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皇帝到悬壶济世的名医,你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说的是他吗?

从皇帝到悬壶济世的名医,你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说的是他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703 更新时间:2024/1/8 12:50:36

没错!说得就是堂堂的东汉帝国亡国之君刘协

刘协8岁被权臣兼枭雄董卓拥立为大汉帝国的皇帝。据说董卓之所以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就因为刘协的奶奶姓董。要俺说,改立刘协为新君,无疑能增加董卓的权威。皇帝都能换,还有比这个显示权力的事吗?足足坐了31年皇帝宝座的刘协,奈何却始终是个“木头戏里的木头人傀儡”!

无论是董卓、李和郭汜,还是曹操曹丕,提偶的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汉天子刘协始终都是“商店里的样品摆设”!刘协没有高贵乡公曹髦敢于直面,奋起抗争,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也没有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的“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地奋起一击的英雄壮举。也可能觉得自己当“提线木偶”还过得有滋有味?也可能长时间的“傀儡皇帝”生活早已适应了自己?也可能“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总之,刘协“乐不思权”,笑看天下!

实事求是地说,丞相、后来的魏王兼岳父曹操,对女婿兼皇帝刘协还不错,不但先后将自己的三个宝贝闺女曹宪、曹节和曹华嫁给了刘协,还充分保障了刘协的衣食住行,待遇从优。曹操的目的只有一个:“权力!”刘协的目的也只有一个:“活着真好!”

什么“衣带诏”?那都是前国舅董承之流搞出来的事,根本和朕沾不上边!至于前岳父伏完要诛杀曹公曹孟德?那都是前皇后伏寿背着朕干的好事!

便是被自己的大舅哥兼魏王曹丕赶下皇帝的宝座,被封为山阳公的刘协只不过伏地大哭了几声,抹掉眼泪,怀着“对不起祖宗基业”的一点内疚,立马就带着魏武大帝曹操的几个女儿“欢天喜地”地来到自己的“山阳公国”。虽唤作成什么“山阳公”,政治地位断崖式下降,刘协的衣食住行还是享受“汉天子”的待遇,时不时地还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称孤道寡。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

刘协来到自己的“山阳公国”后,倍感世态炎凉,人生如梦,超凡脱俗,大彻大悟,遂抛弃帝王之尊,甘心与民同忧,躬耕菜圃,济世悬壶,虽当过窝囊皇帝,却变为称职“郎中”,身融入田园山水,心远离深宫重楼,涉足农桑,访贫问苦,深受百姓爱戴,民众敬之如父母,由此流传下了很多传奇故事。

就位“山阳公”14年后,刘协驾崩,大魏皇帝曹为刘协上谥号:“孝献皇帝”。

“拿得起,放得下”,这便是刘协的胸襟。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常用成语,都知道主人公是汉献帝刘协。

可是鲜为人知的是,刘协被迫禅位、贬为山阳公之后,竟然转型为郎中,悬壶济世,给百姓治病。而且,他的后裔东渡日本,在日本医学界、政界地位显赫,成为名门望族。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故事,显得刘协憋屈、窝囊。

其实他继位时,已是东汉政权摇摇欲坠之时,生逢乱世,军阀、权臣当道。

刘协也曾经暗中联合大臣,反抗过权臣曹氏,例如著名的“衣带诏”等事件。无奈刘协心有余力不足,势单力薄,斗不过势力强大的曹氏,因而屡告失败,党羽、亲属被诛杀。

这是局势使然,毕竟鸡蛋碰不过石头。所以不能全怪刘协懦弱无能。

刘协9岁继位,开始了长达三十年傀儡皇帝的漫长生涯。

但是平心而论,曹操、曹丕父子还算良心未泯,没有赶尽杀绝。

刘协在曹丕逼迫下禅位,降封山阳公,保留天子礼仪,保住了性命和闲逸富贵生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由此,刘协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悲情但也是最幸运的退位皇帝了。

刘协此前是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看人脸色说话行事,过着提心吊胆的高压生活。

虽然从皇帝一下沦落为臣子,但刘协从此得以从噩梦中解脱。

刘协的封地在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一带),远离京城繁华,多了田园山水。

刘协在封地山阳的生活,官方史籍只是一句带过,没有具体说明。但是野史记载、民间轶闻倒是有一些。

前半生的传奇经历,再身居这样的环境,四十岁的刘协自然会很快进入“不惑之年”,彻悟人生。

于是,他抛却帝王之心念,转换心态,开始了全新的人生下半场。

他在山阳有封地、食邑,锦衣玉食,过着王公贵族的富贵生活,而且无朝堂政务烦扰。

由此,刘协与皇后曹节安居于山阳,乐游田园山水,涉足农桑,访贫问苦,宽和对待、救济当地人民,与当地平民百姓相处融洽。

他此前四十年享受皇宫尊贵生活,因而通晓养生之道和医道。

于是,他潜心钻研医术,并且自己去山里采挖中草药,熬药、制作配方,以“郎中”身份为当地百姓坐诊看病,治病救人,悬壶济世,而且不求赚钱。这也算是造福一方了。

由此,他深受百姓爱戴,民众敬之如父母,在焦作一带流传下了很多故事,当地也形成了一些民俗尊崇纪念他。

例如刘协被贬为山阳公,当地老百姓改称他为“大人”,改称皇后曹节为“美人”,随后尊他俩为父母,简称为“大”、“美”。由此,当地民间逐渐通称父亲为“大”(发第三声dǎ打)、母亲为“美”(发第四声mèi妹),遗传至今。

