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帝王明知瓷器是易碎品,为何还要将象征自己的五爪龙刻画描绘在瓷器上?

古代帝王明知瓷器是易碎品,为何还要将象征自己的五爪龙刻画描绘在瓷器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287 更新时间:2024/1/26 18:28:24

皇权的象征,摆在那里都是合理的,画在那里都是合适的!天下之大,莫古王权!

谢谢邀请,龙是一种神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过去所有的帝王将相都把自己自誉为真龙天子下凡,所以龙形的图案在古代的器物当中,所有的纹饰上都存在,不仅仅是瓷器,服装,青铜,还有金器以及其他的器物制作上。而陶瓷器上画龙纹,因为陶瓷大多是陈设用品和实用器,所以多龙纹给皇帝用也就可想而知,应该是很常见的动物图形了,这个跟碎不碎好像关系并不大,作为皇帝不会亲手去动以及去搬运这些器物的,所以我们不可能因噎废食,更不能用现在的心理去揣摩过去的纹饰造型位置器物的意义。

朱元璋称帝后,想为父母迁坟,为什么刘伯温不肯?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算的上是草根逆袭的一生,写成小说的话,妥妥的男主角。

朱元璋原本不叫朱元璋,而叫朱重八,他的父亲朱五四。之所以名字与数字有关,是因为在当时没读过书的人给孩子取名只能以父母年龄想加或者用出生日期。朱重八小时候是给地主家放牛的,也没什么大理想,就想长大后娶个老婆生个孩子,孩子也给地主放牛,就这样平淡的过一生。但命运的改变都是从那年的灾难开始的。

在朱重八17岁那年,黄河发大水,死了不人。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仿佛一夜之间,朱重八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亲人生前过得不好,死后总得入土为安吧。但朱重八家穷,连棺材都买不起更不要说坟地了。他用草席将父母亲人的尸体卷起,用门板抬着去找地主刘德,希望能要得块土地。地主刘德哪里会给,原因是你父母死了,干我何事,他们给我干活,又不是没给饭吃。后来能吃饱饭的朱重八回忆到这段经历时曾说过“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伴”。

后来还是有好心人可怜他,给了块小土地让他埋了父母。正是经过了这次,让朱重八彻底明白了人情世故,选择去皇觉寺当和尚,开始了他草根逆袭的一生。

在朱元璋历经万苦称帝后,想起了父母还埋在那小地方受苦,自然想要为他们迁坟。而迁坟可是门技术活,要讲究风水,还要选择个黄道吉日。这种事自然就交给了朱元璋身边的著名风水师刘伯温。刘伯温何许人也?民间都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这刘伯温到朱元璋父母的坟地一看,回来就阻止朱元璋迁坟,他对朱元璋说,这坟迁不得,你之所以能够当上大明朝的皇帝,与你父母的坟墓可分不开啊,你父母的坟正是埋在了龙脉上。

这么一说朱元璋当然是不敢迁坟了,不管是不是真的,都不能拿皇运开玩笑啊。后来朱元璋还在父母坟边修了一大片坟地。

刘伯温这个说法的真实性有待考究,毕竟他若真有这么神,能知道龙脉在哪,还不事先给自己找好,轮得到朱元璋吗?这多半是封建统治者的一套说法,为自己当皇帝是天命所归的说法。

朱元璋打下明朝江山,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他打小就是一个孤儿,父母都在饥荒之中饿死了,他为了活下去,只能去黄觉寺做和尚,以化缘为生。

后来在发小徐达的建议下,朱元璋加入了郭子兴的义军,从此展现出了天才的军事才能,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建国后,想要将父母改葬到一个好地方。朱元璋虽然建立了大明帝国,但是他心里永远的痛是那年出门给地主家放牛的时候,父母在家都被饿死了。他们家没有地,所以压根就没地方能够让父母安葬。所以朱元璋拼命恳求地主老爷,希望能够给他一块方寸之地安葬父母,却遭到了严词拒绝。

这个时候地主家的哥哥于心不忍,终于还是给了朱元璋一块地安葬了他的父母。所以这块地是随便选的,在朱元璋看来,应该是世上最差的一块地。所以朱元璋从小就立志,以后有出息了,一定要将父母的坟墓迁走。

