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仁宗,似乎“庸庸碌碌”度过一生,甚至感觉他治下的任一臣子都比他有名,这是为何?

宋仁宗,似乎“庸庸碌碌”度过一生,甚至感觉他治下的任一臣子都比他有名,这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559 更新时间:2024/1/26 8:58:28

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宋仁宗无疑是个很“有名”的皇帝,他是第一个庙号的为“仁”皇帝,而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庙号的为仁的也不过是四个皇帝,乾隆皇帝晚年多次说,他一生就钦佩三位皇帝,一个是他祖父康熙,一个是李世民,还有一个就是宋仁宗了,但如果我们翻开史料仔细看一下话,评价一个皇帝的文治与武功宋仁宗都不具备和沾边,宋仁宗时代西夏正式开国,与西夏交战失败,缴纳岁币。就此北宋彻底失去了唯一的养马之地河套地区,与大辽发生纠纷结果是提升岁币。在文治上,文臣武将聚居一堂,可以说整个北宋的精华都聚集仁宗一朝。结果呢,“庆历”新政半途而废。狄青郁郁而终。总之,宋仁宗没有显示出一个皇帝应有的才干和政绩。那宋仁宗的“名声”咋来的呢?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初名赵受益,北宋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1022年-1063年),是北宋在位最长的皇帝,也是北宋全盛时期。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嘉八年驾崩,享年五十四岁。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谥号为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葬于永昭陵。无子嗣。可以肯定地说,宋仁宗是北宋儒家和后世封建士大夫“吹嘘”出来的一个“样板”皇帝,是个模子。是希望皇帝按照士大夫树立的模范皇帝宋仁宗那样去学习和参考。但问题是太虚拟化,越往后越拔高,以后皇帝就越不到,而儒家士大夫又相信了自己宣扬。感慨再无宋仁宗。实际上真正有能力皇帝又瞧不起宋仁宗。在明朝时候,朱元璋问孙子朱允,他日为皇帝,以谁为卡楷模?朱允道:愿为宋仁宗。朱元璋骂道:你学宋仁宗,那是要失地赔款,与蛮族并驾齐驱吗啊?那些腐儒巴不得你是宋仁宗。他们才好肆意妄为,一番话语,也折射出一个道理,宋仁宗平庸。

宋仁宗年仅十三岁登基(而康熙十三年岁已经亲政)。早年是太后临朝听政,直到二十四岁才亲政。秉性宽厚是宋仁宗的特点。不弑杀是宋仁宗最值得后世赞誉的事情,至于说评价一个皇帝的文治武功宋仁宗做的都很一般。一个标准的守成之君,有小聪明没大智慧。实际上宋仁宗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他有自知之明,显然,宋仁宗知道自己能力有多大,所以他才不折腾,完全放权。既然能力不行,那只有在“仁”和“忍”两方面拼命下功夫,表演来赢得稳固的统治,再就是不生边事。封建士大夫偏偏好这一口。宋仁宗和封建士大夫配合默契,各取所需。这才造就了宋仁宗的名声和地位。

宋仁宗在位和刚刚驾崩的时候,并没有这么大的名声。真正让宋仁宗名声鹊起是在宋哲宗登基以后,在王安石变法以后,新旧两党政治恶斗,势同水火党同伐异,这个时候,新旧两党都开始“宣传”和美化一个皇帝就是宋仁宗,提高宋仁宗的目的就是让皇帝“施仁政”内在原因就是对自己放手。让自己“胡作”而没有责任。更为确切地说,就是太平盛世,承平日久,封建士大夫需要皇帝有待,而北宋一朝,封建士大夫无疑就是最幸福的。北宋九个皇帝,如果仅就能力而言,宋仁宗不如太祖,太宗,也不如真宗和神宗,也就比英宗和徽钦二帝强一点罢了,宋仁宗是幸运的,敢上了一个好时候。在位四十二年,人才不可谓不盛,能征善战的武将也有,结果呢,范仲淹罢相。狄青活活屈死。国家财赋入敷不出。文治没有文景之治的财富,武功没有汉武帝的开疆辟土之功。实在是太一般了。

宋仁宗个人品德堪称皇帝里面第一位的,但问题是这个不当饭吃,没有实际意义。宋仁宗驾崩以后,国库空虚殆尽,军队不堪大用,已有亡国之兆了,如果不是宋神宗的变法、挽回了颓势,恐怕宋朝怕是在神宗手上就要亡了。实际上,宋仁宗就是一个被“吹嘘”的皇帝。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好的皇帝,就是应该像宋仁宗这样毫无存在感。历史上所谓勤政的皇帝,如隋炀帝和明朝的崇祯,都没啥好结果。

那么有人就问了,咱们公认的几个有作为的皇帝,譬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以及朱元璋、康熙这些皇帝,不都个个爱折腾么?咱还把他们当明君,这不是好结果么!

