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古代的各个朝代都想得到秦朝的传国玉玺?为什么传说认为拿到玉玺才是正宗王朝?

为什么古代的各个朝代都想得到秦朝的传国玉玺?为什么传说认为拿到玉玺才是正宗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111 更新时间:2024/1/20 12:37:18

秦始皇是第一位皇帝,他命李斯制作的传国玉玺是皇帝的印信,因此拿到伟国玉玺就可以视为正宗。玉玺是秦朝自制的,确实不是天授,但是秦始皇死后,他被称为祖龙,尽管有暴君之名,但依然是皇帝之首。后世之君继承秦始皇的皇帝之位,那么就得承认秦始皇是真龙天子,真龙天子自然是神,神留给世人的东西自然有神性。

中国虽然改朝换代多,国号皆不尽相同,但各个王朝均是黄帝后裔,也就是说中国的朝代虽多,但实际上是一家人。大禹制作的九鼎成为夏、商、周三代的镇国神器,是王朝正宗的像征,是取得正统的标志。大禹九鼎消失后,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开创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自称皇帝,作传国玉玺留世。因此传国玉玺取代九鼎,成为王朝正统的标志,传承天命比自已硬取要合法得多。

后唐李从珂皇帝在后晋与契丹大军的围攻下,携传国玉玺自焚,从此传国玉玺彻底失踪。后世的帝王均自刻皇帝印信,你刻几个,我刻几个,越刻越多,最终导致“传国玉玺”不值钱了。宋朝及以后的王朝均自刻玉玺,均说乾隆皇帝的玉玺有十几方之多。物以稀为贵,秦朝的传国玉玺只有一个,且传承久远;后世的玉玺太多了,因此称远远无法跟秦朝的玉玺相比,也就没有传国的功效了。

虽然说取得传国玉玺是王朝的正统标志,但是传国玉玺失踪后,没有传国玉玺也可以称正统。所谓正统就是全国都被统一了或者绝大部分地区被统一了,至少秦朝时的疆域被统一了,取得统一地位的这个政权就是正统。一个朝代是否正宗,是否是正统,不看有没有传国玉玺,而是看统治的范围跟时间,统治得越多越久,那么它自然而然是正统。

1、卞和

这里所说的传国玉玺,说的是和氏璧。

和氏璧首次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是在公元前8世纪。当时,楚国石匠卞和发现了藏在石中的这块稀世宝玉,便把这块未曾雕琢的玉石献给楚王。但很不幸的是,卞和一次、两次献宝,都被楚国主管玉石的大臣玉尹认为是普通顽石,指其欺君,卞和受了刖刑,就是砍去双脚。第三次献玉,终于感动了楚文王,他下令剖石,果然得到了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璧”,并封和为零(陵)阳侯,卞和不受,说:“宝玉面世,吾愿足矣。”

这以后,和氏璧就成了楚国的国宝。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而且都是玉,据《战国策》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没有经过琢磨的玉。

这些国宝,从名字上看就知道,应该都是玉。在中古以前的中国,玉是重要的国家礼器,无论是在发源于良渚的南方文明,还是在发源于红山的北方文明。所谓“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璧是圆形的玉器,琮则是方形的玉器。

后来,楚国这块和氏璧,不知为何丢失了。此后,它却不断在中国历史中再出现,但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政治纷争,似乎是人人都必欲得之的天下至宝。

2、蔺相如完璧归赵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原先丢失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昭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心知强秦必然是巧取豪夺,决不会真正履行十五座城池交换的承诺,但又不敢不答应。

召集大臣们商议,蔺相如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

到了秦国,蔺相如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

这时,蔺相如便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赶紧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以下是《史记》里关于“完璧归赵”故事的原文: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回到住处后,蔺相如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十分恼怒,但是此时就算杀了蔺相如也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会与赵国交恶,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这个故事真实性有多少呢?很难说。

不过和氏璧最终似乎还是去了秦国。

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秦李斯《谏逐客书》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这和之宝,显然就是和氏璧。至于何时、如何被秦国拥有,史无记载。很有可能,赵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畏惧秦国的强大,将和氏璧送给了秦国。

秦嬴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命宰相李斯以和氏璧作皇帝玺,命丞相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形同龙凤鸟之状,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代代相传,因此称为“传国玺”。

短暂的秦王朝迅速崩塌后,秦子婴元年(公元前207年)冬,沛公刘邦军灞上,秦王子婴素衣白马,系颈以组,在咸阳东面十三里的积道亭投降,献上始皇玺,刘邦遂以此宝随身佩戴,并“代代相受”,号曰“汉传国玺”。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行至洞庭湘山,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忙抛传国玺于湖中,祀神镇浪。八年后,使者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献上。传国玺,夫复归来。其事真假难辨,也是一千古疑案。

