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后乱政,安史之乱,是不是由于唐朝皇帝不作为出现的报应?

武后乱政,安史之乱,是不是由于唐朝皇帝不作为出现的报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676 更新时间:2024/2/4 9:58:38

首先,我并不认同所谓的“报应”一说。历史上很多影响深远的事情,都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先说说武后乱政一方面,武后乱政本质上是由于唐高宗李治性格上的懦弱所造成的,与其是不是乱伦并无太大关系。

就算李治没有遇到武则天,他只要遇到另外一个比较强势的女人,李治也同样掌控不了局面!

另一方面,武后在位期间,虽说李氏子孙深受其苦,但是对于整个国家与朝政而言则未必是坏事!从某些方面来说,正是武则天的大周王朝促成了大唐的盛世繁华!

再来说说安史之乱导致安史之乱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是大唐发展到鼎盛时期,各个阶层各种矛盾的升级,再加上盛唐繁荣带来了安逸而忘却了忧患的结果!

当然,不管是死于安乐的大意,还是矛盾升级的爆发,唐玄宗李隆基作为当时大唐的最高统治者不仅未能防范于未然、想办法化解矛盾,还甚至只顾享乐、盲信权臣.........以至安史之乱的发生,唐玄宗李隆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阶级矛盾升级

纵观历史,凡是繁荣盛世都逃不掉极盛而衰的结局!安史之乱前的大唐也正是如此!

大唐鼎盛时期,国内经济得到发展,繁荣所带来的却是以李隆基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只顾享乐,将朝政的大权交由李林甫杨国忠等官僚之手!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使得贫富差距随之而分化,再加上李林甫、杨国忠之流为了一己私利对下层百姓恣意欺压!

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已经在无声无息中走到了爆发的边缘!!

权贵间的矛盾升级

李林甫为相之时曾向李隆基建议:“文士之将,情当失石,不如用蕃人,蕃人善战有勇”。也就是说,利用没文化又善战的番人来打仗,这样不会像文士那样计较功过得失。

然而,这样的举动当然引起了以安禄山为代表的番人不满!这也为后来的叛乱埋下了伏笔!

另外,安禄山为了讨好李隆基曾蔑视当时的太子,声称:“只知陛下,不知太子”。因此,安禄山担心唐玄宗之后,太子继位,自己会受到报复!

还有,安史之乱是以诛杀杨国忠为名而发动的。其主要原于杨国忠因与安禄山不合,所以在继任宰相之后竟派门客对安禄山在长安的宅邸进行了围捕!!

种种迹象表明,位高权重的统治阶级之间,各种矛盾重重!!为叛乱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民族矛盾升级

盛唐的繁荣使得“大汉族主义”的影响日甚!民族与民族间的歧视与压迫由此而生!

这使得各个少数民族对于大唐繁荣羡慕转变成觊觎!

安禄山本就是一个胡人,他利用大唐民族矛盾的弱点,在自己军中尽力拉拢当时的少数民族上层,重用契丹、胡人为将!甚至有少数民族将安禄山与史思明视为新的“二圣”!!

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史之乱实际上也是一次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几乎没有核心汉人参与)的叛乱!!

节度使权势过大

唐玄宗时期与唐初相比,其中央集权被削弱了!

唐初的府兵制后来改成了募兵制,最初只是对于边疆作战的将军变成了集边疆军、政、财大权为一体的节度使!

节度使拥有自己的地盘、自己的子民、自己的军队........活脱脱变成了一方诸侯!!

唐玄宗晚年昏庸

其实安史之乱的发生并不突然,早在叛乱之前就有人看出了安禄山的野心并进行了告密!

然而,当时的唐玄宗李隆基包括他的朝廷却沉醉于自己开创的盛世繁华之中,只听得见歌功颂德之语!甚至还将告密人绑了送于安禄山处置!!

由上面几点可以看出,表面繁荣的大唐盛世实则早已危机四伏!安史之乱也只不过是其由盛转衰的具体体现罢了,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终究是逃不过极盛而衰的结局!!

武则天当政,还是很有作为的,比之史上数百位各色皇帝,她的治国成就当排在前几十位的。施政过程中的某些血腥、残暴、淫乱等附带品,是皇权不受约束的独裁统治体制下的必然产物,不是她个人能够洁身自好做得到的。仁政帝王有几个!武后乱政的说法不够慎重。把美国总统们放到中国帝王朝廷中,个个都会私欲膨胀,后宫佳丽三千,酒池肉海,杀伐随意。而把中国帝王放到美国白宫,也同样会是守法公民,廉洁首脑,不敢擅杀国民属官。体制约束比个人道德更靠谱。在中国帝权时代,政治成果高于血腥手段和淫乱私事,就不能以乱政之名以偏概全。

安史之乱,最大的原因是藩镇节度使的军政权力过大,且终身任职,外加世袭继承的制度缺陷,为其谋乱割据打下了政治、军事经济的基础。条件成熟,安史不乱,其它坐大到足够程度,完成武装割据局面的边关节度使也会乱。有温床,就有滋生。只是安禄山得到机会,蒙蔽皇帝,一再得到实力扩充,拥有三关节度使庞大军政权力和兵力,他率先反了而已。八年平叛之后,这个节度使制度缺陷,不是进一步造就了其它数个平叛节度使形成了新的武装割据,最终把唐帝国从安史之乱泥潭拯救出来,又送上走向快速覆灭的另一个更深的泥沼吗?

