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古代历史上死得最有气节的是哪三位皇帝?

中国古代历史上死得最有气节的是哪三位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545 更新时间:2024/1/16 9:25:00

第一明崇祯皇帝朱由检。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之时,崇祯帝放弃了迁都计划,眼见形势不可逆转,命太子及诸王出宫躲避,之后,周皇后自缢而亡,崇祯帝又砍伤长平公主,刺死了昭仁公主,决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隔日,召百官上朝,竞无一人前来,崇祯帝遂在煤山(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践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第二高贵乡公曹髦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第四位皇帝(公元254年至公元260年在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出自其名言。司马家族咄咄逼人,欺人太甚!甘露五年(260年),曹髦决意夺取司马昭的权力,当日,曹髦率领宫中人等讨伐司马昭,遇贾充等阻拦,成济问贾充:“事情紧急了,您说怎么办?”贾充厉声说:“司马公平日养着你们干什么的!还用多问吗?”成济闻言,用戈刺杀曹髦,锋刃刺穿了曹髦的身体,从后背透出。曹髦是为维护皇权而战死,不亦伟烈哉!

第三隋炀帝杨广

有很多人列举的是南宋最后的皇帝赵,试想一个8岁的孩子怎会有个人意志,其蹈海而亡是被大臣裹挟,只能说明南宋朝庭有气节!因此,我觉得杨广算一个!由于好大喜功、劳民伤财致民怨沸腾,隋天下大乱。杨广准备迁居到南京,可是随驾的侍卫因想念家乡而逃走,宇文化及趁此机会起事谋反,杨广被叛军抓获,他本欲饮鸠自尽却被人阻止,杨广被令狐行达缢杀。他一贯自命不凡,曾自我调侃“这颗美头颅不知会落谁手?”面对死亡,不无乐观与豁达!

皇帝有没有气节,到了亡国的时候最能展现出来。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亡国之君也有很多。个人觉得有气节的皇帝,按历史顺序排,第一位应该是南宋末帝赵,1278年即位,次年,即1279年,宋元崖山海战,眼看靖康之耻就要重演,宰相陆秀夫背这小皇帝就从悬崖投海了。

南宋在崖山的十万军民宁死不作亡国奴,也相继以身殉国。这些忠臣和军民他们慷慨殉国,忠心护主,用死来捍卫宋王朝最后的尊严。就像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虽然死了,但是千百年后的我们依然记得他们。他们这样做不仅为了维护宋王朝统治,更是在用生命在向侵略者宣示汉民族在外敌面前不屈不挠,坚决维护民族尊严。他们的壮举可歌可泣,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流芳万古,永垂不朽。

第二位有气节的皇帝说出了那句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就是曹髦,魏文帝曹丕孙子。曹髦因不甘心朝政被司马氏霸占,带领数百仆人讨伐司马昭,在宫门处被司马氏的党羽贾充指使成济用戈刺死,并被废掉皇帝名位。曹髦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胁面前,他没有退让没有屈服,敢于直面,奋起抗争,视死如归。他是有血性有骨气的帝王。他用死亡赢得了帝王的尊严,世人的尊重。有一句后人评价曹髦的话个人觉得非常贴切就是“宁作高贵乡公死,不作汉献帝生。”

第三位有气节的皇帝就是明朝崇祯帝。崇祯是最后一位汉人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没有自己建造帝陵的皇帝。崇祯死后,由民间人士捐银子233两,将其葬于田贵妃墓地。崇祯即位的时候强盛的明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大厦将倾。虽然崇祯帝非常的勤政,但是以他一己之力,并不能挽留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最后李自成破京师,崇祯帝将后妃子女除太子外尽数杀死,然后在煤山“歪脖子树”上自缢殉国了。太监王承恩,也跟着崇祯帝上吊而亡。崇祯死后,李自成在他身上搜出最后的遗诏,上面写着“”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这是他留下的最后遗言,感动了全天下。他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皇帝如果不是生错时代,不会成为一个亡国之君,或许还会有一番作为。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青年侍卫官是怎样巧妙地说服吴王取消攻打楚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此事见于西汉刘向散文《说苑.正谏》,大意是:吴王铁了心要征伐楚国,因不愿听从群臣劝谏,下令:“敢有谏者,死!”群臣噤若寒蝉,保命失声。有个聪明绝顶的少年见万马齐喑,忧心如焚,“欲谏不敢,便心生一计:多次天色未明就顶着露水、手持弹弓在吴王的后园做打鸟状,成功引起吴王注意,问他为何露水沾衣?少年正中下怀