璧天

3、玉璧缺角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小皇帝刘婴仅两岁,玺由王莽姑母汉孝元太后代管。王莽篡位,派其北阳侯王舜进宫索玺,被王太后怒斥:“尔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乘便利时,夺取国玺,不复顾恩义,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随即将玺“投之地”传国玺被摔缺一角,经黄金镶补,但终难天衣无缝,天下至宝,从此留下瑕痕。

转眼新莽政权崩塌,带玺绶避火于渐台,商人杜吴杀死王莽,取其绶而不知取其玺。公宾就见绶,问明绶的主人所在,就前去割了王莽首级并取得传国玺,交与王宪。王宪自乘天子车辇,有称帝意。李松入长安,斩王宪,把玺送到宛,献给更始。赤眉杀更始,玺归刘盆子。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刘盆子败于宜阳,奉传国玺降光武帝刘秀。和氏璧继续成为东汉的传国之宝。

4、纷争继续

良渚玉琮

汉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据说。兵士见宫中一井晨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得传国玺。孙坚将玺秘藏于妻吴氏处。但玉玺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不久,孙坚在与刘表军作战中阵亡。袁术乘孙坚之妻归乡之机,派兵于半路截得玉玺,称帝。袁术也很快败亡,他死后,其妻扶棺奔庐江,又被荆州刺史徐把传国玺抢去献给了曹操。时曹操挟汉献帝在此,至此,传国玺又归汉室。

公元220年,曹丕篡权,逼献帝禅让,汉亡。曹丕使人在传国玺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公元265年,司马炎同样篡权,称晋武帝,传国玺归晋。

公元311年,前赵刘聪虏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刘聪,还不懂得传国玺的意义,他把晋怀帝和传国玺都迁到平阳“保管”起来。刘聪死后,大将军靳准作乱,要把玺交给胡嵩,说:“自古无胡人为天子者,今以传国玺付汝,还如晋家。”(《资治通鉴》卷90《晋纪十二》)胡嵩宁被靳准杀死,也未敢接受。不久靳准被杀,其北靳明遣卜泰献玺于刘曜。

公元328年,石勒攻杀刘曜,得传国玺,在玺的一边刻上了“天命石氏”的四字题辞。后赵传至,内乱,冉闵杀石鉴,夺玺,传子冉智。冉魏乞求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南京),于是传国玺重归晋朝司马家。

此前,自晋元帝东渡以后,历数帝都没有传国玺,以至北人嘲笑说:“司马家是白板天子。”玉玺归来后,人们这才把东晋视为正统。玉玺其重若此。

公元352年,慕容俊克冉魏邺城,宣称闵妻已献传国玺,封其为“奉玺君”,改年号为“元玺”,建大燕国(即前燕)。慕容俊只是导演了一场骗局,妄想以所谓“天命”来维持其统治。

公元420年,晋恭帝禅位于刘裕,玺入宋。后历齐、梁,至梁简文帝时,侯景叛乱,夺传国玺。侯景兵败,部下侯子鉴定其玺,走江东,因怕追兵赶上,将玺投入建康栖霞寺井中,为寺僧永行所得。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永行北子晋智乃以传国玺献陈武帝。

在南朝,传国玺历经了宋,齐,梁,陈的更迭。大隋一统华夏,传国玺遂入隋宫。公元618年,隋亡。萧后携皇孙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

唐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突然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

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

公元923年,李存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也随着到了后唐。又十三年后,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后唐废帝李从珂,与曹太后、刘皇后携传国玉玺登玄武楼。石敬瑭陷洛阳,李从珂自焚,传国玉玺再次失踪。

5、亦真亦幻

后面关于和氏璧的传说还有,它似乎一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似真亦幻地存在着。包括前文那些故事,其实也很难说百分之百真实。总结两点:

1、是否拥有和氏璧,关乎王朝正统性问题。没有和氏璧的王朝,意味着其是否受天命眷顾尚未可知,其正统性与合法性是打折扣的。

2、和氏璧很珍贵,但它的流传过程中,附着了太多人类的贪婪与欲望,并不能给拥有者带来好运,相反,拥有者往往因为德不配位的贪婪而死于非命。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皇太极找到传国玉玺称帝,传国玉玺为何传到乾隆就没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皇太极手里的传国玉玺是多尔衮进献的,据说多尔衮率兵攻打察哈尔,凯旋回师时遇到了一个牧羊人。牧羊人对多尔衮说附近山涧有一个怪现象,里面的青草长的非常茂盛,但是不知何故,所有的羊都不敢吃里面的草。于是多尔衮就下令搜查,一探究竟,结果在就在山涧找到了一方玉玺,也就是满清所说的“传国玉玺”。后来,多尔衮为了