司马这就打个比方,如果你爷爷你爹积攒了亿万家产,到你这里,你就玩投资玩电影搞地产,使劲折腾那就没人造你的反,也没人骂你,因为你有资本,而且这资本不是抢来的骗来的,就该是你的。

放在历史上,不就如此么?秦始皇能折腾,是因为他祖上几辈子都在积攒,从秦穆公一直积攒到秦孝公,而发生在秦孝公时代的商鞅变法,其实就是研究把这些积攒如何合理配置,发挥出最好的功效?当时七国都在干这个事,只是商鞅变法最为成功,把秦国的积攒发挥极致而已。

汉武帝能折腾,也是因为前任从汉高祖刘邦开始,一直到汉景帝,都在不停地积攒国力,所以到了汉武一代,便可以对匈奴发起雷霆一击,顺便收拾了朝鲜、越南、大宛等一圈小国。他的这些功力,同样来自先辈的积累。

康熙能折腾,也是建立在多尔衮、顺治时代的积累之上,其实说起来是有些黑暗的因为大清国之所以能得江山,是因为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这些带路党,尤其是吴三桂,真的是为大清国卖了一条老命但康熙一上来,便抄灭了三藩,这个事情的实质,其实就是先放狗咬死羊,然后先杀羊再烹狗。

所以你看,这些个爱折腾的明君,他们的雄才伟略,都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拍胸脯说大话,那基本上就跟战国时代自我膨胀而灭亡的宋国差不多了。

而这些爱折腾的明君之后,接班的皇帝,不懂得立即收敛的话,情况一般就会不可收拾,如秦二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相对而言,汉武帝的后继者、康熙皇帝的后继者,就知道什么是收放自如。

同样的事,当代也是如此,朝鲜战争为什么只打一半,而不是一口气把敌人赶下来,除了敌人实力较强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个国家,刚刚经历了十年内战、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争,人民需要休息,国家也需要休息啊!后来打越南,为什么也只打一半,而不是彻底地大打?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我们这个国家,刚刚从十年动乱中摆脱出来,百业待兴,太需要休养生息了。

道理放在宋仁宗这边,也是一样的。仁宗之前,三个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宋太宗即位后,先迫使吴越王钱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纳土归附。而后亲征太原,灭北汉。但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随后的宋真宗,更是遭遇辽人入侵,签订澶渊之盟。

所以你看,宋仁宗和我们之前讲的汉武帝、康熙帝不同的就是,他的前任并没有在积攒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上做到位,也就是说,宋仁宗手里,并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也没有真正如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军事人才。

那么宋仁宗手里有什么呢?有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这些人,他们更大的长处,是治政,而不是用兵。所以宋仁宗用他们搞发展,让大宋富起来,这事就干得很好。可是你要让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带着兵马横扫四方,灭西夏,亡契丹呵呵,老实说,那你就跟做梦差不多了(当然具体分析北宋为什么不能灭夏辽,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这里篇幅有限,就不讲了)。

宋仁宗的特点,就在于有什么牌就打什么牌,能文决不武,能搞经济决不玩政治,所以他一点都不折腾,也就是题中所讲的庸庸碌碌,出名的反而是范仲淹这些人。

这样的皇帝真的好啊!因为他是真正的顺其自然,符合的是道家无为而治的真理。这样的皇帝,一是对国家有利,二是对人民有利,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因为无为,马屁党不好拍马,追求功名的人也无法拿人头来获取自己的沙场功名,如此而已!

正因如此,《宋史》对这样一个皇帝的评价是:“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也正因如此,辽国的耶律洪基,听说宋仁宗死的消息,立马嚎啕大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没错,不论是古代还是今天,和平都是最宝贵的东西,不要以为和平久了,就嚷嚷着要打仗,你以为打仗是过家家么?打仗是要死很多人的,你愿意死么?你家人愿意你死么?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宋仁宗的价值,其实超越了秦皇汉武当然,肯定有人拒绝这份认同,因为他们喜欢想象广阔的领土多么豪迈国土辽阔不辽阔跟你有关系么?你家才几平米,房贷都还清了么?他们还想象雄赳赳气昂昂的军人多么英武子弹炮弹毒气弹打过来的时候你还英武不?