再如,刘协的皇后曹节是曹操的女儿,曹操曾被封为魏公,于是当地老百姓就效仿曹节儿女的叫法,把外祖父曹操称为“魏公”,把外祖母称为“魏婆”。这个称呼习惯流传至今。

青龙二年(234年),刘协去世,时年54岁,葬于山阳禅陵。

到西晋末年,爆发了“永嘉之乱”,刘协的后裔也没能躲过这场浩劫。

他的一个玄孙刘阿知带着自己一脉的族人和追随者,为了逃避战乱,长途跋涉,飘洋过海,东渡到日本。

当时的日本应神天皇得知刘阿知的身世背景之后,非常敬重,赐号“东汉使主”,任命他为负责朝廷官物收纳事务的官职大藏。

同时,刘阿知一行人给日本带去了中国先进的文化、农业、工艺技术,备受日本国民尊敬。

由此,刘阿知一行人在日本定居、繁衍后代。他们的后裔逐渐融入日本,姓氏也改为日本姓氏,包括大藏氏、坂上氏、原田氏、高桥氏等,各种人才辈出,家族地位在日本颇高。

例如大藏氏成为管理日本朝廷财物的家族,由此“大藏”成为财富的象征。由此,日本中央政府的财政部门长期命名为大藏省。

再如丹波氏,原为坂上氏,在坂上康赖在世时,因为医术精湛,被天皇赐姓丹波,也即丹波康赖。

丹波康赖成为日本皇室御医,并且撰写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医学巨著《医心方》。其中记载了大量的中国医学典籍如《素问经》、《千金要方》、《华佗方》等的成果。

而且《医心方》大多是用汉字所写,流传后世,被日本奉为国宝级医学著作。

丹波氏家族以医为业,医学人才辈出,世代成为日本皇室的御医、名门望族。例如丹波雅忠、丹波元简、丹波元德、丹波元胤、丹波元坚等都是日本历史上的神医。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最是无情帝王家,历史有哪些父子相残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无情最是帝王家,父子相残的例子并不少见,我以政变最为频繁的唐朝为例,展现皇权面前无亲情的残酷事实。1、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功绩斐然,堪称千古一帝,然而他的冷血残酷也成了甩不掉的黑历史。为了皇位,他悍然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亲自射杀了一母同胞的哥哥李建成,一母同胞的弟弟李元吉也被杀

  •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的君王既有韬略又有兵法,可是还是被蒙古骑兵从古打到满清,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中国古代帝王是包含了鲜卑、契丹、蒙古、满洲的各民族帝王的。将其与汉人中央王朝割裂开来并不合适。因为中国古代文明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此外,汉人政权的帝王也未必都有文韬武略。游牧民族南下统治中原的时代对国家的贡献也不可磨灭。至于为什么相对文明程度更高、实为更强大的汉人政权会被打败,牧渔君总结共有四大

  • 雄狮为什么当上狮王之后就不狩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雄狮成为狮王之后,不参与捕猎的行为,是由族群利益最大化决定的。在了解狮王为什么不捕食猎物,但仍能优先享用猎物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狮群的结构。狮群的结构所有的狮群都有自己的领地,而且领地非常明显,在这个领地内,一般只生活着一个狮群。这群狮群多数情况下由1只雄狮带领几只雌狮和幼狮一起生活,偶尔也有两只成

  • 古代的皇帝里面有哪些是会武术的,能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文武双全马上马下不少。秦始皇(玩剑术的),霸王项羽(枪棍高手兼大力士),刘邦、刘彻、王莽、刘秀(十二走江南),三国演义有袁绍、董卓、曹操、刘备、孙策、孙权、随杨帝杨广、程咬金(瓦岗寨皇帝)、李渊李世民父子、赵匡胤(长拳创始人)赵匡义兄弟二人,成吉思汗(弓箭高手)、拖雷、忽必烈、努尔哈赤、康熙

  • 《西游记》原著,孙悟空为什么会医术,而且会高难度的悬丝诊脉?他跟谁学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西游记》原著,孙悟空会医术,而且会高难度的悬丝诊脉,可能很多人都认为是猴子胡闹糊弄人。其实不然,孙悟空确确实实有医病的本事。常言说“无道不医“就是说道家基本都通些医术。孙悟空拜得道家名师传授法术,当然也不例外。孙悟空学的是地煞七十二般变化,《西游记》书中没有详细介绍七十二变法术详情。但是孙悟空的师

  • 求一则我国古人信守承诺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一诺千金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是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后来项被围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刘邦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十分生气。

  • 中国历史上下罪己诏的有哪些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反省罪己的御用文书。论其起源,当从禹、汤开始。此后,周成王、秦穆公、汉武帝、唐德宗、宋徽宗、清世祖,都曾经颁发过罪己诏。罪己诏大多是在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国家处在危难之时颁发的,目的是消除民怨,笼络民心,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但是,其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帝王对自身过错和失败的反省忏悔

  • 古代皇帝想掠夺疆土而失败的例子,也告诫后人非已勿贪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时,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句丽。征调士卒一百一十三万余,陆军集中于涿郡(今北京),水军集中于东莱(今山东莱州)。另调民夫二百万,以运送衣甲、粮食等。造海船的民工日夜站在水中,皮肤溃烂,腰以下生蛆,死者甚众。高句丽坚守各座城池,隋军无法攻下,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

  • 寓言故事..是讲一个皇帝命一名大臣建造空中楼阁..然后大臣放了一个宫殿的风筝糊弄皇帝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百喻经三重楼喻》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xuān)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fǒu)?”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墼(jī

  • 古代大臣向皇帝如何请辞?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或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苏轼在《范增论》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当时汉采纳陈平的离间计,造成楚国君臣关系失调,项羽怀疑范增与汉暗中勾通,渐渐剥夺了范增的权力。范增知情后大怒,说:“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