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的明君圣主有没有害怕的东西?有的话是什么?

古代的明君圣主有没有害怕的东西?有的话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108 更新时间:2024/1/23 1:38:13

古代有许多明君圣主,诸如汉文帝、汉宣帝、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隋文芾、唐太宗、唐高宗、唐宪宗、宋孝宗、明仁帝、明孝宗、清圣祖...。这些明君在历史上都建树了许多不朽的功迹,这些功迹已成了千古后人传颂的口卑。这些明君在执政期间均有一些害怕的东些,而反言之,所害怕的怯怯正是他们需要改革完善而进步的动力!以下举三位明君的事例:

汉文帝:刘桓即位,他极其害怕历史上连坐的酷刑和对犯人的肉刑(古时,有对犯人肢解手足的刑罚)。“连坐”则是一人犯法,诛连裙带的一种刑法,所以他一上台就废除“连坐”和”肉刑”的刑法。这不得不说这在远古时代是文明而进步了的法制改革!

汉文帝同时也害怕发生战争,他认为:发生战争会殃及民生休息且不利于发展生产,于是他立下政策:努力避免发生战争。

汉文帝也是一位害怕花钱的圣主,平时就是一个俭洁的好皇帝。史记上记载着汉文帝原来想要建造一座”露台”,于是请教工匠说:“造这个露台须要多少钱?”工匠们稍作议论后说:“需要一百斤黄金”。汉文帝又说:“那么,一百斤黄金又能是多少个中产户的产业呢?”。说罢,匠工们又答:“大约是相当于10中产阶层的大户。”于是汉文帝从此不再去效仿先帝们造露台这样奢侈的话题。汉文帝也并不模仿古代帝皇糜烂腐化的生活,他常时穿着粗布服饰连皇后都不穿华丽的衣装...

唐太宗李世明,这是有史以来,华夏民族最为颂扬的一位圣君,他将唐朝开创了历史上最为闪烁着光华的记元。不管文明、文化、民众生息、农耕生产、政治用人等等都给世界留下了光辉的一!

那么我们来说说他又害怕些什么呢?

原来,李世明研究了历代帝皇经常更换朝代的原因是,君主专制,不能善听臣工们的良策等等。因此李世民最害怕的是在政治上失去敢于直谏的官员,其中最主要的是魏征。大家都知道,魏征可是谁都不怕的谏官啊!正因为此,唐太宗在魏征病逝后痛哭并留下了二句经典比誉:用铜作镜子,可以整理衣帽;用历史作镜子,可以了解兴亡;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对错,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唐太宗知道要做到政治清明,就要善于用人,不管出身贵贱,都能得到重用。这些也就是李世民害怕政治失败的原因。

明仁宗是史上仁厚的皇帝,虽因皇权斗争死于谋杀而仅仅只做了10个月的皇帝,但朱高炽给后世留下了开明皇帝的声喻。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欢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仁爱,深得朱元璋的赏识。朱高炽于是在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登基。明仁宗即位后所害怕的是:司法混乱及所产生的冤假错案!这就是他开明执政的闪亮之处。朱高炽执政后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同时明仁宗也害怕大规模用兵,认为这会影响人民生息的生活。

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俭爱民。因此,后代对他的评语很高,也为后代仁宣之治留下了基础。

朱高炽因生性仁厚,身体赢弱,死因很惨,是被皇兄朱瞻基为夺取皇权所杀害。

限于篇幅,仅作三例。

感谢邀请,我是猫叔,很荣幸为您作答。

问题当中的人物指向只是说了个“古代明君圣主”,并未指明说的是谁,我想,别说明君圣主了,即使我们普通人,每个人害怕的东西估计都不会相同,既然如此,也就只有找几个人分开阐述了,不妥之处,还请方家多多见谅。

秦始皇最害怕的是东方六国的反抗,而且最害怕衰老

秦始皇应该算是阁下所说的“圣主”了吧,横扫六国,气吞万里如虎,开创了中国的大一统模式。他到底害怕什么,咱从史书里可以窥见一二。

1.自周朝创立,几百年里,中华大地都是分封制,各个小诸侯国接受天子的领导,到了秦始皇时期,突然灭掉东方六国,天下变成了一家,任谁都会觉得紧张,到底能不能统治得长久,他心里是没底的,所以,他不停地出去巡幸,带着大军到东方六国故地巡游,震慑当地的反抗力量,可见,他内心对东方六国的反抗有多担心。

2.秦始皇是非常惧怕衰老的,所以,他一直在寻找长生不老之术,派人出海为他拜访神仙,寻找长生不老药,越是到晚年,他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就越夸张,所以,他非常惧怕衰老和死亡,甚至不允许所有人在他面前提及“死”字。

唐太宗最害怕的是后世对他屠杀亲人的指责

李世民的雄才大略不用我再多做赘述了吧,他也算得上一代雄主了。可是,李世民最害怕他死后被后人指责。众所周知,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亲手射杀了李建成李元吉也死于政变之中,杀死一奶同胞的亲哥哥和亲弟弟,这个事情给他留下了很大的阴影,《资治通鉴》里面也多有提及。

所以,李世民对史书的修撰工作特别关心,大大超出了其他帝王,尤其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记载特别上心,动不动就给出指导意见,把李建成描绘成“素无才略”的纨绔子弟,把李元吉描绘成残忍暴虐的典型,以此来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从这里面可以推断,李世民有多么害怕后世对他的评价。