和平,真的很可贵!当然,如果外敌入侵,我们也毫无疑问会起来抗击侵略,但地图党的胡思乱想,我想说:一边玩去!甚至我还可以断定,一旦真有事,这些平日子吹牛皮装豪迈的公子哥们,一定缩入无底洞,叫你无处寻他们,吃亏的事是从来不干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能称帝,运气成分占了几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引言:毛泽东评价朱元璋:“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这是毛泽东对朱元璋的评价,可以说是很高的,朱元璋从草根出身,建立大明朝,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完全可以用在他身上,历史总有偶然性,有些事在不经意中,就在历史长河里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红巾军起义,消耗了元朝统治势力,也为朱

  • 奋六世之余烈,指的是都是谁?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很高兴为题主解答这个问题!下面简单介绍下,哪六位,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功绩!第一位,秦孝公(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越绝书》作秦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

  • 康熙称自己为千古一帝,他做出了哪些功勋卓著的业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玄烨生于公元1654年,卒于1722年,终年69岁。康熙是他的年号,他是顺治帝的第三个儿子,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沉着睿智,仁孝宽厚。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打击沙俄侵略,御驾亲征葛尔丹。继承了先辈的基业,开创了“康乾盛世”的恢弘局面。康熙一生励精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励精图治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中国历史上真正能称得上是励精图治的帝王,只有以下五位,其余都不值一提。因为时代背景在那。第一位: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三位皇帝。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堪称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文

  • 古代皇帝都常年在宫中,对外界不了解,让他们批奏折是不是很可笑?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为什么要批奏折?因为庞大的帝国是在文书上运转的。上周台湾网友整理出一批有趣的请安褶子,比如翻来覆去的跟康熙问安,比如给康熙送芒果,给康熙报雨情,给康熙报有人造反的过期消息,咋一看是垃圾信息,其实背后并不简单,理解言外之意,对我们的职场颇有帮助。1、如此密集的请安折是为什么?在清朝,请安折早期是不

  • 关于关羽的简短的小故事 20字左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中毒箭,请华佗医治,华佗为其刮骨疗毒,关羽神态自若,照旧下棋,真英雄也!如果有帮到您,请采纳。如果还有问题请发帖重新提问哦谢谢拉#^_^#祝您学习愉快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

  • 古代那个皇帝因没有听大臣的建议而导致国灭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晋灵公晋襄公之子。姬姓,名夷皋。公元前620年即位,其时年龄尚幼,即好声色。后来渐长,宠任屠岸贾,不行君道,荒淫无道,以重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致使民不聊生。秦二世秦二世,名胡亥(公元前230至前207年)。秦始皇第26子。秦始皇死,靠赵高等伪造遗诏继位。在位3年,又被赵高逼迫自刎而死,终年24岁。汉成

  • 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危亡时,有君王奋力一搏的例子吗?特别是朝代更迭时?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除了蜀后主刘禅乐不思蜀,慈禧太后逃往西安避难等特例外,几乎每个朝代的君王在国家危亡时都会奋力一搏。丢失江山就会失去一切,甚至死后还会从棺材里拉出来鞭尸,怎么可能不垂死挣扎,奋力一搏?例如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树上的崇祯皇帝,一生勤勤恳恳,节衣缩食,却还是没逃过天命。李自成攻陷太原后,崇祯想奋力一搏,命吴三

  •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才统一六国,所谓的六世是指哪些秦国国君?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秦孝公嬴渠梁,即位时21岁。他是带领秦国走向称霸的第一位领导人,所以贾谊的叙述从他开始。转折发生在公元前356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135年,一个叫商鞅的人来到秦国他希望在秦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商鞅的祖上也算是卫国的皇室,但因为是支庶,所以皇族身份早就名存实亡了。他从小喜好“刑名之学”,但卫国微弱

  • 战国七雄:为什么秦武王一定要去周王室举鼎?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秦武王嬴荡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之兄,是古代历史上极为锋锐的君主,重武好战,有问鼎中原之志。公元前307年,也就是秦武王四年,在攻下韩国军事重镇宜阳,打通秦国东出的大门后,秦武王来到东周洛邑,和大力士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气绝而亡。秦武王的奇葩举动让他“名留青史”,显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