说皇帝不作为,有失偏颇。唐明皇还是不平庸的,也就是在安禄山事上,个别性瞎眼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我国古代的一些皇帝想做神仙?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长生不老多好,做皇帝要什么有什么。不过最主要的原因是皇帝有许多年轻貌美的妃子,那个年纪大了就不行了,天天看着吃不到,那谁不郁闷啊?所以想不老(不倒),所以事实证明道士什么的炼的也是无敌大补丸啊中国的小说历经前秦的古代神话小说、汉晋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隋唐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小说、明清的章回小说、现

  • 《大秦帝国》商鞅变法强秦,为何秦惠文王还要用商鞅之头正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商鞅,和大秦帝国中的商鞅,是两种做法一种结局。我们先说一说历史上的真实商鞅。史记商鞅列传中。明确说明商鞅是因秦惠王想杀他,他就逃出了秦国。逃到了魏国,但魏国不接受他。没办法,他又回去了请我,然后再商议和他的部下出兵出击郑国,准备打下一片自己的天空。然后秦军发兵,把商鞅给抓了。车裂商鞅,并灭族

  • 光绪皇帝不能亲政的原因是什么,被软禁后的心理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887年光绪帝亲政,两年后慈禧太后归政,但说是归政,大权依然掌握在慈禧手中,光绪帝无权处理国家大事。在军机处的归政条款中有这样的规定:每日外省折报朱批发下后,查照醇亲王条奏由臣等摘录事由及所奉批旨另缮清单恭呈皇太后慈览。也就是说光绪批阅过的奏折,还需要呈给慈禧太后浏览。这就有说头了,如果慈禧觉

  • 爱妃如何叫古代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叫梓童,在公共场合里才叫皇后古代君王为什么称皇后是梓童呢有两种说法:一种源自于《汉武故事》,其中曾讲到卫子夫入宫,岁余不得见,涕泣请出。武帝则因夜梦“梓树”而幸卫子夫,从而得子,并立子夫为皇后。这或许就是帝称后为“梓童”的开始,还有一种说法是皇帝的印章以玉雕成,称做「玉玺」;皇后的印章以梓木雕成,因

  • 中国神话里谁是最强神?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神话主要来源于三方面:1、神话集,比方《山海经》、《搜神记》《拾遗记》等。2、道教。3、著名神话小说,比方《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各个来源都有自身范畴的最高神明,然又有一个共通点:即最高的神明都是先天大神,是天地(宇宙)的缔造者。一、著名神话集我国一本集合了大量上古神话的地理百科《山海经》。

  • 为什么韩信在刘邦那是经过萧何才得以最终获得任用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韩信出身贫贱,家里穷到要靠别人接济或者到别人家“蹭饭”吃。为了出人头地,韩信就秦末反秦起义的东风,加入了项羽的阵营,但是一直担任治粟都尉,并没有进入项羽的核心机构,得不到重用。鸿门宴后,一气之下走了。后加入刘邦阵营,开始也没得到重用,但经过萧何的引荐,终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为什么韩信得不到重

  • 同意刘备幼稚,意气用事的举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诸候纷争,为夺天下战事不断,最终成了三足鼎立势。刘备是个贫穷出身,卖草为生,然而能坐上三国之中的一国主。一个幼雅,意气用的人能走上蜀国皇帝吗?以曹操的气度在青梅煮酒的桌上,会承认刘备是英雄吗?其实不管你读史还是道听途说,看不清刘其人才是幼稚,意气用事之辈。汉末时期,天下大乱。当时的刘备既无

  • 古代的明君圣主有没有害怕的东西?有的话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有许多明君圣主,诸如汉文帝、汉宣帝、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隋文芾、唐太宗、唐高宗、唐宪宗、宋孝宗、明仁帝、明孝宗、清圣祖...。这些明君在历史上都建树了许多不朽的功迹,这些功迹已成了千古后人传颂的口卑。这些明君在执政期间均有一些害怕的东些,而反言之,所害怕的怯怯正是他们需要改革完善而进步的

  • 历史上,明朝的张居正生活奢侈,但为什么却仍被称为一代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584年,当抄家的官员推开张府的大门时,张家十七口人早已被活活饿死,而张居正的儿子因不堪受辱,自缢身亡。抄家的官员从张府抄出十万两白银,珠宝玉器不计其数。万历随即下令,褫夺张居正所有的官衔,其“文忠公”的谥号也被夺取,全族抄家流放。此时的大明王朝一片欢腾,张居正倒了,他的变法倒了,万历皇帝赢了

  • 刘邦能当上皇帝,是天命所归,还是自己的努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出汉中,灭三秦,占领关中时,并没有当皇帝想法。而是为反对霸王分封诸侯,又杀楚怀王义帝所逼结果。联合三秦魏赵五国五十六万进攻楚国的项羽老窝彭城胜利后,也并没有想当皇帝。刘邦和齐相田荣,同时起兵东西开始反对项羽,出陈仓,先打雍王章邯,将章邯围困废丘城中,收降塞王司马欣,翟五董翳,占据三秦之地。田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