剑影,他眉头都不眨一下,是当时著名的猛将。海兰察15岁就参军,一生南征北战,先后参与了抗击缅甸,

  • 张勋美妾被俘,敌方欲利用她筹军饷,张勋:我愿用100车军火来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勋,清朝人物

    张勋,著名北洋军阀。辛亥革命期间,张勋驻守南京,与革命党的江浙联军激烈交战,杀死多名革命党。然而革命已然是大势所趋,张勋即使挥舞着螳螂臂,也阻挡不了历史的潮流。张勋最终兵败,仓皇逃跑,但是令他后悔万分的是,他将自己的爱妾小毛子落在了南京,成为革命军的俘虏。为了赎她,张勋竟与势不两立的革命党妥协,送给

  • 大家都知道民国四公子,当年大名鼎鼎的京城三恶少现在却鲜有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岑春煊,劳子乔,瑞澄,民国四公子,京城三恶少,

    “民国四公子”的称呼,大家也许不陌生,“京城四少”的名头,大家也应该听说过,分别代表着民国时期以及现在的名门公子状况,那么“京城三恶少”,又有多少同学知道呢?“京城三恶少”是清末时期出了名的官二代,家世的

  • 此人不会骑马射箭,却成一代战神,主席盛赞: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陈庆之,南北朝人物

    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战功赫赫的将领,比如大家熟悉的名将白起、项羽、卫青、霍去病等人。这些将领率领大军,气吞山河,所到地处,敌军闻风丧胆,于是这些人有了一个新的称呼,“战神”或者“常胜将军”。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位将领,他曾是皇帝

  • 袁世凯与孙中山见面互称“万岁”,给对方的评价却大相径庭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世凯,孙中山,中华民国人物

    袁世凯从孙中山手里接过中华民国大总统之位后,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已经被南北党争闹得焦头烂额。于是,袁世凯决定邀请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和黄兴进京共商大计,以求与革命党人建立互信合作,改善当时混乱的政治局面。1912年8与22日,孙中山抵达北京,袁世凯以豪华阵容亲自接待,给足了孙中山面子。袁世凯是出了名的会做

  • 孙中山与袁世凯的权谋之争:老孙跟老袁比还是太嫩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中山,袁世凯,中华民国人物

    1912年2月14日,仅仅做了45天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向参议院递交了辞呈,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任期最短的总统。孙中山此次主动下野,是为了兑现一个承诺:如果袁世凯能劝清帝退位,他就让出总统之位。这一次,孙中山没有放大炮,他做到了。但是,孙中山对那个素未谋面的总统接班人很是不放心,费尽心机要压制他,把权力

  • 袁世凯和唐绍仪:从相亲相爱到劳燕分飞,罪魁祸首是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袁世凯,唐绍仪,中华民国人物

    袁世凯和唐绍仪是惺惺相惜的莫逆之交,也是同甘共苦的战友兄弟,早在袁世凯朝鲜发家之时,唐绍仪就是其左膀右臂。1912年3月,袁世凯从孙中山手里接过临时大总统之位,但前提是要遵守《临时约法》,约法规定,国民政府采用的是责任内阁制,也就是说,大总统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凡事需要内阁总理签字才能生效。新政

  • 向多尔衮提议“剃发令”,他才是大明第一汉奸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多尔衮,汉奸,孙之獬,剃发令,清朝人物

    酷刑是中国古代一种用来震慑和打击犯罪分子的有效手段,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都相当重视刑罚。但从人性角度上来讲,刑罚带有扭曲性质,而酷刑的诞生更是直接成为摧残人性、泯灭道德的一个标志。然而在当真遇到万恶不赦之辈时,也确需酷刑严惩,即使是在以慈悲为怀的佛门之中,遇到恶魔之时,也需用霹雳的手段。中国

  • 为什么会“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冯唐,李广,汉朝人物

    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在他的《滕王阁序》中写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以此感叹不受重用,仕途坎坷。但事情的发展都不是偶然的,不能全归于“命运”。那么,又为什么会“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呢?冯唐,西汉代郡(今张家口蔚县)人,西汉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