古人都讲究风水宝地,先人安葬在风水宝地的话,那么他们的子孙后代就能够享受荣华富贵。所以朱元璋对这点还是比较忌讳的,于是就想起了自己父母所安葬的地方。每次想起来就心痛,打定主意决定要迁坟。在古代迁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要找风水大师勘探一番才行。

刘伯温竭力阻止朱元璋迁坟,言明此地贵不可言。朱元璋身边什么都不多,就是人才最多。他身边最出名的风水先生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老先生了。朱元璋把刘伯温找到了跟前,向他说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刘伯温,现在自己的父母还住在那个方寸之地,希望刘伯温能够勘探一个风水宝地来改葬朱元璋的父母。

刘伯温做这行是非常拿手的,他立刻就答应了这件事。不过他首先做的却不是寻找新的墓地,而是去朱元璋父母安葬的方寸之地看一看。看完以后,他大吃一惊,立刻回到南京去找朱元璋。

他奉劝朱元璋,千万不要挪动朱元璋父母的坟墓,因为他们在机缘巧合之下,居然葬在了龙窝上。正是因为他们安葬在了贵不可言的风水宝地上,所以朱元璋才能打下江山。朱元璋也吓了一身冷汗,差点自己就把江山给挖了,连忙按照刘伯温的吩咐,谁也不能动那块地。

此外他在那块地周围建起了一大片墓地建筑群,以此纪念死去的父母,可是墓地的位置,他是万万不敢动半分的了。

张献忠跑来以后,把朱元璋父母的坟给捣毁了。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两百多年过去了,四川军阀张献忠,在大家的传言之中,居然跑到了安徽凤阳县。并且在这里将朱元璋父母的坟给捣毁了。都说朱元璋父母的坟是葬在了龙窝上,所以大明朝才能延续这么多年。

现在坟墓被捣毁了,那大明朝还有救吗?这件事对大明朝的影响似乎还真不小。因为没多久崇祯皇帝就在煤山上吊自杀了,大明朝也就灭亡了。

看来刘伯温当真是神人在世,居然能够看到龙窝在什么地方。龙窝的存在是大明朝延续的必要条件,后来龙窝没了,那就等于说大明朝的龙脉断了。

这个故事可信度太低,但是未必是捕风捉影的事情。我认为这件事可信度太低,首先刘伯温压根就不可能看到所谓的龙窝在哪里。他要是知道的话,敢说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吗?天下人都知道以后,这块龙窝早晚就会被捣毁。朱元璋何等聪明的人,他是绝对不会泄露这种天机的。

但是这件事为什么会这么传,其实就有点意思了。这个故事应该是在明末才出现的,当时张献忠的确和高迎祥大军分兵两路,同时攻打凤阳,张献忠也将凤阳给打下来了,并且捣毁了朱元璋的祖坟。这一系类事情都是真实的,气得崇祯皇帝差点吐血。

但是这件事不足以威慑到大明朝的江山,这个故事却起到了关键作用。朱元璋的祖坟被毁掉,那么张献忠这边就会制造舆论,告诉大家大明朝的龙脉已经被切断了。所以大明朝的江山,就这么结束了。弄得大家对大明朝失去了信心,这才是最关键的事情。至于刘伯温,早就成了很多神话故事的主人翁,也不介意多给他加一条了。

总结:封建社会一切迷信故事,几乎都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有趣的是,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代历史上,这样的迷信故事非常多。难道古人就真的这么迷信吗?我觉得其实这些故事,都是政治人物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编造出来的。

比如说刘邦斩白蛇起义,声称自己是赤帝之子,这显然就是个虚假的东西,为的就是给他起义造势。跟着未来的皇帝混,总比跟着流氓混要有前途的多吧?

再比如说武则天还是娃娃的时候,算命大师袁天罡就说她能成为天子。这种谣言还不是她想要篡位的时候,制造出来的舆论嘛!