明成祖朱棣害怕朱允突然出现,争夺他的江山

朱棣的皇位是靠血腥政变夺来的,这个毋庸置疑,但是,令他后脊背发凉的是,他率军攻入南京之后,朱允居然人间蒸发,根本找不到人,情急之下,找了一个尸首冒充朱允,才算了事儿,可是,他内心知道,朱允还活在世上。

所以,朱棣当皇帝期间,多次派人搜寻朱允的下落,都无果而终。有一种说法,郑和下西洋,也怀揣着一个使命,那就是出海打听一下朱允的下落,不管真假,可以侧面推断出朱棣对朱允的忌惮,所以,终其一生,他都在纠结这个问题,可见他有多害怕。

由于问题宽泛,我就随意挑选了几个人说说,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我是猫叔,专心原创,欢迎关注。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明朝的张居正生活奢侈,但为什么却仍被称为一代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584年,当抄家的官员推开张府的大门时,张家十七口人早已被活活饿死,而张居正的儿子因不堪受辱,自缢身亡。抄家的官员从张府抄出十万两白银,珠宝玉器不计其数。万历随即下令,褫夺张居正所有的官衔,其“文忠公”的谥号也被夺取,全族抄家流放。此时的大明王朝一片欢腾,张居正倒了,他的变法倒了,万历皇帝赢了

  • 刘邦能当上皇帝,是天命所归,还是自己的努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出汉中,灭三秦,占领关中时,并没有当皇帝想法。而是为反对霸王分封诸侯,又杀楚怀王义帝所逼结果。联合三秦魏赵五国五十六万进攻楚国的项羽老窝彭城胜利后,也并没有想当皇帝。刘邦和齐相田荣,同时起兵东西开始反对项羽,出陈仓,先打雍王章邯,将章邯围困废丘城中,收降塞王司马欣,翟五董翳,占据三秦之地。田荣也

  • 古代一笑毁城的故事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貌似千金一笑。源自春秋时期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时周幽王纳褒姒后时常与之寻欢作乐,但褒姒从来不笑。周幽王于是下令谁能博得美人一笑者,赏之以千金。有奸臣建议,说先王时期建立的防外侵用的烽火台,一处点燃四处均响应,诸侯各国都将搬兵来救。周幽王采纳后与褒姒高坐观看,诸候各军忙忙碌碌赶到结果发现受骗,见此褒姒果

  • 中医古方那么厉害,为什么以前皇上没有长寿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在好的中医比不上美女,中医去病,美女要命。你这其实是偷换概念,医疗水平的高低,跟人的寿命并没有直接关系,它只是影响寿命的一个因素,何况,帝王的寿命低,是以讹传讹的结果,影响人的寿命的因素众多,比如,战争、水源、饮食、环境、遗传等,医疗水平只是其一,并不起决定性作用。比如饮水安全,这个我们现在看起来习

  • 鲁国国君孟孙进山打猎 有关作文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坚守底色“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红荷的底色是它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的底色是经霜弥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挺拔。大自然尚有他的底色,我们人类呢?翻开历史的书页,古往英豪坚守他们的底色,点亮了火把,照亮我们的心灵。请看——义薄云天,千里走单骑是关云长的底色;一

  • 陈寅恪做了什么,能让清华破格聘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1925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当时聘请的所谓“四大导师”,除了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之外,陈寅恪也在其中。但陈寅恪能荣膺并列,老实说就是有好哥们,死命拉人情、“走后门”得来的,至少起初是如此。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那时的陈寅恪,还是世无闷的潜龙一枚,清华校长曹云祥都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听人举荐一脸懵逼

  • 明朝唯一被废黜的皇帝是谁?他究竟犯了哪些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唯一被废黜的皇帝为明景帝朱祁玉。朱祁钰,明宣宗次子,明英宗朱祁仁镇同父异母弟。他被封王,时常在明英宗外出时监国,颇受信任。明英宗于“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后,朱祁钰经明英宗生母孙太后认可,被拥立为明景帝。他重用于谦等贤臣,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明英宗被放回后,朱祁钰尊其为太上皇,软禁南宫七年。朱祁

  • 古代最勤奋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后,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据说每年春暖花开之时,雍正会带着他的众位妃子住进圆明园,圆明园在清朝时可谓是富丽堂皇,风景优美。但是雍正很少有时间陪爱妃们欣赏风景,作为一代明君,他每天都要批阅大量的奏折,很多事都亲历亲为,即便是吃饭和睡觉的时候,也还把国家

  • “凿壁偷光”的励志少年匡衡,后来官居丞相,却留下不齿的骂名,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匡衡出生贫寒,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不但学有所成,而且在仕途上一路飙升,一直做到丞相的高官。匡衡一生两次做“贼”,第一次“偷窃”使他名声大噪,成为一位名垂千古的人生励志典范,第二次做贼让他丢了官,成为被人耻笑的对象。匡衡自幼家境贫寒,但他本人喜好读书。家里买不起书,他就跑到一位有钱人家做雇工,他提出做

  • 雍正王朝里的九子夺嫡,康熙为什么对胤那么好,不到万不得已不废掉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第94期总680期康熙皇帝的后宫嫔妃众多,自然儿子就多,序齿的儿子就有二十四个,在康熙皇帝这二十四个儿子当中;康熙帝对这位二儿子胤最好,也特殊!先说说康熙皇帝的后宫;康熙帝有名分的后妃有三十九人人。其中皇后四人,皇贵妃三人,贵妃一人,妃十一人,嫔十人人,贵人六位,庶妃四位,可想而知康熙皇帝的精力是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