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是和氏壁雕琢而成,秦相李斯刻篆字“受命于天,继世永昌。此后作为传国玉玺在后世朝代留传,作为当皇帝的法理依据。唐朝末年,后唐灭亡,后唐皇帝李从苛怀玉玺自焚,玉玺从此从历史上消失。宋代以后就没有传国玉玺说法,各朝代各自筑国家大印。
传国玉玺是由和氏壁雕琢而成,李斯在上面刻篆字寿命于天,继世永昌。”作为秦国官方大印。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把玉玺献给汉高祖刘邦。汉朝建立后把它做为国家大印。以后各个朝代把得到传国玉玺做为当皇帝的法理依据。王莽攥汉时向皇后索要大印。东汉军阀袁术得到传国玉玺,认为有天命在寿春称帝。后来玉玺回到汉献帝手中,曹丕禅让建魏,玉玺落到曹魏。以后传国玉玺在西晋→前赵→后赵→冉魏→东晋→宋齐梁陈等国留传。公元589年隋统一南陈得传国玉玺。隋末萧太后把玉玺带到北方草原。630年,李靖阴山之战打败东突厥把萧太后带回国内得到传国玉玺。907年,朱温废唐末帝得传国玉玺建立后梁。后唐庄宗李存勖打败后梁得传国玉玺建立后唐。后唐末帝李从苛亡国后携玉玺自焚,自此传国玉玺从历史上消失。以后历朝建立后都是自筑大印,自然没有传国玉玺的说法。
秦始皇在一统天下之后,命人用和氏璧镌刻了一枚象征着帝王威严的印玺。命令丞相李斯在这块玉玺上面用大篆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代表着皇权是上天授予的,即君权神授,任何人不能侵犯。后来历朝历代拥有传国玉玺者,则是认为天命所归,失去传国玉玺,也就意味着该皇帝的气数已尽。传国玉玺是历代皇权的象征,象征着天子的威严。
秦始皇曾五次巡游全国,一次巡游到洞庭湖,风浪大作,眼看秦始皇的座船有沉没倾覆的危险,急忙之中,秦始皇把随身带着的玉玺投入湖中,顿时湖水风平浪静,但玉玺沉入湖底,不见踪影,八年后,秦始皇出行到陕西华阴,突然有人拦住车驾,将玉玺献上,此人来无踪去无影随之消失不见,传国玉玺失而复得。
秦未天下大乱,汉高祖刘邦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把传国玉玺献给刘邦。西汉王朝将玉玺安放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
王莽篡汉,就命王舜逼迫王太后交出玉玺,太后大怒却无奈,一气之下将玉玺摔在地上,玉玺上雕刻的螭龙被崩坏一角,王莽拿着缺角的传国玉玺,装出天命不可违的样子,称帝即位。
王莽的皇帝宝座还没坐稳,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起义军攻入长安,王莽见大势已去,携带玉玺仓皇而逃,途中被人刺死,传国玉玺辗转又到了刘秀手中,建立东汉。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争权,董卓进京叛乱,天下群雄争战,孙坚在一口井中意外得到传国玉玺,没想到手下的兵士与袁绍同乡,竟将此事告诉袁绍,袁绍正有僭越夺位之心,当然想占有传国玉玺,便命人扣押拘禁孙坚妻小,孙坚被逼无奈交出玉玺,后来,袁氏败于曹操,传国玉玺又回到汉献帝手中。接着汉献帝禅位小舅子曹丕,又接着司马篡魏,玉玺到了西晋司马氏手里。
此后,北方陷于五胡乱华分裂动荡时期,传国玉玺几经辗转、几经颠沛又落入东晋朝廷。东晋也不安宁,也是朝代更替,到粱武帝时,候景反叛作乱,攻破京城,劫得传国玉玺,又不久,候景败死,他的部将把玉玺投入栖霞寺井中,被一僧人捞出收存,后又献给南朝陈武帝。
隋灭陈后,传国玉玺归隋朝皇帝杨坚,隋朝灭亡后,杨广的萧皇后携玉玺北投突厥,大唐建国后,李世民命李靖等北征突厥,突厥分裂败北,萧皇后又携带传国玉玺回归大唐,玉玺到了李世民手里奉为至宝。
朱温篡唐,玉玺又遭厄运,后唐废帝李从珂无力抵抗石敬瑭和大辽的契丹军,登楼自焚,玉玺也遭焚烧,下落不明。
直至北宋的哲宋时,有位叫段义的人把玉玺献给了朝廷,到金兵南侵灭亡北宋时,金兵又将玉玺掠走,蒙古灭金后归蒙元皇帝所有。
明朝灭元时,蒙古部落将玉玺带到漠北,从此传国玉玺不知所终。
到了皇太极时,征服蒙古林丹汗部落,意外从蒙古军苏泰太后手中得到了传国玉玺,皇太极欣喜若狂,随即称帝登基,变后金为大清。不过,到清朝灭亡后,清朝未代皇帝溥仪说传国玉玺是假的。
真作假时假亦真,无到有时有还无。都在糊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