  • 《寡人之于国也》中最后孟子劝说梁惠王成功没有?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寡人之于国也》中最后孟子劝说梁惠王成功没有?为什么?言轻莫劝人,能劝说的人,一定是志同道合的,孟子劝说梁惠王是成功的。因为孟子从几个方面进言说了,只有实行仁政,保护资源和人力的重要性,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总而言之,就是“以民为本”……附:配图、第八次百万爆款认证《寡

  • 委婉讽谏帝王得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太子曰:“闻夫子明圣,谨奉

  • 告诫君王即使老了也要学习是什么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炳烛之明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晋平公询问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再学习

  • 赵普诸葛亮劝谏君王的方法和邹忌有什么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邹忌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先讲故事,再摆道理,条理清晰。好像一篇好的议论文。但是诸葛亮用得是感情,希望能打动君王①诸葛亮采用直谏的方式,邹忌采用了委婉的讽谏邹忌通过向君王“讽刺”自己的相貌,以小推大,劝谏君王。而诸葛亮则是试图以深深的感情打动君主。孙权劝吕蒙: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起初,吴王

  • 为什么古代,地位低的臣民要忠于地位高的君王,并且认为是光荣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古代认为皇上是天子,我等都是凡人,所以凡人臣服天子理所应当,不敢多想。在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大臣的想法发生了改变,觉得自己能力弱的,无法成为皇帝掌控全国的,还是乖乖臣服。但是那些觉得自己很有能力,野心勃勃之辈,当然随时找机会造反。儒家思想认为忠君爱国。儒家礼教要求君叫臣死臣

  • 一段历史一把泪,中国古代又有几人能够功于谋国,巧于谋身?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吴越春秋,范蠡功于谋国,位极人臣;巧于谋身,富可敌国。当年吴国屡屡攻越,并同楚国争霸。楚王派了范蠡丶文仲到越国,帮助越国抗吴。吴国兵强马壮,打败了越国,一直打到越都,勾践也成了俘虏。吴王夫差欲把勾践带回国,要从精神上丶肉体上彻底摧毁越国的斗志和信心。范蠡对文仲说:留在大王身边应对吴王公不如我,坚守越

  •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你认为哪个统治者的领导能力是最好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在位长。否则,就选汉武帝了。还是隋文帝杨坚吧,武功的话,结束割据的中国,文的话就太多了,科举制度啊,三省六部制啊都是历史贡献。唐朝的繁荣一方面是唐太宗的文治武功,武则天,李隆基等君王的努力,一方面不得不说隋朝的杨坚做了非常多的贡献!而且呢是非常合理的制度设计!当然杨坚运气也不错,他的父亲叫杨忠

  • 李靖算得上是所有朝代里军事实力最强的人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李靖是隋末至唐初杰出的军事家,他一生征战数十年,罕有败绩,为唐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肃宗时武庙十哲之一,被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认为是古之韩、白、卫、霍所不及的人物。那么李靖是不是就算得上所有朝代里军事能力及业绩最强的人物呢?我们知道,即使两个能力完全相同的

  • 刘邦有哪些过人的领导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的领导能力实在是太强了,毛主席评价最为中肯:刘邦是封建社会里最厉害的帝王!基本是决策对、会用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乍一听说刘邦是最厉害的皇帝,很多人肯定会皱眉,颇感质疑,毕竟刘邦的“小混混”气质太浓,望之不似明君。这个“最厉害”的评价其实来自于熟读历史的。如此评价究竟有着怎样的道理?刘邦到底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