几乎历朝历代,所有想要做一番大事业的政治人物,在做这件事之前,都会给自己制造一个迷信的故事。以讹传讹之下,这个人不是神人,也就变成了神人。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帝王为何大多数都是短命鬼?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古代多数皇帝短命的原因如下:第一,横死。康熙说过,皇帝屁股下的那张椅子,是最不好坐的。历史上,无数皇帝死于政治谋杀,都是横死。连赵匡胤、秦始皇这种伟人,都是死的不明不白,其他皇帝更别说了。光绪帝本来好好地,慈禧刚刚要死,光绪就提前1天挂了,死前痛苦不堪。多年后,验尸表明光绪是被砒

  • 礼让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孔融让梨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

  • 蒯通为什么三次劝韩信自立为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著名的谋士和主人相辅相成,如果跟错主人就会贻误谋士的一生,蒯通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秦朝末年的起义本来可以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但是韩信错过了这一历史机遇。西汉淮阴侯韩信埋没了一个著名的谋士,如果韩信听从自己这个谋士的话不会落得被吕后杀害的结局,反而能成三国鼎立之势,这三国分别是项羽、刘邦、韩信。被埋没的这

  • 古代有什么诡谲怪诞的事情,请分享给大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1,因为练习举重而死的国王。据说秦国秦武王嬴荡天生喜欢练武,尤其喜欢练习举重。某一次的时候,秦武王练习举起一口数百斤重的大鼎,结果反倒被巨鼎压伤了自己的大腿。后来,秦武王就因为腿伤过重而活活地疼死了。2,掉进粪坑被淹死的国王。据说古代的时候,有一位国王因为肚子疼而上厕所。结果却掉到粪坑里被活活地淹死

  • 大臣劝君王废太子遭拒,太子即位后,就亡国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古诗中提到: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亲在书信往来中得知远在他乡的孩子,现在幸福安好身体健康,便满足了。其实这也反射出来了父亲对于孩子那无私无畏的爱意。其实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尤其是涉及到政治方面的问题,很多父亲都会优先考虑到嫡长子,因为在中国古代时期,嫡长子继承制度非常久远

  • 古代帝王都推崇数字“九”,为何秦始皇偏偏对“十二”情有独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接到这个问题,上网浏览了一圈,答案多说的是秦始皇喜欢数字“十二”的原因是“古人有“天三地四”之说,三和四这两个数字也象征着最古老的“天圆地方”。三和四相乘正好是十二。”这种解释有点儿牵强附会,《周易系辞上》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你看,天数有一、三、

  • 历史上秦始皇真的不关心百姓死活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是否关心百姓的死活,现在网上的各路大侠们说了不算,还是要看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看待的。在文献记载之中,秦始皇显然是一个暴君,两千多年来,对秦始皇的主流评价始终都是暴君。秦始皇的暴虐首先体现在秦朝法令的严苛。从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就形成了严苛的法律体系。商鞅本人也被车裂而死。到了秦始皇的时期,更是将秦

  • 中国封建社会中,您觉得那个皇帝对百姓最好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封建社会中,肯定地伸大姆指颂赞中国历史记载公认的一一一唐帝国的“贞观之治”开明治国的李世明大帝。那是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的黄金时代,李世民大帝不愧为封建社会唯一的开明君帝。李世民大帝受过良好的教育,胸襟开阔坦荡,文武全才,知之善任,从谏如流,善待苍生,体恤百姓。在执政期间创立了盖世绝论的文治武功。

  • 古代的巫蛊有哪些恐怖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晚年宠信奸臣江充,制造一系列冤假错案,史称巫蛊案。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被人诬陷,说他和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在驰道上埋偶人,以巫蛊邪术诅咒皇帝。汉武帝盛怒之下,将公孙贺父子,诸邑公主,包括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全部诛杀。江充与太子刘据素有怨恨,乘机陷害太子

  • 《韩非子备内》第十六章,民与臣,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红林悟道《韩非子-备内》第十六章民与臣红林悟道《韩非子-备内》上一章中韩非子重点讲了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法,基础是依,办法是治,结果是国。法是国法,依是根据,治是治理,国是国家。韩非子时代,治国理念还处在“人政合一”的理论里,这里的“人”就是“人为”意识,君主的喜好与习性。依法治国的思想使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