  • 多尔衮为了讨好皇太极曾经献上玉玺,事情来龙去脉是怎样的?那玉玺是真的传国玉玺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多尔衮的传国玉玺还得从他父亲努尔哈赤说起。万历末期对辽东的管辖趋于松懈,努尔哈赤觉得正是个创业的好机会,于是扔下挖人参的铲子、采蘑菇的筐子、装松籽儿的袋子,然后操起祖上留下的十三副铠甲就干了起来。努尔哈赤干得顺风顺水,没出几年就统一了当时女真的海西、野人、叶赫、乌拉等部。(努尔哈赤剧照)小有成绩之后

  • 古代皇帝如果没有了印玺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装的历史电视剧里面,历朝历代的皇帝手里都有传国玉玺,仿佛传国玉玺最终花落谁家,谁就是最后的真龙天子,谁就能够成为一国之君,从而主宰天下苍生。每逢改朝换代,每逢新旧接替,继任者都会把寻找传国玉玺当成第一任务。到了这里我们不禁有一个问题,难道没有传国玉玺就不能当皇帝?没有传国玉玺就不

  • 在历史上九鼎和玉玺哪个重要?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禹九鼎和传国玉玺都是封建社会王权的象征,正所谓“君权神授”的证物,可以用来蒙蔽愚昧的劳动人民。我认为九鼎更重要一些,九鼎乃是华夏至尊神器,代表了华夏九州,是整个中华文明的象征。九鼎出现的时间更早,分量更重。传说九鼎乃大禹所造,比秦朝时候才有的传国玉玺要早上一千多年。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只是一普通祭祀

  • 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是由什么材料制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是“和氏璧”。和氏璧应该是白玉。是不是和田(阗)白玉好像不能完全论定。蓝田玉?蓝田玉是温润,是岫岩玉?是翡翠?无可靠依据。写的清清楚楚传国玉玺,还要问什么材料制成的!传国玉玺伴随着整个封建帝制,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以始皇帝的神话故事而开始,至末代皇帝的一句话而终结。秦始皇赋予它神的力量,清宣统帝则淡淡的

  • 如果找到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和兰亭序真迹,谁的价值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传国玉玺和兰亭序都是极好的宝贝,但要说哪个价值更高,其实显而易见,我来详细解释一下。兰亭序《兰亭序》为王羲之奠定了书圣的地位。在历史上,兰亭序被所有爱好书法的帝王所推崇,这种现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李世民就是其中最狂热的一位,王羲之一跃成为书法界的至尊,李世民也有很大功劳。在南朝时期,王羲之的名气不算

  • 皇帝的玉玺上刻着什么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玉玺上面刻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玉玺指的是古代皇帝专用的印章,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玉玺的使用是从秦始皇时期开始的,在周朝以前,印和玺被统称为印,是用金子或者玉为材料做成的。到了周朝才开始有了印和玺之分,只有皇帝使用的印才能叫做玺,而普通臣民所用的只能称之为印,皇帝用的玉玺下面刻的有受命于

  • 秦始皇的玉玺和孙坚的玉玺是同一个吗?有何史料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的玉玺就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玉壁所制谢邀。孙坚有没有得到玉玺,记载各不相同,《三国志》就没有孙坚得到玉玺的记载。秦始皇的玉玺在汉末乱世中丢失的可能性很大,竟然孙坚没有玉玺,问题就不言而喻了。从现有的历史资料表明,传国玉玺应该是从秦开始的,在宋朝的时候销声匿迹。从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

  • 中国在位时间超过40年的皇帝有几个?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封建历史几千年,出现的皇帝不计其数,但真正执政时间过40年的却没多少,今天咱们就盘点一下大一统王朝超过40年皇帝的前五名吧,以作茶余饭后消遣之用。NO1,清朝乾隆皇帝,很多人说应该是康熙,但笔者的角度是实际执政时间,故而这第一名是乾隆皇帝,乾隆执政了60年足足一个甲子加上太上皇3年,所以一共是6

  • 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康熙,共计在位61年。如果从这个数字来看,康熙皇帝的在位时间确实是各位皇帝中最长的。如果说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应该是康熙的孙子乾隆,乾隆皇帝在位60年时间。但乾隆退位以后,又做了4年拥有实权的太上皇,皇宫里依旧沿用乾隆年号。从这个角度来讲,乾隆是时间最长的。清朝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